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12月10日馬來海戰英國巨艦被戰機擊沉1941年:大炮巨艦時代結束了
隨著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與反擊號戰鬥巡洋艦,被日軍戰機擊沉,也就宣告了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
這2艘軍艦都是英軍的主力艦,戰鬥力超強。
以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為例,它曾經被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圍攻。同行的胡德號戰列艦被迅速擊沉,威爾斯親王號被擊中3發炮彈,卻沒有受到大的損傷,還擊傷了俾斯麥號。
可以說,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是當時全世界最頂級的戰艦。如果是艦炮對轟的海戰,最強的敵艦也會陷入一方苦戰。
沒想到,馬來海戰中,日軍戰機贏得非常輕鬆。
有意思的是,英軍戰艦的防空能力是很強的。
而威爾斯親王號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對空問題。
它裝備高達16門133毫米高平兩用火炮,32門40毫米防空機關炮,18門20毫米防空機關炮,還有62挺高射機槍。這種防空火力算是極為驚人,形成了一個中高空到中低空,完整的防空火力圈。
可惜,即便是133毫米火炮,對空炮擊的有效射程不過是幾公裡。這種大口徑高炮想要在中高空直接命中敵機,當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近距離爆炸的彈片殺傷。炮彈不是飛彈,想要造成殺傷就必須形成火網,進行區域覆蓋性防禦。區區16門要對付四面八方撲來的戰機,當然不能形成嚴密的火網。
而20毫米機關炮和高射機槍的對空射程都在3公裡內。這個距離對於戰機突襲來說,只是一瞬間,所以炮擊攔截的難度極大。
那麼,主要的攔截火力就是40毫米機關炮。
可惜,這種火炮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射速很慢,火力經常會中斷,同40毫米博福斯火炮不能相提並論。
由此,英軍戰艦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馬來海戰,面對日軍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戰列艦幾乎就是活靶子。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是日本陸軍的大型攻擊機,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遠距離空襲使用,尤其重視攻擊敵人的戰艦。它的作戰半徑高達2000公裡,時速可以達到350公裡,成員有7人。除了配備3挺7.7毫米自衛機槍以外,戰機還可以攜帶1枚魚雷或者800公斤航空炸彈。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具有強悍的攻擊力,尤其可以採用低空飛行投擲炸彈,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另外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的航程高達4000公裡,在設計時絕對是世界最頂尖的,當時普通轟炸機航程都在2000公裡之內。
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的缺點還是日本戰機的老毛病,突出攻擊力和航程,減弱了防禦力。戰機核心部位沒有裝甲保護,遇到敵人強悍戰鬥機的襲擊,就很容易被擊中燃燒導致墜毀。後來美軍飛行員被戲稱它為飛行的打火機(Flying Lighter),也就是一打就著。
九六式對於戰艦的威脅還是非常大的。
12月8日,日軍在馬來西亞登陸,英國這兩艘戰列艦離開新加坡北上進行支援。
雖然英軍知道空軍已經被日本橫掃,無法為艦隊提供空中掩護,仍然孤軍奮戰。
事實證明,這是傲慢自大,輕視日軍實力的愚蠢行為。
9日下午,艦隊被日本潛艇和巡邏機發現。已經接近天黑,日本戰機沒有夜間空襲能力,直到第二天10日才發動攻擊。
10日11點40分,從越南西貢起飛的16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開始第一波攻擊。2艘英軍軍艦奮力開炮,然而根本無法擋住日軍戰機的猛撲。
日機第一輪發射的6枚魚雷,就有1枚擊中威爾斯親王號,導致傳動軸嚴重受損,船隻進水2400噸,傾斜12度,發電機因此停機,很多防空炮無法開火,航速也大降。
可以說,區區1枚魚雷就對威爾斯親王號造成嚴重損傷。
日機連續攻擊,第二波攻擊距離上一波只有15分鐘,英軍招架不住,狼狽不堪。
第三波攻擊中,2枚魚雷擊中左舷;1枚500公斤炸彈直接在甲板上爆炸,造成重大破壞。
威爾斯親王號在13點18分,也就是空襲開始後1個多小時沉沒,共被擊中6枚魚雷和1枚炸彈。
反擊號由於裝甲較薄,早在12點23分就已經翻覆沉沒。
至此,英國在遠東的2艘戰列艦全部完了。
空襲中,日軍戰機共發射49條魚雷,有11枚命中,命中率達到22%;投下21枚500公斤和250公斤炸彈,有2枚命中,命中率為9.5%。
隨著以上的命中率都大大低於訓練(日軍訓練魚雷命中率可以達到70%),然而就實戰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其餘魚雷命中率超過百分之二十,足可以在短時間內重創任何巨艦。
英國為了建造這2艘3萬噸以上的巨艦,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僅僅威爾斯親王號的建造就花費了5年的時間。而此次日軍僅僅從越南西貢基地出動了86架飛機,空襲中只有3架被擊落。它們造成2艘軍艦水兵死亡高達840人,包括艦隊司令菲利普中將和威爾斯親王號艦長約翰·裡奇上校。
可見,雙方的損失根本不成比例。事實證明,在沒有制空權的海域作戰,任何巨艦都是無法生存的。
這2艘戰列艦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去送人頭的。
馬來海戰已經宣告了大炮巨艦時代結束。
有意思的是,獲勝一方日本人卻茫然不知,才有後來的武藏號、大和號超級戰列艦的悲劇。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