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臨死前喊出一句話,蕭何聽卻後面如死灰,韓信說了什麼?

2021-01-09 起叔讀史記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十分厲害的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後統一天下,第一次建立起了大統一的王朝,然而在秦始皇死後沒多久強盛秦朝僅僅維持了15年便被推翻了,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於長安。

漢朝的建立和一位名將脫不開關係,這個人自然就是韓信了。在和平年代朝中少不了能治世的能臣,而在亂世自然少不了統兵的將領。而韓信便可以堪稱是歷史上少有的幾位最會統兵的人。被後世尊稱為「兵仙」。

韓信統兵和其他人有的很大的不同,我們知道,一般來說統兵人數越多那麼久越難駕馭。帶領十萬兵和帶領百萬兵有著本質的不同,有的時候遇到一個不會統兵的將領,如果你讓他統領百萬兵。最後只怕還沒打就要在路途中折損幾萬了。

當初漢王劉邦在和韓信喝酒聊天的時候就曾問過韓信:你覺得我可以統領多少兵?韓信認真想了想,說到:最多十萬。劉邦沒有生氣,畢竟十萬兵已經不少了。但是也反問了韓信一句:那你呢?

韓信十分自豪的說:我統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這時候劉邦又半開玩笑地說。那我豈不是打不過你?機靈的韓信立刻回答道:不,主公是駕馭將領的人,不是駕馭士兵的人。劉邦聽後哈哈大笑,但實際上已經為後來事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天下之後,韓信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用韓信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最後劉邦以有人說韓信謀反的罪名將他一貶再貶。最後還授意蕭何設計害死韓信。當初正是蕭何用全家性命將韓信保舉給劉邦的,最後又是蕭何出手害死韓信。正是那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

當時韓信在臨死之前,說了一句話。讓蕭何慚愧難當,甚至於面如死灰。在韓信臨死之前,大喊了這樣一句話:「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首先文中的「蒯」是一個人名是韓信當初一個重要的謀士,名為蒯通。為韓信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計謀,當初蒯通給韓信獻上了最重要的一計可惜韓信沒有聽。

在楚漢相爭正如火如荼的時候蒯通告訴了韓信一句話:「劉邦和項羽都要靠您,楚漢相爭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無論是之後追隨誰,都不是好的選擇。最好的選擇就是擁兵自立。」可惜韓信沒有聽,最後落得了如此的下場。否則以韓信的統兵能力,孰勝孰敗還未可知。

相關焦點

  • 韓信被處死後,蕭何看著他的遺體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肺腑之言
    但是,張良阻止了劉邦,劉邦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說大丈夫當什麼狗屁的「假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 所以,他就讓韓信的使者告訴韓信, 他就是齊王了。其實,通過這件事韓信已經得罪了劉邦了。 劉邦給項羽打仗,被項羽打的四處逃竄,你不知道來救駕,反倒是給劉邦討要封賞,你韓信到底是什麼意思?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劉邦可以勝過力能扛鼎的項羽,若是沒有「韓信」,即便是張良、蕭何、樊噲再能幹,怕是也難以成事。但是讓人唏噓的是,《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曾記載劉邦允諾天下沒有殺死韓信的劍,但最後韓信卻死在呂后手上。關於呂后是如何殺死韓信的,倒是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是用竹劍,有的說是宮女用棒錘打死的等等。這些便是後話了。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蕭何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全靠蕭何的舉薦,蕭何當年一見到韓信就對韓信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和認可足以見蕭何的慧眼識人。可是他的結局也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蕭何此人卻是是有雄才大略可是偏偏跟了一個地痞出生的劉邦,劉邦疑心頗重度量也小,在成為帝王后生怕這些飽學之士謀權篡位,派人時時刻刻緊緊盯著他們一刻不敢鬆懈。
  • 漢代三傑,為何蕭何、張良能夠逃過一劫,韓信卻被活活刺死?
    在劉邦手底下有三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打仗最厲害的就是韓信,在謀略之中最厲害的就是張良,而除了打仗之外的事情都歸蕭何。正是因為這三個人,所以劉邦才能夠得到天下,劉邦自己並不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根本無法和項羽比,但是他能夠得到天下,就是因為擁有了這些人才。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漢初三傑的功勞,蕭何、張良、韓信,在劉邦的心中是怎麼排名?
    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代表的是劉邦手下的三個派別。劉邦統一天下時間是,沛縣起兵到平定異姓諸侯王,這十四年的時間。蕭何代表的是劉邦的元老集團,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靳歙、周昌等。張良是代表投奔劉邦的功臣集團,如陳平、陳嬰、呂臣等。
  • 張良和蕭何足智多謀,為什麼韓信遇難時,他們倆袖手旁觀?
    韓信在歷史上是鼎鼎有名,他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大漢帝國。可以說劉邦能建立大漢帝國和韓信的功勞那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起了關鍵性甚至決定性的作用。漢初三傑所以說在劉邦奪得天下之後,蕭何他就自汙表明自己貪汙受賄,損害自己的名聲,來降低自己的這種威望,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
  • 漢初三傑之「兵仙」韓信!
    比如開局就被小流氓欺負鑽褲襠(韓信:多大點事兒啊~)這操作雖然騷,但人家可真不是怕小流氓啊!這不、很快就帶著大寶劍,去跟項羽混了。結果一腔熱血,就混了個小保安...於是韓信乾脆跳槽到劉邦那,可劉邦也沒咋搭理他...韓信心灰意冷」本想放棄,然而後面便發生了風花雪月的一幕。。。
  • 漢朝三傑,為何蕭何排名第1,韓信第21,張良卻屈居第62?
    漢初三傑指的是蕭何韓信張良三個人,這三人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建立漢朝的大功臣,但似乎在他們的領導劉邦心裡並不這麼認為。根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蕭何排名第一,而兵神韓信居然只排到21,更讓人驚奇的是,出謀劃策屢出奇計的張良,居然只排到了62。
  •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為何不阻止?張良:我阻止,韓信死得更快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從頭到尾卻沒有出聲。其實,不是他該去勸說劉邦,而是他有什麼理由阻止劉邦不殺韓信呢?韓信的影響力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是幾個異姓諸侯王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初,劉邦背棄鴻溝之盟,與項羽會戰於固陵,項羽小勝,因此,僅憑劉邦,還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建議,籠絡韓信和彭越,這才滅了項羽。
  • 秦國統一的那一年,劉邦在喝酒泡妞,項羽痛哭至親,韓信乞討度日
    而且,不僅是漢高祖劉邦,其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等人,都在始皇帝的統治下生活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在始皇帝殲滅六國時,這些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已經降臨到人世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當始皇帝在締造龐大的大秦帝國時,那些後來的「造反者」都在做什麼。
  • 劉邦的一次講話,張良聽懂活下來了,韓信沒懂命丟了
    正如他所說,蕭何、張良和韓信,都是當代人傑,而自己能取項羽而代之,大部分都是因為有他們三人相助。但若從這三人跟劉邦的關係來看,蕭何的地位最超然。早在劉邦還當亭長之時,蕭何的官位及聲明就比他大,而在反秦之火初起時,又是蕭何帶領全族投奔劉邦,推舉他為當地領頭人。所以蕭何與劉邦是一個老鄉、老夥計、老部下這樣一個「三老」的關係。
  • 張良是怎麼評價韓信的?短短四個字,卻道出韓信的一生
    但在西漢建立後,劉邦一度對韓信不再信任,派遣韓信駐守邊疆,韓信與匈奴講和,更是起兵反抗劉邦,後劉邦平定反抗,處死韓信。作為一代著名將領的韓信,在一生戎馬生涯中,經歷諸多戰役。並且多次獲得勝利,被後人所敬佩。韓信開創的軍事思想也一直對後世產生較深遠影響。青年時期的韓信家道中落,生活過得並不順利,常常餓著肚子。
  • 韓信真的是被竹籤扎死的嗎,竹籤兒能扎死人嗎?
    首先說一下,只要扎對地方或者扎得多了,竹籤絕對能扎死人,但是韓信卻不是竹籤扎死的。題主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肯定是看了關於劉邦和韓信的約定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君不殺、見鐵不殺。這段話出自哪裡,我還真不知道,反而是電視劇中常用此情節來博人眼球。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勳冠三傑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勳冠三傑」的意思是說,功勳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為大將。
  • 歷史轉折中的韓信,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說為我好,還不是因為前些日子我水淹了你龍且的二十萬大軍,你害怕了,這麼說也不準確,淹掉的只是龍且和一部分楚軍,大部分都降了我齊國。想到這些,韓信不由得伸直了腰板,他的眼神有些迷離,這幾年過得,真他媽跟做夢似的。自從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的人生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 韓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否真知?
    韓信感動,對漂母說,「有朝一日,定重酬於你。」漂母很生氣,大罵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可憐於你,哪曾想你的回報,年輕人,耗子尾汁。」這件事,對韓信的觸動很大。滕公向劉邦,舉薦了韓信,擢升他為糧草都尉。然而,劉邦卻覺得,韓信並沒有什麼大本事。待蕭何遇之韓信,數語之後,驚為奇人。待劉邦被封漢王的時候,因前路渺茫,眾將士一一逃遁。韓信,也揣度蕭何的舉薦,未得劉邦重視,於是,也逃了。蕭何聽說之後,來不及向劉邦匯報,一路星夜兼程,「蕭何月下追韓信」之美談,即出於此。
  • 韓信被呂后殺害前可能醒悟:當年樊噲向他下跪,真應該將他扶起
    「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這是對漢朝大軍事家韓信的人生總結。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韓信可謂是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有三分之二的地盤是韓信給打下來。但是這樣的能臣武將為什麼最終竟不得善終呢?
  • 韓信自掘墳墓,被女人弄死竟無人問津,劉邦:不作死就不會死
    評價韓信可以用兩個第一來形容,首先他是西漢第一功臣,在當時的華夏大地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和他相媲美的人,這是西漢初年的時候史官們對他的評價。然後他是大漢王朝建立之後第一個被殺的功臣,英雄隕落到底是如他所說的帝國破謀臣亡,還是自作孽不可活?首先韓信是一個英雄,這個是不用我們去吹捧,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大漢集團。所以說劉邦的成功上位,應該要感謝韓信。
  • 歷史上著名的戰將之兵仙韓信-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但是後面發生的事情告訴大家,你們都錯了。當時陳勝吳廣已經發動起義,各地風起雲湧。韓信聽說後也趕去參加,他一開始投奔的是項羽的叔叔項梁,但是一直默默無名。項梁戰死後,韓信繼續跟隨項羽,可是還是得不到重用。韓信數次向項羽獻策都被否決了,韓信看自己在這裡實在得不到重用,最後離開項羽前去投奔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