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欖鎮69歲老人14年資助72名學生

2021-01-11 騰訊網

李添林展示1999年的《中山日報》對他做過的報導。 本報記者 文波 攝

開欄語

金秋十月,新中國將迎來70華誕。歷盡千年滄桑,穿越百年塵煙,中華民族在復興徵程上昂首前行。

中山日報從即日起開設《愛國情 奮鬥者》欄目,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多視角、多形式講述70年來中華兒女揮灑汗水建設祖國的追夢故事,弘揚他們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矢志奮鬥,為建設強大祖國不畏艱辛的壯志豪情,凝聚愛國奮鬥的偉大精神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從沒有當過老師、家住小欖的退休老人李添林,卻一共有72名「學生」。對這些「學生」來說,李添林就是他們共同的家人。這個「大家庭」能夠聚在一起,源於李添林23年前的一個善舉——主動聯繫社區,出資捐助貧困學生。到2010年退休時,李添林資助了72個孩子,資助時間最短的有一年,最長的達到八九年。退休後,李添林又將目光放到幫扶外來務工人員上,為身邊有困難的務工人員捐款捐物。

行善「出師不利」 資助「從不手軟」

14年出資近70萬元,資助72名困難學子。近日,小欖退休老人李添林的故事,作為小欖人富而樂善、富而好德的典型,被推上了小欖鎮官微「小欖發布」。一個善舉為何能堅持多年?25日,故事的主人翁李添林為我們表露了他的初心。

1996年9月,17級超強颱風「莎莉」襲擊珠三角。這場時稱建國以來對廣東影響最大的颱風,給珠三角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颱風過境後,當時通過做生意賺到「第一桶金」的李添林,從小欖電視臺播放的新聞中,看到了沙口社區一個家庭的災後慘狀——一家三代人居住的房屋被颱風吹得搖搖欲墜,不下雨的時候孩子們睡在房子的天井裡,下雨天全家只能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危房內。看完這條新聞後,李添林聯繫上沙口社區,走進這戶人家中實地探訪。「當時覺得這一家人太可憐了,就想幫幫他們。」李添林聯繫上一名做建築的朋友,打算幫助這個家庭重建家園。但朋友實地探訪後,決定自掏腰包建房。

首次資助「出師不利」,李添林決定換個方向。「你們社區的小學裡有沒有交不起學費的困難學生?」當年颱風過境後不久,他找到當時的沙口社區負責人,首次提出要捐資助學。第一批24人、第二批27人……李添林資助學生的範圍,從沙口社區小學擴大到兒子的學校、自己的母校。據統計,14年間,李添林共資助64名小學生、2名初中生、2名中職生與4名大學生。

對於每一名資助的學生,李添林不只是掏錢助學。每個學期,在學校老師們提供貧困學生信息後,他會一一去到學生家中走訪。事情過去十幾年,李添林仍記得一些學生家庭當年的樣子。如他資助過的女生淑芬,曾住在小欖九洲基社區。這個當時上小學二年級的女生,和媽媽睡在生產隊二樓蠶房的地板上。現場走訪後,他立即掏出幾百元現金,拜託女生的老師幫忙買床、棉被和蚊帳等。

施恩不圖回報 堅守當年初心

在和記者聊天的過程中,李添林還拿出了當年和孩子們一起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有的拍攝於學校捐助現場,有的拍攝於紫馬嶺公園門口,有的拍攝於長隆動物園。由於當時資助的絕大部分是小學生,每到節日的時候,李添林都會為孩子們準備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包括:兒童節與春節的一桶花生油、一些必要的學習文具、一次春節與孩子及家長的聚餐以及一次兒童節的旅遊。受資助時間最長、長達8年的小李還記得曾參加過兒童節旅遊。小李告訴記者,由於時間太久,那次去了什麼地方都已經忘記了,只是覺得非常新鮮,很漂亮很好玩,「如果沒有李叔叔的資助,就沒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層面助學體系日趨完善,需要捐助的學生也越來越少。2010年退休後,每個月領著1500多元退休金的李添林,將「行善」的方向轉向外來務工人員群體。2018年,他加入小欖文學社。同年,社內一名來自雲浮的社員因車禍住院,李添林在其家人發起的眾籌平臺中捐出2000元,成為這場眾籌最大一筆捐款。上個月,同樣是這名社員,家中親人再次住院。李添林向記者展示的微信轉帳記錄顯示,他再次給對方轉帳2000元。

時間過去十幾年,當年照片中的學生們,多數已經長大成人,在各地謀生,聯繫也不多。「沒什麼關係,施恩不圖回報。財富來源於社會也應該回饋社會。」 他笑著擺擺手說道。小李是為數不多和李添林一直保持聯繫的受助學生之一,他回憶說,自己因為家貧曾多次想放棄學業,最終在「李叔叔」的幫助下圓了大學夢:「李叔叔給我的印象就是做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他都不會對誰冷嘲熱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古稀老人撿廢品15年只為資助貧困老人和學生
    新華網銀川2月1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許晉豫)今年78歲高齡的包潤是寧夏銀川市榮錦苑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在退休後的20多年中,兒女孝順、吃穿不愁、生活無憂的他卻撿了15年的廢品,並將換來的七八萬元全部用於資助貧困老人和學生。
  • 退休教師八旬老人胡云豹 22年牽線資助5000多名貧困學子
    他熱心為貧困生牽線搭橋、積極奔走,二十幾年來共爭取到愛心款上千萬元,資助大、中、小學貧困生5638人,其中上大學的2941人。他的行為感染了很多人,熱心人士主動聯繫他,幫扶貧困學子;曾經受過資助的學子畢業後也加入到助學隊伍中來,將愛心傳遞下去。如今,81歲高齡的他仍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繼續發揮餘熱。他就是安溪縣關工委副秘書長胡云豹。  日前,他入選省教育廳等十八部門聯合開展的「最美資助人」、泉州市「年度十佳陽光老人」,並被提名泉州市參評全國第六屆和福建省第五屆道德模範候選人。
  • 石家莊80歲老人撿廢品20年 資助十幾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12月21日,80歲的棉一小區居民王鐵嶺,代表43棟樓黨小組,給長安區環衛工人送來了500副手套。買手套的錢,都是他撿拾廢品換來的。王鐵嶺20年如一日堅持撿拾廢品。他用撿廢品攢下的錢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家庭、創建農村書屋、給災區捐款……這個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說,經歷過沒吃沒穿的苦日子,就見不得一丁點兒東西被糟蹋。雖然現在生活好了,「惜物」的傳統不能忘。
  • 最暖心的老人:靠撿廢品資助8名貧困生,他這一生不平凡
    我們說的老人叫龔桂方,台州的一個老人,年輕時是個水手,身體慢慢不行後,他開始撿廢品。老人資助了八名學生完成學業。通過介紹老人的孩子,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老人是初中畢業文憑,因為他求知慾強。通過函授,他終於拿到了大學文憑。由於熱愛知識,他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多年來,他資助了8名學生上大學。 現在,六名學生已經進入社會找工作,剩下的兩個也在讀碩士學位。
  • 半夜拾荒 八旬老人資助貧困學生
    明明有一張慈祥愛笑的臉,可大家都叫他「蝙蝠俠」,他5年來靠著夜裡撿垃圾,資助貧困兒童讀完了大學。他背後的故事,看哭了無數網友。近日,《人民日報》轉發了一段關於杭州老人王坤森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暗淡的路燈照射下,老人的身影模糊不清。他的名字叫王坤森,是杭州一名退休老教師,今年已經85周歲了。對身子骨還算硬朗的他來說,每天晚上10點才算一天生活的開始。
  • 16年資助貧困生 心力交瘁病倒在開學前夜
    老人16年資助貧困生,直到2016年8月份,他被病魔擊倒。曾德梅有自己的一套助學方法:先通過教育部門,從各地學校搜集到貧困學生的名單,而後逐一實地走訪核實,再將資料整理成冊,最後再尋找愛心人士結對幫扶。據悉,2012年時他就已經籌款2000餘萬資助萬名學生  莆田仙遊是福建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而「愛心老人」曾德梅是當地有口皆碑的名字。
  • 7年資助6名貧困學生,他是孩子們口中的「小師父」
    幸福群裡的「小師父」■瞿穎榕 史 篇武警某部六支隊一大隊中士何冠洋,7年來義務資助廣西老家6名貧困學生,被孩子們親切地喚為「小師父」。故事要從他資助第一個孩子說起。那年何冠洋休假在家,外出買菜時,看到一個小女孩在路邊哭泣,身前還擺著一籮筐紅薯幹。
  •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資助700多名學生上大學
    今年,全市共有780多名高三畢業生申請助學金。近年來,該基金會每年都要資助700餘名「準大學生」上學,每人受助金額為6000元。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說,今年將繼續按照「應助盡助」的原則,保障「準大學生」上大學。他介紹,受疫情影響,一些家庭收入減少,所以困難群體人數有所增加。為此,市教育基金會未雨綢繆,提前籌劃,基金會成員主動聯繫、拜訪有關企業,為貧困學子籌措助學金。
  • 425名中國學生將獲資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吳晶)記者11日在此間獲悉,自今年起的5年內,425名優秀中國學生將獲得每人逾40萬元人民幣獎學金,用於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    據了解,這項名為「世界名校獎學金計劃」的資助項目是由中國食品企業——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捐資設立,旨在推動中日創新人才培養以及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
  • 85歲牛犇被曝買新房,晚年住在老年公寓,資助學生長大回報恩人
    12月7日晚,老藝術家牛犇被曝買了新房,從影75年的他常年住在老年公寓,85歲終於在資助學生的幫助下有了新家。 還有人挑剔評論,牛老一輩子資助了那麼多學生,卻這麼晚才知道回報。
  • 香港慈恩基金會資助480名寧夏貧困學生
    中新網銀川5月25日電 (於翔 楊迪)5月25日,香港慈恩基金會義工來到銀川九中,向該校80名受助學生發放助學金。  在銀川九中助學金發放現場,慈恩基金會義工依次為80名受助學生發放助學金。小小的信封滿載沉甸甸的愛心,義工王協莊說:「助學金雖然不多,但代表著我們的愛心,希望孩子們好好讀書,事業有成,將來回報國家、社會,把愛心傳遞下去。」
  • 浦江趣聞|69歲老人能用牙齒拉動1.5噸汽車!
    浦江趣聞|69歲老人能用牙齒拉動1.5噸汽車!69歲的老人能拉動1.5噸汽車,你信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12月25日,近百名市民在浦江口腔醫院,親眼見證了69歲的陳龍興用牙齒拉動1.5噸汽車!驚呆全場,引得觀眾掌聲不斷,喝彩連連。
  • 去年盛夏遇見清涼利川,今歲深秋送來暖暖愛心,歌手陳瑞為21名學生...
    至14日,當地愛心人士潘女士受陳瑞委託,已將助學金送到利川謀道、忠路及文鬥等偏遠山區的21名寒門學子手中。「我是一隻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獨……」這首《白狐》是宜昌女歌手陳瑞的成名曲,讓全國聽眾熟悉她。成名後的陳瑞忙於工作,也十分熱心於公益事業。今年9月13日,她和一群愛心人士成立了瑞聲風華助學團。
  • 懷念歌手叢飛:認養37名孤兒,資助183名兒童,短暫一生感動中國
    可以說,叢飛是一個典型的勵志青年,也讓他明白了貧困學生的艱難與不易。1992年,叢飛大學剛畢業,懷著滿腔熱血,隻身一人南下廣州去闖蕩。後來有一個善良的女孩聽他唱了一首《烏蘇里船歌》,被深深打動。女孩資助了他600元錢,然後去報名參加了歌手大賽,這才開始登上舞臺。在廣州打拼了兩年後,叢飛又輾轉來到了深圳繼續闖蕩音樂夢想。
  • 69歲老人醉心翻譯30年 譯作廣受讀者讚譽
    原標題:69歲老人醉心翻譯30年 譯作廣受讀者讚譽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家住天津開發區的王改華接到陝西人民出版社發來的協議,決定再版她曾翻譯出版的美國著作《晨星之子》。
  • 初中作文素材: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
    【推選理由】:   陳雨露: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吳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資助貧困學生,人屆九旬仍不間斷。正是這份愛心,這份執著,感動著身邊的人。
  • 樂齡老人參觀性博物館樂融融 84歲夫妻魚水和諧60年
    可看著看著,兩位老人自然而然牽起了手……在接到的報名電話中,還有一位特殊老人,開口就嚷:你們怎麼能組織這種活動?這是傳播淫穢東西!我是個老師,要向你們上級投訴!工作人員耐心向他解釋,請他實地看看,到底是科普還是低俗。夫妻就是要「在一起」有一對家住洪山區的84歲夫婦,他們之間保持良好的性生活關係已達60年之久。
  • 冠縣72歲老人通過駕考能力測試:開心地都快跳起來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懷磊 通訊員 李猛日前,公安部推出12項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新措施,70周歲(不含)以上的市民也可以考駕照了,這著實讓不少想開車的老人有了圓夢的機會。這不,12月1日,冠縣一位72歲的老人以滿分100分的高分順利通過了能力測試,拿到了報考駕照的敲門磚。「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時間充裕了,國家政策也允許了,我們也想老有所樂。考個駕照,可以出去玩一玩,出門辦事也方便。」12月1日上午,來自冠縣72歲的史師傅以100分的高分順利通過了能力測試,拿到了報考駕照的「敲門磚」,更成為冠縣第一位通過能力測試的學員。
  • 保靖嶽陽小學開設跳蚤市場資助困難學生
    2020年12月30日,保靖嶽陽小學操場上傳來陣陣這樣的吆喝聲,該校千餘名小學生化身營業員、收銀員、推銷員,將自己閒置的玩具、書本、文具、新鮮水果等擺放到指定位置,讓前來閒逛的師生砍價、購買。此次活動為學生們創設了真實的體驗情境,讓他們在體驗角色體驗生活的同時,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關愛他人。活動所得款項也將用來助力學校公益活動,資助困難學生。
  • 澳大利亞23歲女老師勾引14歲男學生,女方還已經訂婚了
    Daily Mail:「好孩子好孩子」,23歲女教師與14歲學生一天內發生3次性關係,隨後被捕。Monica Elizabeth Young是雪梨西部格林納克區一家學校的教師,今年23歲。平日裡,在同事、家長與學生眼中,她都是「goody goody」(老好人),自然,學校對其的評價和期待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