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 號戰列艦1936年7月1日開工建造,1940年8月建成服役的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0400噸,擁有4座雙聯裝381毫米主炮。絕對稱得上是納粹德國海軍的驕傲,也是歐洲同時代最強大的戰艦。
雖然擁有了「俾斯麥」號這樣的超級巨艦,但是納粹德國海軍實力與英國的巨大差距,導致納粹德國將對於主力艦的使用,不是在大洋之上爭奪制海權,而是去執行破襲艦的任務。於是,1941年5月19日,「俾斯麥」號在「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的伴隨下,悄悄駛出格丁尼亞港,前往大西洋,執行截殺盟軍的商船的任務。德國人把這次行動命名為「菜茵演習行動」,艦隊由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指揮。
「俾斯麥」突入大西洋,讓英國上下如臨大敵。於是派出了「胡德」號戰列艦和「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對「俾斯麥」號進行攔截。5月24日,英德雙方的戰艦在丹麥海峽遭遇,結果僅僅10分鐘後,英國的「胡德」號沉沒,「威爾斯親王」號遭到重創,超過1418名官兵葬身大海。「俾斯麥」號同樣也在海戰中負傷,不得不轉向前往法國聖納澤爾以修理損傷,由於油料不夠,半途又轉向布勒斯特。
「俾斯麥」在選擇航向之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大禍臨頭。英國上下已經發誓要為「胡德」號和「威爾斯親王」號報仇,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更是點名要「擊沉俾斯麥號」。為此,英國集結了6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13艘巡洋艦以及21艘驅逐艦,對「俾斯麥」號進行全面圍剿。雖然,「俾斯麥」已經無心戀戰,但是由於受傷,航速已經下降到了26節,而且因為軍艦漏油而暴露了行蹤。所以「俾斯麥」號在撤退中,不時地遭到英國「劍魚」式攻擊機的襲擾,並用魚雷再次對「俾斯麥」號造成了損傷,使其航速大大降低。
到了5月27日凌晨,英國艦隊已經迫近「俾斯麥」號。英國驅逐艦如「狼群」一般,率先使用魚雷對「俾斯麥」號發動了攻擊,「俾斯麥」號也以猛烈的炮火進行還擊。雖然雙方在一陣激戰之後,並沒有給對手造成損傷,但是「俾斯麥」號再也無法逃脫英國海軍的追擊,只能迎接自己的最後一戰,或者說來自英國海軍的「殺戮」,因為英國海軍的「羅德尼」號和「英王喬治五世」號已經尾隨而來。「羅德尼」號擁有3座三聯裝406毫米主炮,以及「英王喬治五世」號配備的是4座雙聯裝356毫米主炮。
這註定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5月27日8點47分,「羅德尼」號開始首輪齊射後,「俾斯麥」還曾倔強的進行反擊。但是不到20分鐘,「俾斯麥」號的前後火控站先後被擊毀,兩門主炮就先後報廢,之後反擊越來也少,越來越弱。雙方戰至9:30分左右,「俾斯麥」號已經再也無法還擊,徹底淪為一條「靶船」。英國軍艦開始使用各種武器,對「俾斯麥」號進行圍攻。10:36分,「俾斯麥」號終於沉沒在布雷斯特以西400海裡水域。
「俾斯麥」號的沉沒,幾乎宣告了納粹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窮途末路」。雖然,「俾斯麥」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還是順利完成了建造,但是此後象徵德國海軍的則是鄧尼茨的水下「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