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鏜 小花生網
花友@鏜家的男娃在一年級的時候,語文成績在班級中一直處於中等偏下的位置。究其原因,是因為娃的幼小銜接沒做好,而且年紀偏小,理解力和反應能力都沒跟上。
然而,通過一年半的努力,現在上二年級的娃,語文成績能穩定在班級前列,最近還考了語文第一!花友感到非常欣慰,這證明了:現在進行的這一套語文學習方法很有效果。
這一過程,可以說是有舍有得吧:花友讓娃放棄了書法課,但是進行了大量閱讀輸入、還利用看圖寫話這一題型給娃進行了邏輯思維啟蒙.....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花友的經驗分享!
本文由花友 @鏜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昨天娃很開心地跟我講,5-6單元的語文測試,得了99分,班上第一,實在很難得,某種程度上也讓我鬆了一口氣,之前還是有點擔心的。
擔心的原因是:
一是因為我們是0基礎上小學的。沒有進行幼小銜接,也沒有識字,拼音我們只在開學前找了兩本培訓機構的書過了一次。
二是因為我們年紀偏小。我家娃是8月4號的,生小孩的時候好開心哦,覺得在9月1日之前不影響讀書了,結果上小學猛然發現,比班上不少孩子小了10個月,這個年齡的鴻溝無法抹去。
還記得公立教戶口報導的那天,校長看到他的年級還說了句,8月這麼小啊,我記得我接了一句會有影響嗎。結果開學以後發現,影響沒有,但是差距是很大的,年長的小朋友多了10個月的時間,並且已經讀了大班的。
一年級一開學好多同學開始看西遊記,不帶拼音的厚書,當時我就嚇了一跳,覺得自己娃的幼兒園是放羊去了。
三是因為小朋友腦子偏笨,反應能力很弱。
記得一年級下學期的的語文期末考試,這道題他是這麼解答的,我估計全年級都只有他一個人是這樣理解的,看到的時候哭笑不得。
這個題,明顯就是考,什麼樣的小草,什麼樣的月亮,什麼樣的燕子,他給你這樣答,不是因為腦子短路,就是因為太笨。所以在一年級上、下的期末考試中,孩子的語文成績都是偏下的。
但是,通過這一年半的努力,我們的語文成績能穩定在前列,讓我感到很有底氣、也很欣慰,這證明了:我們現在進行的這一套語文學習方案很有效果,可以繼續堅持了。
所以,我就來總結一下我們學習語文的一些方法。
1、根據娃的時間精力,學習內容有舍有得
首先,根據娃的情況,我們主動放棄了書法課的學習。
全班49人,大概有30-35人上了硬筆書法班,但是我們沒有上。
我們只是偶爾會上一下大手牽小手的漢字書法課,所以我們家孩子的寫字寫得很一般。
他上周回家還跟我說,語文老師說他寫的是牙籤字,要求去上書法班,但是我拒絕了他。
因為,我對書法的態度是這樣的:雖然書法很重要,但是它對小學生來說並不是最要緊的事。
我們可以暑假、寒假堅持每天練上一篇,但不需要強制孩子去上培訓班。寫字,是需要自己去揣摩,去思考,去理解的,只要有心,自然會越寫越好。
2、廣泛的課外閱讀
每學期班級都有個閱讀農場,每周交5本閱讀證明就可以貼一棵小樹苗,這幾次孩子都是第一。
不過說實話,這一年我們還是繪本讀得比較多,用繪本去和其他同學的大部頭書相比,還是很慚愧的。
2020年全年統計下來,一共讀了1152本,感謝小花生,把所有的書目都記錄在案了。
這1152本都是老母親人肉帶娃讀的,讀到天昏地暗,所以我計劃今年寒假要讓他開始自主閱讀,帶拼音的若干本小說都已經準備就緒了,到時候就得鬥智鬥勇了。
爸媽群裡都說:大量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是3年級以後語文的分水嶺,我感受下來的確如此。
閱讀能培養孩子兩點重要技能:
一是,它可以讓孩子很快地獲取信息,拓寬知識面。
二是,它可以讓孩子開始思考,體會文字當中的情感。
比如,我們讓孩子去讀書裡那些悲傷的故事,孩子只有體驗並理解這些書中所描寫的悲傷和無奈,才能實現真正的成長。所以,閱讀就是讓孩子去體驗人生百態的最好辦法。
像羅爾德·達爾等很多作家的小說,都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幻想世界中「現實的酸甜苦辣」。
在這一年,我對孩子的閱讀抓得很緊,見縫插針地就讓他讀書,目的就是希望他能了解更多人的人生和生活狀態,伸直脊背,仰望天空。
3、用看圖寫話,讓孩子開始進行邏輯思考
可能讀的書多了,有些遣詞造句潛移默化刻在了娃的腦子裡,所以看圖寫話方面都是讓他自由發揮,課堂內外的都沒管他。
娃的細節描寫、用詞都做的不錯,除了有兩次寫話題得了95,其餘的20次都得了98分,老師還上傳至班級qq群進行表揚。
在今年的最後三個月,我們在家裡開始了看圖寫話的練習,目的是要讓他學會自主邏輯思考。
古人做文章,都是有了濃厚的感情,發自肺腑了,才用文字表現出來。文字裡藏著的都是他的靈魂,旁人讀了才會有共鳴。
所以,我每次給孩子5張圖片,討論圖片的畫面表達了什麼,傳遞了什麼,然後讓他動筆寫。
圖片選擇上我會選很多國家地理的、當下時事的、新聞圖片、美食美景、宗教文化等等,五花八門,把他思考的面打開。
這是我給他選的《國家地理》的圖
寫200字就足夠了,重點還是要抓住是攝影師在傳達什麼,他有什麼樣的感受...孩子能共鳴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他個人體會的能力、欣賞的深淺了,前路漫漫。
4、學古詩和古文,我們用了這些材料
先來說說古詩學習方面...
我們在2020年的古詩背得偏少了,一上的時候我們認真背完了100首,這一年可能就只背了50來首,速度慢下來了,沒堅持好。
不過我們背了一篇長篇:《嶽陽樓記》。
剛好二上有一課是《登鸛雀樓》,語文老師在班上問另外有些名樓的詩大家知道嗎?站起來背《滕王閣序》的同學有好幾位,但是背《嶽陽樓記》的就他一個。
國慶前班上文藝演出,娃和另外一個男生背誦的《將進酒》,還有幾位同學伴舞,大家玩得很開心。
所以在背古詩方面,孩子找到了小小的成就感,每天早讀也就不排斥。同樣,在這一年裡,因為基礎的75篇+完成了,所以看了不少古詩詞的圖畫書和視頻。
ahaschool上有個唐詩微電影很棒,我們寒假看了,《長恨歌》就是看了視頻以後,跟著畫面和節奏,慢慢就背下來了。
喜馬拉雅上平哥的《讀懂詩人才懂詩》、《盛世大唐》都聽完了,上半年還沒近視,他就一邊搭樂高一邊聽。
小學階段是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階段,所以誦讀必須要抓緊,能背誦最好。朗朗上口的古詩就是孩子的語文底子。
再來說說古文學習方面...
從去年一年級,我就開始思考大語文要怎麼學,娃的班裡有不少同學在專門學國學,大概就是學的千字文、三字經,我們沒去,主要的原因是我當時也沒想好要怎麼學。
不過,我們最近開始讀《小紅書》第一本了,既有一兩句話的《論語》,也有長篇大論的《老子》、《孟子》、《莊子》、《禮記》、《呂氏春秋》和《傅子》。
我們自己解讀一頁,有時候都要花上不少的時間,先明確文字在講什麼,大致理解句子的含義,然後就開始熟讀至背誦了。
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不少,但是名篇也值得花上一些時間。
所以大語文,也不是一個大雜燴,選好了材料,日積月累、持之以恆就可以了。
5、利用吃飯時間聽音頻,開啟歷史啟蒙
早中晚三餐,如果在家吃,我就打開藍牙讓他聽音頻。
我們聽了:
歷史故事成語課:很簡單,以故事為主,歷史掠過。
60個人物巧讀《史記》以及王弘治老師的《進階讀西遊》150講:講得太好了,王弘治老師更多地講的是「為什麼」,而不是「是什麼」。比如,孫悟空、唐僧、妖怪們這些角色每一次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而沒有做出另一種選擇。
懷沙老師的人類科幻200年:講了50部科幻電影。
林欣浩老師的《中國歷史近代史》:讓孩子系統了解下近代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前夕到袁世凱病逝,軍閥割據。
讀懂金庸武俠50講:男生嘛,先把俠義情懷的種子種一種。
懷沙老師的阿加莎偵探小說50講:孩子聽入迷了的,很精彩。
施展老師的中國史綱50講:以更宏大的視角來串聯中國歷史了,比如封建社會是如何走向終結的,草原徵服型王朝為何能一統天下,安史之亂終結了豪族社會,明朝為什麼盛產忠臣和姦臣,南洋華人對近代中國的塑造……不淺了,估計娃只聽了個皮毛,過兩年可以再聽。
最後,就是要積極配合學校的老師,該讀三次的就熟讀三次,該背誦就背誦,該強化詞語記憶就照老師說的去做。課堂的內容學紮實,作業認真完成,不超負荷就好了。
整體來看,這一年的效果還不錯,2021年繼續堅持吧。
原標題:《上了二年級,兒子語文逆襲到班級第一!這是我們的5個學習方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