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部隊吃樹葉,而曹操的部隊卻在吃白面,這是為什麼呢?
東漢末年,諸雄並起,除去曹操之外,其餘人都沒有一個合適的指導方針,以至於大部分的諸侯連兵馬的吃飯都成了問題。有一些豪傑的部隊,餓了就搶百姓的東西,吃飽就把那些糧食都扔了,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聲譽問題,還致使百姓不能生活,一環構成一環。最後導致了更大的混亂。正當袁紹的部隊再吃樹葉,而袁術的部隊在吃河裡的魚蝦,要是沒有這些吃怎麼辦呢?那就去吃人!但是曹操的部隊卻不一樣,還有白面吃,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一切都與曹操的一個政策有關。袁紹和袁術不懂的怎麼去經營,也沒有一個謀士像毛玠一樣,幫助他們去建立長遠的發展,袁紹這些人還是習慣於強盜般的行徑,餓了吃,吃了扔,扔了就玩,完全沒有紀律性,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支部隊,但是曹操不一樣,曹操的治法是特別嚴的,曾經在當洛陽尉的時候,就打死了當時的最大的宦官的叔叔,這紀律性,曹操的部隊能差得了嗎?
而且曹操還有毛玠這樣的能人幫助,當曹操打敗了黃巾軍並且收編殘部之後,曹操發現自己的糧食不夠了,那麼他該怎麼辦呢?毛玠就及時的給曹操提出了指導方針,毛玠當初跟曹操提了三點,而其中有一點就是發展種植業,要保證到每一個人都能夠吃飽,民以食為天,能夠吃飽了,他們才會想其他的事情,而且也會對你感恩戴德。所以曹操基於這一點,就開始發展農業。
正是因為曹操大力發展農業,才會有了上面提到過的這麼大的對比,袁紹的部隊吃樹葉,而曹操的部隊卻在吃白面饅頭,這真的是赤裸裸的差距啊。那麼曹操發展農業有什麼具體的措施呢?其實曹操將農業這一塊具體分為了兩點,一點就是軍屯,一種是民屯。其實曹操的這筆買賣做得非常成功,戰亂時期,很多的田地都是無主的,而曹操此時就收攏,然後再分發出去,相當於是做的無本買賣。
曹操為什麼能夠比袁紹的部隊強呢?總歸來說就是屯田制,軍田是曹操讓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去耕種。民田是讓那些流民或者是黃巾軍的家屬來耕種。軍屯和民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收租,你種了我的地,那就該給我租金,不多,一畝地的五到六成,這基本上就是暴力啊,比放高利貸都掙錢。然而那些人,只要能吃飽就行,哪裡管得著這些呢。所以就努力的生產,而曹操的存糧也就越來越多,所以當袁紹的部隊吃著樹葉的時候,曹操的部隊確實白面饅頭。
對於曹操,你們怎麼看呢?下方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