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襲來 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2020-07-13 二三裡資訊武漢
洪水襲來 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原標題:洪水襲來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彤 通訊員蔡家奇 王成

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湖北段水位近日持續上漲。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嚴峻。這裡是長江中下遊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溼地,也是麋鹿的溫馨家園和長江豚類的夢裡水鄉。汛期,「國寶」們還好嗎?

7月8日至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

江豚活動空間變大

洪水襲來 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網箱中的江豚。

7月8日下午,記者進入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見洪水已漫過岸邊樹林和辦公樓。岸邊原本建了一道叫江豚苑的大門,淹水1米深左右。工作人員用塑料板搭在大門口建起臨時通道,方便進出。記者站在臨時通道上通過望遠鏡遠眺水面,不時能看到有黑色身影探出。那就是江豚。

保護區負責人胡良慧介紹,經過30年不斷努力,保護區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已發展到約80頭規模。對它們來說,故道水位上漲,也意味著活動空間變大。

靠近岸邊水域中,有4隻網箱,裡面居住著2008年引入網箱救護的雄性江豚「天天」、雌性江豚「鵝鵝」和它們剛剛滿月的二胎豚寶寶。這個「小家庭」的大女兒「貝貝」,前幾天剛剛被放歸故道自然水域。

據介紹,根據年齡、體長和部分生理指標判斷,「貝貝」於2020年夏季進入青春期。保護區和水生所計劃7月初,將其釋放到天鵝洲故道自然水域,融入故道江豚群體中,參與故道江豚種群的繁殖。

今年6月1日起,保護區開始對「貝貝」進行野化訓練,6月12日將其轉移到故道天然圍網內。進入7月,受暴雨影響,長江故道水位升高超4米,造成圍網淹漫。為防止圍網破損、「貝貝」受傷,決定儘快放歸。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介紹,放歸後,將對「貝貝」的行為、生存以及健康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助其進一步適應自然水域的生存環境。

麋鹿應急飼料基地開放

與愜意的江豚截然相反,它的鄰居——麋鹿,此時正面臨生存考驗。

洪水襲來 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7月9日晨,麋鹿保護區。

7月9日清晨6時30分許,記者在麋鹿保護區核心區看到,不少地勢低洼的蘆葦蕩、旱柳林泡在水中。部分道路也因積水無法通行。在一些尚未淹沒的淺灘,麋鹿或三五成群遊躥嬉戲,或獨自安靜地覓食。

保護區負責人溫華軍告訴記者,麋鹿喜歡棲息在淺灘,喜水,是遊泳、長跑健將,漲水後會向四周高地遷徙。但它們以青草和水草為食,洲灘被淹,意味著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脅。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保護區圍欄被洪水衝垮,部分麋鹿出逃至附近的小河口楊波坦、三合垸、嶽陽洞庭湖,正是出於棲息地被破壞後的生存自救本能。

「動物和人一樣,如果能安居樂業,誰願意背井離鄉?」溫華軍說,近年來,保護區逐漸摸索出一些抗災減災經驗:分區種植玉米、黃豆、蘇丹草等麋鹿喜食的農作物,作為應急飼料基地。一旦食源不足,就打開基地攔網,供麋鹿採食。草場旱生植物和牧草長期漬泡在水中,會使水體滋生病菌,影響水質。搶在故道漲水前,在低洼地區利用機械清除雜草,並按飲用水標準對水體進行消毒,保證麋鹿飲水安全。這些應急措施,滿足了麋鹿基本生活需求,為其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

7月6日,保護區10多處應急飼料基地的攔網全部撤除,可保超千頭麋鹿短期內吃喝無憂。

「水陸空」立體巡查

汛期,水域面積擴大,極端天氣交織疊加,給保護區的巡護工作帶來困難。為防意外發生,巡護員除開展常規陸地徒步巡查外,還要駕駛衝鋒舟和木船進行水上巡護,同時利用無人機、紅外相機開展監測,可謂「水陸空」全覆蓋,實現全天候、無死角巡查。

胡良慧說,漲水後,江豚活動空間擴大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特別是一些洲灘、樹林被淹沒區域,江豚容易被困在枝枝杈杈之間。巡護時,要特別注意。

麋鹿保護區監測人員介紹,麋鹿向地勢較高區域轉移時,有時被水圍困。保護區已準備好挖掘機、抽水泵等搶險機械,可及時抽排積水,清理淤堵涵洞,清除攔網路障,保障麋鹿避災通道暢通。他們還與周邊鄉鎮籤訂協議,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迅速趕到保護區支援。

水質監測也是保護區技術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對水體採樣檢驗,並對水環境進行評估和檢驗,確保麋鹿和江豚生活在安全的水環境之中。

「每年汛期對保護區來說,都是一次考驗。」溫華軍說。

來源:鳳凰網湖北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長江水位上漲,住在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同樣嚴峻。住在那裡的麋鹿和江豚還好嗎?7月8日至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活動空間變大 江豚生活愜意8日下午,記者進入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見水已漫過岸邊的樹林和辦公樓。
  • 長江水位漲漲漲,住在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同樣嚴峻。住在那裡的麋鹿和江豚還好嗎?7月8日至9日,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活動空間變大江豚生活愜意8日下午,記者進入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見水已漫過岸邊的樹林和辦公樓。岸邊原本建了一道叫江豚苑的大門,淹水1米深左右。工作人員用塑料板搭在大門口建起臨時通道,方便進出。保護區負責人胡良慧介紹,經30年不斷努力,保護區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已發展到約80頭規模。
  • 天鵝洲故道是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
    聚焦長江經濟帶 看湖北高質量發展楚楚動人這就是鄂【天鵝洲故道是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11月12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湖北站採訪團來到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保護區天鵝洲故道投放5頭江豚試養,2015年故道江豚普查60頭以上,預計現已有江豚90頭以上。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天鵝洲故道是遷地保護唯一成功的範例。是我國江豚遷地保護江豚數量最多的保護區,石首市因此被評為「中國江豚之鄉」。
  • 記者探訪|洪水襲來!長江中的這些「國寶」還好嗎?
    洪水襲來,這些「水中大熊貓」還好嗎?在銅陵,江豚生活的夾江水位迅速上漲。保護區工作人員稱只有等水退了,才能查看江豚情況。一條通向同馬大堤的道路,也在洪水中消失不見。為了方便工作人員通行,基地特別搭設了長長的浮橋。據了解,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數量僅1000餘只,被譽為「水中大熊貓」。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共同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長江江豚擬升級為一級保護動物。隨著經濟發展,人類活動頻繁,長江江豚生存環境不斷惡化。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老河道因泥沙逐漸淤塞,成為湖泊沼澤,稱為「牛軛湖」,又名「長江故道」。其中天鵝洲、黑瓦屋、老河三條長江故道組成的天鵝洲長江故道群,湖泊、洲灘、沼澤交融,名列我國重要溼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生活的樂土。工程師沙平是保護區第一批員工,見證了麋鹿回歸長江故道的每一步。「剛來時,保護區的土地權屬沒落實,被周邊鄉鎮佔用,村民對保護區有意見;缺錢,留不住人。」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冬日的天鵝洲一半青草綠、一半枯葉黃,數百頭麋鹿在洲灘上自由奔跑,仿佛東非草原動物大遷徙……無人機遠距離航拍長江故道麋鹿群。特派記者範芃 攝記者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考察團,近日走進湖北石首長江故道之濱的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眼見的麋鹿少說有四五百頭,記者守了4個小時,機敏的麋鹿見有生人,幾公裡外就遠遠跑開。
  • [關注天鵝洲①]天鵝洲:人鹿豚土地爭奪戰(圖)
    隆冬季節,又是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邊的漁民捕撈時節。然而,他們並沒有收穫的喜悅,卻只有對未來生存的憂慮。漁民殷曾義說:「往年整個天鵝洲故道可收20萬公斤魚,今年卻只捕獲2萬公斤。我一家三口總收入還不到3000元。」「漁民愁,江豚也餓啊。」
  • 長江天鵝洲豚類保護區裡生產建廠禁而不止
    保護之困:「規劃的7萬畝萎縮至3萬多畝」順利的話,湖北長江天鵝洲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6年將增加9名江豚新成員,累計總數將接近70頭。然而,2010年左右,這個保護區內的江豚年增數量僅為2-3頭。保護區位於湖北石首市境內、在九曲荊江的上遊,是目前長江中遊唯一的自然保護和遷地保護結合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21公裡的長江故道成為江豚自然生息的寶地。
  • ...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行石首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喜見江豚麋鹿
    生態美麗的天鵝洲——中國麋鹿之鄉 中國江豚之鄉 國家重要溼地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位於石首市北部,長江中遊北岸。南依九曲迴腸的荊江河段,北靠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總面積約4000公頃,20世紀90年代初這裡建立了麋鹿和豚類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別地處天鵝洲轄區西南部和北部長江故道水域。天鵝洲長江故道溼地是長江中下遊保存最為完美,最具獨特性的溼地之一,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綠色寶庫」、「天然動物園」、「自然博物館」。
  • 天鵝洲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已歷30年 網箱繁育江豚回歸自然水域
    7月8日,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傳來了好消息,在天鵝洲長江江豚遷地保護30年之際,世界首例人工網箱豢養江豚成功繁育的後代「貝貝」被「軟釋放」、「貝貝」的媽媽「娥娥」6月分娩的第二頭新生江豚被認養。據了解,「娥娥」在保護區網箱中再次成功分娩第二頭長江江豚,標誌著長江江豚網箱飼養和繁育技術進一步成熟。
  • 「國寶」們帶來好消息,珍稀動物喜迎春天
    隨著環境汙染惡化、人類過度獵捕,自然界稀有和珍貴的動物正面臨生存危機,2020年初又遇到了新冠疫情,中國的「國寶」們最近還好嗎?它們又有什麼新的動態?幾個「國寶」的好消息說到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第一位當然屬大熊貓了。它們是中國的「國寶」,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現存的主要棲息地位於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等地的山區。
  •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發布時間:2018年12月05日 09:57 來源:楚天都市報 圖為:麋鹿群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 記下200多本巡查記錄  楚天都市報記者郝曉燕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中燦 通訊員方芳 喻妙 李鵬 飛和  芳草萋萋
  • 大熊貓繁育季 疫情期間 國寶大熊貓還好嗎?
    央視網消息:作為全球具有代表性的珍稀動物大熊貓,在疫情的日子裡,國寶們過得還好嗎?疫情期間,熊貓基地為了保障大熊貓正常生活不受影響,儲備了大量竹子和竹筍,並由專家制定大熊貓食用竹應急供應方案。飼養員在太陽和月亮產房以及運動場安置了大量的「丰容」玩具,陪伴國寶度過這段特殊的日子。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動管部主管 袁博:丰容就是我們通過人為的情況下來豐富它的生活環境,讓它在圈養環境下能生活的更好,能提高它的福利待遇。還能讓它得到充分的體育鍛鍊。
  • 25年紮根保護區,記下200多本巡查記錄——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在長江「九曲迴腸」的荊江北岸石首段,有一個形如鵝蛋的地方,叫天鵝洲,由於長江裁彎取直,形成大片溼地。作為長江故道,這裡洲灘縱橫,林草豐茂,最適合麋鹿生活。如今,這裡有1200多頭麋鹿自由生長,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群。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讓這個曾經一度凋零的物種,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