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經典五律評析,用字精妙章法謹嚴,已具詩聖風採,細讀有收穫

2021-01-11 六不和尚

杜甫在長安求官期間,曾寫樂遊覽何將軍山林的組詩,半年之後杜甫又重遊故地,寫下了《重過何氏五首》。這兩組詩,前後呼應,卻各有側重。上一組詩作者的心情是暢快的,喜悅的。時過半年,作者再重遊何氏山林,心情卻沉重了許多。為什麼呢?

這是天寶十三載的詩,正處於安史之亂的前夜,社會矛盾暗潮洶湧。並且此時杜甫在長安求官無果,生活漸成問題。心情苦悶可想而知。所以這組詩作者的情緒比較消沉,屢屢流露出歸隱逃避的念頭。

下面和尚就嘗試細研一下杜甫的這一組詩。重點還是看字法、句法和情緒表達的手法。

△王和尚讀詩:杜甫五律評析

解析杜甫經典:重過何氏五首

其一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

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

花墮鶯捎蝶,溪喧獺趁魚。

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這一組詩也是聯章體。第一首總寫,算是一個序幕,首二聯交待衝過的因由,下二聯寫重過之景。

問竹即點明是重遊。去年已見竹,起筆寫問竹,似好友重見。對句寫將軍書信邀請重遊。二聯倒衣句,寫將軍望客殷勤之態。「倒衣」謂忙於公務,命駕:命人駕車馬。可見何將軍待客殷勤,點出吾廬表示,作者已經來過此地,和主任相交甚深,所以「吾廬」即點出朋友間的親切。不過:二聯很像是將軍書信中原句的改寫。作者削簡功力可見一斑。

三聯寫山林中景致。句法好看,是倒裝。鶯見蝶而驚飛,所以致使花落;獺追魚而致溪水喧鬧。這兩句觀察細緻,句法靈動,深得格物之妙。並且:出句靜,而對句動,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尾聯點明重來。修沐指修養場所。野人居句有兩重意思:一是,此處人跡罕至,正可避世隱居,做一個安閒野人;二是,此處不華麗豪奢而簡樸淡雅,有讚揚何將軍之意。

這首詩點出重遊的原因,和出到此地觀察的景致,用筆細膩,感情豐富,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杜甫經典五律評析

其二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

雲薄翠微寺,天清黃子陂。

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這首主要細節重來的景事。山雨,沙塵都是寫變化,而樽仍在,榻未移,卻是寫未變。酒樽仍在,朋友依然殷勤招待,榻未移,暗用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表示感情仍然深厚。這一聯在變與不變中寫得主客感情深厚,暗含作者的感激之情。

二聯寫犬迎舊客,鴉護雛兒。犬去年常見舊客,所以出迎;今春新鳥出生,所以老鴉看護。並且落巢兒隱隱有作者自身況味。此一聯寫得熱情溫暖,作者的筆觸細膩而且飽含被愛護之情。首二聯都點出重遊之意。

二聯寫動物,三聯就轉寫天象,二聯細膩,三聯遼闊。天清雲薄,正好動主客遊覽之興。所以自然轉入尾聯。遊興正熾,所以徒步細細遊覽。

這首詩寫景細緻,層次分明,寫景中暗含深情。主客相歡深情依舊,筆觸雖然清淡,但是感情自然流動。

△王和尚讀詩:跟杜甫學寫景

其三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這首詩主要寫平臺之遊。

首聯對仗。平臺是地點,春風是時間,此聯對仗工穩,交待時間地點簡潔明快,並且詩人雅趣自在其中。給下文布置了一個很好的背景。

遊興足,則歌詠相和。主客見瀟灑疏放,所以在石欄處置硯濡墨,斜字形象,硯臺在石欄上,在桐樹葉子上寫詩,扭身濡墨故曰斜。平臺上不置枕簟,只鋪桐葉坐其上,可見瀟灑不拘。這一聯寫得非常細緻,而且文中自帶一股隨性灑脫之意堪稱佳構。

三聯工筆描繪春景,細緻妥帖。衣桁指衣架,翡翠鳥不怕人,圍繞衣架鳴叫,可見其和馴。蜻蜓立於釣絲之上,寫景依然是動靜結合。並且,這一聯深得格物之妙,此種細膩場景非仔細觀察而不可得。

為了總括上意。自今句,表示自此幽懷得暢,來往無期,表示作者想從此徜徉於其間,有樂不思蜀之意。

這首詩仍然是細緻刻畫,作者觀察細緻,寫景寫情自然而工穩,表達隨意流暢。值得注意的是,這三首各有側重,並且時間線安排非常得當。第二首寫微雨中的情事,第三首寫日落傍晚的遊覽,一日之間遊興已盡,所以下一首就不再寫遊覽,而轉入寫何將軍。可見杜甫布置次序井然,一毫不亂。

△杜甫的風雅之情

其四

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

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沈槍。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這一首主要寫何將軍逸興。有讚美之意。

首聯含因果關係,是流水對。作者疑惑何將軍為何懶於朝參,應該是迷戀山野之趣。頗怪,應耽,使得文章跌跌宕起伏。並且以懶朝參來對野趣長,取捨之間表現出何將軍的詩人逸興。並且何將軍朝參懶,而作者求官未果,隱隱有種天涯知己之意。

二聯有趣。何將軍是武人,但是鎧甲扔在一邊肆意被雨淋,綠沉槍隨意臥在苔蘚之中。也照應上一組詩「將軍不好武」之意。這一聯總承接「頗怪朝參懶」。

三聯承接「野趣長」句。主要寫何將軍家事。何將軍親手種蒲柳,稻梁足夠家用。可見將軍安閒自適,甘於淡泊。這句寫何將軍躍然紙上。

尾聯讚美不耽富貴,追求幽靜自適。白日句翻用陶淵明「夏日虛間,高臥於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之意。白日羲皇即是:可神遊千古,不須高臥也。

這首詩主要寫何將軍,可與上一組第九首詩對看,則更見其妙。

△杜甫筆下的將軍儒雅風流

其五

到此應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祿,歸山買薄田。

斯遊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這首詩敘述臨別之意,總結收束全篇。並且表現作者矛盾心態,一方面想安於此地,一方面又掛念仕途結果,所以心情比較複雜。

首聯直言此處景美,想長宿於此。判者,半也。表達比較直率,也是為下文矛盾心情蓄勢。

二聯由好臨泉,而聯想到自己蹉跎將近半生而一事無成,倒落得顏色憔悴,身心俱疲。這是作者自身境況的寫照,此時杜甫已經四十歲,但是長安求官一直未果,對此美景難免不發一浩嘆。

三聯承接二聯而寫,沾微祿,有憤慨之意。何日能得到小小官職,就一定要依山買薄田而居。這一聯流水對,直抒胸臆,表達盼望急切的心情。中二聯寫此矛盾心情正是在即將離別,並且不舍美景的情況下噴薄而出的。

△王和尚解詩:杜甫經典五律評析

作者前程未卜,想再遊此地恐怕不可能,所以更增茫然之意。給整篇詩都帶上茫然惆悵的色彩。

由此可見,作者重遊何氏山林,雖然想盡力寫出優遊逸興,但總是輕輕點過,可見作者此時心情並不能完全放開,再遊覽中總帶一點頹廢態度,也正因此,這組詩的感情才顯得豐富,曲折,矛盾而複雜。可喜的是,作者筆力細膩,格物精準,鍊字生動,所以好句頻出,比上一組詩顯得厚重了許多。

相關焦點

  • 《慶餘年》中曾說杜甫《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有何依據?
    句法、章法、字法以及意境有嚴苛要求「律詩」很多人都感覺自己很熟悉,最常見的就是七律、五律,所以很多人把一首有八句詩的作品就認為是律詩。這是一個誤區。「律詩」屬於新體詩的一種,是南朝沈約等人發現了漢語具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的秘密之後才開始逐漸有人創作的,但這時候的新體詩歌絕不成熟,也以四句居多。
  • 詩聖著千秋 草堂留後世
    光耀古今的千秋詩聖——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聞一多)多舛人生:賦到滄桑句便工杜甫,字子美,712年生於河南鞏縣。20歲起開始漫遊生涯,746年應試落第後居長安。安史之亂中,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後因房琯事件被貶華州。759年棄官入蜀,於成都築茅屋而居,前後近4年,寫詩240餘首。
  • 作者是明代大儒,一首五律描寫生動,值得反覆細讀
    秋天是一個蕭瑟的季節,晝短夜長、秋風寒涼,面對那皎潔的月光,遊子更容易懷念起故鄉,心中也會有無數的感慨和惆悵。下面介紹的是作者是明代大儒,一首五律描寫生動,值得反覆細讀。獨坐明代:李贄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言律詩,第二聯妙絕古今
    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之一」二字,他的七言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在他的詩中,可以享受到無比精妙的練字用詞、篇章結構、對仗格律的藝術。今天,小樓推薦杜甫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律詩《登樓》,並重點賞析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動古今」。
  • 中國歷史上各領域的聖人,文聖孔子,詩聖杜甫,科聖你知道是誰嗎
    聖人,至人,完人也,非知行完備、至善之人,則才華橫溢,德行全盡之輩,至少在自己的領域有獨特和偉大的建樹方有資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聖人,看完漲知識了。一,酒聖——杜康曹操《短歌行》寫「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後世「杜康」已成為酒的代名詞。杜康其人,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是其為夏朝國君,又名少康,因為最早造出秫酒而被稱為「釀酒始祖」。
  • 杜甫1個字難壞宋朝一眾詩人 領悟詩聖練字之妙
    鄭谷告訴齊已,昨夜」數「枝開不如昨夜一」枝「開,齊已嘆服,稱鄭谷為其一字師。這是當面的切磋。 歐陽修和詩聖杜甫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老杜也堪稱為一字師也。 某日陳從易得到了一本杜甫詩集,其中有句「身輕一鳥」,少了一個字。於是大家各用一個字補上。有疾、落、起、下,大家各抒己見,定不下來哪個字最好。後來又得到另外一個完整的詩集,發現這個字是」過「。於是陳從易大衛欽佩,認為雖然僅僅一個字,可以看出杜甫的高明。
  • 蘇軾醉酒後挑戰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寫首趣詩,令人不得不服
    文字在他手上,成了抒發情緒的工具,信手拈來合在一起,或許一篇千年經典就出現了。過個中秋他想起給遠在他方的弟弟蘇轍寫封信,於是便有了「明月幾時月?把酒問青天」,感謝那943年前密州的那輪圓月;和他人一樣路過赤壁磯,突然感慨了下,於是便成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謝937年黃州的那滾滾江水。
  • 杜甫十首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詩聖」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在詩歌藝術上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及。杜甫的各體詩歌中,又以七律成就最高,今天小樓就輯錄十首杜甫最為經典的七言律詩,與大家一同賞析。 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峴山為何有杜甫衣冠冢?且看杜氏家族和襄陽
    在中國詩歌的高地上,有兩座無人企及的高峰——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杜甫的祖宗是地地道道的襄陽人,但你是否知道:最早到襄陽的杜氏家族名人是誰?杜氏家族是什麼時候落籍襄陽的?杜氏家族為什麼要遷出襄陽?襄陽對杜甫的詩歌創作有什麼影響?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 鄞州塘溪鎮前溪頭村重修宗譜 這裡是詩聖杜甫後代的聚居地
    宗譜記載,村裡杜姓村民的先祖,是詩聖杜甫。杜甫次子的後人來此定居退休教師杜偉海是杜氏第33代,也是此次宗譜重修的主要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前溪頭村和附近管江村的杜姓村民是同一個祖先。「杜甫的第二個兒子杜宗武由成都遷居姑蘇(今蘇州),繁衍生息了九代。相傳至北宋時,鎮江節度使杜顯的第五個兒子杜安,為避亂世遷至鄞東。
  • 杜甫早期的一首詩,豪情萬丈氣勢磅礴,盡顯少年志氣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比較早期的一首詩。我們大家都知道,「詩仙」李白的作品多屬於浪漫主義詩風,特點狂放不羈;而「詩聖」杜甫則屬於批判現實主義,大多敘述家國之念,憂國之嘆,風格整體來說比較沉鬱。但其實詩人詩風的形成必然與其生活經歷、社會環境有著重要的關係。杜甫早期的風格也曾是意氣風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盡顯少年志氣的豪情之作。
  • 杜甫作罷一首五律詩,從此遠離權力中心,題目竟有39字
    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共39字,兩句話。第一句話,「至德二載,甫至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對應了詩的前兩聯「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這是杜甫在「追昔」。
  • 除了「詩仙」和「詩聖」,你還知道中國古代詩人的其他雅稱嗎?
    詩仙李白2、詩聖詩聖——杜甫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的詩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有「史詩」之稱,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所以杜甫本人也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 把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裡的「個」字改成「岸」怎麼樣
    出自於杜甫的《絕句》。整首詩如下:《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杜甫於安史之亂後在得到好朋友嚴武重回成都的消息後,而自己也從梓州返回成都草堂,心情特別高興時寫下的一首即景絕句。詩聖把這一首和其他時間寫的三首絕句編成一組,合成了《絕句四首》。
  • 用唐詩三百首解讀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 重 到底什麼意思
    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其中的「花重錦官城」中的「 重」這個字讀作什麼對於會寫詩的人應該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就很讓人犯狐疑。從律詩的平仄來看,這裡應該是仄聲,仄聲的意思就是「輕重」的重了 。那麼「花重錦官城」就是花沾了露水變重了嗎?如果您是個老師,上課時就這麼解釋給小朋友您會不會覺得有一點點牽強?
  • 《全唐詩》四萬多首,論懟人只服杜甫這首,讓人見識高級的發脾氣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雖是多年好友,但在很多人看來,兩人的脾氣卻完全不一樣。從存世的詩作來看,詩仙應該是個脾氣不小的人,被刺史李邕怠慢,他直接就是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你別瞧不起人。但杜甫不一樣,其詩作沉鬱,所以很多人便認為他的脾氣應該是極好的,性格也是很穩重的。
  • 「詩聖」杜甫有兩首旅途詩,一首寫自己,一首寫親情,都是經典。
    這兩句字表面上很簡單:星星垂掛在天邊,使得平也顯得特別的遼闊,月光在滾滾東流的大江上隨著波浪湧動著。有人說這兩句的開闊氣勢是為了反襯前兩句的渺小孤獨。我們當然同意這種說法,但是許多人他的性格節操常常就是在一兩句的文字或一兩句的話,以及小小的行為當中可以映現出來。詩人即便在最困苦的時刻,他的眼睛裡還是看得見寬闊和明亮,這就是一種胸襟。
  • 每日一詩|《對雪》(唐· 杜甫)
    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憂愁坐著用手在空中劃著字。注釋:【戰哭】指在戰場上哭泣的士兵。新鬼:新死去士兵的鬼魂。《左傳·文公二年》:「吾見新鬼大故鬼小。」【愁吟】哀吟。唐薛能《西縣作》詩:「從此漸知光景異,錦都回首盡愁吟。」【旋風】《楚辭·九章·悲迴風》:「悲迴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
  • 走進杜甫文化的發源聖地
    杜甫將佛家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與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淨心與對淳樸自然,和平寧靜生活的嚮往貫通了起來。這些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全國紀念、祭祀杜甫的地方有許多處,比如我們這一季講的河南鞏義的杜甫故裡,其他地方的還有成都浣花溪杜甫草堂、西安杜公祠、三臺縣梓州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