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醉酒後挑戰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寫首趣詩,令人不得不服

2021-01-10 美詩美文

當詩詞寫到一定境界後,大概就會像蘇軾一樣,嬉笑怒罵皆成文,後世把這叫入了化境。文字在他手上,成了抒發情緒的工具,信手拈來合在一起,或許一篇千年經典就出現了。

過個中秋他想起給遠在他方的弟弟蘇轍寫封信,於是便有了「明月幾時月?把酒問青天」,感謝那943年前密州的那輪圓月;和他人一樣路過赤壁磯,突然感慨了下,於是便成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謝937年黃州的那滾滾江水。38歲出行狩獵,覺得自己身手還是不錯的,於是便有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感謝944年前的密州城。

而本期的這首蘇軾流傳千年的小詩,我們要感謝的是酒和杜甫。一日蘇軾喝多了,睡醒時已是日上三竿,突然覺得世界很是美好,便挑戰起杜甫名篇來。他挑戰的是詩聖的《絕句四首.其三》,詩聖經歷半生漂泊,難得在成都杜甫草堂得了個安穩,心情很是美麗,於是便寫下了這組《絕句四首》,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首,讓我們先來讀一讀杜甫的原作。

1.《絕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杜甫此詩一出,大概就是唐詩七絕小詩的巔峰了。一、二句就是那傳說中的千古絕對,「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翠柳」對「青天」,兩個數字四個顏色,外加兩種動物,杜甫好好給了世人一個教科書級別的對仗經典。

而後兩句也是經典,將窗外的終年積雪用「千秋雪」來表示,這是時間的長度,再用一個「含」字鑲嵌在窗中,就是一幅被框住的雪景圖。又將門外的船用「萬裡船」來表示,這是空間之廣,再用一個「泊」字停住它,就是一幅壯闊的江景圖。

2. 再來讀一讀蘇軾酒後戲作,寥寥幾句,東坡不改灑脫本色,流傳了千年。

《溪陰堂》

北宋.蘇軾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

酒醒門外三竿日,臥看溪南十畝陰。

寫這首詩的時候東坡24歲,正是春風得意時,與好友夜宿大陵山時作下此詩。詩的一、二句和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頗為相似,只是不如杜甫這兩句那麼極致。東坡也用了兩種動物,一個顏色,再加上「雙」和「一」的數量對仗,寫出了山中別樣的景致。頗有新意的是,東坡取的這兩種動物,一高一低,雙鷺是下水,而蟬鳴是在高處,自得其樂。

第三句和杜甫一樣,人物出場,杜甫寫窗外的千秋雪,蘇軾隨手寫門外的三竿日,頗為詼諧。酒後睡醒的少年東坡看著山中美景,心情自然是十分閒適的,這和飽經風霜的杜甫看到門前雪景時的心境相差不小,這一點也體現在最後一句上。

第四句「臥看溪南十畝陰」,躺下來欣賞溪南的一片碧綠田野。杜甫來自東吳那些大人物的萬裡戰船,凝聚的是歷史的厚重;而蘇軾臥看的十畝田才是民間小百姓最看重的東西,匯集的是平淡生活的本真。

年輕的時候讀蘇軾這首挑戰詩聖之作,會覺得差之千裡,他這算是班門弄斧罷了;懂事後再讀此作,又覺得其實東坡這首看似信手拈來的小詩,或許才是生活本身,如此一想令人不得不服。

相關焦點

  • 在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中
    《絕句》:兩個黃鸝在唱翠柳,一條白鷺的線升上天空。窗戶裡有西嶺千秋雪,門上有東吳萬裡船。我們所學的這首四行詩是杜甫中為數不多的輕聲詩之一。當時,詩人已到了認識天命的年紀,結束了漫長的東川漂泊,回到成都茅草屋。
  • 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為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杜甫有何用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從小背到大的詩,可以說是朗朗上口,又十分接地氣,當初安史之亂後,杜甫得知故人的消息,跟隨回到成都草堂,面對生氣勃勃的景象時,情不自禁寫下了一組即景小詩。
  • 把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裡的「個」字改成「岸」怎麼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出自於杜甫的《絕句》。整首詩如下:《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杜甫於安史之亂後在得到好朋友嚴武重回成都的消息後,而自己也從梓州返回成都草堂,心情特別高興時寫下的一首即景絕句。詩聖把這一首和其他時間寫的三首絕句編成一組,合成了《絕句四首》。詩聖的絕句從來都是別具一格的,迥然乎區別於其他的詩家。
  • 說「兩個黃鸝鳴翠柳」是杜甫對朋友的感謝,你會相信嗎?
    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杜甫對朋友最富有詩意的感謝,你可能不信,但是不這麼理解,有些地方還真講不通!杜甫《絕句》杜甫的這首絕句,其文筆之妙和流傳之廣都不用說了。然而,這首詩的精髓到底在哪裡?難道僅止於畫面和意境嗎?其實,這首詩也有密境,進入密境內也需要密碼,它的密碼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 「兩個黃鸝鳴翠柳」還是「兩隻黃鸝鳴翠柳」?網友們吵得不可開交
    01 如今,80後和90後已經成為了輔導孩子作業的主力軍。在今日頭條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時的尷尬場景,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老師讓家長幫助孩子預習杜甫所寫的古詩《絕句》,我一看這個作業就覺得極其簡單,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我豪橫地在女兒面前背誦起來,可背完以後,女兒非說我背錯了。
  • 輔導娃寫作業,再被問「兩個黃鸝鳴翠柳」是病句,這樣回答就行了
    最近流行一句話:30歲女人極狠的炫富,不是曬包包、曬房本,而是曬輔導娃寫作業。在最近這段特殊期間,不得不讓全國家長面臨一個十分頭疼的災難:教孩子寫作業。尤其是數學加減計算、背誦古詩課文猶為令家長頭大,教孩子寫作業真上頭!血液一股一股的衝向大腦。孩子們各種天馬行空,奇思妙想讓家長哭笑不得,無力反駁,不得不說,孩子們小小的腦袋裡想的的東西和大人真的不一樣。
  • 「兩個黃鸝鳴翠柳」好在哪裡
    「兩個黃鸝鳴翠柳」好在哪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是老杜的一首絕句。小學課本裡就有。關於這首詩的評價,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老杜神作,有的認為是老杜的敗筆,甚至推出老杜不適合寫絕句這樣的說法。我是屬於認為這是老杜神作的一派。
  • 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何不改為兩岸呢?我們不是常說多多益善嗎?
    如果從寥寥一兩隻,改成了飛鳥遍布大江兩岸的話,原詩的意境就變得惡俗啦。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聖杜甫所作的《絕句》中的頭一句。這首小詩的創作背景是,杜甫聽聞平定安史之亂的好消息,如釋重負。他信手推開草堂的窗戶,江風拂面,精神不禁為之一振。然後,觸景生情,即興而作。
  • 名師解讀丨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  「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
  • 古詩詞裡的數學題(一):「兩個黃鸝鳴翠柳」與勾股定理
    唐朝詩人杜甫有一首膾炙人口的《絕句》,相信我們都很熟悉,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春天的無限美色,詩中是這麼說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可以想像到這樣的畫面:黃鸝居柳而鳴,白鷺晴空翱翔,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明媚清新的早春的勃勃生機。
  • 「兩個黃鸝鳴翠柳」竟是個病句?8歲小孩的質疑讓老師都無法反駁
    小孩提出的質疑是關於杜甫的《絕句》這首詩的,沒想到一個8歲小孩竟然會質疑「詩聖」杜甫的千古名作。《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相信很多人對這首詩詞都耳熟能詳,不僅年年入選課本,更是為大家廣為傳頌。可是這個小孩子竟然認為「兩個黃鸝鳴翠柳」是一個病句,語病就出在「個」這個數量詞上面。
  • 孩子讀完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表示:這是個病句,家長無力反駁
    因為古詩都是採用最為精煉的文字敘事抒情,所以放開來看的話,即使是同一首詩,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尤其是在孩子們的眼中,在解讀古詩時更是為其賦予了別樣的趣味,畢竟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看到的真的很不一樣。比如在讀到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 孩子:兩個黃鸝鳴翠柳是病句,家長無法反駁,這娃怕是沒去過成都
    最近有個孩子在背杜甫的《絕句》時,對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其中的"個"字提出了質疑,這句話應該是病句,孩子解釋道:黃鸝是鳥類,為什麼古詩裡用的是"個"而不是"只",如果在寫作文的時候寫到"看見兩個鳥",一定會被老師寫成這句話是一句病句。於是,孩子不停地質疑臺階,並提出整首詩《絕句》為什麼能同時出現黃鸝、柳樹、雪呢?這些問題讓寶瑪無法回答,想聽聽網友的建議。
  • 詩詞裡的鳥‖黃鸝篇
    杜甫筆下的黃鸝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其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可以想像,作為杜甫,這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除了反映社會現實,突出其憂民愛國的情懷外,還有熱愛生活,貼近自然的一面。
  • 古詩文學習026:二年級下冊,杜甫《絕句》
    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注釋①〔黃鸝〕黃鶯,鳴聲悅耳。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快地歌唱,一行白鷺飛向高遠的藍天。透過窗戶看見西嶺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著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賞析《絕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閒居時所寫。在此期間,詩人共寫絕句4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繪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色。同時,詩人舒暢愉悅的心情也蘊含於寫景之中。
  • 鳴聲悅耳的十首黃鸝詩詞:此是春來第一聲
    鳥類中,舞姿輕靈的屬燕子,叫聲悅耳的屬黃鸝,這就有了成語鶯歌燕舞。鶯歌燕舞出自蘇軾詩句「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詩中的鶯,就是黃鶯,也就是黃鸝。當然,不是所有的鶯都是黃鸝。黃鸝又名黃鳥、黃鶯、倉庚。
  • 兩個黃鸝還是兩隻黃鸝,這首千古絕句您小時候是否總會背錯呢
    開篇先來溫習一下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過的一首詩,詩聖杜甫的七言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近日,一部名為《蝸牛與黃鸝鳥》的熱播劇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並且再次勾起了小學時代背誦這首絕句時的有趣回憶。
  • 學生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量詞錯了,應是「兩隻」,我一時語塞
    作者:納蘭唐兒一日,我在上新課——杜甫的《春望》,於是提問都學過杜甫的哪些詩?學生在臺下呱呱回答,說小學學過了《絕句》,有人還情不自禁地吟詩起來:「兩個黃鸝鳴翠鳥,一行白鷺上青天」,我正沉浸在這美好的詩意中。
  • 飛花令,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黃鸝又名倉庚、黃鳥、黃鶯,它身披彩衣,鳴叫聲悅耳動聽,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鳥。那麼,含有黃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詞中的10個「黃鸝」名句,句句經典
    鶯又叫黃鳥、黃鸝、倉庚、青鳥。在詩詞中鶯是一種常見的意象,今天和大家讀一下10個含有黃鸝的詩詞名句,句句經典。1、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大詩人杜甫在成都錦江河畔散步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