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君介紹著說:「我是聾人,什麼都聽不見。『十三』可以代替我聽。」2歲的柯基犬是導聾犬,名叫「十三」。
2019年新的一年來臨,瀋陽人邱麗君說。「今年我期待著更多的人認識『導聾犬』,讓它能夠受到與導盲犬一樣待遇,更好地為聾人服務。」
她丈夫去世很早,她獨居了好多年。她愛好寫作,但是她仍然覺得有些孤單,因為聽力障礙,她聽不到聲音,仿佛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中。
2018年5月24日,全國助殘日當天,中國聾協、北京市聾協捐贈給邱麗君一隻導聾犬。沒有導聾犬的日子,邱麗君的生活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在自己居住的小區裡沒有朋友,也沒有人認識她。
「此前,我的家對我來說就是個空房子,門一鎖,離開家沒什麼惦記。可是有了『十三』就不一樣了。它受過專門的訓練,耳朵特別靈敏。以前來人收水費電費煤氣費,敲門時我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次只要一有敲門的聲音,它就在我面前跑來跑去,提醒我注意,然後又跑到門前去,提醒我有人來了。在小區裡,居民們對身著寫有『工作犬』字樣衣服的它很好奇,於是我和這些居民們成為了朋友,小區保安知道我是聾人後,也對我很關照。
以前,她將手機定時,調成振動,放在枕頭旁,提醒自己早起。但由於睡覺時,她會經常不自覺地變換位置,導致感受不到手機的振動。自從來了「十三」,它一聽到手動振動,會突然跳到床上,站立著,前爪伸向邱麗君,圍著她轉,提醒她起床。
邱麗君說,在國外,絕大部分場合不得拒絕導聾犬等工作犬進入,否則會被處以很重的罰款。相較之下,邱麗君感到國內對導聾犬、導盲犬等工作犬給予的許可度依然有限。在南京某大型連鎖賓館,她望著門上貼的禁止寵物進入的告示,曾問服務員,導盲犬和導聾犬是否可以隨主人進入?服務員果斷地回答:不準。
一隻導聾犬一般要經過10個月的訓練,培訓的成本高達40萬元人民幣。導聾犬需要定期回訪和「強化」訓練,因為獲得導聾犬的都是聾人,他們無法根據聲音自主加強訓練。而導聾犬走進聾人家庭的適應過程,也容易使其忘記一些已經培訓的內容。若讓這些經過初步培訓的導聾犬,最終成為穿著工作服的寵物犬,就得不償失了。導聾犬必須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成為聾人出色的助手。
來源:大海視線
溫馨提示: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你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