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把香拍出「性感」,把臭拍得「有趣」

2020-12-05 百家號

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12月16日,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落幕,騰訊視頻點擊量超過8億。在片中的眾多美食中,第四集《餚變萬千》中的「臭味」以及第六集《香料歧路》中的「香料」兩檔「味覺神器」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新京報專訪《餚變萬千》導演陳磊、《香料歧路》導演劉碩、費佑明,他們希望通過鏡頭表現氣味、口感,給大家帶來更多之前沒探索過的感受。

「想做好玩,風趣的食物」

選材:展現「世界嗜臭地圖」

《餚變萬千》在食材的選擇上參考了各種資料,最終導演陳磊發現氣味、口感、審美等這些方向,都是菜餚很重要的內容,希望這些都能有所體現,而扣住這些內容的核心則是一個「變」字。這種變,有菜餚的氣味變化,也就是發酵,從新鮮的菜幻化出不同的氣味;也有形式的變化以及食材的演化,而這些變化因為結合了每個人不同的審美,呈現出像萬花筒一樣千姿百態的菜餚。

在各種樣式的「變」中,這一集中出現了不少經由溫度、時間、發酵而產生的「臭味」食物,比如臭莧菜、鯡魚罐頭等。其中,變蛋是新鮮鴨蛋經過鹽,石灰和食用鹼的混合洗禮,在時間的催化下,產生了一種宇宙爆炸式的轉變,表皮的松花紋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中國南北都有臭豆腐,浙江紹興的臭豆腐是用黴莧菜梗的滷水發酵製成,只需一夜,鮮嫩潔白的豆腐就會變成重口味,下鍋一炸,外皮酥脆,也有人將它看做是除了皮蛋,中國接受度最高的臭味食物了。

臭豆腐。

此外,鯡魚的臭也不是一般人都能接受得了的,連攝製組去拍攝都準備好了防護面具,所以在瑞典,倘若要吃鯡魚罐頭,必須提前告知鄰裡;藍紋奶酪是對美食極為熱愛的法國人鍾愛的重口味奶酪,在製作的時候撒上肉眼可見的菌種粉,讓微生物在溫度和時間的聯手下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

在有了這些各式各樣的「臭味」之後,導演陳磊把這一集稱之為「世界嗜臭地圖」。談及「臭味」主題的選擇,陳磊表示,最開始選擇「臭」這個氣味,是因為考慮到這次的播放平臺是網絡,觀眾偏向年輕網感這個方向,就想做一些好玩、風趣、話題多一點的食物,所以想到了臭。「而且通過展現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對臭味食物的愛好,也可以展現人類是怎麼把食材通過發現一些奇妙的發酵方法,逐漸轉變為這樣特殊食物的。」

瑞典人夾住鼻子吃鯡魚罐頭。

拍攝:戴防護眼鏡拍瑞典鯡魚罐頭

在陳磊看來,「臭」的演變是一部飲食文化歷史,「比如歷史上人類因為某些不得已的環境,發現了腐敗食物能夠提供生命所需的營養物質,後來科學證明發酵確實會帶給食物帶來別樣風味,令蛋白質更能被人吸收。」

中國人是很能耐臭的,「比如變蛋,在外國人看來是魔鬼的食物,我們就覺得很好吃。」陳磊作為一個江南地區的人,本身就習慣臭味食物。「比如臭豆腐,我經常吃。我們攝製組裡有些北方同事接觸這個比較少,接受起來就較困難。」但是,當拍攝寧波的臭莧菜的時候,陳磊還是被它的氣味震驚了。「第一次嘗試它的時候,那一股不可名狀的氣味很讓人崩潰。但只要熬過了第一股氣味,它的後味還是有一點驚喜的。」

比起變蛋、臭豆腐,海外的「臭味」一點不遜色,陳磊說,當攝製組聽說要去瑞典拍鯡魚罐頭的時候,還是緊張了,因為確實是臭名昭著已久,生怕會造成什麼很深的傷害。「聽說這個罐頭開不好會噴濺,去之前每個人都買了防護眼鏡。但令我們意外的是,鯡魚罐頭雖然氣味非常霸道,等我們真正按照當地人的吃法:放到麵包上,加上很多cheese,蔬菜,奶油,它其實還是能變成一種美食的。我們還吃了不少,挺好吃的。我們吃得讓瑞典人很震驚,因為一開始我們是戴著防護眼鏡好像很害怕的樣子,到後來居然吃得津津有味,他們就很敬佩我們吃臭的能力。」

鯡魚罐頭。

「要把香料拍得性感」

選材:葷菜魅力來自香料

大多數香料產地處在靠近南北緯30度以內的溫暖地區。在《香料歧路》的劉碩、費佑明兩位導演看來,香料與食物、社會、歷史都是密切相關的,也涉及人類遷徙,區域的地理和文化。大約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出農耕技術之後,放棄了不穩定卻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改採食較為穩當卻也單調的食物,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盡辦法為味蕾和鼻子重新帶來更多的體驗,其中一種做法就是使用風味特別強烈的植物部位。而在冷藏技術發明以前,某些香料中的揮髮油和生物鹼(比如花椒)還能延緩微生物滋長,起到防腐的作用。

兩位導演表示,風味由不同感官經驗結合而成,也就是一部分味覺+大部分嗅覺,其中味道只有甜、酸、鹹、苦、甘(鮮味),氣味則可以分出好幾千種。而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風味經驗大半來自氣味或香氣。香草和香料能增添特有的香氣分子,從而強化食物風味。「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辛辣,不是味道,也不是氣味,而是一種近似痛楚的刺激感受。我們最喜愛的葷菜的獨特滋味往往來自香料,而非肉。」

涮涮辣。

《香料歧路》中的香料既有比較日常的花椒、八角,也有很多人不太熟悉的食茱萸。據兩位導演介紹,片中香料的選擇經過了反覆考量和篩選。香料和香草種類繁多,全世界已知的超過1500種,中國烹調中常用的有50多種,而片中著重呈現了十幾種。導演組首先從中國最典型的原生香料——花椒入手。對歷代菜譜進行的統計表明,在辣椒進入中國之前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中,舉國上下22%的食品中都要加入花椒。在花椒食用達到鼎盛時期的唐代,這個比例是37%,明代以前,花椒、姜、食茱萸三者使用最多,被稱為「三香」,是古代中國民間獲取辛辣味道的重要來源。這三種中國傳統香料在片中都有專門的篇幅來呈現。

花椒。

表現:白姜源於陳曉卿記憶

片中,表現「姜」時,用的是味道和口感比較特殊的銅陵白姜。這個選擇源於總導演陳曉卿15年前的味覺記憶,那是他第一次吃到水果味的姜,從此念念不忘。在銅陵調研過程中,劉碩、費佑明兩位導演發現白姜是當地人特別引以為傲的存在。帶給兩位導演很大觸動的是這裡的姜農,為了延續這種特殊的風味,他們一年四季都在姜田裡辛苦地勞作,從春天踩姜隴,種下姜種,培育、守護,直到秋季收穫,寒冷降臨,又要為冬季窖藏、育種費盡心力,每個姜農都把姜種上閣看成一年中最大的事情。在兩位導演看來,這一古老的農事活動,折射出平凡勞動者特有的個性,也是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的一種共性——有限的資源下,靠辛勤和智慧,堅韌和樂觀,用富有創意的鄉土食物,來裝點生活、慰藉人生。

說到古老的香草植物,有一種原生中國,既用於調味又作為蔬菜的植物——韭菜。在《禮記·內則》中記載:「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蔥,膏用薤。」所以,對於「韭菜」的美食呈現,兩位導演選取了水族的「魚包韭菜」,除帶來陌生感之外,韭菜在這裡還承載了香料最早的用途之一——祭祀。

拍攝:把配角當成主角

和《風味人間》中絕大部分「實打實」的美食不同,「香料」往往被看做是美食的配角。但在劉碩、費佑明兩位導演看來,這一集卻要把配角當成主角來拍,要找到香料在鏡頭前最有視覺奇觀的時刻。「比如花椒在烘乾過程中爆殼吐出籽實、八角在陽光下張開腔室露出種子等,要把香料拍得性感。」

片中涉及的各種香料給兩位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食茱萸」是兩位導演因為拍攝才接觸到,「用帶有果香和椒麻香的食茱萸嫩葉捲起剛剛烤熟還在滋滋冒油的山豬肉,咬在嘴裡,真是特別美好的一剎那,回憶起來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烤肉。」涮涮辣最吸引導演的不是超級辣度,而是它的奇特清香,「如果沒有品嘗過,很難想像這個如此之辣如此刺激的傢伙,能散發出這麼小清新的香氣。」八角則有一種特別家常的濃鬱的甜香,導演在自己做菜的時候也會經常放上兩顆。泰國的香茅草,地道的綠咖喱和冬陰功湯裡,讓人特別喜歡的那股檸檬香就來自於香茅草。還有白姜,由於種植、育種相當繁複,產量極小,讓它成為只有在當地才有機會享用的美味。

花絮:殺人蜂直奔導演而來

在拍蜂撒時,需要在當地取用殺人蜂的蜂蛹,把蜂蛹與辣椒結合在一起,然後做成一種特殊的調料,拍取蜂蛹的過程很驚險。攝影師需要全副武裝,手持拍攝機是不太容易的。當時是夏天,雲南的溫度很高,穿的衣服密不透風,只有鼻子這塊有一個小窗口,衣服內的溫度有50多度。好不容易適應了種種條件之後,只看到費佑明導演的褲子因為動作幅度過大「刺啦」就扯開了,一大群殺人蜂全都奔著屁股來了,這個時候只有先逃跑,到安全的地帶換上一身新的服裝再去拍。

新方式

微觀攝影表現食材內在變化

在《風味人間》的拍攝中,使用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等新方式,在鏡頭下將食材無限放大,以肉眼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的「分子級」畫面向觀眾展示食材內在的化學變化。例如我們都知道吃螃蟹蘸醋汁更好吃,在微觀攝影下,這種做法便得到了科學地解釋。觀眾能看到當酸性物質接近蟹肉時,蟹肉的肉質纖維會瞬間展開。這時,你就會知道蟹肉為什麼突然變美味了。第一集《山海之間》裡,觀眾看到了新鮮的馬肉在零攝氏度以下一夜凝結出冰霜,醃製馬肋排時,剔透的鹽粒在鮮紅的肉上跳躍變化。第四集《餚變萬千》中,節目組運用微觀+CG鏡頭,為大家充分展現了變蛋內部不亞於宇宙大爆炸的場景:蛋殼裡的蛋白質上演了分解與重組,蛋液與蛋黃凝固,蛋黃由淺黃色逐漸變得深黃,外圍的蛋液也開始凝固,凝固之后里面的蛋黃先開始由一點點的褐色逐漸擴散,外圍凝固的蛋液也開始蒙上了一片褐色的陰影。然後開始結晶,在蛋黃與蛋液的中間開始出現了雪花般的結晶體,漸漸地蛋液中也開始結晶,並越來越大。

用微觀攝影拍攝的變蛋形成過程,方寸之間見恢弘。

陳磊說:「這次嘗試了很多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技術手段。微觀的攝影,就是呈現分子層面,肉眼不可見的空間感覺。除此之外,還使用了一些CG(動畫製作)的技術,給予觀眾更直觀的體驗。仿佛大家都縮小了幾千倍幾萬倍,親自走進食物內部去觀看了一樣。同時,因為中式烹飪裡面很多的刀功、火候,很富動作性,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進行了跟武俠動作結合的處理。以及通過像motion control這樣的新技術,給觀看廚師運刀的動作提供了新的視角,增加一些趣味性。」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
    《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禿黃油拌飯陳曉卿團隊帶著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歸來,首集「山海之間」上線贏得不少吃貨捧場,豆瓣評分刷到9.4分。從央視離職後,外界一直關注這位電視圈著名「吃貨」下一部美食紀錄片什麼時候拍出來,如今終於等到《風味人間》露出真顏。節目組走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希望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與中國食品的對比。陳曉卿表示:「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國外的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 《風味人間2》開播,新一季食物X片來了
    4月26日,《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開播,預告片和海報更是早早便開始了一波刷屏。時隔一年半,那個曾一經播出就火遍全網,獲得豆瓣9.1高分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帶著濃濃的煙火味,帶著令人垂涎的世界美食,帶著刺激味蕾的下飯文案,再度來襲。
  •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食物是打開世界的一把鑰匙
    《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  「太滿意了。」因為疫情,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的開播日期從正月十五一直拖延至4月下旬;也因為疫情,對總導演陳曉卿的專訪不得不通過電話完成。  遺憾  很多美食沒拍上  過往的大多數春節,陳曉卿都在路上,在拍攝現場。因為新年是食物匯聚的高峰,拍攝與美食有關的紀錄片,節慶是最「出活兒」的黃金時段。按原定計劃,今年春節同樣是《風味人間》團隊非常重要的拍攝期,去年沒拍充分的,大家都想著就當作調研,今年春天還能有一次機會。
  • 《風味人間》裡這種有毒的鯊魚肉,吃著還很臭,卻是冰島美食
    發酵鯊魚肉在《風味人間》中,我們來了一場環球旅行。其中,冰島人愛吃的這種肉給人的印象很深刻,酸臭還有毒,吃之前先處理,原來不是普通肉,而是鯊魚肉。發酵過程和多數發酵食品一樣,發酵賦予了鯊魚肉特殊的風味,酸臭是自然的。第一次吃這種肉時,多數人都接受不來。這種鯊魚肉,還被專門搜羅世界上各種噁心食物的博物館收錄了。光是聞著氣味就犯噁心,吃起來更是不可描述。
  • 旅行吃貨|風味人間2美食地圖
    《風味人間2》,第一集播出後豆瓣評分就上至9.5分,初看之時就忍不住大讚。從山間到大海,從城市到鄉村,從國內到國外,極致鋪開了人間風味的宏大敘事。所有文案、鏡頭、配樂,都優美親切自然而且還原出了本鄉本土的味道。
  • 風味人間陳曉卿,這個讓我一想起就流口水的男人
    是的,《風味人間》。這一檔由原《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執導的紀錄片,同離開央視加入騰訊的陳曉卿一樣,在吃貨中依然擁有超高人氣,平臺不同,卻依然懷抱精彩。說說陳曉卿,這個現在讓我一看到就會不自覺流口水的男人。關於陳老師愛吃,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般的真事。
  • 1瓶1978年郎酒拍出36萬元 郎酒陳年老酒香飄羊城 2019春拍再掀波瀾
    拍賣會在12號拍品時進入高潮,一瓶1978年的郎酒成為全場焦點,經過二十多次叫價,最後被專程從福建趕過來的黃先生以36萬元的價格拍得,刷新郎酒陳年老酒拍賣紀錄。▲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員本場拍賣會由郎酒股份主辦,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名酒收藏專業委員會與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風味人間2》追著香腸「跑」了14個月
    4月26日晚,看完剛剛更新的《風味人間2》首集《甜蜜縹緲錄》,網友「好美的美好」點進豆瓣,真誠發出以上「提醒」。當然,有人更直接,名為「甘麗卿」的網友高喊「陳曉卿,我勸你善良」,「你拍這種誘惑力如此巨大、熱量如此之高的美食片,是不是想當我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 攝影技巧:只需要一本書,就能拍出超好看的人像照片!
    攝影技巧:我們都知道,拍人像照的時候,道具在整個攝影過程中的作用相當大,它的出現往往會給畫面增色很多,甚至是點睛之筆。那麼今天,作者要給大家分享的道具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書本。一本書,究竟能拍出怎樣的人像照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藝篇書本作為人像攝影最常用的道具之一,深受廣大攝影師的喜愛,尤其是文藝攝影師的喜愛。不管拍攝對象在哪裡,只要手裡拿著一本書,文藝範頓時就有了。
  • 鯡魚罐頭再登熱搜,臭味美食為何總有人覺得香?
    事實上,「臭」名昭著的鯡魚罐頭是瑞典的一道傳統美食,專家指出,臭味主要來源於發酵產生的物質。而臭味料理讓一部分人覺得「聞著臭吃著香」,是因為食客主觀對於美食的印象,以及品嘗食物時,味覺與後置嗅覺的共同作用。
  •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全球觀眾開啟探索之旅  如果說《風味人間》第1季是在全球視野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那麼第2季便是從食物的連接中窺見全球美食的奇觀。作為一個製作周期歷時一年半回歸的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雖然僅僅播出了一期,但卻不難窺見其勾勒全球美食地圖的「野心」。據悉,《風味人間》第2季首播期間特別開放全球播出,全球用戶一同開啟全球美食探索之旅。  甜蜜,作為人類最初的美味體驗,在眾多美食中脫穎而出,開啟了《風味人間》第2季的全新篇章。
  • 一個人拍照如何擺pose,10個拍照pose,拍出美美的照片
    一個人旅行,或者一個人在家,想要拍出一張美美照片,要如何擺拍照pose,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個人動作擺拍不可少,不想一個人呆呆地拍照,那就掌握多一些拍照pose,一個人拍照如何擺pose,下面給大家分享10個拍照pose,教你如何拍出美美的照片。
  • 薄香烤雞腿「拍了拍」你
    薄香烤雞腿是公子向北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深挖傳統烤雞腿精髓,沿用古法秘制醬料,採用燒烤方式而製作的一款特色小吃。肉類在經過烤制之後,會散發一種獨特的焦香,同時油膩減少,風味更佳。史料記載:「古者茹毛飲血,燧人氏鑽火,始裹肉而燔之」,燔,就是用火把肉烤熟。
  • 現實生活中這些人,比饞哭10億人的《風味人間》美食家更懂享受!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關於美食,人們總是津津樂道。而美食相關的紀錄片,總是能夠俘獲觀眾的眼睛。提起最熱門的《風味人間》,想必很多美食家已經按耐不住「一品為快」的味蕾衝動。
  • 性感女星裸體拍寫真籲保護動物(組圖)
    Maggie Q早前全裸為善待動物組識(PETA)拍攝廣告,宣傳素食主義,昨日(24日)她出席記者會,姍姍來遲近半小時,工作人員自動為Maggie Q之前所拍的兩張海報揭幕讓傳媒影相Maggie Q指同情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由於動物不懂得說出自己的處境,她希望自己可以代它們講出心聲,所以便決定素食。說到兩款海報頗為性感,Maggie Q表示希望用極端的手法引起大家對素食的主意。她笑言自己平日是個保守的人,拍攝時候很興奮。(tungstar/文並圖)
  • 找「風味」的陳曉卿
    食物與食物之間跨越時間和空間形成對照,這已經變成陳曉卿了解世界的獨特視角,在《風味人間》系列裡,你也可以看到一條很明顯的邏輯線: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食物,幾乎沒有一個是孤本。與之相關的背後的人群相互存在密切的關聯,又各自憑藉智慧發展出不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從而構成世界的參差之美。
  • 《風味人間2》:魔法醬
    在風味戲劇中,醬汁分為兩部分,有時食物,有時調味劑,有時食物本身。從食鹽的替代品到不可替代的烹調伴侶,可以簡單明了,也可以不留痕跡。它適合進出,它的下落也不確定,但它往往是我們遺忘讀醬的,所以我們能夠真正理解人類各種神秘的味道,欣賞它的千變萬化。
  • 這個年頭,精緻的不止豬豬女孩,還有能拍出INS風的小火鍋!
    開餐之前,相機先吃,稍微擺一擺就能拍出INS風,當然要先發朋友圈曬一曬!,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嫲用秘制鍋底,配上私家醬料,做成聞著臭,吃著香的特色料理。重磅的兩味「臭彈」混在一起產生奇妙的誘惑,負負得正,臭臭生香。但沸點臭臭鍋的臭味相當低調,只有鍋開始加熱的時候,臭味才若隱若現地飄出。如果想第一次嘗試挑戰臭臭鍋,應該可以接受。店員介紹,臭臭鍋內的臭豆腐特別從臺灣坐飛機來到廣州,在臺灣吃過臭豆腐的朋友不妨來試試味道夠不夠正宗。
  • 選美退賽、拍X片成性感女神的邱淑貞,息影20年現身仍驚豔時光!
    近兩年有狗仔拍到她帶著女兒逛街,從照片中完全看不出這個女人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說是姐妹都有人信。此時,王晶及時發現清純的玉女形象並不適合邱淑貞,而且當時葉玉卿拍了全裸三部曲後爆紅讓他看到契機,所以建議邱淑貞改走性感路線。
  • 潮汕5個鵝頭拍出66500元天價!獅頭鵝憑什麼賣這麼貴?
    爆料:czwj066611月22日晚,澄海獅頭鵝國際網絡節聯合澄海區拍賣行對日日香、物只滷鵝、澄鵝、滷攀攀、廣東海潤提供的5個老鵝頭進行拍賣,採用爭價的形式,價高者得。其中"物只滷鵝"提供的老鵝頭拍得最高價14800元!1號滷攀攀最終競拍價11800元2號海潤最終競拍價12000元3號澄鵝最終競拍價13300元4號日日香最終競拍價14600元5號物只滷鵝最終競拍價14800元最後,5個鵝頭共計拍出6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