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海軍艦艇總數不多,但海軍面臨著繁重的作戰任務,波羅的海,大西洋,北海到處都有德國海軍戰鬥的身影,每艘德國海軍的戰艦都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戰史留名,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和具體名字。
首先就是二戰德國海軍僅有的一級戰列艦,排水量高達5萬噸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兩艘戰艦首艦是以著名的鐵血宰相奧託·馮·俾斯麥命名,他長期擔任德國宰相,是德國統一的關鍵人物。次艦是以公海艦隊之父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命名,他出身於平民家庭,16歲參加海軍,一生致力於德國海軍事業的發展,在他的主導下德國海軍從歐洲第五的弱小海軍在短短20年之內一躍成為能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世界第二海上力量,如果沒有他的堅持德國海軍很可能只是一隻近岸防禦力量。兩艦的命名也體現了德國期望兩座作為德國海軍復興的開始。
德國二戰期間唯一一級戰列巡洋艦是沙恩霍斯特級,兩艘戰艦的名字來源於19世紀初普魯士陸軍改革領導者奧古斯特·馮·格奈森瑙和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兩人是普魯士總參謀部的重要創建人,兩人也都擔任過總參謀長,這兩人在現代陸軍架構建立上都有重大貢獻,在兩人的主導下普魯士以及日後的德國陸軍擁有了冠絕全球的指揮系統,和不斷更新的戰術思維。在一戰中也有兩艘同名的裝甲巡洋艦,都在戰鬥中沉沒,這樣命名也體現了德國海軍的傳承。
德國海軍在1930年代打造了3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分別命名為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海軍上將斯佩伯爵號,開戰後由於擔心德意志號被擊沉影響士氣將其改名為呂佐夫號,三艘艦隻的名字都來源於軍隊將領,首艦是來源於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志願兵將軍路德維格·馮·呂佐夫,也是繼承了日德蘭海戰中戰沉的呂佐夫號之名,後兩艘分別來源於一戰公海艦隊司令,萊因哈特舍爾和戰死的東亞艦隊司令馬克西米利安·馮·斯佩伯爵。
德國海軍在二戰中唯一一級重巡洋艦被命名為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首先希佩爾海軍上將號來源於日德蘭海戰中擊沉三艘英國主力艦的戰巡編隊司令,也是後來的公海艦隊司令佛蘭茨·馮·希佩爾,次艦則以普魯士名將格布哈德·馮·布呂歇爾元帥命名,他指揮了滑鐵盧戰役中的普魯士軍隊,上面提到的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是他手下的參謀,三號艦歐根親王源於神聖羅馬帝國元帥歐根親王。四號艦來源於普魯士名將弗裡德裡希·馮·塞德利茨,但四號艦並沒能完工,最後的五號艦被賣給了蘇聯,就沒有命名了。
德國在二戰中的六艘埃姆登級輕巡洋艦全部以德國地名命名,分別為埃姆登號,柯尼斯堡號,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和紐倫堡號,值得一提的是柯尼斯堡在戰敗後劃歸了蘇聯,現在是屬於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所以德國地圖上已經無法標誌。除了主力艦以外德國的22艘驅逐艦全部由一戰犧牲的海軍軍官命名,作為對於先烈的紀念,而潛艇則是以U開頭加編號命名,魚雷艇是以S開頭加編號命名,就沒有單獨取名了。齊柏林航母因為未能服役所以就沒有詳解了。
聚焦海軍史和艦船知識,喜歡的讀者可以點下推薦和關注,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