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婚內與他人同居等 過錯方應「賠當其過」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日前表示,家事審判應宣德揚善、淳風化俗,通過家德家風建設促進公德民風建設。要弘揚家庭美德,對於重婚、家暴、婚內與他人同居、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等嚴重違背家庭倫理道德的行為,應依當事人請求判決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做到「賠當其過」。

  記者從最高法獲悉,6月13日至16日,杜萬華帶領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國婦聯聯合調研組,分別到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長沙和嶽陽部分中基層法院調研家事審判和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權益保護等工作,與湖南部分家事法官、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和婦聯工作人員、部分全國及省市人大代表、部分律師、專家學者、當事人親切座談,並聽取各界對編纂民法分則親屬編的意見建議。

  資料圖。羅雲鵬 攝

  杜萬華強調,家事審判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全國性司法改革工作,要依靠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完善家事審判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形成家事糾紛化解合力;要依靠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推進家事特別訴訟程序制度建設;要依靠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家事審判機構和人員專業化;要積極吸收少年審判在司法理念、審判方式、硬體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積累的有益經驗和司法成果,促進家事與少年審判的整合;要變單項突進為全面推動,堅持軟硬體並進、多舉措共推、制度與隊伍建設並舉的工作思路。

  杜萬華稱,家事審判應宣德揚善、淳風化俗,通過家德家風建設促進公德民風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新型家庭關係建設促進和諧社會關係建設,通過維護家庭成員整體利益最大化實現人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全面發展。

  他強調,各地人民法院要在繼承父慈子孝、夫敬妻愛、兄友弟恭等中華傳統家庭美德的基礎上探索新時期家庭成員行為規範,著力解決當前部分家庭成員行為失範導致的家庭糾紛頻發問題;要弘揚家庭美德,對於重婚、家暴、婚內與他人同居、虐待和遺棄家庭成員等嚴重違背家庭倫理道德的行為,應依當事人請求判決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做到「賠當其過」;要注意維護家庭的凝聚力和穩定性,讓家庭成為家庭成員和衷共濟、協力共建的堅固堡壘,而非朝合夕散、各顧自我的臨時搭夥。

  此外,杜萬華稱,要堅持夫妻之間權利與義務、責任相統一原則,維護夫妻共同財產制基礎上共同責任制,強化家庭共同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維護家庭穩定和交易安全;要適當把握離婚自由與家庭責任之間的關係,對於拒不撫養未成年子女、贍養老年人的離婚案件當事人,應強化其義務承擔。

  座談中,杜萬華還強調要深入學習《民法總則》,注意甄別符合社會公德、善良風俗的習慣,以之作為處理民事糾紛的依據,將宗教教規、封建陋習以及侵害人基本權利的村規民約、社會陋習排除在習慣之外,堅持政教分離、維護公序良俗;要依法嚴厲打擊虛假訴訟,維護訴訟誠信。

  對於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杜萬華稱,應依照《民事訴訟法》予以處罰,對於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應將當事人涉嫌犯虛假訴訟罪的線索移送偵察機關,絕不能讓審判庭成為虛假訴訟的溫床。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過錯方?離婚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什麼是過錯方?離婚前你必須要知道的事!{img就是出軌在法律上到底算不算是過錯,前一段時間。轟轟烈烈的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案終於落下了!在離婚案例!大家都知道,女方出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方就提出了一個叫精神損害賠償的訴求,也就說希望在財產的分割上,子女的分配上能夠懲罰一下過錯方,做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判決。法院是怎麼表態的呢?院士定了女方出軌!偉的事實但是。駁回了男方損害賠償的訴求。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根據婚姻法第46條規定,只有在下列4種況下,某一方才能提出這種精神損害的賠償,第1種情況叫重婚!第2種情況就是已有配偶的情況下和他人人持續穩定的同居。
  • 法學園地 ▏民法典核心條文相關法條一覽表之【婚姻家庭編】
    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的規定。 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 救贖他人可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救贖他人可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嗎?如果你喜歡看小說,而且是偵探類的,喜歡拿起來一直看,那麼東野圭吾大概率是你喜歡的作家,因為他的小說人物貼近生活,不是很學究。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東野圭吾的一部作品——虛無的十字架。書中,男主與年少時候的配偶都是「殺人兇手」,所謂殺人兇手,其實不是真的殺人,是墮胎。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㉙:關於單位用工責任的相關裁判...
    送餐員系外賣公司工作人員,其在執行工作任務時造成他人受傷,故應由外賣公司承擔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的各項損失。如果單位工作人員公車私用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仍屬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繫,對此應適用「外形理論」,由單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公車私用的情節並不符合這一條件限制,即不具有公務外形,則依法應由單位工作人員直接對受害方承擔賠償責任,單位應根據其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 最高法公布四起典型案例 三起涉人身損害賠償案
    最高法公布四起典型案例 三起涉人身損害賠償案 2014-07-24 15:23:20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表示,一段時期以來,一系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或其他侵權糾紛案件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同範圍內引起了社會關注,例如前幾年的「彭宇案」以及這次發布的許雲鶴案、吳俊東案等。
  • 法學園地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㉓:關於公平責任...
    案例要旨:行為人在幫助他人積極參與救火的過程中受到損害,屬於搶險救災型的見義勇為,受益人對行為人受到的損害沒有過錯,對行為人的損失僅在受益範圍內承擔補償責任。【案號】(2011)南民一終字第182號【審理法院】河南省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來源】《人民法院報》2012年9月13日第6版6.大風颳倒圍牆致使他人受傷,雙方均無過錯的應適用公平原則,圍牆建設者承擔部分補償責任——錢仲賢訴張家港市永興塑鋼型材有限公司構築物倒塌損害責任糾紛案
  • 最高法:使用致命性兇器攻擊他人要害部位為「行兇」 被攻擊人反擊...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最高人民法院12日對外發布第26批指導性案例,指導性案例具有司法解釋的性質,供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