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

2021-01-16 阿力閒談

千百年來,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然現在很多民俗俗語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有一部分還保留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正月佔歲」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

許多地方農村仍保留著「正月佔歲」的習俗,具體而言,就是以月初至正月初八這幾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新年伊始的莊稼收成如何,如果這幾天是大晴天,那麼新年伊始就是風調雨順,但如果這幾天天氣不好,又會發生災荒。

雞犬豬羊牛馬,其實都是老鄉們稱之為六畜,早在遠古時代,先民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挑選了雞、狗、豬、羊、牛、馬,經過馴化,便成為現在的家畜。鄉下諺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就是根據這六種家畜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進行排序,並得出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正月初三是豬日,以此類推,正月初六是馬日。

國之重器之二,無論以前還是現在,雞、狗都是鄉下常見的家畜,之所以會把雞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公雞有「晨露」的習慣,每當太陽升起來,公雞就會高聲提醒人們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新的一天已經來臨,所以人們就把「晨露」定為「晨露」,並且在鄉下有「晨露不能殺雞」的講究。

那麼,為何會有這種結果呢?因為傳說女媧在造人之前,就分別造出了上面所說的這六種動物,所以古代將這六種動物稱為畜日。

另外,古代農村在「畜日」時也有相應的習俗,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

農曆初一的時候是人們吃不到雞的日子,而這天只能說些吉利的話。另外,許多地方在這一天不能掃地,不能動刀子,不能洗衣服,甚至不能倒廁所,總之,要讓家裡那些常用物品好好休息。

還有就是三豬四羊,在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後養一、兩隻豬,等到進入臘月以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豬肉不僅可以供自己的家人吃,人們還會賣掉部分豬肉來貼補家用,所以豬排第三。與豬相比,養羊的農民要少得多,因此,羊排在豬之後,是正月初四的羊日。

再來看看五牛六馬,在過去用牛耕人種田的年代,牛和馬可說是農民的好幫手,農民用牛和馬種田更好。看這兒,也許會有人問,為什麼牛和馬對農民的幫助那麼大,卻排在第五和第六位,這是因為月初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農村有月初五送窮神的說法,所以人們把月初五定為牛日,就足以說明牛的重要性了。把臘月初六定為除夕,因為臘月初六是一個家家戶戶把臘月初一到臘月初五的垃圾扔掉,擺脫貧困的重要日子,因此,把馬日定為除夕,是一個很好的祝願。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說今天有很多民俗、俗語都消失了,但卻還是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正月佔歲」的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
  • 俗語「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啥意思?
    有這樣一種「流行語」,它們沒有一夜之間爆紅,而是長年累月,口口相傳,將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生活智慧代代流傳了下來,它們叫做民間俗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算是流行語的「老祖宗」了。 今天要講的,是正月的一些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呢?
  • 「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什麼意思?有啥特殊的講究?
    數千年來,我國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和俗語。儘管今天許多民俗和諺語消失了,但其中一些仍被保留。例如,我們今天要討論「元旦」,「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
  • 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有啥說法?
    在我國,有這樣一種「流行語」,它們不是一夜之間流行起來的,而是口耳相傳多年的,代代相傳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生活智慧,它們被稱為俗語,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流行語的「祖先」。今天小編要講的是農曆正月的一些習俗和「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諺語,那是什麼意思?
  • 「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飯後去村裡溜達,聽村裡老人說了這麼一句話:「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老人說,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三,每天都有對應的生物。分別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豆莢、十二瓜、十三好天收棉花」。其實這是我們祖宗流傳下來的「正月佔歲」,說白了,就是用初一到初十的天氣狀況,來預測這一年裡六畜能否興旺,五穀能否豐登。
  • 今年是寡年,老農說今年是「四分甲田,五牛六馬」,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這個農村的俗語,那是在農村裡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畢竟在歷經了那麼多年以後,農村的俗語依然是傳承至今,畢竟作為俗語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像以前的時候農民耕種都是需要俗語作為參考,有的俗語都是一些老一輩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也是和農村的黃曆有著相同之處,像有的景象也是農民通過俗語來傳達給更多的人
  • 今年是寡年,老農說今年是「四分甲田,五牛六馬」,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這個農村的俗語,那是在農村裡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畢竟在歷經了那麼多年以後,農村的俗語依然是傳承至今,畢竟作為俗語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像以前的時候農民耕種都是需要俗語作為參考,有的俗語都是一些老一輩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也是和農村的黃曆有著相同之處,像有的景象也是農民通過俗語來傳達給更多的人
  • 正月初一是雞日,老話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一家的院子裡都會養幾隻雞,在吃不起肉的年代,雞蛋就成為農村人眼中最有營養的食品。農村人常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這句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雞是頭呢?為什麼有「頭雞二犬」的說法?
  • 農村俗語「一雞二狗三貓四鼠五馬六羊」究竟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語,全句應該是「一雞二狗三貓四鼠,五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了)十菜」,你聽過嗎?你知道什麼意思嘛?最重要的是,農村人春種秋收都是看節令和天氣變化來確定農時忙時還是閒時,自然而然看天氣狀況來預測來年六畜興旺和五穀豐登或者動植物「不收」和欠收。正月初一,農村裡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寓意新的一年,公雞母雞都是「豐收」,不會有瘟疫或者災害。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導語: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自己的生肖,無論好壞,命中注定。十二生肖按照排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12種動物除了「龍」是虛構出來的,其他11種是很常見的。而「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農民的崇拜和圖騰,但是現實中是沒有龍這種動物的,並且龍在四象方位中也非常重要,屬於東邊青龍位,西邊白虎位,房屋要青龍壓白虎才行。
  • 農村俗語「家有三喜出能人,宅有四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喜出能忍,宅有四實人富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的家畜,為啥都是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
    在農村裡自然少不了飼養一些家畜,屬於日常食物和生活來源的一部分。並且在飼養過程中並且從中衍生了「六畜」的說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長時間的飼養對於這些家畜的習性無比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許多關於飼養的俗語老話。常聽到老人們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說的就關於家畜的性格。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裡淚打轉」,是啥意思?
    農村的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在生產生活中留下來的經驗。農村一直以農耕為主,而農耕之外最重要的賺錢途徑就是家畜了。家畜也是各式各樣的:牛可以耕地、羊能賣羊毛、豬可以吃豬肉、雞能下單等等。可以說農民們接觸最多的除了土地就是這些家畜,所以農村俗語很多都與家畜有關係。
  • 農村俗語「雞不過三載,狗不過六年」啥意思你知道嗎?有啥說法沒?
    時至年底,農村也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很多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回答過年了,對於在農村這會,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年底,基本上沒有農活,我就在村裡空曠的地方,聽我們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雖然以前的年齡比較小,不太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後來一品品還真的有味道,就比如這句話,雞不過三載和狗不六年,雖然這句話是句俗語,但是在農村其實對於雞和狗來說是一種生理現象
  • 農村俗語丨農家養了羊,多出三月糧,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要結合環境和實際情況,才能正確的去理解和詮釋它。從表面來看,農村俗語「農家養了羊,多出三月糧」的意思是:農家養了羊,就能多出三個月的糧食。實際上,以前農民是非常缺糧食的。農民以種植為主,不能外出經商或打工,所以缺少經濟來源。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農村俗語「小寒寒,六畜安」,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說的是小寒節氣當天天氣寒冷,對於六畜來說是一個好兆頭,六畜興旺的預測。具體怎麼理解,我們繼續來了解:
  • 農村俗語;「有千斤的豬,沒千斤的牛」啥意思,牛和豬到底誰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好,不少外出打工的農家人也開始陸陸續續的返回家鄉創業了。說到回到農村發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種植和養殖這兩個傳統的行業,畢竟這些行業農家人從小就已接觸,對其比較了解,可以少走好多彎路。至於養殖,到底養什麼好呢?雞,鴨,牛,羊,豬,那種更賺錢呢?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結婚的習俗也有關於結婚日子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呢?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結婚的時日安排也是有很大講究的,其中就有三六月不宜結婚的說法。這種說法有多種的原因所致,並不單單只是傳統,其實還跟實際情況相結合,所以說這種說法其實也並非是純粹的mi信。也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為什麼說三六月不能結婚呢?首先來說一下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