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

2021-01-14 生物谷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

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但他指出,該研究的作者錯誤地使用了他們的發現,並且錯誤地對許多動物進行了重新分類。

創立於1964年的IUCN「紅皮書」將不同物種按規模從「無危物種」劃分到「滅絕」的若干個梯度。該資料庫依賴於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進行的研究,以及來自數以萬計的志願者和職業博物學家的數據。IUCN將這些觀測數據輸入到一套考慮到棲息地喪失以及種群趨勢等因素的算法之中,之後再根據結果將相應的物種排列到「紅皮書」中。

這項新研究的高級研究員、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拉莫市杜克大學保護生物學家Stuart Pimm表示:「這是一個國際標準。但它並沒有發揮全部潛力。」

Pimm指出,問題在於IUCN評估物種的標準已經過時了。該聯盟依賴於專家繪製的老地圖為其提供棲息地數據,並且沒有包含衛星和航空影像以便更好地觀測森林砍伐和逐漸滲入的居民區。他說,在此基礎上,IUCN「紅皮書」的評估結果忽略了一些精細的地理特徵,例如斑片狀的森林砍伐和海拔的變化,而這些都可以在一個給定的範圍內限制物種的生存。

在這項研究中,Pimm與首席作者Natalia Ocampo-Pe?uela及同事,調查了目前在IUCN「紅皮書」中遍及全球6個鳥類豐富地區的586種鳥類(該團隊主要由鳥類研究人員構成),這些地區包括哥倫比亞的西安第斯山脈、東南亞和巴西。在這些物種的列表中,有108種鳥類瀕臨滅絕。

Pimm的研究團隊利用有關森林覆蓋率和海拔的遙感數據分析了鳥類的棲息地。研究人員計算了每個物種有多少可用的棲息地,然後基於這些新的棲息地評估結果重新進行了IUCN的風險評估計算。

最終研究人員得到了一個壞消息:有210種鳥類被重新分類為更高的危險等級——「威脅」,並且對於絕大多數鳥類而言情況都更為糟糕。研究人員在11月9日出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例如,棲息在巴西裡約熱內盧東北3300平方公裡林地中的灰翅傘鳥目前被列為「易危物種」。這種鳥類僅被發現於海拔1200米至1800米之間的地區。Pimm的研究團隊發現,符合這種鳥類棲息地要求的林地只有約100平方公裡。而這將使鳥類危險等級上升為「極度瀕危」。

儘管這項研究只分析了鳥類,但Pimm表示,相關結果也應該能夠推廣到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

耶魯大學生態學家Walter Jetz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鼓勵IUCN採用更好的地圖和遙感探測技術是一個值得讚賞的目標。他補充說,主要需要的是更多的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數據以補充和擴大IUCN的「紅皮書」,而不是把「紅皮書」作為預測滅絕風險的單一權威。

Butchart認為研究人員使用錯誤的參數重新計算了鳥類的滅絕風險,進而高估了物種的滅絕風險。但這項研究的作者不認為他們的方法有問題。

至於「紅皮書」應聚焦一個物種範圍內可行棲息地的更大型研究的建議,Butchart寫道,IUCN正計劃在未來的迭代列表中這樣做。(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2018-11-15 21:54 | 中國綠髮會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圖片來源據IUCN這份更新顯示,過度捕撈正在導致發展中國家部分地區的魚類物種衰減。比如,全世界13%的石斑魚物種、9%的馬拉威湖魚類現在面臨滅絕的威脅。據介紹,全球目前有20億人直接依靠內陸淡水魚類作為生計。
  • 研究顯示:全球植物滅絕速度500倍於正常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美媒稱,研究顯示,全球植物滅絕速度大約是正常速度的500倍,這其中人類活動發揮著關鍵作用。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1日報導,在分析了全球33萬多種種子植物的種群後,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作者們發現,自1900年以來,地球上每年都有大約三個植物物種滅絕——這個速度是這類植物(包括大多數樹木和花卉)自然滅絕速度的500倍左右。不出所料,對於這一加速滅絕趨勢的形成,人類活動發揮著關鍵作用。
  • 全球洄遊淡水魚減少速度驚人,面臨滅絕風險
    圖源:CRISTINA MITTERMEIER,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一個環保組織聯盟的最新報告顯示,洄遊淡水魚是地球上極度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  這項全球性評估(同類首創)發現,從1970年到2016年,洄遊淡水魚的數量減少了76%,降幅高於海洋和陸地遷徙物種。
  •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未來20年滅絕物種數將趕上整個20世紀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速度在加快未來20年滅絕物種數量將趕上整個20世紀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
  • 多少生命可重來 全球794物種瀕臨滅絕
    這個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賦予我們的,因此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速度在加快
    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
  • 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
    據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研究團隊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採取措施減緩這種趨勢。
  • CITES資料庫缺陷或使數萬野生動物面臨危機
    CITES貿易資料庫資料顯示,2010 - 2014年,CITES執法機構共查獲64000多隻活體野生動物。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數量僅佔實際查獲量很少一部分。研究顯示,目前僅有不到三分之一(30%)的CITES締約國提交了相關數據,其餘三分之二則未報告任何活體野生動物的查抄情況。據估計,全球每年偷獵瀕危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額高達80至100億美元。
  • 自1753年以來,已有將近600種植物滅絕……
    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砍伐已導致許多植物物種滅絕大多數人能說出最近幾個世紀滅絕的哺乳動物或鳥類的名字,但關於最近滅絕的植物名字恐怕鮮有人知。近日,發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一項研究針對全球現代植物滅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 它們一不小心就會滅絕-地球,瀕危,滅絕,物種,動物 ——快...
    雖說物種的誕生於滅絕更多是由於自然進化選擇需要所致,但現代人類活動的幹涉無疑也是造成大量物種「被」滅絕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們就通過媒體的盤點來看看那些世界上最瀕危的物種。中國娃娃魚(瀕危指數:7.21):這是世界上最大兩棲動物,體長可達1.8米。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當進出口遇上CITES公約:瀕危物種貿易風險知多少?
    一、CITES公約與我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CITES公約以物種分級與許可證的方式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其將野生動植物物種分為三項附錄,附錄一的物種為若再進行國際貿易會導致滅絕的動植物,公約明確規定禁止其國際性貿易。附錄二為目前無滅絕危機,但其國際貿易需要進行管制的物種。
  • 每年有兩種以上的植物物種因為人類的原因而從地球上消失 近600種...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10日報導,針對植物物種滅絕而進行的全球首次全面調查數據表明,自18世紀中葉以來,平均每年有兩種以上的植物物種因為人類的原因而從地球上消失,從那時至今,近600種植物因此滅絕。此前,植物學家們最樂觀的猜測是,從1750年到現在,只有不到150種植物物種滅絕,但這是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而得出的數字。眾所周知,該名錄上收集的植物品種僅佔所有植物的一小部分。
  • 地球正經歷第七次物種大滅絕? 2.6億年前的生物滅絕事件被嚴重低估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主流觀點認為,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過去可能還發生過另一起此類事件,只不過研究人員直到現在才發現。
  • 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樂紹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已將日本鰻魚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呼籲日本等有關各國加強對日本鰻魚的保護,嚴防日本鰻魚滅絕。
  • 馬達加斯加的幾乎所有狐猴物種都「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說,在該島上倖存的107種狐猴物種中,約有103種受到威脅,包括33種極度瀕危的物種,這是「在野外滅絕」之前的最後一站。 該組織呼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世界互動的方式,以更新其「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近代五大瀕危物種,圖三全球僅存三隻,滅絕或成定數
    斑鱉,是所有龜類動物中最瀕危的一種,目前全世界僅存三隻,雖然一直都有人工繁育計劃正在實施,但是結果大多不盡人意。而就在前不久分布於中國的一隻雌性斑鱉在通過人工授精之後死亡,現全球僅存下三隻斑鱉,其滅絕命運或已成定數。
  • 動漫:馬達加斯加的幾乎所有狐猴物種都「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說,在該島上倖存的107種狐猴物種中,約有103種受到威脅,包括33種極度瀕危的物種,這是「在野外滅絕」之前的最後一站。 該組織呼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世界互動的方式,以更新其「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