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拼搏的本錢,年終報告還沒有頭緒,工作越來越忙,可是,腰卻不給力。白天坐著,腰痛;晚上躺著,腰也痛。腰椎間盤突出,就是這樣折磨人,讓患者陷入恐慌和焦慮情緒之中,不斷思考,是不是必須做手術?手術會不會留下後遺症?不做手術,能治好嗎?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康復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腰椎間盤突出,是由於脊髓、神經根受到損傷,發展為神經根炎,引起疼痛的症狀,分為膨出、突出、脫出等3種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主要表現是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劇烈疼痛可以導致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損傷在椎間盤內和後部鄰近組織,比如纖維環、透明軟骨板、後縱韌帶等,可能沒有傷及神經根。因此,沒有刺激症狀,通常表現為腰部深層疼痛,坐得時間較長後,疼痛會加重,容易被誤診為腰肌勞損,並且造成病情延誤。當病情進展,比如,纖維環破損,髓核脫出,就需要面臨是否手術的選擇。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果處於代償期,不需要特別治療,而且,多數患者可以通過保守療法,不做手術,實現治癒。但是,由於患者缺少準確信息,卻可能由於疼痛導致恐動症,這個概念1990年首次提出,是指患者受到疼痛刺激,害怕活動會造成再次損傷,導致對運動產生過度或非理性的恐懼心理,難以配合康復鍛鍊,甚至影響社會活動,嚴重者則出現廢用症候群。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基礎,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腰部外傷或生活中反覆的輕微損傷,導致髓核突出,職業、體育運動、遺傳等是相關因素;肥胖以及吸菸是誘發因素。大多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康復治療,可以達到症狀緩解及功能改善,但是,可能會在未來復發。不過,致殘性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較為少見,目前的研究數據表明,需要手術的病例,只佔患者總數的10%到20%。此外,手術可能遺留許多問題,比如疼痛不能消除,或者疼痛加重。因此,緩解症狀,預防復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首選策略。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在急性期需要睡硬板床,可以進行冰敷,每次15分鐘,每天2到3次。外傷2天後或症狀反覆發作,可以進行熱療或理療。急性後期,開始進行康復運動,按腰骶椎每個關節的活動度和方向,做適量的活動,幫助錯位關節恢復功能。可以在不加重疼痛的情況下,臥床做側臥轉體,以及屈伸腰弓和下肢伸屈,活動力量由小到大。適當運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防止肌肉力量下降。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康復期,需要進行活動方式調整,減輕對神經根的損傷。患者應該避免進行那些可能會增加脊柱應力的高衝擊性運動,避免反覆旋轉和彎腰的活動。合理的運動方案,應該結合改善心血管功能的規律鍛鍊,以及針對軀幹和臀部的肌肉力量訓練,還需要增強腹肌練習。運動方式可以選擇步行、遊泳、低衝擊性的有氧活動。同時,應該避免久坐或久站,不要搬動重物,少做腰部旋轉動作。搬動物體時,應該先下蹲,膝關節屈曲,將物體靠近身體,使腹肌維持緊張,以保護腰部肌肉。還可以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腰墊和坐墊,維持正確坐姿。休息時需要選擇中等硬度的床墊,必要時應該使用腰部護具。此外,需要減肥,並且戒菸。
腰椎間盤突出症早期,應對策略以保守治療為主,可以按病情進行藥物封閉、理療、牽引等;保守治療2周,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進行微創介入治療;仍然沒有達到治療效果,再考慮外科手術。但是,椎間盤具有較強的功能性,應該謹慎選擇手術。手術後,會因為髓核切除不徹底、繼發神經性狹窄、術後腰椎不穩定、瘢痕增生過度、狹窄未解除等,造成症狀復發。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因此,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該明白,手術不是首選,更不是唯一的治療方案。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