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青蛙細胞,第一個活著的機器人,人類正在創造全新的生命形式

2021-01-20 破殼科普社

當說起來機器人的時候,大家腦中想像的估計都是下圖這種。而最近美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完全由細胞所組成的機器人,創造了一個真正活著的機器人。

這個全新形式的機器人和傳統的機器人完全不同,叫做異種機器人(Xenobot),寬度小於1毫米。它不是由任何塑料或者金屬組成的,而是來自青蛙的胚胎幹細胞,已經可以實現前進、後退、旋轉等動作。這是一個人造機器人,在某種意義上算是活著的。下面這張圖,就是它的模樣。

鑑於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人們也很難去定義和了解他。是的,儘管美國的研究人員創造了這個機器人,但是他們也並不完全了解它。研究人員最開始考慮能否將活著的細胞通過某種方式按照人類的意願去行動,就像其他通過各個電子器件組成的機器人一樣。

他們採用兩種不同的青蛙細胞,皮膚細胞和心肌細胞,心肌細胞會自然收縮,而皮膚細胞不會收縮。所以核心思想就是,通過兩個細胞的結合,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可移動的結構。

就像上圖看到的,通過計算模擬不同細胞來嘗試最好的細胞結構,圖中藍色部分就是非收縮性質的細胞,而綠色和紅色代表可收縮細胞。通過計算機的顯像,我們就可以看到真實的細胞結構,如下半段。在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下,通過進化算法就可以獲得上百萬種組合,從而可以挑選最完美的一個。

接著得到了最完美的模擬圖形後,研究人員就在機器的幫助下開始實際製造真實的細胞結構,可見於上圖。這是一個非常耗精力的工作,需要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將細胞分開,然後粘貼到一起。不過,神奇的是,細胞會有自然想要在一起的欲望,這讓工作輕鬆了不少。

總結來說,研究人員告訴超級計算機他們想要的移動方式,計算機額給出設計結果,研究人員根據結果進行實物改造,從而得到機器人。

我們都知道,單個細胞能做到的事情非常有限,但是當它們組合到一起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比如說,人類就是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不同的細胞完美地配合在一起。所以,讓研究人員感到震驚的是,這些異種機器人有時候會自發地做出一些行動,比如說,將一個異種機器人扯開,它還會自己重新結合起來。

不同的組合意味著有著不同的特殊情況,下一步,研究人員就是要搞明白他們設計的行動,和那些隱藏在設計之下的自發行動有什麼聯繫,或者是這些行動有限性在哪。

那麼這些機器人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最顯著的就是可以把這些機器人移植到病人體內,從而實現特定細胞的功能,以此來解決一些疾病,比如說可以讓它們完成清理病毒、腫瘤等任務。而且研究人員表現,這些機器人能夠成群結隊地工作,可應用於海洋中,清理和收集海裡的垃圾。在這項實驗中,異種機器人在崩潰前,存活了7到10天,考慮到它們都是青蛙細胞,完全可降解,也不用擔心汙染問題。

在技術上實現這一切後,我們就需要考慮道德上的問題,當這些活著的生命按照人類意願去完成任務時,我們要不要給予它們等同於其他生命一樣的權利。在短期來看,這些機器人能夠滿足我們當前的需求,但是長期來看,人類是否又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潘多拉魔盒呢?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點擊關注我——破殼科普社。

相關焦點

  • 史上第一次生物創造,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
    頂級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最新發表的驚人研究,全球首個用細胞做成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已經誕生了。它由美國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塔夫茨大學生物學家共同創造,由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約書亞·邦加的團隊主導,是一種100%使用青蛙DNA的可編程活體機器人。
  • 人類首個「活體機器人」研究團隊答疑:不能繁殖 人類無須恐慌
    」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擔心「新物種」進化人類自身難保、有人腦洞人類會不會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有人對一些研究細節心存疑問,今天,我們分享研究人員對這項研究的答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這個名叫「Xenobots」的活體機器人由青蛙表皮細胞和心臟細胞的重組為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它可以移動、可以「送貨」,還能在切割後自行癒合。
  • 小恐龍Pleo:第一個可能攻擊人類的機器人
    小恐龍Pleo:第一個可能攻擊人類的機器人  迄今為止,人類研發的機器人都先天被規定不得進攻人類。但美國電子玩具公司Ugobe將要推出的Pleo小恐龍,卻沒有受這個戒令的約束。這個價格349美元的電子寵物,將開機器人「為所欲為」的先例嗎?
  • 從第一次克隆到第一個活機器人,非洲爪蟾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非洲爪蟾,又叫做光滑爪蟾,可能是名字有些拗口,所以國內又被稱作為水生青蛙。普通的非洲爪蟾我們倒是很少見到,但是白化之後並且被染成紅色、金色的爪蟾在市面上比較常見:五彩蛙、金蛙、金錢蛙等。這種生物在人類的研究歷史中足以和小老鼠、小白兔並列。原因有二,首先是這種生物與小白鼠相同繁殖能力強並且有「實力」被反覆折騰。第二點很重要:非洲爪蟾的基因和人類的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小很多。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xenobots,非洲爪蟾細胞生產,可自我修復
    1920年,捷克著名作家發表了一篇科幻小說《萬能機器人》。他根據「Robota」(捷克語意為勞役、苦工)和「Robotnik」(波蘭語意為工人)兩個詞語,創造出了「robot機器人」這個詞語和概念。1959年,「機器人之父」約瑟夫·恩格爾伯格,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機器人尤尼梅特。尤尼梅特是一個重大2噸的龐然大物,但其精確度卻達到了1/10000英寸。數十年以來,全球機器人行業不斷發展更新。機器人的體積越來越小,外形趨於多樣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智能性也在不斷提升。只有一點始終沒變,那就是機器人是機器,是由金屬、元器件組成的機械物體。
  • 可自我修復,全球首個的活體機器人xenobots橫空出世!
    機器人、電腦晶片、語音助手還是無人駕駛?最近,來自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來認識一下xenobots吧,這是第一個活體機器人,它可以進行自我修復,使用的皮膚和心臟細胞來自於青蛙胚胎的幹細胞。其與大多數機器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由塑料或金屬製成,而是完全由有機細胞材料製成的。
  • 人工生命 2.0.3 更新,兩條腿的青蛙和吃青蛙的蛇
    這個項目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開始於模擬一個簡單的生命體,然後是青蛙、狗......, 結束於有「自我意識表現」的人工腦,或者說,結束於被機器人代替人類的那一天。(接上回 模擬體全息存貯的模式識別),以下為本次項目更新流水帳: 2019-12-27 開始設立history目錄,給主要的版本直接在history目錄下創建副本,以方便運行。
  • 幽靈公主:宮崎駿先生對生命詮釋集大成之作,活著才是生命的意義
    雖然這個故事聽起來並不複雜,然而在這其中卻充滿了諸多的隱喻,生命,有時候或許也是一種詛咒,就如同男主看到與自己一樣受到詛咒晚期的人類時一樣,縱然已經面目全非,他還是希望自己能活下去,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科學家首次用人體細胞創造有生命的動脈瘤
    圖片來源:Elisa Wasson腦動脈瘤是一種噩夢般的疾病,它會讓大腦中的血管悄無聲息地膨脹,並面臨隨時破裂的風險,從而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儘管有很多治療腦動脈瘤的方法,但腦血管手術的操作難度可以想像。因此,為了評估治療效果並給臨床醫生一些動手訓練的機會,理想的情況是在將治療方法用於大腦前,使用某種替代品。
  • 智造智能——是誰在創造生命
    上帝的「諾亞方舟」女媧造人瑪雅文明中的太陽神非洲圖騰文化今天,世界各國和企業投入巨大的科研精力和資金去開發人工智慧,期待創造一個真正像人類一樣學習和思考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這種人工智慧的學習和思考能力似乎是無限和沒有終止的。
  • 為生命重新編程
    奠基者戈登好奇心是推動人類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我們從哪裡來?生命是誰創造的?生物為什麼如此複雜?
  • 10關於狂牛症的人類形式的令人震驚的事實!
    科學家通過比較所有四種形式的CJD中的庫魯朊病毒和朊病毒證實了這一理論,並得出結論,庫魯朊病毒的傳播特性與CJD中的傳播特性非常相似。  這意味著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已故部落的成員患有CJD而且沒人知道。所以他們吃了他的大腦並創造了一種新形式的朊病毒病。科學家還沒有弄清楚患病部落成員的CJD形式,但很有可能是vCJD。
  • 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中國研究人員設計出細胞運輸機器人  新華社華盛頓6月27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微型機器人
  • 西部世界S2-E3:如果機器人能繁衍後代,人類還有什麼優越可談?
    筆者也很認同這句話,從古至今,人類還未發覺除自己之外的其他文明,人類孤獨的向星際探索,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進步或者倒退,從來沒有分享成功的對象,地球上生存著上帝孤獨的寵兒,當這個拒絕滅亡的物種創造出一個不會死亡的物種時,他們不再孤獨了,他們有了分享成功的對象了,可惜他們又焦慮被這位充滿未知的朋友顛覆,從此他們不在是上帝的寵兒,而是地球迷失方向的孩提。
  • 細菌做「眼睛」、蟑螂當「跑腿」,總有一些特立獨行的機器人
    現實中,機器人領域的研究者們也在嘗試將生物與機器進行融合。他們既可以利用生物材料的某些特性,或者依照仿生學的思路師法自然,也可以直接改造、控制生命,為人類服務。這類研究,統稱為「生物混合機器人」(Biohybrid Robot)。
  • 《從細胞到奇點》手遊鑑賞:從小小的胺基酸,到浩瀚無垠的宇宙
    在剛進入《從細胞到奇點》,遊戲便會明確的告訴你,我們正在打開一個「宇宙模擬引擎」,單色的背景與簡單的線條卻有種電影《漫遊太空2001》的復古感。看著這一鍋元氣滿滿的「生命之湯」,一種奇妙的成就感也從蘿蔔的心中油然而生。這,便是生命的最初形式。在無數真核細胞的支撐下,蘿蔔進一步解鎖出了「組織」,由此,原始海洋中的主人「海綿」也就此繁衍開來。
  • 未來人類能再生四肢?科學家告訴你這絕非痴人說夢
    生物電是指生物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生的電位和極性變化。它是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一類物理、物理一化學變化,是正常生理活動的表現,也是生物活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值得注意的是, Levin是主張Robert O. Becker博士的研究對理解肢體再生起著重要作用的科學家之一。
  • 一文告訴你神去了哪兒,如果說神創造了人,那麼誰又創造了神呢?
    在第六天,他用地上的灰塵造出了一個亞當,後來又取了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出了夏娃……然後亞當夏娃偷吃了智慧樹上的禁果,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神不在伊甸園中種下這棵智慧樹,是不是就沒有後面這一堆事兒了呢,那麼既然智慧樹上的果實不能吃,為什麼還要種呢,是不是誘惑亞夏的那條蛇就是神指使的呢?
  • 2016年機器人在研究領域都有哪些新突破 | 2016 影響因子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看到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自驅動機器人誕生,也看到了最會走路的Altas再次突破自己學會走「梅花樁」,這些技術的突破必將在業界產生影響。仿生機器人    韓研究團隊打造強大人造神經,讓超級計算機模仿人腦
  • 人類第一個祖先是男人還是女人,地球上第一個人類是怎麼出現的?
    女媧造人傳說首先說說中國的女媧造人傳說,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世界形成了一片祥和的景象,這時候女神女媧在這片土地上行走,走著走著她發現這個世界太寂靜了,缺乏生機,於是她就用泥土照著自己的樣子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人類,慢慢地被創造出來的人類越來越多,於是為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很多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