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立下曠世之功,然狡兔死走狗烹,最終死於老婦人之手!

2020-11-29 X博士說歷史

作為一代名將的韓信,在擊敗項羽之後,功勳卓著,彪炳史冊。可以說,韓信為劉邦奪取天下裡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卻不能壽終就寢。

公元前196年,被劉邦的妻子呂氏誘殺於長樂宮,最終還是死在了女人手裡。難道韓信的死真的是對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嗎?韓信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

影視劇照

01楚漢之爭,三家分秦

公元前206年,秦朝經歷2世而亡,也是名副其實的短命王朝。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了全國的統治權,開始了著名的楚漢之爭。而就在這場戰爭中,韓信的軍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年後,也就是公元前203年,韓信攻下了齊國,上書劉邦,希望劉邦能封自己為齊王,劉邦屈服了。就這樣,韓信成為了劉、項之外舉足輕重的第三股軍事力量。

對於此時來說,韓信脫漢自立,完全不是沒有可能。第一個來勸韓信自立的是項羽手下的謀士,叫武涉。然而因為武涉是項羽的人,所以前來做說客,韓信是打從心底牴觸的,所以這事肯定沒談成。

影視劇照

很快第二個人來了,這個人還是韓信手下的人,他叫蒯通。蒯通的大體意思就是,韓信只是劉邦用來消滅項羽的武器,如果項羽被消滅,劉邦就會掉頭來消滅韓信了。勸他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誰也不去消滅誰,這樣大家都相安無事。

然而面對蒯通的遊說,韓信猶豫了。開始變得優柔寡斷,完全沒有在戰場上那種殺伐果斷的精神。如果要保持現狀,韓信完全心安理得,因為他堅信劉邦不會背信棄義,同時韓信也沒有忘了劉邦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最終還是沒有自立為王。

02天下歸劉,衣錦還鄉

從韓信逼迫劉邦封了自己為齊王之後,劉邦和韓信之間開始有了嫌隙。但劉邦此時還是隱忍不發,因為他還需要韓信幫他消滅項羽,所以韓信的條件,劉邦都滿足了他。

在韓信讓劉邦給自己封王的時候,劉邦這邊也是自身難保,正被項羽的軍隊合圍在滎澤,正急著等韓信出兵來援,等來的卻是韓信要自己封他為王的書信。在張良的勸說下,劉邦就封了這個齊王。

可得到齊王名號的韓信還是按兵不動,不僅韓信不來,其他的諸侯都沒有過來。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劉邦最終和各諸侯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拿下項羽之後,大家共分項羽的地盤。

就這樣,各個諸侯在得到劉邦的許諾之後,開始浩浩蕩蕩的出發了,最終與項羽戰於垓下,逼的項羽自刎於烏江。戰爭結束了,劉邦迅速拿到了韓信的官印和兵符.。至此,韓信成了一個無兵無權的光杆齊王。

劉邦劇照

大漢五年,劉邦即皇帝位,大封天下群臣。因為韓信是楚人,從齊王被封到了楚王,同樣也是沒有任何兵權。當然,此時的劉邦還是算厚道了,他沒有報當時的要挾之仇,而是繼續讓他享有王的爵位,讓他衣錦還鄉。

03君臣嫌隙,兔死狗烹

雖無兵權,但韓信在楚國的日子過的還算是滋潤,劉邦韓信君臣二人彼此相安無事。韓信雖然知足了,但劉邦心裡還是有芥蒂的。他始終擔心。畢竟韓信的功勞和威望實在太大,雖然此時他沒有兵權,但還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劉邦在等到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讓他除掉韓信的機會。很快,這個機會就到了。就在韓信當楚王的第二年,有人誣告韓信謀反。雖說是誣告,但劉邦覺得這是敲打韓信的好機會。

但劉邦還是忌憚韓信的威望,就和陳平商量對策。最後定下南巡的政策,希望能有一個機會拿下韓信。韓信接到這個消息頓時慌了,為了向劉邦投誠,他殺掉了躲在韓信家裡的鐘離昧,鍾離昧本來是項羽的人,和韓信是老鄉,項羽兵敗後,韓信就收留了鍾離昧。

韓信劇照

韓信背信棄義,出賣朋友,把鍾離昧的人頭送去給了劉邦。劉邦可不理會這些,就派人把韓信抓了,也不南巡了,直接回了長安。韓信就在這裡說下了那句千古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敵國已破,我固當烹矣!

返回長安後,或許是劉邦有感於當日之恩,又或許沒有得到韓信謀反的證據,最終還是沒有殺韓信。不過也沒有放韓信,而是把他關在了起來。沒多久,劉邦大赦天下,韓信也被放了出來。不過也沒有放他回封地。就這樣,韓信被貶為淮陰侯,留在長安聽候差遣。

04任人魚肉,逝於婦人

留在長安的韓信已經是劉邦案板上的一塊肉了,不過劉邦還是沒有動手,他打算就這樣讓韓信得到一個善終,這樣對大家都好。劉邦沒有落下一個枉殺功臣的罪名,韓信也不會落得一個悲劇性的下場。

但又是什麼讓韓信走上覆滅的道路呢?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後,內心非常不快,經常稱病不上朝。窩在府裡生著悶氣,,整天嘀嘀咕咕,牢騷不斷。

大漢十年,韓信的好友陳豨被奉為巨鹿太守。韓信前去拜別,還對陳豨說了這些話:巨鹿是很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你去之後肯定會有人告你謀反,如果真的這樣,你千萬不要束手就擒,就算不反你也要反,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韓信劇照

然而,陳豨到了巨鹿之後,還沒有人誣告他,他就反了。劉邦當時非常生氣,御駕親徵親自去討伐陳豨。留下呂后、蕭何等人坐鎮京師。劉邦走了之後,韓信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準備把監獄的人放出來,去攻打皇宮。然而還沒有行動就走漏了消息。呂后得知消息之後,就去找蕭何商量。蕭何建議:誆騙韓信,說前方大捷,群臣都要進攻慶賀。

因為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對於蕭何的邀請,韓信沒有拒絕的理由。就這樣獨自進了皇宮,沒想到剛進了長樂宮,就被埋伏在一旁的士兵拿下了。因為之前劉邦曾經許諾過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呂后就手下的婢女用黑布把韓信蓋住,用棍棒亂砸,就這樣,一代名將最終死在了一群婦人手裡。

影視劇照

劉邦回京得到消息之後,又高興、又同情、又嘆息、又可惜。韓信始終是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除掉了,也就是劉邦沒有後患了。可畢竟韓信是劉邦的愛將,兩人出生入死這麼多年,如果沒有一點感情那是不可能的。韓信死後劉邦的心情不可謂不複雜,

劉邦向呂后問道,韓信最後可有遺言?呂后答道:我悔不該用蒯通之計。劉邦下令,讓人把蒯通找來。問明實情,劉邦欲烹之。蒯通卻大呼冤枉,稱:秦朝天下大亂,所有豪傑風起雲湧。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有英雄都有資格去競爭,這些人在附庸諸侯的時候,只要考慮自己的主公的。我蒯通那時候是幫助韓信的,我當然只知道為韓信出力,此謂各為其主。我如此忠心耿耿,何罪之有?劉邦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他覺得蒯通說的有理,就把他給放了。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戰鬥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他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二,卻在最不能反叛的時候涉嫌謀反。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說:天下已集,乃謀叛逆。

韓信劇照

有的人說他是被劉邦逼著走上了這條路,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為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吒風雲,甚至是他的猶疑不決、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相關焦點

  • 宋江的命運,狡兔死,走狗烹
    接著驚悚的一幕出現了,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這麼快,不到半年盧俊義和宋江被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害死,應了一句古話,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死不冥目的宋江用冤魂告了御狀,皇帝知道了這事,只是在金鑾殿上罵了高俅和楊戩,蔡京和童貫幫襯把這事摭掩了過去。宿太尉等正直的大臣們也沒有指責奸臣。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臨死以前,韓信大喊「我不服」,有人笑稱,韓信這三個字是現在酒桌上拼酒的口頭禪。說是笑稱,其實也是在暗示韓信死於「心高氣傲」。至於韓信是不是死於「心高氣傲」呢?在顏小二看來,他所求的不過是一份「尊重」,一份他於漢之劉邦付出所對等的「尊重」。而這份「尊重」,因為他太過功高蓋主,無法「實現」,繼而引起劉邦忌憚,同時,韓信自己心態也失衡了。
  •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從全民爸爸到資本家、走狗、吸血鬼,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今天彭叔就跟大家聊聊彭叔對這件事的看法。不是光說像馬的那個雲,而是整個網際網路紅利期的結束。最近很多人在網上各種罵阿雲,說阿雲是在吸年輕人的血,是在賺昧良心錢。
  • 建功難,善終更難,韓信為什麼逃不脫「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
    生活毫無依靠的韓信,似乎成為了乞丐一樣,好心的地方亭長見他氣質非凡(說實話當時落魄到那種程度了,哪裡還有什麼氣質,估計是長得帥吧),便收留韓信,不過卻受到了亭長夫人的冷嘲熱諷,最終也只能夠選擇捲鋪蓋走人了。
  • 白起和韓信,殺神戰兵仙,誰能笑到最後,項羽表示不服氣!
    可以說死於內鬥,意外的是秦昭王似乎並不太在意白起死活……大概那時候大秦人才濟濟,即便沒了白起秦國也不會衰弱,事實也是這樣的。最後我們看下古人對白起的評價:(小編慚愧竟然找不到古人對白起的太多評價)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司馬遷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bai率。----司馬遷是善用兵,又有天命。
  • 走狗曾是「體面人」的代名詞?說說狗的冷知識
    「走狗」曾經是「體面人」的代名詞?一起和文史君來遛遛歷史深巷裡那些狗狗吧!一、犬與狗犬和狗一度是相互糾纏不清的兩個概念。對於犬字,《說文解字》有「狗之有縣(懸)蹏(即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凡犬之屬皆從犬。」文物學者王世襄曾詳細解說:「十八個腳趾的為『狗』,二十個腳趾的為『犬』。」
  • 為什麼你立下汗馬功勞,卻混得很慘,因為這六條人性沒人告訴你
    站在一旁的張良看到劉邦有點不對勁,踢了劉邦一腳,劉邦馬上反應過來,笑呵呵說道:男子漢大丈夫立於天地間,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個真齊王,現在就給你封個真齊王!沒過多久韓信收到劉邦的封賞令,樂得屁顛屁顛的,可韓信萬萬沒想到,這正是為他最後的滅亡埋下伏筆,韓信臨死前只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見韓信智商雖高,情商卻低得讓人抓狂。
  • 韓信被處死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但是,韓信不聽,他覺得他給劉邦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大漢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他韓信打下來的,他不相信劉邦這個人會殺了他。 當然了到了他死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別人的預料是真的,不過,這個時候他知道已經晚了,因為他逃不掉了。 他是被呂后給殺害的。
  • 為什麼沙漠之狐隆美爾必須死?
    希特勒逮捕了這些人,這些人當中很多都是隆美爾的原部下,於是這樣的刺殺行動就順理成章的牽連到了隆美爾。再加上鮑曼的栽贓,隆美爾已是在劫難逃了。希特勒給了隆美爾兩個選擇,一是被送上軍事法庭,等待審判;二是,服毒自盡,但可享受國葬待遇且不會殃及家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肯定是選擇了後者,既能保全家人的性命還能保住自己死後的哀榮。君要臣死,臣不死也說不過去啊。既然都必死無疑了,那就儘可能體面一點的離去吧。
  • 為啥有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卻沒能落個好?古人早已給出答案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有些人為上級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這樣的人最終不僅沒落個好,往往還混得很慘。古時候這樣的事情也不少,比如說當一個新的王朝建立之後,那些開國功臣可謂是拼死拼活立下了大功勞,可是往往這樣的人最後會不得善終。
  • 韓信臨死前喊出一句話,蕭何聽卻後面如死灰,韓信說了什麼?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後統一天下,第一次建立起了大統一的王朝,然而在秦始皇死後沒多久強盛秦朝僅僅維持了15年便被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於長安。
  • 韓信被呂后殺害前可能醒悟:當年樊噲向他下跪,真應該將他扶起
    「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這是對漢朝大軍事家韓信的人生總結。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韓信可謂是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三分之二的地盤是韓信給打下來。但是這樣的能臣武將為什麼最終竟不得善終呢?
  • 為何說功高蓋世者不賞?這句話上半句更加經典,印證了韓信的結局
    可是古代有一句哲語:「功高蓋世者不賞」,意思是若有個人功勞大到蓋過天下所有人的功勞,那麼就不能給他任何賞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不是應該功勞越大,領的賞賜就越多嗎,為何功高蓋世反而不能給賞賜呢?這句話出自韓信帳下謀士蒯徹之口,到現代已經流傳了兩千餘年,現在它可以代表兩種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功勞太大,拿不出可以抵得上他功勞的賞賜,有種無以為報的意思。
  • 兵家四聖之一,打遍天下無敵手,卻最終死於婦人之手
    但是這個亭長的老婆卻對韓信經常來自己家蹭飯感到不滿,於是她便在韓信來之前早早把飯做好吃掉,不給韓信吃,韓信感到受到侮辱,一氣下出走他方。但是韓信還是很窮,經常都沒飯吃,有一天他在城外釣魚的時候遇到幾個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大娘,一個老大娘見他好久沒吃飯很可憐,就給他一些吃的,一連好多天。韓信很感動,承諾以後一定要報答老大娘的恩情,他飛黃騰達以後,也確實履行承諾。
  • 危樓易傾:論「關羽之死」
    --《魏書十四 劉曄傳》對於「關羽敗死」而「劉備不救」的詭異之處,歷來史家頗有留意。典型者如章太炎,斷言:關羽有「不賞之功」,故劉備不惜棄荊州之土,假孫權之手而殺之。如羽,世之虎臣,又非(劉)封等倫也。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
  • 他是項羽麾下五虎將,讓劉邦聞風喪膽,卻死於好友韓信之手
    時至今日楚漢相爭仍然是人們僅僅樂道的話題,這裡不但有武功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將流氓學派玩到巔峰的劉邦,智超諸葛武侯的子房張良,忠於職守的亞父範增,還有兵鋒所指攻城克敵的韓信。而且鍾離眛和韓信還是至交好友,在項羽兵敗之後,劉邦曾經要求韓信進行追捕鍾離眛,但是韓信並未同意,反倒是派兵保護他自由出入楚國。劉邦當時並未追究,登基之後封韓信為楚王,從而讓韓信放鬆了警惕之心。七年之後,有人告發楚王韓信謀反,漢高祖劉邦決定採用陳平的計劃,以出遊為理由偷襲韓信。韓信得知消息之後猶豫不決,想要出兵抵抗自稱無罪,又擔心事情鬧大變得不可收拾。
  • 韓信最應感激和痛恨的竟是同一人?有個成語典故也與此人有關
    韓信,相信是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曾經忍受「胯下之辱」,知道感恩——「一飯千金」,有過人的軍事才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導致西楚霸王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最終卻死於自己的貴人手中。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