探訪國內首家公益性導聾犬訓練基地

2021-01-08 中國網

9月21日,從市區驅車一個半小時,記者輾轉來到了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南塢村。雞犬相聞的小村莊,晨曦中顯得分外寧靜。佔地4600平方米的北京導聾犬訓練基地就坐落在這裡。

  在北京聯合大學和一家企業的主導下,歷時兩年建設,這所國內首家進行導聾訓練、研究和無償扶助殘疾人的專業機構今年5月正式運營。

  導聾犬:聽障人士可靠的夥伴

  走進基地,幾排嶄新的平房映入眼帘,那是標準犬舍、配餐區、醫療區、服從訓練區和殘疾人培訓適應區等設施。「很多人只聽說過導盲犬,不熟悉導聾犬。」基地負責人劉建華說,導聾犬是經過嚴格挑選和專業訓練的特種工作犬,憑藉出色的聽力為聽障人士服務,在我國還屬於「新生事物」。

  「導聾犬究竟能做什麼?」為了解答我的疑問,劉建華帶我現場觀看了兩名訓犬師訓練一隻名叫「COCO」的導聾犬的全過程:

  50多平方米的模擬居室中,一名訓犬師正坐在床邊看書,COCO臥在床前,室內電視機放著節目,聲音很大。「叮咚!」隨著門鈴一聲脆響,COCO立刻跳起來跑到房門前趴在門上撓門,然後又跑回床邊撓「主人」的腿提示有人敲門,「主人」故意不理睬它,COCO就來回重複這些動作……在電視機噪聲的幹擾下,COCO基本都能將模擬的鬧鈴聲、熱水燒開聲、火災報警聲、嬰兒啼哭聲、汽車喇叭聲等聲音辨別出來並提示訓犬師。

  「每隻導聾犬都是精挑細選,要求血統純正、不能有攻擊性,還要長得可愛。」訓犬師劉嘉暉告訴我,對聲音敏感、自覺性強是導聾犬的重要資質。在1000隻普通狗中往往只有少數幾隻具有潛質可以成為導聾犬。

  我跟著劉嘉暉走進犬室,只見6隻貴賓犬、惠比特犬和馬爾濟斯犬在隔間裡分別養著。每個隔間上有一個排風扇,犬室裡2臺落地空調和5個暖氣片保證室內恆溫、恆溼。犬室外有配餐室、美容室和洗衣房,「導聾犬一天兩餐,每餐都定量不同,以保證卡路裡的科學攝入」,劉嘉暉說。

  從選拔開始,導聾犬要經歷聲音訓練、服從訓練、社會化訓練和使用者教育等不間斷的8個月培訓。劉嘉暉說,他們還帶著導聾犬坐地鐵、逛街,讓它們適應公共場所。在基地中部有一排平房,裡面是4個乾淨的套間,房間裡家具陳設一應俱全。「這是殘疾人適應區,殘疾人朋友可以在這裡和導聾犬住上幾天,算是相互熟悉吧。」劉建華告訴我,目前已經有3隻導聾犬捐贈給了聽障人士,每隔幾個月他們還會對用戶進行回訪,據反映效果良好。

  訓犬師:在熱愛中奉獻堅守

  出於工作性質,基地的選址只能遠離市區。日復一日地對導聾犬進行養護、培訓,構成了訓練基地工作人員生活的全部。

  今年24歲的郝清龍,大學一畢業就從老家哈爾濱應聘到這裡擔任訓犬師。「我從小就喜歡小動物。」性格靦腆的郝清龍笑著說。據他介紹,兩年前基地初建的時候只有幾間破房子,條件很差。沒有經驗,他們就去韓國學習了兩個月;沒有食堂,最近的小飯館也要走上5裡路,他們就天天啃饅頭、吃方便麵,偶爾去村民家裡買點菜煮著吃。現在基地的配套保障已經大幅改善。

  「別的單位假日能休息,我們不能。我們休息了,狗怎麼辦?」已經連續兩年除夕夜在基地值班的劉嘉暉告訴我,訓犬師都是晝夜值班,每天7點起床進犬舍觀察、餵食,9點開始訓練,每隻犬訓練半小時。下午1點半接著訓練,晚上7點還要出門遛狗。「晚上8點多安頓它們睡覺了,我們才休息,一天工作11個鐘頭,有時候大半夜小狗一叫喚,我就必須爬起來檢查。」平時常住南塢村,劉嘉暉只有周末才能和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見面。「工作中有快樂也有煩惱。」一聊起導聾犬就滔滔不絕的他如是說。

  儘管辛苦,但他們的臉上依然寫滿了幸福與充實。訓練基地主任、已經61歲的王敏華認為,大夥是熱愛這份工作,覺得導聾犬訓練出來能夠給聽障人士帶來福音,打心眼兒裡認定自己的付出有意義才堅持到現在。

  對於基地未來的規劃,劉建華說,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將來基地會繼續採用非營利的運營模式,努力讓更多的聽障人士擁有導聾犬,「幫助他們重回有聲世界」。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導聾犬訓練基地在京開工
    日前,中國第一導聾犬訓練基地——「三星Anycall—北京聯合大學導聾犬訓練基地」在北京奠基開工。       導聾犬可以給聽障人士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作為特種工作犬,導聾犬對聲音有著與生俱來的辨識天分。
  • 北京聯合大學向聽障人士贈送導聾犬
    新華網北京頻道5月22日電(記者李江濤)北京聯合大學導聾犬訓練基地22日向聽障人士贈送兩隻導聾犬,這種經過訓練的導聾犬將成為聽障人士的另一雙耳朵。 據北京聯合大學導聾犬訓練基地負責人介紹,導聾犬是經過嚴格挑選和專業訓練的特種工作犬,主要為有聽力障礙的人士服務。
  • 導聾犬為聾人的無聲世界帶來「新動靜」
    有人會困惑,我們知道導盲犬,但導聾犬是如何訓練並工作的呢?雖然從吉娃娃到德國牧羊犬都能被訓練成導聾犬,但導聾犬必須具有某些特質以勝任「工作」,如對聲音好奇、非常自信、活潑等。這些略顯煩人的特質往往正是它們被原來主人拋棄的原因。缺點即長處,這些「缺點」正是導聾犬需要具備的特質。
  • 廣州成立首家私人公益性的流浪動物救助基地(圖)
    昨天,記者隨著一群愛護動物的人士前往白雲區太和鎮參觀新成立的「慈善愛護動物中心」,這家由慈善人士籌建的民間機構是廣州市首家私人公益性的流浪動物救助基地,主要收容流浪小動物,為它們醫治疾病,尋找收養人。這個佔地5畝多的郊區收容基地是一個較專業的流浪動物救護中心,內設室內外小動物運動場,大小狗房及貓房若干,並劃分專門的醫療區,有專門的護理人員對小動物進行護理照顧。 記者看到,裡面收養大多數是些身體上有殘疾或者被人遺棄的小動物。其中一隻名為「tough」的小狗,由於被主人從三樓丟下來,而變成下半身殘疾。
  • 導聾犬能辨聲 盲校老師獲贈
    昨天,如小Q般幫助殘疾人的兩隻白色馬爾濟斯導聾犬有了新主人,它們將為聾校的聾啞教師提供幫助。「這是新主人,以後要聽她的話。」馴養員叮囑著導聾犬瑪亞。望著溫順的瑪亞,北京啟喑實驗學校美術教師張洋,打著手語,表達著對瑪亞的歡迎和喜愛。張洋是聾啞人,聽不到鄰居的敲門聲、燒水把水壺燒乾……這些事在她身上經常發生,導聾犬正好能幫她。
  • 探訪神秘的上海警犬訓練基地 (1/6)
    探訪神秘的上海警犬訓練基地6) "← →"翻頁 5月19日,民警正在上海警犬基地訓練自己的愛犬
  • 兩歲導聾犬「十三」 和主人的故事
    特殊的採訪:主角是一隻導聾犬和它的主人  去年,邱麗君獲得了中國殘聯贈送的一條導聾犬。得到導聾犬後,獨居的邱麗君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導聾犬不僅填補了她孤寂的生活,而且成為了她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之前沒有導聾犬的日子,邱麗君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裡沒有朋友,也沒有人認識她。  「此前,我的家對我來說就是個空房子,門一鎖,離開家沒什麼惦記。可是有了『十三』就不一樣了。它受過專門的訓練,耳朵特別靈敏。以前來人收水費電費煤氣費,敲門時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 【導聾犬】你聽說過導聾犬嗎?請看兩歲導聾犬「十三」和主人的故事——2018年,遼寧聾人邱麗君獲贈一條導聾犬
    得到導聾犬後,獨居的邱麗君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填補了自己孤寂的生活,而且導聾犬成為了她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唯一遺憾的是,由於導聾犬剛剛進入遼寧,全省僅有一隻,很多人不認識它,把它當成寵物狗,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一些煩惱。    昨日早晨,記者通過微信聯繫上了邱麗君,用文字提出了採訪要求。
  • 柯基犬放棄賣萌當上了「導聾犬」,把失聰者帶入有聲世界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訓練狗狗作為導盲犬,給視力有障礙的人帶去光明,然而我們人類的智慧不會止步不前,現在在導盲犬的基礎上,再次榮生出一種狗狗新職業「導聾犬」。在遼寧瀋陽就已經進入試用階段了,在1月7日記者採訪了一位導聾犬使用者,她是邱麗君女士,邱女士說自己是外地人,在北京有一個導聾犬訓練基地,他們向北京市的聾人捐贈了5個導聾犬,能夠得到十三(導聾犬)真的是非常幸運,而且十三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善。
  • 導聾犬「十三」:讓我為你打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乍一看,眼前的「十三」和一般的柯基犬長相無二,但它衣服上印著的「工作犬」三個字透露著它特殊的身份——一隻導聾犬。聽到敲門聲,它不是像普通的寵物狗一樣「汪汪」叫,而是趕緊跑來跑去以引起主人注意;聽到手機鬧鐘響起,它會站立在床前,用前爪在床上拍動,來以此喚醒……「我一直生活在沒有聲音的世界裡,生活中有諸多不便,」今年66歲的聾人邱麗君說,「是『十三』為我解決了一些因不能聽而帶來的困難。」
  • 國內首家無人機研學基地——研學貓無人機基地正式掛牌
    1月8日,國內首家無人機研學基地——研學貓無人機基地正式掛牌,基地由親子貓國際教育和北方天途航空聯袂打造。在由中國研學旅行組委會主辦的發布會上,基地正式對外發布了無人機系列研學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 瀋陽:兩歲導聾犬「十三」 和主人的故事 它要為她打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2019年新的一年來臨,瀋陽人邱麗君說。「今年我期待著更多的人認識『導聾犬』,讓它能夠受到與導盲犬一樣待遇,更好地為聾人服務。」它受過專門的訓練,耳朵特別靈敏。以前來人收水費電費煤氣費,敲門時我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次只要一有敲門的聲音,它就在我面前跑來跑去,提醒我注意,然後又跑到門前去,提醒我有人來了。在小區裡,居民們對身著寫有『工作犬』字樣衣服的它很好奇,於是我和這些居民們成為了朋友,小區保安知道我是聾人後,也對我很關照。
  • 柯基犬放棄賣萌,受訓當導聾犬,把聽障人士帶入有聲世界
    小編想大家都知道狗狗真的特別可愛,因為這些狗狗不僅能夠一直陪伴著我們,如果她們受過專業的訓練以後,就能夠幫助一些在生活中有障礙的人。大家都聽過,一般的盲人都會配一條導盲犬,這樣狗狗就可以帶她去平常一些必要去的地方,可是你聽說過嗎?現在出現了導聾犬了。
  • 緝毒犬是怎樣訓練成的 探訪海關總署北京緝私犬基地
    6月26消息,在海關總署北京緝私犬基地一個50平米左右用玻璃牆圍起的房間裡,17隻5周大的拉不拉多幼犬,有的正酣睡,有的在打鬧玩耍,而對陣陣刺耳的聲響好似充耳不聞。聽見有人來,幼犬們連滾帶爬地湧到玻璃圍欄前,有的竟踩著「兄弟姐妹」立起身扒著玻璃好奇地觀望著。
  • 兩歲導聾犬「十三」 和主人的故事 它要為她打開 有聲世界的大門
    得到導聾犬後,獨居的邱麗君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填補了自己孤寂的生活,而且導聾犬成為了她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唯一遺憾的是,由於導聾犬剛剛進入遼寧,全省僅有一隻,很多人不認識它,把它當成寵物狗,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一些煩惱。  昨日早晨,記者通過微信聯繫上了邱麗君,用文字提出了採訪要求。
  • 國內首輛公益性動物移動醫療車開啟春季服務
    近日,全國首輛公益性動物移動醫療車在京開啟第一次醫療服務。服務對象是位於通州區的兩家流浪動物救助基地,本次共149隻流浪動物獲得了來自美聯眾合動物醫院專業獸醫的診療,診療內容包括:體檢、免疫、驅蟲等。從去年9月開始,它基金一直為醫療車的狗年工作計劃進行大量的考察及調研,經過半年,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救助基地已實地探訪近20家。前期籌備就能看出它基金的醫療車早已蓄勢待發。
  • 西北首家導盲犬訓導基地在西安啟動
    原標題:西北首家導盲犬 訓導基地在西安啟動 (記者 王旭東 馮煒 攝)   「你是我的眼,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出行,是視障人士面臨的突出困難,4月26日是國際導盲犬日,在這一天,西安市蓮湖區陽光使者導盲犬發展服務中心長安導盲犬訓導基地正式啟動。
  • 記者探訪長沙搜救犬訓練基地找答案
    本報記者探訪長沙搜救犬訓練基地找答案▲梅花樁走一個。聽口令,有任務…… 受訪者 供圖訓導員區遠東和搜救犬「小馬」。受訪者 供圖搜救犬,被譽為「不會說話的逆行者」,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災害現場,用敏銳的嗅覺捕捉最細小的生命氣息,從惡劣環境一次次發現並拯救倖存者。
  • 國內首家人工養海馬青島起步 價格金貴一對賣700元
    我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近期已全面啟動。30餘萬尾人工養殖的小海馬將於下月在國內首家成功人工繁育海馬的養殖場出生,屆時由該養殖場從國外引進的300對線紋海馬一年繁育數量將超過100萬尾。這意味著人工養殖海馬成功起步。
  • 和最高動物互動 國內首家長頸鹿莊園來了
    記者近日從吳興區旅發委獲悉,國內首家長頸鹿莊園落戶吳興區妙西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