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教你如何制定戰略

2020-11-30 騰訊網

戰略是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恆久不變的話題,怎樣才能制定一個好的戰略呢?從哪些外界條件出發,和內窺自己才能制定好一個戰略呢?

今天這本《競爭戰略》作者是麥可·波特,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當今世界競爭戰略與競爭力領域公認的,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他也是當今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在埃森哲公司和《時代》雜誌對全球有影響力的50位管理大師的排名中,波特位居第1。目前,他擁有瑞典、荷蘭、法國等國大學的8個名譽博士學位。

#噹噹全網低價,放心購買

1

五大競爭力

新進入者的威脅、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買方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反映了行業內競爭不僅存在於行業內現有的企業之間。

進入威脅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是指當生產周期中的絕對產量提升時,產品單位成本得到下降(或者生產產品的運營成本或職能部門的運營成本下降)。

規模經濟的存在使得企業在進入新行業時不得不擴大規模,要麼面臨激烈報復的風險升高,要麼本來無須擴大規模,卻因此要承擔成本劣勢,這兩種情況對新進入的企業都不利。

產品差異化

產品差異化表明行業內現有企業已經擁有一定的品牌認同和客戶忠誠度,這主要是源於過去的廣告、客戶服務、產品差異或者搶先進入。

差異化促使新進入企業大量投資,克服市場上對行業內現有企業客戶忠誠度帶來的問題,從而創造了進入壁壘。

資本要求

為了完成競爭,新進入的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這就構成了進入壁壘,尤其是針對高風險、資金不可撤銷的廣告或者研發投入,都是顯著的壁壘。

不僅生產設施的構建和改善需要資金,還要對客戶信用、存貨或者啟動損失有額外的投入。

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的存在也會創造進入壁壘。轉換成本是指買方從某個供應商轉到另一個供應商處購買產品所需要一次性承擔的成本。

轉換成本可能包括員工培訓成本、新的附屬設備成本、測試和驗證新供貨源的成本,以及因依靠賣方工程幫助帶來的技術支持需要、產品重新設計成本,甚至還有切斷與原有供應商關係需要承受的心理成本。

分銷渠道的獲取

新進入者要獲得產品的分銷渠道,為此承擔的成本就構成了進入壁壘。現有的產品分銷渠道也許已經被行業內的現有企業佔領,新進入的企業必須說服渠道商接受自己,為此要做出價格讓步、提高合作性廣告補貼等,這就減少了新進入者的利潤。

專有產品技術

通過專利申請或者保密措施保護的專有產品知識或者設計特徵。

優先獲得原材料

行業內現有企業往往能鎖定最好的貨源,能預知原材料需求,提前按照確定的原材料供應。

有利的地理位置

行業內現有企業可能很早就看準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不會等到市場發掘這些地理位置真正的價值、抬高價格後再出手佔據。

政府補貼

優惠的政府補貼會給現有企業在某些業務領域裡帶來長久的優勢。

學習或者經驗曲線

在某些業務領域裡,企業生產某種產品積累了經驗後,會出現產品單位成本下降的趨勢。工人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經典學習曲線),工作布局得到改善,開發專業的設備和工藝,人機協同增效,產品設計革新更有利於生產,產品測驗和操作控制方法得到改善,這些因素都會降低成本。

競爭者或者潛在的新進入者無法通過下列渠道獲得這類經驗:第一,模仿;第二,僱用企業的員工;第三,從設備供應商那裡採購最新的儀器設備,或者從諮詢公司或者其他公司那裡購買專有知識。

來自替代品的壓力

需要企業格外注意的替代品具有如下特徵;第一,其性價比有超過行業產品的趨勢;第二,替代品所在的行業利潤水平較高。

買方議價能力

與賣方的整體銷售量相比,買方購買數量較大或者比較集中。

買方從行業內採購的產品佔買方成本或者採購總量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買方從行業購買的產品是標準化或非差異化產品。

買方面臨的轉換成本不高。

買方贏利狀況堪憂。

買方實施後向一體化的可能性很高。

與買方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相比,行業內企業生產的產品無關緊要。

買方擁有全套信息。

供應商議價能力

假如供應商所在的行業由幾個公司控制,且行業集中度較高,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就較強。如果買方所處的行業相對比較分散,那麼供應商就有更強的能力影響價格、質量和供貨條件。

供應商供應的產品沒有替代品。

企業所在的行業並不是供應商群體的重要客戶。

02

結構化分析和競爭戰略

定位

第一種方法是根據行業結構,針對企業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定位。按照防禦競爭力的原則制定戰略,或者在行業中尋找競爭合力最弱的地方進行定位。

平衡各種競爭力

企業可以制定主動出擊的戰略,這種戰略旨在突破純粹應對競爭力的局限,改變競爭力的成因。

多元化戰略

行業競爭分析的框架可以用來制定多元化戰略,該框架可以幫助我們解答在多元化戰略決定過程中碰到的紛繁複雜的問題,如「該項業務具有怎樣的潛能?」

結構化分析和行業定義

任何一種有關行業的定義,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劃清現有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替代品之間的界限,了解行業內現有企業和潛在進入者之間的區別,明白行業內現有企業與其供應商和買方之間的關係

03

三大通用競爭戰略

三大通用戰略這三大通用戰略可以應對五大競爭力,為企業趕超行業內的其他對手做好準備:1.總成本領先戰略;2.差異化戰略;3.集中戰略。

1.總成本領先戰略

總成本領先戰略要求企業積極建立大規模的高效設施,通過經驗積極降低成本,嚴格控制成本和管理費用,避開次要客戶,在諸如研發、服務、銷售團隊管理和廣告等領域實現成本的最小化等

2.差異化戰略

第二大通用戰略是差異化戰略,即企業提供被全行業認可的獨特產品或者服務。差異化戰略實施的方法有很多種:

包括獨特的設計或者產品形象(菲德克瑞斯在毛巾和亞麻布製造行業獨佔鰲頭,奔馳成為汽車行業的翹楚)、技術實力(起重機行業的海斯特公司、音響器材品牌麥金託什、露營設備品牌科爾曼)、獨特的功能(電子產品領域的尊爵)、客戶服務(金屬制罐行業的皇冠集團)、經銷商渠道(建築設備企業卡特彼勒履帶式牽引機公司)等。

3.集中戰略

實現集中戰略的企業有可能獲得比行業平均水平更高的回報率。這種戰略的實施表明企業針對戰略目標群體,擁有低成本或者差異化優勢,或者兩者兼有。

除了上述的作用差異外,三大通用戰略還在其他方面有所區別。成功實現這三大通用戰略需要不同的資源和技能,這些通用戰略還對應著不同的組織安排、控制流程和創新體系。因此,企業要獲得成功,必須不遺餘力、長期堅持某一種戰略。三大通用戰略的一般要求具體如下:

成功實施每一種通用戰略都需要不同的資源、實力、組織安排和管理風格,這一點上文已經闡明。很少有企業能同時實現三種戰略。

相關焦點

  • 落地之舉:戰略到底怎麼做
    過去10年,甚至20年,網際網路是一片蠻荒之地,需求稀缺,人才也稀缺。只要你投身這個行業,隨便找個單點開始深耕;只要你還算努力和堅韌,運氣也不太差,就有機會做家不錯的公司。所以,那個時候不需要預測,只需要埋頭苦幹。   於是,我們都覺得自己很牛,以為世界就是這樣: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加班加班再加班,逼瘋自己,逼死對手,戰爭就結束了。
  • 戰略與戰術有哪些區別
    問:戰略與戰術有哪些區別?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1)戰略原指軍事方面事關全局的重大部署,或對戰爭全局的謀劃和指導。戰術是指為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  (2)戰略明確了企業努力的方向,戰術則決定由何人、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步驟,將戰略付諸實施。
  • 南西先生重新話談:資源整合者慕思競爭戰略
    慕思選擇了極具潛力的高端細分品類定位亮相,著實是一種高明的競爭之道。品牌是一種承諾,高調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實力。全球資源整合,意味著全球搜羅。世界上第一張軟彈簧床墊誕生於1889年的美國,這個品牌叫席夢思。床墊是個舶來品,最好的技術不在中國。
  • 徒步到北極點才知道,到底什麼是戰略
    第三,因為行業趨勢、大環境、新技術、內部資源調整等等各種原因,這個戰略都要根據最新情況定期作出一定的調整。比如,去年你花巨資請了第三方機構,甚至傾盡全公司之力,開了個三天兩夜的閉門戰略會,做出個五年戰略。按照這個戰略,全公司嚴格執行一年,效果不錯。那明年,還要繼續嚴格執行這個五年戰略嗎?不一定。
  • 「雙一流」視角下高校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研究
    如何積極適應「雙一流」戰略對高校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強人力資源戰略管理是高校治理的必然選擇。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還存在著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的意識不強、國際化水平低、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高校要通過加強人才資源戰略管理的頂層設計,不斷提高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的國際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管理體系等方面來努力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2020-08-27 15:01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小企業家們,你的戰略可能只是一句口號|五五Library
    經典型戰略:分析—規劃—執行,做大;2. 適應性戰略:變化—選擇—推廣,求快;3. 願景型戰略:設想—構建—堅持,搶先;4. 塑造型戰略:吸引—協調—發展,協調;5. 重塑型戰略:應對—節約—增長,求存。深入分析每一個戰略,你可能會發現:你曾經認為的戰略定義需要擴展。
  • 王品集團的多品牌戰略錯了嗎?
    生意做的不好,一直虧損,關掉本屬正常,但是卻有人因此質疑其「多品牌戰略」是否可行,我認為不當。實際上,「多品牌戰略」與「選擇關店」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就足以說明這兩個問題的不同之處。
  • 美容院如何正確制定價格策略?
    >市場競爭狀況則調節價格在上、下限之間不斷波動,並最終確定美容服務的市場價格不過,在研究美容服務成本、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時,必須同服務的基本特徵聯繫起來一、美容院經營人員應理解美容服務的成本及其隨時間和需求的變化成本可分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準變動成本三種:固定成本
  • 關於戰略和戰術最好的闡述 | 礪石讀書
    一個偉大的戰略也許很可怕、很有靈感、很大膽而且很無畏,但是如果不能把兵力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地點投入戰鬥中去完成相應的戰術任務,那麼這種戰略最終是失敗的。戰略沒有好壞之分,戰略本身沒有天生的是非標準。它們不同於小說的情節或電影的梗概,只等著人們給它們插上文字和音樂的翅膀。
  • 華夏幸福完成對賭業績,吳向東領導制定公司戰略
    (原標題:華夏幸福完成2018年對賭業績,吳向東領導制定公司戰略) 4月19日,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600340
  • 徐偉澤:如何抓住騰訊亞太家居COM戰略機遇
    從邏輯上來講一定是先有openness格局才有combination整合可能性,作為舶來詞彙,整合營銷在中國早就大行其道,在一些成熟的行業無邊界整合創新營銷戰略已經驅動企業在短短幾年內內數十倍速增長。
  • 決勝資金管理 拜特區域戰略成效凸顯
    推陳出新,拜特科技以雷霆之勢迅速點燃變革之火。2011年,拜特科技推出「新三年、新徵程、新希望」發展規劃。對於這個「新」,長期根植在資金管理領域的拜特科技營銷中心總經理王成有著更深刻的認識:第一個『新』是拜特科技二次創業和員工內部創業。二次創業,意味著拜特科技向服務轉型。在員工這個層面,考慮的則是為老員工和核心骨幹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在新的戰略規劃中,對應的是人員區域化。
  • 一帶一路:大三角錐戰略
    當然,由於目前的基礎還未牢固,戰略初期以京津為依託,丹東為向外的頂點,逐步展開,所以你們現在肯定還沒太注意到二連浩特,但是將來二連浩特和丹東是一樣的意義,主要是因為當下對日韓的需要,丹東在戰略上要先行一步。而京津冀一體化,首要解決的就是幾十年來的北京因為資源問題導致的虹吸效應,導致周邊無法蓬勃發展,雄安新區的建設就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步棋,從而打下一體化蓬勃發展的基礎。
  • 阿木加盟背後:聯想切忌陷入追隨式戰略誤區
    這裡先不說這三波戰略實施和準備的如何,但從戰略層面看,這不僅是聯想的全球,也是中國市場的戰略。既然戰略已定,緣何要引入一個「擅於」戰略制定的高管?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們之所以將擅於加上引號,是因為此前阿木在樂視提出的「生態化反」與「七大子生態」戰略後來被事實證明完全是對於產業及相關企業自身缺乏基本認知的「假、大、空」的臆想。不知聯想此時引入阿木意欲何為?
  • 全球貿易體系大變局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戰略取向
    美國定義中國為「戰略性競爭對手」並實施遏制,貿易戰是其重要抓手,川普為鞏固農業州和「鐵鏽帶」的關鍵選票,對農業和製造業實施貿易保護,拜登上臺後,即使對華策略有所調整,戰略遏制意圖也不會改變。英國為順應民意不惜「硬脫歐」,日韓因勞工賠償和朝鮮問題分歧而打貿易戰,澳大利亞與中國政治外交「遇冷」繼而經貿關係惡化,印度在與中國邊界衝突後大幅增加對華投資限制。未來,全球貿易摩擦可能長期與國際政治博弈相伴。
  • 深度揭秘:不同發展階段的集團戰略五要素的內涵變化及特點
    子公司在集團戰略的前提下要做出較好的戰略規劃,母公司必須保證子公司可以做超越子公司所應該的事。即子公司做戰略規劃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有些事情是它可以做到的,而有些事情是母公司可以幫助我做到的,還有一些事情是其他子公司可以幫助我做到的。任何一個子公司的戰略,還應該是在這個大家庭裡面,大家幫助它以後,另外還多做到了一些事情。母公司戰略要做到大家齊抓共管,舉全國之力,幫子公司再做到一些事情。
  • 高明的將領,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真正懂得用兵作戰的將領都深諳戰略戰術在作戰中的重要性。 高明的將領,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懂得在戰略上給敵方營造出一種盛氣凌人的強大氣勢。 這樣一來,還沒有開戰,就已經使敵人聞風喪膽,即使真正交鋒時,對方也心有餘悸。
  • 浙江省經信委與新華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浙江省經信委張金如主任(前排左)與新華三CEO於英濤(前排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政企共冀 浙江戰略「新」轉型浙江省是全國領先的經濟大省,正在積極落實「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及創業創新等國家戰略,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實現全省經濟的新發展、新突破、新跨越。
  • 真正的戰略高手,都具備邏輯穿透力(深度好文)
    儘管戰略分析洋洋灑灑,戰略概念冠冕堂皇,但很多時候就像是做作業一樣,我們對現實、對客戶、對競爭、對未來的趨勢並沒有搞透,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戰略報告就像做作業一樣了,戰略結論似是而非。有哪些競爭對手?競爭情況如何?我們的亮點和優勢要在哪裡?我們應如何做?…… 客戶思維/競爭思維是業務戰略致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