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2021-01-16 騰訊網

今日內容提要

1.大理市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2.科普園地 地質史書——訪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3.鳳儀鎮樂和村委會建檔立卡戶首次兌換愛心超市物資

4.《來大理閒閒嘛—百種大理新玩法》新書正式發布上市

大理市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近年來,大理市緊緊圍繞洱海保護治理,大幅削減農業面源汙染負荷,加大洱海流域面源汙染治理力度,全力推進洱海流域土地流轉,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大理市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以水稻、油菜、蠶豆、烤菸、荷藕、除蟲菊、花、果等生態、綠色、節水減肥型作物和具有溼地淨化功能的水生作物為主的綠色農業。推廣「水稻+油菜/蠶豆/除蟲菊」、「烤菸+」、「觀賞藕+旅遊」等模式,推行綠色生態種植。同時,積極探索溼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推進大麗路以東高效節水灌溉生態農業示範區流轉土地綠色生態種植。

位於喜洲鎮的大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流轉了500多畝農田,用於發展農旅結合採摘觀光園,建設優質水果有機種植示範園,打造現代農業技術孵化園。公司致力於種植與國際同步的高端水果,如今,累計引入國際一流水果品種有二十餘種,總數達到六千餘株。在引種優良品種的同時,遵循讓農業回歸生態本位的原則,以耕地養護為核心發展農業,同時注重環境保護,絕不以犧牲環境治療為代價發展農業。在土壤改良方面,投入土壤改良劑400噸,對承包地塊進行土壤改良,以土為本、水土共治、養分管理、循環利用,將種植業與洱海保護環境向結合,實現農業固碳減排的可持續發展。

大理大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彭順章告訴記者:「通過一個農旅結合的方式,將我們的農業產品與旅遊相結合,並且我們所做的所有的機械化種植,都是為了我們可複製的發展,將有機種植的理念推廣到全洱海流域。我們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實現了園區水肥一體化滴水灌溉的一個標準。」

目前,大理市已引進2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綠色生態種植,流轉土地7000多畝。

大理市環洱海生態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姬為軍向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按照田園景區化、生產綠色化、作業機械化、產品優質化、效益綜合化的建設思路,努力挖掘和傳承大理市本土白族農耕文化,探索大理田園風光與蒼洱美景、古村落交相輝映,以實施水稻有機化種植項目為契機,以點帶面,促進有機農業生產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打造以傳承農耕文化為核心的綠色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記者 鮑亞穎 楊振飛 )

科普園地 地質史書——訪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

在蒼山腳下、天龍八部影視城旁,有一座獨具特色的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她是了解蒼山最好的「窗口」,是一部蒼山「地質史書」,也是一個蒼山科普園地。

(該圖片由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提供)

大理蒼山屬橫斷山雲嶺山脈,其特殊的地質、地理、地貌造就了山水相映,風、花、雪、月、石共存的自然景觀組合。2014年9月,大理蒼山成功申報為世界地質公園。同年7月,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建成並投入使用。作為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標誌性建築,博物館內有189塊展板、70個展櫃、134件展品,充分展示了蒼山地質學的各個領域。

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副館長楊李寶告訴記者:「我們博物館分作兩館四廳,分別是序廳、地質展廳、生態展廳和人文展廳,序廳展示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基本情況,地質展廳展出的是有關蒼山上的變質巖種,生態展廳詳細介紹了蒼山上的一些珍稀動植物,人文展廳涵蓋了有關蒼山的人文,讓遊客體驗到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基本情況。」

(該圖片由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提供)

今年4月,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同大理市烈士陵園、華中大學西遷紀念館、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一起,被命名為大理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走進博物館開始,一堂關於蒼山的地理課就開始啦。文字科普、動畫展示、實體標本、科普沙盤、科普影院、科普遊戲,總有一種方式能讓你走進蒼山這座「大觀園」。博物館開館至今,共計接待遊客10萬餘人,接待省內外黨政考察團70餘起,國外專家8起,科普宣傳25次,讓大眾走進博物館的同時,搭建起了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2014年開館以來,來這裡參觀的人逐年增多,成為人們了解蒼山,認識蒼山的重要陣地和場所。

「為了更好地踐行『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我們從博物館出發,以博物館作為窗口,讓大家來更好地了解蒼山,保護蒼山。在博物館內開設了科普小課堂,從小做起,從小學生、中學生做起來保護愛護我們的家鄉,我們的蒼山。」楊李寶說。(記者 楊輝 楊振飛)

鳳儀鎮樂和村委會建檔立卡戶首次兌換愛心超市物資

5月22日,鳳儀鎮樂和村委會的14戶建檔立卡戶第一次在愛心幫扶超市裡兌換到了物資。

鳳儀鎮樂和村委會有4個自然村,1018戶、4123人,其中有14戶建檔立卡戶。自2014年起,大理市教育體育局掛鈎鳳儀鎮樂和村委會幫扶工作以來,緊緊結合樂和村村情和建檔立卡戶實際,採取「全方位、經常性、重實效」的幫扶方式,經過多年努力,樂和村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過上健康、穩定的新生活。

今年,在大理市教體局的幫助下,樂和村「愛心幫扶超市」正式成立。超市實行積分制管理,在貧困戶做好家庭衛生、主動外出務工、主動發展生產、尊老愛幼、了解幫扶政策、參加日常鄉村公益性活動和互幫互助等10個方面的基礎上,由村委會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在檢查評估的基礎上按戶按月給予評分,發放「愛心幫扶超市積分券」。貧困戶可以憑「愛心幫扶超市積分券」中的積分,在「愛心幫扶超市」兌換相應積分等額的生活用品。

在「愛心幫扶超市」裡,米、油、洗衣粉、牙膏、電磁爐、防疫消毒液等生產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在這些物品上貼的是領取物品所需要的積分。大家手拿積分券,認真挑選所需的物資。

鳳儀鎮樂和村委會建檔立卡戶李雄告訴記者:「現在愛心超市兌給我一百分,我家裡面平時需要的東西在這裡都可以兌換,像大家需要的油、鹽、米、掃把這些都能兌換。」

當天,大理市教體局還邀請市勞動保障局領導就扶貧政策進行講解;邀請大理博納禽業有限公司技術員就土雞養殖要領進行專題培訓。(記者 黑浩川 郭鵬昌 )

《來大理閒閒嘛—百種大理新玩法》新書正式發布上市

近日,由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來大理閒閒嘛—百種大理新玩法》新書發布會在大理喜心主屋舉行。

《來大理閒閒嘛》一書將大理按傳統的「吃、住、行、遊、購、娛」六元素進行了細分,兼顧空間和時間的邏輯順序,涵蓋「閒、情、奇、商、養、學」各個方面,並著意突出「新」、「大理」和「玩」三個關鍵詞,以美文+攻略的方式,實地採編了來自當前大理文旅一線的120種新玩法。同時,該書還獨創了許多大理遊玩新概念,如「閒」、「兩個人的大理」、「小隱於鄉野」等,以此引領潮遊大理新時尚,提升遊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惑,融傳統與現代、民族與國際、鄉村與城市、本土與外來於一爐,是一本既著眼文化高度又具備實用價值的大理文旅攻略書。

發布活動上,大理州文化和旅遊局為各縣市文化和旅遊局、文旅企業代表贈書、為大理文旅公眾平臺發起的2019年度「我最喜歡的」景區景點、特色小店、創意商品、品牌酒店授牌。各縣市旅遊局負責人結合各縣實際,依次推介了屬地新玩法;《來大理閒閒嘛》採編人員分享成書過程;書中涉及的文旅企業代表現場朗誦相關文章精彩片段。

各縣市文遊局及相關文旅企業負責人,《雲南日報》、大理廣播電視臺、《大理日報》、大理市融媒體中心等媒體記者及書友參加發布會。(記者 黑浩川 楊振飛)

編輯:趙榮兵張芸 陳琳玲

值周:楊丹妮

主編:李勝 李錦芳

總編:羅宗雄

相關焦點

  • 洱海流域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大理市迎來豐收季!
    近年來,大理市圍繞洱海保護治理,加大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力度,積極推動洱海流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了保護洱海,段開壽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果斷關閉了漁場。隨後,通過考察,他流轉了105畝土地,成立了大理市田鑫雲南紅梨專業合作社,種植雲南紅梨。眼下正是紅梨豐收的時節,樹上累累的果實以及每天源源不斷的訂單讓段開壽喜笑顏開。
  • 晉中和順:加快打造火麻產業 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新華網 發(馬夢迪 攝)近年來,和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鄉村振興的有利契機,以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緊緊抓住農業產業化這個龍頭,圍繞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積極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推進地域特色種植業,火麻種植面積穩步增加。目前,和順縣火麻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遍及全縣10個鄉鎮、49個行政村。
  • 資源稟賦視角下環境規制對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影響
    為此,研究黃河流域資源型城市環境規制對產業轉型的交互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構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環境規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以保護環境為目標,禁止或限制被管制者特定經濟行為的政策法規。環境規制主要作用對象是企業個體或組織,通過影響企業生產行為倒逼產業結構調整,進而影響城市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 我州抓實發展和改革工作助力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本報訊(記者 羅幫義)記者從1月7日召開的全州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中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全州發展和改革系統搶抓機遇、接續奮鬥,助力全州經濟社會取得新成就。過去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州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 貴州省黃平舊州萬畝大壩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而今,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這裡面向市場,積極開展特色種養殖,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道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①「我們在舊州大壩種出了希望」王有順是麻江縣農業產業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舊州平溪壩指揮產業工人幹活。(紅菜苔)「我們是麻江縣政府介紹到舊州種植蔬菜的,在麻江我們做幾年了,積累一些經驗和市場資源。」王有順說。
  • 梓潼:鄉村旅遊蓬勃發展 農業結構調整展示新力量
    四川新聞網綿陽5月28日訊(記者 楊全春)5月28日,本網記者跟隨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一道深入梓潼縣實地採訪,用筆和鏡頭記錄下梓潼的新風貌。在梓潼縣石牛鎮華沙村,記者看到華沙村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打造生態旅遊度假村。
  • 野生動物養殖產業轉型調整 亟待積極穩妥推進
    野生動物養殖產業轉型調整亟待積極穩妥推進禁令之下養殖場面臨賣不得殺不得必須養尷尬局面  武夷山康耀蛇類養殖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野生動物蛇類養殖和經營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經營範圍為蛇類馴養、繁殖、零售、批發、蛇文化展示、觀賞、旅遊觀光。
  • 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
    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
  • 甕安抓實六大轉型升級 構建「以煙為主」的多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筆者近日從甕安縣菸草專賣局了解到,為解決煙田用地混亂無序、保護不力,烤菸基礎設施建成後無人管理維護、設施管護資金短缺等問題,甕安縣菸草專賣局以烤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統領,積極探索菸葉增效、菸農增收、生態增值、設施升級的發展新路,以現代菸草農業轉型升級為抓手,轉變土地資源利用方式,完善基礎設施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洱海 大理「地毯式」除螺
    來自洱海專業打撈隊的工作人員正在沿岸「地毯式」清理,不少市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福壽螺原產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巨型田螺」之稱,其食量大、繁殖力強,極易破壞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會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感染,產生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 新蒲新區喇叭鎮:調整產業結構鞏固脫貧成效
    隨著扶貧工作的縱深推進,新蒲新區喇叭鎮緊緊圍繞「果蔬之鄉·綠色家園」發展思路,以壩區、山地特色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畜牧水產養殖、蔬菜、精品水果等產業,持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秦子南說:「今年他們家養殖的1100羽跑山雞,預計收入能夠達到95000元,看到養殖的效果和受益不錯,今年也將擴大養殖500羽,來提高我們家庭生活水平和收入。」位於喇叭鎮的合力村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合力村抓產業、促發展。2019年,該村187戶、597人全部脫貧,成功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
  • 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打造十個戰略新興產業鏈
    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方式。實施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力爭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剛性目標。
  • 西藏亞東縣積極發展亞東鮭魚人工養殖產業
    西藏亞東縣積極發展亞東鮭魚人工養殖產業2009-11-23 09:5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西藏日報        瀏覽量: 6966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亞東縣下司馬鎮緊緊圍繞學習實踐活動總體要求,以農業結構大調整、農民收入大提高為出發點,藉助「菜棚子、魚池子、肉架子、酒窖子」四大舉措
  • 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洱海 雲南大理「重金懸賞」採摘螺卵者!
    近年來,在雲南大理洱海流域內的水田、溼地、湖濱帶均發現福壽螺。 為徹底清除福壽螺,確保生態系統安全,7月4日,大理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在洱海流域全面開展福壽螺防控工作的通告:凡主動採摘福壽螺卵的,按螺卵40元/公斤的價格給予補助獎勵。
  • 瀘西蔬菜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蔬菜種植面積達18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45個瀘西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蔬菜種植面積達18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大宗蔬菜、水果遠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瀘西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
  • 河北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與唐山豐南區城市轉型新動能
    河北歡樂小鳥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宇正是看到了影視劇發展的新趨勢,才將這些劇引入到通達文化創意產業園拍攝,旨在為唐山的產業轉型和文化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文化越來越成為產業創新的源泉和轉型升級的動力的趨勢下,作為傳統製造業和傳統農業大省,河北在推進文化產業跨界融合形成文化產品與服務新供給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和後勁。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_文化_中國西藏網
    江西始終堅持抓「全體系」綠色發展,深入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全力做優做強做大航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全域旅遊、大數據、大健康等新業態,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一抹茶綠富家鄉 觀山湖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見聞
    一抹茶綠富家鄉 觀山湖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見聞 2020-11-06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