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白玉「羊首」賞析——淺談中華「羊圖騰」文化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近日從朋友處購得一枚和田白玉籽料,皮色如金,肉白若肪,華美外溢,溫潤其中,是一枚典型的羊脂籽,重約220克。本想雕刻一件把玩之物,但仔細端詳,石形猶如一隻「羊首」,目寐唇和,雖無犄角之力,卻具安詳之狀,呈祥和之美。於是改變了原來的想法——天作「羊首」,豈可造次!

  「羊文化」同「龍文化」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非常神聖的圖騰文化。

  北魏《風土記》載:「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泉,山有古城遺址,北有谷關,即神農得嘉穀處」。在炎帝的神話傳說中:「丹雀銜九穗禾墜地者,帝適而植之」,這和炎帝在羊頭山種植五穀的記載如出一撤。《中國歷代》在論述中國原始社會的發展史中指出:「新石器時代是伴隨農業發展而開始的」。《魏書?地形志》中說:「泫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這是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最早見於文獻的記載。與之相對應,羊頭山頂有一座著名的造像塔,塔座被雕成頭尾清晰的伏羊狀,羊背上馱著一塊平面呈方形、四面皆有佛龕的造像石,其上覆蓋著一塊四注水式的石質屋頂。以羊頭為基座的造像碑在全國極為罕見,經專家判定這與始祖炎帝神農部的「羊圖騰」崇拜有著密切關係。

  眾說周知,炎帝姓姜,是古羌人的一支。「羌」「姜」二字都從「羊」。在甲骨文裡看得很清楚,「羌」字就是一個人裝飾有羊頭的形狀。至今西南羌族中還有崇拜羊的習俗。在上黨地區,普遍存在著崇拜羊的習俗。傳說炎帝嘗百草,是讓羊先嘗的。羊吃了沒事,然後人才嘗。可以說從遠古時代,羊就為我們人類服務了。

  大家都知道,炎黃二帝聯合,戰敗東夷蚩尤,全國各個部落聯盟,合符為龍,才開始了「龍圖騰」時代。可見,「羊圖騰」先於「龍圖騰」。

  龍在人民心目中有如滔滔黃河、滾滾長江、巍巍崑崙的宏偉氣魄,代表自強不息、不畏艱難、勇於拼搏、奮發圖強的精神。她有神聖的號召力,頑強的毅力,巨大的創造力和堅韌的凝聚力,永遠召喚著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團結奮鬥,振興中華。

  羊在人民心目中有如潤物無聲的滴滴山泉、涓涓流水,為友善、吉祥、純潔、質美、公正、禮儀、和合、奉獻的美好形象,代表美滿祥和、與人為善、務實求新的精神。她具備民族團結的凝聚力,永遠伴隨著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龍是精神的物化形式,龍是超凡脫俗之神;羊是物質的具體形象,羊是暖身飽肚之物。龍是虛,羊是實。沒有虛,形象高大不起;沒有實,將無立足之地。

  「羊文化」源於歷史,也符合當今時代精神。

  羊之美:羊天生麗質,象徵純潔珍貴。在我國,美的本義和審美意識,都是從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識,即味覺審美意識,是人類其它審美的先河。

  羊之善:在古人的觀念裡,羊是美善的象徵。《詩經》中有一手首篇名為「羔羊」的詩,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說文》中有「美與善同義」之說。

  羊之和:合群,是羊的一個重要特性。《詩經》有「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說文》徐鉉註:「羊性好群」。由此產生「群眾」,體現了中華民族注重群體的特徵。

  羊之孝:羔羊似乎懂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吃奶時是跪著的。羔羊的跪乳被人們賦予了「至孝」和「知禮」的意義。《春秋繁露》記載:「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羊之法:古時「法」字為「灋」。據《說文》解釋:「平之如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意思是說,法要像一碗水端平似的,所以從「水」;「廌」是古代中傳說的一種獨角神羊,即獬豸,其性忠厚,見人鬥,則以其角去抵理虧的一方。傳說中的獬豸是公平、公證執法和避除邪惡的象徵。

  羊之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合乎正義或公益的舉動為「義」。羊給人美善的感受,羊為人們的生活或祭祀而犧牲,獬豸神羊公證執法,因此羊是有「義」的動物。

  羊之樂:被稱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為材料。原始人在勞動之餘,喜歡戴上羊角,邊歌邊舞。「五音十二律」是我國早期的音樂系統理論。五音是依據牛、羊、雞、豬和馬「五畜」發出的聲音表示五聲音階,其中羊叫的聲音為「商」。

  羊之公:羊秉性溫和,既合群又獨立,個體之間公平相處,既善良隨和又不偏不倚,古人稱為大德。

羊頭山三號石窟畫像

相關連結(中國經濟網玉石頻道):http://finance.ce.cn/jade/

相關焦點

  • 【中華羊文化】羊是中華大地最普遍的圖騰和吉祥物
    古文字研究證明, 羌 和姜的漢字構形反映了一種首戴羊角的圖騰風俗,這種首戴羊角的習俗反映了羌人對羊圖騰祖先的信仰。他們相信, 通過這種象徵性的模仿行為,可以使圖騰祖先的神力交感傳播到自己身上。羌人攜羊圖騰文化向東遷移,與華夏文化融為一體,共同形成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 首部「羊圖騰」文化專著出版
    由楊冠豐、楊洪潮、黃淼章三人合著的《羊圖騰——中國人也是羊的傳人》近日在此間首發,南方日報出版社邀請至今仍保留「羊圖騰」文化的汶川羌族代表到場並向其贈書。  本書提出:「中國人不僅是龍的傳人,也是羊的傳人」。作者楊冠豐說,民族崇拜是多元的。
  • 羊:中華文化的符號
    羊是可愛的、溫順的動物,作為被人類馴養的「六畜」之一,它同樣為人類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而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種種豐富複雜的含義,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不光是龍文化、虎文化,也是羊文化……羊是一個大家族在「六畜」之中,羊是作為同一種動物而被列入的。
  • 給蝙蝠正個名:蝠圖騰與羊圖騰合體,給中華納福迎祥
    原創:楊達卿(跨文化研究專著《羊圈困境》作者,羊圖騰文化研究者,復興中華文化,光大中華文明,本文是他將連續推出的「身邊的羊圖騰」系列趣文之四,以飧大家。)
  • 20萬一克的羊脂玉,頂級羊脂白玉為何天價一克
    所以,和田玉的價格主要還取決於以下三點:第一就是市場;第二就是產量;第三就是人們的文化生活。「古玉的文化價值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視的。需求是隨著人們的逐步了解而增長的,人們了解得越多,需求越多。強烈的需求反過來會刺激市場的擴大。」在收藏和田玉時,如果資金不是問題的前提下,很多玉友朋友最想要的玉石無疑就是玉中極品---羊脂玉。
  • 中衛地區巖畫-羊圖騰,說明了什麼?
    因中衛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這裡的巖畫主要以草原動物為主,並且以羊圖騰形象居多,其表現的題材和寓意,從內容到形式,都反映出一種敬畏、祈求、崇拜的強烈的宗教感情、宗教氣氛和佔有欲望,具有極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據民俗學者介紹,從三皇五帝開始,「羊基因」就深深紮根中國傳統文化中了。
  • 中國「羊」的文化
    羊的圖騰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據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出現了陶羊……可以說,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過了「龍」。中華人文祖伏羲、炎帝都與「羊」有著「血緣關係」,「三皇」中的伏羲、神農最早都以「羊」為部落圖騰。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特別是漢代表徵皇族的龍圖騰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之後, 「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 幾乎很難在中國文化及其藝術演變中尋覓到其神秘的蹤跡。 關鍵詞: 青銅饕餮 綿羊卷角 羊圖騰 妖魔化 遮蔽 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中說:「黃帝作寶鼎三, 象天地人也。禹收九牧之金, 鑄九鼎, 皆嘗鬺烹上帝鬼神。」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回望五千年華夏文明,羊在人類的社會架構中始終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以農耕為主的中原文明,羊固然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而對於遊牧文明而言,羊更是其經濟架構中的主體。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到今天走入千家萬戶的美食,羊在給我們提供蛋白質的同時,也衍生了悠久燦爛的羊文化。
  • 白色的玉都是羊脂白玉麼?買玉是白的好還是翠綠的好?
    羊脂白玉又稱「白玉」、「羊脂玉」,為軟玉中之上品,極為珍貴。是一種角閃玉,白玉之最。顧名思義,羊脂白玉,應首先肯定是白色的。好似白色的羊脂(俗稱羊油),如果帶有別色,那就不是羊脂白玉了。羊脂玉一般是指和田玉。一、不是白色的玉就是羊脂玉。和田地區出產的和田玉被譽為「軟玉之王」,冠絕群玉,而羊脂玉是和田玉中最好的玉石,是集和田玉優秀之大成者。羊脂玉並非像白玉、青玉一樣是獨立的玉種,而是對軟玉白玉中品質最好、最高貴的玉料的統稱。
  • 【西部地理】臨洮辛店:探尋遠古羊圖騰文化之謎
    一隻羊,前蹄離地,頭向上張望,似乎期盼著什麼……  這是哪個部族留下的神秘圖騰呢?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王文元 實習生王蕾  逆洮河而上,安特生發現了甘肅首個古文化遺址  圖騰一詞最早源自於印第安語,表達了「它的親屬」、「它的標記」之類的意義。從這一點說,圖騰上所展示的動物,和某個史前部族有某種天然的聯繫。
  • 揭秘 ▏傳統十二生肖起源與十二獸首生肖圖騰的前世今生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因子「十二生肖」,最開始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山海經》中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獸首人身就是遠古各地部落的圖騰神,生肖圖騰包含「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
  • 不失時機將「羊」融入現代文化 中國迎接吉羊年 - 人民網地方聯報網
    作為中國農曆新一年的屬相,近日來,羊以各種形象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熱鬧起來。在北京街頭,她化作一尊「三羊開泰」雕塑,祝福又一個安泰吉祥年。在上海,代表中國克隆技術新水平的16只上海本土克隆羊,作為羊年的「形象大使」,日前集體亮相於上海野生動物園,為春節助興。羊城廣州,越秀山下,羊年郵票首發於此。這枚郵票圖案選自陝西風翔縣一隻「憨態可掬,喜氣吉祥」的泥塑羊。羊,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關。
  • 羊年春節說陝西 「羊」基因「羊」文物「羊」民俗
    古時,姜水屬羌地,羌人從事畜牧業,羌人部落即以羊為圖騰,因此炎帝神農氏從出生就與「羊」結緣,炎帝部落最早的圖騰就是羊。  如今,在陝西寶雞仍然流傳著許多關於炎帝的傳說故事乃至上古時代流傳至今的民間習俗,寶雞每年都會舉辦相應的炎帝祭祀活動。「每年的炎帝祭祀都很隆重,來祭祀的不僅有寶雞本地人,還有很多外地甚至是海外的華人專門參加祭祀儀式。
  • 和田玉雕的羊,原來還隱藏著這麼多寓意!
    而羊作為六畜之一,是國人最早狩獵和馴化的動物。在神秘的遠古時代,羊是勾畫在旗幟上的圖騰,接受著古人虔誠的崇拜。龍鬚為羊,最終內化在龍圖騰中,也融進國人謙遜的氣質裡。羊溫順的性格、優美的儀態、諸多的實用價值等,使得國人不斷的延續著對羊的想像,賦予種種美好的寓意。
  • 怪,廣州無羊叫羊城
    ,羊,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表現。」漢族是由很多部落部族組成的,如龍、鳳,就是不同部族圖騰的綜合。 「向東走的羌人影響了中原地區的飲食文化,來到廣州,廣州便將這種羊文化升華,有了五羊的傳說,升華作為一個城的符號。 「從文化人類學上的角度看,一個地區的別名和共同認同的符號,實際上是一個地區人民意識形態的曲折表現。秦代以前的嶺南,是南蠻之地,文化上遠遠落後於北方。
  • 中國生肖羊弄懵老外 專家:羊年之羊無品種
    ,各種羊公仔、羊玩偶熱銷,這事把較真的老外弄懵了——最近,英國一家報紙提出疑問:羊年的羊到底是什麼羊?  湖北出土羊玩偶  品種傻傻分不清  1987年,在天門鄧家灣出土的陶家畜中,有一套羊陶器,吸引了考古專家們的關注,根據考證,陶器所屬的石家河文化時期距今4000多年,這些高約4釐米,長約6釐米的羊,應該就是古人生活中的擺件。
  • 光潔溫潤,白如羊脂——瀋陽故宮珍藏的清宮白玉
    從傳世的清宮多數玉雕製品來看,青玉、碧玉等玉雕數量較多,體量較大,且眾多大件成品也完全是青玉、碧玉雕成,潔白純正的白玉製品則絕少有特大件器物。至於色白質純的羊脂玉,因原來自身體量就小,外部往往包裹彩色玉皮,故大多只能雕成佩飾、首飾、鼻煙壺等小件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因白玉質地細膩、純潔,清宮將其視為玉中上品,故於早中期製作了一些白玉材質的皇帝璽印及鑑藏印章。
  • 玩玉二三事之二:臺灣老闆的羊脂白玉牌
    酒過三巡,主陪領導的話題轉向了臺灣老闆的玉 ,臺灣老闆頓時來精、氣、神,先從腰間取下了一塊玉牌,又從脖子上摘下了掛件,接著從那羽絨服款式的外套裡變魔術似的拿出了五、六件寶貝玉器,如數家珍,一一道來,每件白玉,出生富貴,皆有故事。
  • 一塊羊脂玉,代代傳下來
    玉石藏於山,匿於水,在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玉文化,人們喜愛玉,不僅看重它收藏價值,也看重它文化歷史。在各類玉石中,羊脂白玉以它獨有的特質深受人們喜愛,成為收藏界的寵兒。20世紀90年代中期,1000克的上等白玉不過幾百元,現在可高達數十萬元,特別是籽料,更是可達數十至數百萬元。物以稀為貴,因為國標的定義,其他白玉品種也被劃分在和田玉的種類中。但懂玉愛玉的中國人,只認定新疆和田玉為真正的和田玉,而在眾多和田玉中,羊脂玉是其中最上乘的那一塊,它那如肌膚凝脂般的色澤和質感,讓多少藏家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