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痛得像被電到,8成是受傷了!經常走路、運動的人務必小心

2020-12-05 鴿子醫生育兒

熱愛打籃球的小藍,某天發現右腳一踩到地,腳踝外側就好像被電到一樣疼痛不已,不僅無法打球,連走路都不方便;就醫檢查發現腳踝韌帶斷裂,受傷部位正是足踝運動傷害中最常見的外踝韌帶。

腳翻船了!腳踝受傷8成發生在外踝韌帶

外踝的結構包含3條韌帶(前距腓韌帶、前下脛腓韌帶和跟腓韌帶)和2條肌腱(腓長肌、腓短肌),其中又以3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時最常受傷的組織;據統計,高達80%的足踝運動傷害都是外踝韌帶受傷。

運動時經常有需要跳躍的動作,如果落地時沒踩穩,或是踩到不平坦的地面、別人的腳或把擺放在地上的物品,都可能導致腳踝內翻,也就是俗稱的翻船或翻腳刀,使得外踝韌帶扭傷或拉斷。腳踝扭傷依受傷程度可分為3級:

1. 若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但外觀並無明顯改變,屬於輕度。

2. 韌帶大部分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則為中度。

3. 韌帶完全斷裂,關節無支撐力,造成不穩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狀況,則是重度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 儘快採取PRICE原則

當發生腳踝扭傷時,應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並且儘快就醫接受詳細診察治療;受傷部位需減少使用至少2個月以上,輔以康復,約7成以上患者的韌帶會自行癒合。

急性運動傷害PRICE原則

P(Protection)保護

R(Rest)休息

I(Ice packing)冰敷

C(Compression)壓迫

E(Elevation)患肢抬高

通過X光壓力測試(stress view)評估病患腳踝內傾角度,若超過8度,或往前拉移距離超過1公分時,代表外踝韌帶受傷導致踝關節不穩定,即建議手術治療;或是雖然角度和位移不大,但已經過一段時間的保守治療仍無法改善不適感,也可考慮手術。

傳統韌帶修補手術傷口大約4到5公分,較易感染且復原慢;但現今技術與器械發展進步,有內視鏡縫合與韌帶移植2種手術,醫生會視病患嚴重程度與日常活動度來決定治療方式。

較輕微者可以通過關節鏡微創手術縫合;若嚴重到需使用韌帶來做關節鏡微創手術重建時,其來源可截取患者自己身體其他部位的韌帶做自體移植,也可進行異體移植。

相關焦點

  • 拜登與狗玩耍,扭傷腳踝
    海外網11月30日電 據美媒報導,拜登周六(28日)與寵物狗玩耍時,不慎滑倒扭傷腳踝,出于謹慎起見接受了骨科醫生檢查; 雖然醫生發布聲明稱,最初的X光片顯示拜登「沒有出現明顯的骨折」 但仍不排除有骨裂的現象,未來一段時間將帶著護具,出了醫院便一瘸一拐。他將在接下來接受CT檢查。
  • 喜歡打籃球,如何鍛鍊腳踝可以有效防止崴腳受傷?
    對於喜歡打籃球的人來說,「腳踝終結者」這個詞可能聽過不止一次,像美國職業籃球賽即「NBA」中,就不乏有些人被人們冠上了這樣的外號,像艾弗森、歐文等等,這樣的職業球星都會腳踝受傷,更何況平時那些業餘的打籃球的人呢?
  • 懷孕後為啥走路越來越像企鵝?恥骨為何會痛?其實原因很相似
    女性在懷孕之後很多地方都會發生變化,不單單是一些部位、心境,連平時的儀態也會改變很多,尤其是走路的姿勢,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我當初在懷孕的時候就被人笑過走路像企鵝,當時心情也很鬱悶,後來想要刻意改變過來,但因為肚子的變大的原因最終沒能做到。
  • 扮演動漫角色時意外扭傷腳踝,小夥走路慘變「企鵝」
    楚天都市報8月31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周珊)「親朋以為我藉故在家啃老,沒工作、沒收入,不敢出門、不敢邁步,就連正常走路都走不穩,感覺人生沒有希望!」回憶起四年來因走路像「企鵝」,步態異常而失去正常工作、生活、社交,26歲小夥張暢(化名)言語中流露出自卑與傷感。
  • 踝關節扭傷,只要能走路就沒事?醫生:小心韌帶損傷,要及時就醫
    腳扭傷在我們平時很常見,尤其是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都有那麼幾次扭到腳的經驗,但是常常扭腳後我們不能做到重視,覺得只要是能走路,就是沒什麼大問題。踝關節是全身承重量最大的一個關節,它幾乎承受力整個身體的重量,既堅強又脆弱。它的周圍有很多韌帶包裹,醫生提示如果踝關節損傷,我們不夠重視,處理不當的話,對我們的腳步損害很大,而且很容易留下後遺症的情況。
  • 廈門男子扭傷後沒在意,兩天後走路竟成了這樣……
    還能繼續走路,他也就沒有在意。堅持了兩天,腳仍舊腫脹,疼痛感也沒消除,走路越發不利索,於是來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康復科。檢查後,中級康復治療師邱斐發現阿成腳踝處腫脹是由於炎症造成的,同時還有輕微的關節錯位。
  • 腳踝不小心扭傷太痛了,怎麼治療能最快緩解疼痛?
    一些熱愛穿高跟鞋的女性和熱衷於體育運動的人們可以說是腳踝扭傷的高發人群了。但是,扭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並不僅僅局限於上述的兩類人群。所以,對於人們來說,掌握一些好的扭傷治療手法可以說是至關重要了。為什麼會出現腳踝扭傷呢?
  • 假期進行「報復性」運動?小心被運動損傷「報復」
    昨天起床後,她發現右腿疼得很厲害,從膝關節至腳踝處腫了起來,連邁步都很困難。郎女士在家人的攙扶下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就診,被診斷為右膝關節急性損傷。 「我沒有碰傷,也沒有崴腳,怎麼會受傷?」對於郎女士的疑惑,趙其純解釋,郎女士平時很少運動,這次長時間攀爬陡峭山路,運動過度導致急性膝關節損傷,所幸傷情不算太嚴重,可以採取保守治療。
  • 扭傷腳踝怎麼處理,教你正確的處理方法,儘快恢復
    在平日裡的時候,由於走路太急而不小心扭傷腳踝的人比比皆是。雖然這種情況很常見,不過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還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扭傷是不會好起來的。那麼,腳踝扭傷後需要如何進行正確的處理呢,可能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就讓我來解釋一下吧。
  • 在運動中,腳踝到底有多麼重要?今天就來一起分析下
    經常鍛鍊和參加其他運動的朋友都知道,有一部分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既需要超強的靈活性,還需要巖石般的穩定性,這個部位就是我們的「腳踝」。無論是健身、足球、籃球、排球、網球還是羽毛球,健康的腳踝對我們做這些運動都非常重要。
  • 經常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不要小瞧了
    腳後跟痛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遇到過,腳後跟一痛起來,走路都只想掛著移動。很多人的腳後跟痛是勞累後或是站久了發生的,用手按著不痛,休息以後就可以得到緩解。腳對於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發生疼痛時,事實上就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罪魁禍首找到了,別大意了。
  • 腳踝扭傷,醫生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幫助恢復
    有腳踝扭傷史。腳踝扭傷後會引起韌帶鬆動和關節損傷,如果沒有做好保養,容易產生功能性障礙,降低穩定性和協調性,出現「習慣性崴腳」的情況。一般來說,腳踝扭傷也分不同的程度。輕度扭傷時韌帶受損較小,患者還可以緩慢地走路。中度扭傷時韌帶受到明顯的拉傷,腳踝處有紅腫現象,患者感受到疼痛,難以正常走動。
  • 走路時腳會痛?高跟族麻煩長點心
    穿上高跟鞋後,人的重心會前移,走路時就必須挺胸、收腹、提臀來維持身體平衡,之後腳後跟幾乎是半立著,下肢肌肉隨之緊張,特別是小腿肌肉明顯收縮,顯得小腿更加修長,令女士們的體態更加優美。但是這樣往往會傷到身體需用力的部位,比如腳,長期在高低不平的鞋子裡,靠腳尖支撐著整個身體,不難想像,對腳的傷害是多麼大。
  • 腳上長雞眼,走路都疼,4個「壞」習慣真得改改了
    腳上不小心長了雞眼的人,走路都會成為問題,因為它長在腳底很影響走路。不要小看雞眼,走起路來還是很痛的,並且一些需要用到腳力的運動也不能夠正常地做,不然雞眼會變得更加嚴重。長雞眼的人平時還是需要多注意保護自己的腳,不要勉強做運動。腳上為什麼會無端長出雞眼呢?
  • 運動|經常走路的9個好處,走起來!
    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運動之一,常走路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 據說每走一步,可推動人體50%的血流動起來,活血化瘀; 與大多數的運動相比,走路是一項不劇烈的運動,所以,科學的走路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怎樣才能既保持身體健康,又有利於促進體內各種生理和化學過程?
  • 如果你發現,你的腳踝莫名腫起來!告訴你8個原因
    下面是一些可能導致你腳踝腫脹的主要原因,以及一些應對方法。你的腳踝腫了,因為你受傷了肌腱、肌肉、韌帶或骨骼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導致受傷區域周圍的炎症,從而導致腫脹。這種類型的腫脹會在感染部位出現瘀傷,而且可能在受傷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後出現。
  • 腳後跟經常痛是怎麼了?導致腳後跟痛的病因是什麼?不要輕視了
    腳後跟痛是成年人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根據統計,約每6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曾出現過腳後跟痛的情況。引起腳後跟痛的原因,問題有輕有重,經常腳後跟痛的人,要及時的找出疼痛的原因。導致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哪些?人上了年紀後,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骨折。
  • 準媽媽走路像「企鵝」?別笑她孕期「笨拙」,那是你想不到的痛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孕媽懷孕之後,尤其到了孕晚期,身體自然就會變得很笨拙,走起路來慢悠悠、一晃一晃的特別像企鵝。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孕肚大、身體負擔重,所以像企鵝。從根本上來說,這跟孕媽某個身體部位的疼痛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