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2020-12-25 武漢發布


冬日的天鵝洲一半青草綠、一半枯葉黃,數百頭麋鹿在洲灘上自由奔跑,仿佛東非草原動物大遷徙……

無人機遠距離航拍長江故道麋鹿群。特派記者範芃 攝


記者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考察團,近日走進湖北石首長江故道之濱的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眼見的麋鹿少說有四五百頭,記者守了4個小時,機敏的麋鹿見有生人,幾公裡外就遠遠跑開。即將離開保護區時,記者忽見前方數米處,一頭健碩的公鹿正悠閒踱步。也許感覺到身後有動靜,它猛一回頭,大眼睛無比呆萌,然後一個箭步衝入旁邊的蘆葦蕩裡,迅速消失。

即將離開保護區時,驚喜見到鹿回頭。特派記者範芃 攝


長江衝出三峽後,在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磯之間別稱荊江,受地形、地質等多種因素影響,形成九大彎曲河床,「九曲荊江」名聞天下。尤其石首段,水深流急、崩岸頻繁,河道多次裁彎取直。老河道因泥沙逐漸淤塞,成為湖泊沼澤,稱為「牛軛湖」,又名「長江故道」。其中天鵝洲、黑瓦屋、老河三條長江故道組成的天鵝洲長江故道群,湖泊、洲灘、沼澤交融,名列我國重要溼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生活的樂土。

麋鹿在長江故道上自由生長。特派記者範芃 攝


麋鹿面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尾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俗稱「四不像」。它原產於中國,清朝末年因戰亂、洪水、饑荒等原因,在中國絕跡。20世紀初,英國貝福特十一世公爵購買了從中國劫掠到歐洲各動物園的18頭麋鹿,在倫敦附近的私人莊園圈養。1985年,公爵後人將22頭麋鹿送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此後,麋鹿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江蘇大豐、湖北石首等地建立專門保護區。


麋鹿就像他的親人朋友

1993年至2002年,94頭麋鹿分三批從北京麋鹿苑引入湖北石首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工程師沙平是保護區第一批員工,見證了麋鹿回歸長江故道的每一步。「剛來時,保護區的土地權屬沒落實,被周邊鄉鎮佔用,村民對保護區有意見;缺錢,留不住人。」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沙平。特派記者範芃 攝

沙平負責保護區的規劃和基建等方面工作,「以前只有一個小平房辦公,加上一幢兩層宿舍樓,總建築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非常簡陋。2006年,在省、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保護區核心區的1.5萬畝土地到位了;保護區從2000年開始編制規劃,2012年大規模施工,2015年基本完工,現在總建築面積超過5000平米;緩衝區的8000畝土地,今年底可以落實。」

他至今記得1998年特大洪水時,當時保護區裡200多隻麋鹿,在解放軍和武警戰士的幫助下,被送到殘堤上躲水。保護區所有工作人員都在殘堤上面,日夜與這些麋鹿在一起,給它們餵食。草料和人的食物通過小船運過去。

直到9月1號了,洪水還沒有退去。有位同事的孩子很長時間沒見到爸爸了,在開學前,和媽媽一起搭乘送飯的小船過來看望爸爸。返程小船側翻了,那位同事的兒子和妻子不幸被大水衝走……

「守護麋鹿,保護區的員工和家屬們都做出了很多的犧牲。」對麋鹿的喜愛,使沙平堅守到今天,「這麼多年朝夕相伴,麋鹿就像我的親人、朋友一樣。」


難忘背萬斤大白菜的日子

麋鹿管護科副科長周承志2008年加入保護區,「之前我在開發區政府工作,報到的當天晚上8點,通知我們把一大車幾萬斤大白菜卸到倉庫,第二天清早6點多鐘,又得把白菜裝到拖拉機裡,當時保護站沒有貨車,租了個拖拉機,我們跟在拖拉機後面走到投食點,把白菜倒出來後,用鐮刀切碎,方便麋鹿取食。」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科副科長周承志。特派記者範芃 攝

人工投食會不會改變麋鹿的野生習性?周承志說:「我們投食不是經常性的,只有極端天氣造成麋鹿覓食很困難,才會人工幹預。2008年那次是雪災,整個草場被大雪覆蓋,麋鹿無處覓食,保護區向農戶採購白菜、胡蘿蔔人工投喂。天真冷,背大白菜真累,說實話,當時我真想放棄這份工作。」

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保護區的麋鹿達1100多頭,在保護區外還形成了至少3個野生亞種群,分別位於長江南岸的三合垸、保護區東邊的楊波坦、湖南岳陽東洞庭湖區。

但周承志的心始終懸著,2010年他經歷過麋鹿大量死亡事件。「看著幾十頭幼鹿倒在腳下,那揪心滋味,至今難忘。專家分析原因,主要是麋鹿種群過大,基本上達到或接近了當時保護區的承載量,加上魏氏梭菌流行。這些年我一直小心翼翼,生怕重蹈覆轍!」

2016年和今年的洪水,都影響了麋鹿的棲息地和食物。今年汛期超過兩個月,保護區大面積被水淹沒,快10月底漬水才完全退去。麋鹿愛吃的植物長期被洪水浸泡,根都爛了,今年冬天,它們吃什麼?要不要投喂?這些都讓他操心著急,他和同事每天都會監測保護區麋鹿的身體狀況。

還有與周邊農戶的關係。「隨著野外麋鹿數量越來越大,每接到投訴電話,我們都是立馬趕過去,對農戶做好宣傳、解釋,告知其索賠途徑和流程。」


守護麋鹿11載,豐富了他40歲之後的人生

蔡家奇是保護區宣教科研部門負責人,和周承志同期來到保護區,也親歷過背幾萬斤大白菜的艱苦時期。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研負責人蔡家奇。特派記者範芃 攝

他告訴記者:目前,保護區及周邊野生麋鹿總數約2000頭,初步形成長江-洞庭湖麋鹿野化遷徙走廊。「我們建麋鹿保護區,最終目標就是要讓它野放,恢復它的野性。」

保護區現有上千種野生動、植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3種,還有野大豆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麋鹿作為「旗艦種」和「傘護種」,保護它,也為區內其他動植物提供保護傘,對長江故道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而且長江兩岸面臨溼地退化難題,在長江大保護的政策背景下,國家要求長江兩岸15公裡的範圍內退耕還林,此舉進一步完善了麋鹿棲息地。所以,麋鹿保護區的建設,屬於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說:天鵝洲建麋鹿自然保護區,有天然優勢。春秋時期《墨子》雲「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指荊楚大地有一片雲夢澤,到處都是麋鹿、犀牛。根據古書和史料記載,雲夢澤是麋鹿的原生地,而天鵝洲是古雲夢澤的一部分。麋鹿喜歡擇水而居,這一帶草場肥美、水域密布,非常適合麋鹿生存。

蔡家奇認為提升人們的保護意識非常重要,所以他一直致力於做宣傳教育方面工作,號召周邊群眾共同參與到麋鹿的保護中來。此外,他常年率團隊開展麋鹿監測和基礎科研工作,了解麋鹿的日常生活習性,建立麋鹿相關數據信息庫。

保護區現有15名員工,大部分時間都以保護區為家。「這份工作並不輕鬆,保護好麋鹿,首先得細緻地了解它,日積月累以監測數據來支撐。」 

蔡家奇說:我40歲調到保護區,在這裡工作了11年,有辛有苦也有甜,收穫很多,感觸也非常多。選擇這份工作,意味著選擇的是寂寞、孤單、簡陋的生活。保護區位置非常偏僻,有時為照顧麋鹿錯過了食堂的飯點,想買袋方便麵得跑到2公裡以外去。這樣的環境對於工作人員是一種考驗,如果沒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的話,想在保護區長久呆下來,非常困難。」

「這11年也有很多收穫。我寫作出版了一本接近30萬字的麋鹿詩集,還搜集了大量與麋鹿相關的神話、詩歌、典故以及與荊楚相關的故事,接近50萬字,即將出版。」蔡家奇由衷覺得:守護麋鹿,豐富了他40歲之後的人生。

(長江日報-長江網 特派記者柯立)

相關焦點

  • 「大江大河大徵途」手記: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冬日的天鵝洲一半青草綠、一半枯葉黃,數百頭麋鹿在洲灘上自由奔跑,仿佛東非草原動物大遷徙……無人機遠距離航拍長江故道麋鹿群。特派記者範芃 攝記者參加「大江大河大徵途」長江考察團,近日走進湖北石首長江故道之濱的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眼見的麋鹿少說有四五百頭,記者守了4個小時,機敏的麋鹿見有生人,幾公裡外就遠遠跑開。
  •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發布時間:2018年12月05日 09:57 來源:楚天都市報 圖為:麋鹿群  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25年紮根保護區 記下200多本巡查記錄  楚天都市報記者郝曉燕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中燦 通訊員方芳 喻妙 李鵬 飛和  芳草萋萋
  • 25年紮根保護區,記下200多本巡查記錄——長江故道上的麋鹿守護者
    在長江「九曲迴腸」的荊江北岸石首段,有一個形如鵝蛋的地方,叫天鵝洲,由於長江裁彎取直,形成大片溼地。作為長江故道,這裡洲灘縱橫,林草豐茂,最適合麋鹿生活。如今,這裡有1200多頭麋鹿自由生長,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群。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讓這個曾經一度凋零的物種,重新煥發生機。
  • 長江水位上漲,住在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今夏,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湖北段水位持續上漲。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同樣嚴峻。住在那裡的麋鹿和江豚還好嗎?7月8日至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
  • 長江水位漲漲漲,住在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湖北段水位持續上漲。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同樣嚴峻。住在那裡的麋鹿和江豚還好嗎?7月8日至9日,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
  • 洪水襲來 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原標題:洪水襲來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彤 通訊員蔡家奇 王成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湖北段水位近日持續上漲。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嚴峻。這裡是長江中下遊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溼地,也是麋鹿的溫馨家園和長江豚類的夢裡水鄉。汛期,「國寶」們還好嗎?
  • ...長江經濟帶·生態篇」湖北行石首天鵝洲自然保護區喜見江豚麋鹿
    5月16日,美麗中國長江湖北行媒體行來到荊州石首市,先後參觀了國家級麋鹿和豚類兩個自然保護區,近距離接觸到大自然可愛的精靈,大家在欣喜之餘,也意識到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法護綠水青山·大江大河」融媒體報導——青海玉樹三江源生態...
    長江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比如改造一定比例的城區固化岸帶,使之更加自然化,促進小型魚類自然增殖等;進一步提升沙洲自然岸帶環境質量和水文條件,優先實現天興洲、白沙洲水域長江江豚回歸和較長期停留。武漢還組織開展船舶航行限速試點,保護相關水域的長江江豚免受船舶噪聲的傷害。揚子鱷、麋鹿等物種種群數量逐年增長2020年9月,安徽宣城市廣德市揚子鱷巡護員在溝連凼水庫揚子鱷放歸點發現兩個新的鱷魚洞。
  • 長江江豚,願你的微笑長存
    巡禮黃河、長江、珠江、錢塘江等中國知名的大江大河,講述人與江河的故事。,更是目前長江中唯一的鯨豚類動物,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萬年,被稱作長江生態的&34;和&34;,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 大江滾滾,大河滔滔。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大江大河》
    我們心心念念的國產劇之光《大江大河2》終於在2020年12月20日開播了。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它也已提前鎖定今年最佳,所獲得的關注度也毫不含糊地登頂豆瓣近期熱門大陸劇榜首位。但是我相信時隔兩年才迎來的第二部讓大家對前作或多或少有點淡忘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憶回憶那個在前年冬季溫暖我們內心的佳作《大江大河1》吧。宋運輝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但因為出身不好,一直備受歧視。刻苦的他把握住了1978年恢復高考的機會,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順利考進大學,入職國企技術人員,步步晉升的他有著光明的未來但也在新時代的變革中逐漸迷失。
  • 走進奔騰年代,看見《大江大河2》中的朵朵「浪花」
    1月11日,《大江大河2》終「入海」,這個濃縮著改革開放歷程的故事暫時畫下句點。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之一,《大江大河2》自開播來引發諸多關注。高密度敘事讓「信息點」更足在《大江大河2》中,第一季「人性上不走極端」的主基調沒有變,畫幅也是打破電視劇常規的2.66∶1比例,依舊有宏大的時代背景和小人物的沉浮起落。
  • 《大江大河》電視劇熱播 原著被譽為「青年入世啟蒙」
    大江大河》正在熱播,不但包攬了網臺收視冠軍,口碑也水漲船高,豆瓣評分高達8.9分。比如王凱飾演的宋運輝,被烈日暴曬出來衣服上有了白色汗漬,劇組都用心做出來了。為了符合年代背景,劇中背景牆甚至還用上了當時短暫使用的二簡字。精準的細節,不僅勾起老一輩的懷舊情緒,更迅速地將年輕觀眾帶入劇情。隨著劇的火爆,原著小說《大江大河》也獲得讀者的熱情關注,據出版方透露,因需求太多,已緊急加印了5萬套。
  • 千年原生態風貌再現 麋鹿、江豚樂活荊州石首
    據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1991年,中英科學家按照歷史記載的麋鹿故鄉沿途考察,選定石首天鵝洲2.3萬畝溼地為首個麋鹿野化放歸基地。1993年後又從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繼引入了三批94頭,1998年長江發生特大洪水之後,逐漸擴大形成了江北楊波坦、兔兒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個野生種群,到目前共有1600餘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
  • 從理想到務實,《大江大河2》更嚴絲合縫了
    《大江大河2》用一種更克制的筆觸,來記錄那個時代裡踩在時代節點上的人們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他們是一群栽下種子的人,無論頭頂著烈日還是寒風,他們堅定不移,不能後退。《大江大河2》的門檻在哪裡?勇立潮頭者必定要面對急風驟雨,當接踵而至的考驗來臨時,曾經意氣風發的青年們也要遭遇無法言說的挫折。
  • 一對麋鹿喜遷集成保護區
    嶽陽廣電全媒體12月24日訊(記者/嚴欽海)為了讓獲得救助的麋鹿有更廣闊的生活空間,讓麋鹿基因得以健康延續,昨天,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麋鹿救護中心的一對麋鹿遷移到了華容縣集成省級麋鹿自然保護區。2016年,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君山區建立了麋鹿救護中心,由嶽陽市麋鹿保護協會現場管理。園內的環境非常適合麋鹿生活。洞庭湖高洪水位期間救上岸來的9頭麋鹿就安置在這裡。在麋鹿保護協會志願者的精心照料下,每隻麋鹿都非常健康活潑。麋鹿自古就生活在長江流域。1998年洪水期間,從湖北石首麋鹿保護區跑出來的麋鹿群來到了位於長江中的小集成垸,後來又遷移到了洞庭湖。
  • 《大江大河2》小說結局耐人尋味,比起電視劇結局更加現實殘酷
    小說《大江大河》以罕見的恢弘格局,深入地展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領域的改革、生活的變化、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等,被譽為「描寫中國改革開放的奇書」。小說《大江大河》又讓我起當年影響我至深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讓我真正認識到「腳踩著大地」這幾個字的真實感覺。
  • 《大江大河2》是你現在最該看的電視劇
    原創 二斤 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編輯:判官如果你還沒看《大江大河2》,那麼對不起,我們做不了朋友。毫不誇張地講,《大江大河2》乃為當世劇王。作為2018年高分劇《大江大河》的續作,《大江大河2》打破了續作魔咒,在前作已經8.8分的基礎上,又創下9.2分。許多網友表示,兩年沒白等。
  • 長江大保護的石首答卷:水清地綠舒展生態畫廊
    這裡不僅棲息著中國三分之一的麋鹿,也是世界上首個讓麋鹿成功重返自然的地方。保護區一篇翠綠,豐富茂盛的植物群落,以及大批的水鳥,構成了自然的美麗畫卷。這,只是石首市推進「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節節退讓,把生態溼地還給美麗長江踏進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這塊神秘的土地,麋鹿的蹄印清晰可見。
  • 《大江大河2》:小雷村陰魂不散的老猢猻,這才是真正的老戲骨
    《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小雷村陰魂不散的老猢猻,這才是真正的老戲骨】 2018年的《大江大河》豆瓣8.8分,2020年的第二季《大江大河2》開播就9.3分,從品質上看這絕對是年度前三的經典。可當他再次在《大江大河2》中出場的時候,才發現這老小子竟然如此的陰魂不散,一下子又把他之前所有的所作所為一一回想起來了。【吳國華和飾演徐縣長的王鑫都是大學的表演老師,而且也都是很有實力的演員,只偶爾參演一些角色。】首先,《大江大河》把老猢猻這個角色寫得很經典,而老戲骨吳國華則把老猢猻這個角色演出了神採,每次出場都是經典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