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兩個熊孩子在亂軍中逃跑,分別成為吳魏兩國的帝王

2021-01-08 寧文山

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便立即映入了我們的眼帘。這句話是對三國時代的凝練與總結,更是對人世間的高度概括。按照歷史規律,在曹魏,東吳,蜀漢之間的紛爭與爭奪之中,天下最終將歸於統一,在孫權,曹操,劉備中將會誕生出一統天下的唯一一位。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時代的梟雄卻在偉業還未建成之時就紛紛死去了,漢室的復興成為了泡沫,最後爭得天下之人,竟是曹魏的輔臣——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沒有異於常人的謀略,更沒有上述梟雄的勇猛,更有趣的事,司馬懿,人送外號——扮豬吃老虎。但早在建安二年,曾有兩個熊孩子在亂軍中逃跑,也正是他們二位,改寫了這段三國歷史。

小患不除必成大禍

細數後漢三國,漢朝的滅亡,其實在建安二年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漢獻帝建安二年,曾發生一件不足為道的小事,這事雖小,卻直接影響了三國歸漢。當時天下仍處於戰亂之中,在亂軍中,曾有兩個孩子在忙亂之中,衝出重圍,逃出生天。因為當時場面一度混亂,將士沒能抓住時機阻止這兩個孩子的逃跑,而這也正是阻止三國歸漢的重中之重。

相信大家都知道,三國鼎立局面之下的最後結局是曹丕成功篡漢,而曹丕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更是因為他有著獨到的見解,經過了夷陵大戰之後,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都損傷了大量的元氣,此後,儘管兩國達成了聯盟,但所謂的孫劉聯盟也早已成為名存實亡的紙老虎,依然不能和自己的領地曹魏相抗衡。

這兩國明面上看似團結,實際上卻在想法上各有不同。不但不能同心協力一起北伐徵討曹魏,還要時刻謹慎,處處防範,以免對方在自己的背後捅刀子。

孫權出生於名門望族,自小便養尊處優,自身實力更是不容小覷,可也正是因為如此,孫權年輕氣盛,目光短淺,竟然在關鍵時候奪荊州殺關羽,一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想要擴大自己的地盤,只可惜,他選錯了時機。

拿到荊州之後的他,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這荊州易攻不易守,完全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啊,為了一時的利益,孫權不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更是破壞了兩國的情誼,若沒有孫權的一時衝動,即使是面對曹丕稱帝,這兩國也可以借著原有的聯盟,在眾多百姓的支持下,在內部門閥士族的內應下,向著曹魏大舉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落花流水,豈不快哉?因此,孫權此舉,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螳蚌相爭 漁人獲利

殺了自己的手下事小,破了兩國的聯盟是大,更何況,死去的還是與劉備稱兄道弟的義兄弟關羽,面對這樣的情況,劉備當然不會善罷甘休,為了為自己的兄弟報仇,為了表示自己的領國並不好欺負,劉備重整旗鼓,決定再戰江東。

此時的孫權也已幡然醒悟,兩次請和,巧的是,此時的劉備已經垂垂老矣,命不久矣,面對孫權的第二次請和,劉備日益嚴重的病痛使得劉備不得不暫時同意,欲行原因之際,也正是因為他的病入膏肓,使得孫權逃過一劫。

看清了局勢變化,曹丕迅速抓住時機,在夷陵之戰後,果斷開始,準備「卞莊刺虎」,出洞口,出濡須,圍南郡。把孫權嚇得可謂是手足無措,急忙投降。

孫權可謂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罔顧天下局勢的他可謂是到處惹事的「熊孩子」,正是因為他一步步的錯路,才使得吳蜀兩國無一例外地走向深淵,最終使得曹丕廢掉劉協並且以魏代漢。

回溯建安二年的戰火紛飛,那個從亂軍之中逃出最後被周幼平搭救的正是十五歲的孫權。若沒有周幼平的好心幫助,便不會有後來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三國歷史將被改寫,大概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這些麻煩事兒了。

細看三國時代的三位巨頭人物,曹操劉備沒有深厚的背景,劉備更是完全靠著自己的能力打出了一番天下。相比之下,孫權的人品和能力與他們二人相比便是相距甚遠了。到了老年,孫權更是昏庸殘暴,在他的錯誤決斷下,東吳更是幾盡波折,差點垮臺。

幸運的「熊孩子」

這件事,並不是空穴來風,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江表傳》中都曾經有過記載。回溯建安二年,十五歲的孫權深處亂軍之中,性命近乎不保,千鈞一髮之際,幸虧周幼平的出現,使得孫權得以轉危為安。而周幼平,在保護孫權的同時,自己多處受重傷,過了很久才得以治癒。

史書上更有言道:「是日無泰,權幾危殆。」泰,指的是周幼平。這句話的意思是,若是當日沒有周幼平的冒死搭救,孫權的境遇將會十分危險,幾近死亡。

由此可見,孫權就是建安二年中的「熊孩子」之一,而另一位,大家也不陌生,他就是當年比孫權更小,只有十歲的曹丕。同樣是在這一年,同樣深處於亂世紛爭的戰場之上,曹丕也幸運地撿回了一條命。

想當初,張繡被迫投降,在毒士賈詡的謀劃下,再次向曹操發動了襲擊。而這一戰,便是宛城之戰,也可謂是曹操人生中的「滑鐵盧」戰役。在這一戰中,曹操失掉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愧疚萬分。但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與哥哥曹昂不同,十歲的曹丕則非常幸運,乘馬得脫。

從上述我們不難得出,當年幸運地逃跑了的兩個孩子,一個便是吳大帝孫權,而另一個則是魏文帝曹丕,不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命中注定自有天意,我們都不得不說,或許大漢帝國的破滅,並非偶然,而是必然。不是不到,時候未到。

相關焦點

  • 建安二年,兩個孩子在亂軍中逃跑,最後他們成為了吳魏的帝王!
    其實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建安二年的戰亂中,有兩位小孩從戰爭中逃亡出來,最後這兩個小孩卻成為了三國吳和魏國的主公。這兩位從戰亂中逃跑的小孩成為了吳國和魏國的主公後,他們直接改寫了三國的歷史。首先魏國稱帝者是曹丕,而它當初之所以敢第一個稱帝的原因就在於孫劉聯盟的名存實亡,而且在之後的夷陵之戰中更是關係落入了低谷之中。孫權雖然獲勝,但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
  • 建安二年亂軍中逃跑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改寫了三國歷史?
    細看後漢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在漢獻帝建安二年,從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阻止了三國歸漢。亂兵手不夠狠,馬不夠快,沒有殺掉這兩個小傢伙,犯了歷史錯誤。所以我們可以說,漢朝的滅亡,在建安二年就埋下了伏筆:亂軍之中,跑掉了兩個熊孩子!
  • 建安二十六年
    安迪(上海)·東寫西讀 歷史上並沒有建安二十六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年春天,曹操病故,曹丕繼任丞相、魏王,改元延康。這年十月,漢帝禪位於魏,曹丕稱帝,改元黃初。這一年有三個年號。 次年,劉備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元章武。
  • 「詭異」的建安二十四年:三國人物多人集中離世,到底發生什麼?
    一、二戰一亂,瘟疫橫行 以建安二十四年為中心,在這前後的一兩年裡去世的歷史名人,可以聳人聽聞的列出一個長長的表格來。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分別有:曹魏的曹操、夏侯淵、龐德、楊修;東吳的呂蒙、甘寧;蜀漢的關羽、張飛、法正、黃忠;甚至還有一代名醫張仲景。 「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
  • 建安二十二年大型瘟疫由何而來?寒署錯時或是原因
    這七人都活躍在漢獻帝建安年間,被並稱為「建安七子」。 建安十三年(208),孔融為曹操所殺。之後四年,阮瑀病逝。此二人本就比其他五人年歲長些。阮瑀去世時,其他五人大抵在三十五歲左右。據《三國志·魏書》記載,王粲與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及劉楨交好,且這幾人均是曹氏父子掾屬,圍繞在曹家周圍。在愛好文學的曹丕看來,建安文人群體既是下屬,也是文學上的好友、夥伴。
  • 熊孩子貪玩爬上龍椅,皇帝:好玩嗎?孩子機智回答6字,順利登基
    因此,兩個城市的很多產業也是攪和在一起的,例如養桑。 熊孩子吵架引發兩國戰爭,這在今天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生,但在古代還真有可能。除此之外,三國時期著名的奸雄曹操也是熊孩子。曹操幼時十分調皮,他叔叔看不慣他,便要其父親曹嵩嚴加管教。
  • 北周三方之亂:一代名將韋孝寬的謝幕之戰,楊堅成為最大贏家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5月北周宣帝去世,楊堅親信劉昉和鄭譯等人矯詔以隨國公楊堅為左大丞相輔佐朝政,北周大權盡入楊堅之手;為了剷除潛在的反對勢力,楊堅作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召北周宗室的實力派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和滕王宇文逌五王進京,另外一方面著手對付掌握軍政大權的地方諸侯,比如以韋孝寬接替尉遲迥為相州總管
  • 挪威人抓帝王蟹,抓上岸就補一刀,這是防止逃跑嗎?
    挪威人抓帝王蟹,抓上岸就補一刀,這是防止逃跑嗎?帝王蟹是世界上最大的螃蟹,雖被稱為螃蟹,但卻不是真正的螃蟹,因為體型龐大而被熟知的帝王蟹,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譽,在餐桌上,它們也是難得的珍饈,但你知道帝王蟹是如何捕捉的嗎?
  • 他是三國建安七子之首,去世後人們學驢叫為他送葬
    在三國亂世我們對這個時代的印象大多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然而就在這個亂世卻也是文學興起的時代,其中我們熟知的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就是一代詩人文豪,他有很多作品流傳至今。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與曹植在當時都是名噪一時的文學家,除了曹氏父子以外,同一時期最有名的文人應該要數「建安七子」了。
  • 帝王綠、祖母綠、春帶彩、五彩玉分別是什麼?
    但其實祖母綠是寶石,而帝王綠是翡翠,二者不是同一物,有著本質區別。翡翠玉石界有著很多與顏色相關的稱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二。『帝王綠』帝王綠之所叫「帝王綠」是因為這種翡翠的顏色像帝王一樣稀少、高貴。比起祖母綠的莊重,帝王綠是那種綠的出水,嬌豔欲滴的感覺。帝王綠最接近光譜中的綠色,給人最悅目的感覺,是翡翠中色澤最好的種類。盛產帝王綠的國家就是緬甸,通常這裡盛產的帝王綠顏色最為純粹,價值最高。
  • 熊孩子亂發脾氣,家長扇巴掌,不如試試科學地「面壁思過」
    01百般無奈熊孩子亂發起脾氣來,那可是天地混沌,星河暗淡,爺爺奶奶都得求饒。如何治發脾氣的熊孩子,完全可以上「家長關心的10大難題」熱搜榜。很多父母不光沒有拿下熊孩子,還被熊孩子一路同化,一邊暴躁,一邊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課聽了不少,方法也學了很多,還是沒管住,並且自己也變得愛發脾氣。
  • 史上最熊的熊孩子
    熊孩子能有多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伊甸湖》告訴你熊孩子有多可怕! 影片講述了一對情侶趁著假期前往美麗的伊甸湖度假,意外與一群敗家少年發生矛盾,最終矛盾升級,慘遭熊孩子殘酷迫害的故事
  • 建安七子(上)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
  • 畫壇巨匠盧道印:從「虎踞龍盤」之地南京走出的「軍中虎王」
    畫壇巨匠盧道印:從「虎踞龍盤」之地南京某高等軍事學府走出的「軍中虎王」南京,「鍾阜龍蟠,石城虎踞」(據《三國志》諸葛亮與孫權論金陵說),是「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地。不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也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之美稱。
  • 軍中樂園:八三么,因時代而生,因時代而止!
    坦白來講,萬茜的電影作品確實不少,其中一部名叫《軍中樂園》的影片讓她獲得「第51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獎項,她在片中飾演樂園中的侍應生妮妮。《軍中樂園》海報2014年鈕承澤導演執導的《軍中樂園》在中國臺灣上映,在這部影片中,除了演員萬茜,還有飾演羅保臺的阮經天、飾演「魔鬼老張」的陳建斌、飾演侍應生嬌嬌的陳意涵,最近看過《陽光普照》的觀眾在本片中還能找到阿豪爸爸陳以文的身影
  • 學車易·奇瑞「樂駕訓練營」走進武漢建安駕校專場活動圓滿成功!
    經過了兩個小時激烈角逐後,最終,由劉強和周翔及熊培三位教練帶領的隊伍分別將冠亞季軍獎收入囊中,獲得了由學車易提供的精美大禮,而其他到場教練及學員也帶著微信紅包、籤到禮等豐厚禮品滿載而歸,活動在歡聲笑語中取得了圓滿成功。
  • 帝王無生育能力,忠臣將懷孕老婆獻與帝王,最後誕生一個四字成語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當時的一個帝王由身體原因導致不能生育,底下的一位忠臣為表忠心就將自己已經懷孕的老婆送給了帝王,沒想到因此發生了一段故事,更誕生了一個四字成語流傳至今。 戰國時期群雄割據分為了七個國家,分別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國七雄,其中有一段時期當屬秦國和楚國最為強大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再說到曹丕和曹植,儘管後人對曹丕的評價一般都比較負面,但曹丕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個心中也不缺乏灑脫不羈的一面,比如說他和建安七子中的一個人是好朋友,那人死後曹丕前去弔唁,竟讓所有人在靈堂前驢叫,只因為那位友人生前喜歡聽,這件事足以表現曹丕在一個冷血統治者外表下的不羈靈魂。
  • 《軍中樂園》:那些被糟蹋的青春
    導演希望《軍中樂園》能在大陸上映    《軍中樂園》在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評選中入圍6個獎項,卻不如青春偶像電影《等一個人咖啡》賣座。    1969年,新兵小華抽籤到了金門,機緣巧合進入被稱為「軍中樂園」的特約茶室,管理「侍應生」。「侍應生」就是營妓。
  • 《我家那小子》VS《我家的熊孩子》網友:「學習」韓國
    本以為節目播出之後應該是好評不斷,可是隨後卻被網友指出該節目與韓國一檔綜藝節目《我家的熊孩子》有很多雷同的地方,網友也調侃道: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接下來,小編用兩句話來給沒有看過的朋友們簡要介紹一下。不管是《我家那小子》還是《我家的熊孩子》都圍繞著兩個字親情兩個字展開。小編將從節目的場景布置和節目主旨這兩個方面帶領大家全面了解一下這兩檔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