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或許我們第一印象會想到的就是數量眾多的德國潛艇,實際上除了潛艇之外,當時的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在作戰當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二戰時期,德國曾建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巡洋艦,其主炮轉向只需要15秒,其中的一艘甚至還賣給過蘇聯。
在一戰結束之後,當時的戰勝國便嚴格限制了德國海軍的發展。然而在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在暗地裡又重新開始了大力度的建設德國海軍。在1935年,英德海軍籤訂協議使希特勒更加明目張胆,陸續建造了當時的德意志級戰列艦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該型巡洋艦也是當時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
當時一共有三艘該型艦艇在德國海軍服役,據了解,其滿載排水量將近2萬餘噸,上面還搭載有數門204毫米艦炮,在當時這級巡洋艦也是出類拔萃的存在。然而在之後的作戰當中,由於該行巡洋艦數量較少,且戰鬥力大大弱於當時的德意志級戰列艦,因此在作戰行動當中一直沒有出色的表現。最終下水服役的三艘巡洋艦隻有一艘倖存到了戰後,並在美軍之後的核爆試驗當中所沉沒。
或許大家還不知道的是,這級戰艦當中還有一艘被出售給了當時的蘇聯。由於當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明面上兩國也是維持著良好的關係。當時的4號艦呂佐夫號建造進度由於遲遲未達到目標,最終德國將它出售給了蘇聯。然而在一年後蘇德戰爭期間,由德國製造的這型艦艇用其大口徑的艦炮在戰場上轟擊德軍,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也真可謂是諷刺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