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2021-01-09 多彩貴州網

  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新華社華盛頓6月27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機器人,有望在人體內運輸細胞,在精準治療、再生醫學和微創手術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

  27日發表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香港城市大學孫東課題組使用3D雷射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具有球形孔狀結構的微型機器人,其尺寸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直徑。

  香港城市大學機械與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孫東對新華社記者說,這種以「SU-8光刻膠」為原材料的機器人有刺狀突起結構,可作為細胞附著點,大幅提高了細胞負載能力。孫東說,機器人表面濺射了一層金屬鎳和鈦,因此機器人可通過磁場加以驅動。

  研究人員選擇斑馬魚作為實驗對象,將負載有幹細胞的微型機器人注射到斑馬魚的卵黃內部(直徑為500到700微米),成功實現了在複雜生物體內部通過磁場控制微型機器人運動的目的。

  研究人員還設計出一種微流控晶片,用來模擬血管內皮細胞層,驗證了磁控微型機器人的細胞釋放能力。

  孫東說,未來可以設想將攜帶有功能細胞的微型機器人通過血管注入人體內,在磁場幫助下送達到指定位置,並讓其釋放的功能細胞進入組織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揭秘國產山地運輸機器人:"鐵馬"設計原理國際首創
    科研人員和穿軍綠色迷彩的裁判立即化身保鏢,大喊「讓一讓,讓一讓」,試圖在人群中為「機器狗」開闢一條行走通道。  走在陸軍裝備部舉辦的「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的賽道上,「機器狗」的待遇絲毫不遜色於走在紅毯上的明星大腕兒。  事實上,人們俗稱的「機器狗」是一種能夠適應極端地形的仿生四足關節機器人,主要用途是保障步兵行進。
  • 取自青蛙細胞,第一個活著的機器人,人類正在創造全新的生命形式
    當說起來機器人的時候,大家腦中想像的估計都是下圖這種。而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完全由細胞所組成的機器人,創造了一個真正活著的機器人。這個全新形式的機器人和傳統的機器人完全不同,叫做異種機器人(Xenobot),寬度小於1毫米。
  • 受獵豹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這種力量和速度啟示,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LEAP機器人,從外觀來看,LEAP機器人長約7釐米,重約45克。受獵豹啟發,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無論是在固體表面,還是在水中,該機器人都比其他軟體機器人移動得更快,該機器人還可以輕鬆地抓取物體,也具有足夠大的力量舉起重物。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2016年機器人在研究領域都有哪些新突破 | 2016 影響因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RMIT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無毒金屬鎵合金提煉了出一種特殊的導電材料,它可以自動變形,該高校的研究人員正嘗試使用這種導電的液態金屬製造電子元件。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新型材料、製作技術和設計策略可以打開微型軟體機器人的新大門,讓更多科學家創造更多微型和毫米級的機器人,並讓這些機器人擁有更多的技能,比如遊泳(表面或水下),甚至飛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自驅動機器人,用「氣動」取代「電動」
  • 人類首個「活體機器人」研究團隊答疑:不能繁殖 人類無須恐慌
    」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擔心「新物種」進化人類自身難保、有人腦洞人類會不會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有人對一些研究細節心存疑問,今天,我們分享研究人員對這項研究的答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還有一些網友對這項研究的細節很感興趣,接下來我們整理了研究人員對這項研究的問答和大家分享,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裡。
  • 以珊瑚蟲為靈感 科學家創造出利用磁鐵和光來清理垃圾的機器人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種微小的海洋生物中獲得靈感,製造出一種由磁鐵和光碟機動釐米級機器人。由於能夠在水下抓取和釋放物體,該團隊想像了其新機器的一系列應用,包括用觸手收集汙染物,甚至捕捉細胞作為生物醫學的工具。
  • 電鰻給靈感,首個模擬發電細胞的柔性超級電源問世
    研究人員從電鰻身上獲得靈感,研發出模擬發電細胞的超級電源。 視覺中國 資料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2月12日發布了一項工程學最新進展:歐洲科學家報告了首個模擬發電細胞的「電器官」。這是一種利用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的柔性超級電源,靈感源於電鰻,符合軟體機器人的需求,並將在移植物、可穿戴設備上發揮巨大潛力。自然界一向被視為人類各種技術思想及重大發明的源泉,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原理,並依據這些原理髮明出新的設備和技術。研究人員此次研發的模擬發電細胞的超級電源,正是從「水中高壓線」——電鰻身上獲得靈感。
  • 美研究人員發明新型「壁虎靈感粘合劑」手爪 有助於柔性機器人的...
    日前,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機器人「手爪」(又稱「抓取器」),這種手爪結合壁虎腳趾的粘附特性與空氣動力柔性機器人的適應性,抓取範圍比現有技術能做到的更廣泛。研究人員將於5月21~25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2018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發表研究成果。
  •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機器人能把筆跡變成聲音(圖)(全文)
    新華網8月28日電 據科技博客網站Gizmodo報導,日本設計和研究人員目前開發了一款可以根據不同顏色的筆跡譜出電子音樂的小機器人。在電影《星球大戰》中宇宙裡到處穿梭的機器人看上去有點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漫無目的亂飛。上圖所示的小機器人有點像《星球大戰》裡到處亂飛的機器人,他們繞來繞去要去哪裡去?這些個小機器人看上去各個都差不多,但是他們的目的是很明確的。它們追隨著黑色筆跡線路,然後把無聲的繚亂筆跡變成音樂。
  • [視頻]研究人員打造出一款能跳到1.6米高的「蟑螂機器人」
    (原標題:[視頻]研究人員打造出一款能跳到1.6米高的「蟑螂機器人」)
  •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3:54:15 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胎兒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 科技重大突破: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出現、AI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上面提到的幾項科技創新,相信大家對後面2個比較好奇,今天機器人索菲亞就針對這2個跟大家詳細說下。全球首個活體可編程機器人被設計誕生大家可能對活體可編程機器人不了解,活體可編程機器人是有科學家將非洲爪蟾的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組裝成的全新的生命體,尺寸不到一毫米。
  • 腦科學日報:可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的探針
    2,第一款多合一微型pH探針: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 來源:生物通 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第一款多合一微型pH探針,可以用於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中固有的細胞外pH動力學。
  • 武漢大學生設計研發「機器狗」,斬獲中國機器人大賽桂冠
    27日,記者從武昌理工學院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中,該校人工智慧學院「晨旭隊」,經過激烈的角逐,斬獲此次比賽「四足仿生機器人項目」的冠軍。參賽學生大合影中國機器人大賽由中國自動化學會等主辦,是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之一,是我國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技術大賽、學術大會和科普盛會,也是當今中國智能製造技術和高端人才的重大交流活動。該項賽事從1999年開始到2020年,共舉辦了21屆。
  • 荷蘭實驗室「種」出豬肉!研究人員沒吃過
    迄今為止,研究人員並不知道這種肉究竟是何味道,因為他們沒有一個人嘗過。***荷蘭技術領先雖然荷蘭科學家所種的豬肉質感和口感還不完美,但與美、日及歐洲其它地區的科學家相比,其「種」肉技術還是世界最領先的。他們的做法是:首先把幹細胞從豬的肌肉細胞裡分離出來,然後把這些細胞浸泡在一個裝滿營養液的器皿裡,通過細胞的不斷複製培養出豬肉。
  • 武漢大學生設計研發「機器狗」 在中國機器人大賽中奪冠
    11月27日從武昌理工學院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中,該校人工智慧學院「晨旭隊」,經過激烈的角逐,斬獲此次比賽「四足仿生機器人項目」的冠軍。,是中國目前影響力最大、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機器人學科競賽之一,是我國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技術大賽、學術大會和科普盛會,是當今中國智能製造技術和高端人才的重大交流活動。
  • 科研人員從昆蟲獲取靈感設計仿生機器人
    新華社倫敦3月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該校科研人員正根據跳蛛、蜜蜂的生物特性來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未來這些吸收了昆蟲屬性的機器人能為工業等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曼徹斯特大學學者穆斯塔法·納巴維領銜的一個團隊正開發蜘蛛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模仿一種北美東部較常見跳蛛的強悍彈跳能力。這種跳蛛從一個點彈跳出去的距離能夠達到身體長度的6倍以上,遠超人類。據納巴維介紹,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跳蛛跳躍不同距離和高度的每一個細節,收集了大量數據用於設計微型仿生機器人原型,讓它們模仿跳蛛的跳躍。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仿變色龍軟體機器人 能爬行運動
    中新社深圳8月1日電 (鄭小紅 徐曉美)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的杜學敏團隊成功研製出能通過顏色變化進而實現與環境交互,同時還能運動的軟體爬行機器人。該研究成果7月31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姊妹刊《Matter》上。
  • 史上第一次生物創造,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
    頂級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最新發表的驚人研究,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已經誕生了。它由美國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生物學家共同創造,由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約書亞·邦加的團隊主導,是一種100%使用青蛙DNA的可編程活體機器人。
  • 年終盤點:CAR-T細胞重磅研究解讀
    2.Science子刊詳解: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doi:10.1126/scitranslmed.abd616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