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2020-12-05 黑龍江新聞網

唐李

近年來發現的遠古時期的大興安嶺巖畫,其中有關龍形紋的巖畫,如被專家們稱之為「S形鹿角龍」等,與我國其它地區已經出土發現的有關龍的各種初始原型,形成了鮮明的互補和對照關係。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莊鴻雁,經過多年實地踏查和研究,認為大興安嶺巖畫中的龍形紋,與中華龍圖騰的起源密切相關,是龍圖騰形成過程中的初始形態,它參與了中華龍圖騰漫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並構成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體系的一部分。

有關龍圖騰的起源過程,學界多引用聞一多的說法:「大概圖騰未合併之前,所謂龍者只是一種大蛇。這種蛇的名字便叫做『龍』。後來有一個以這種大蛇為圖騰的團族兼併了、吸收了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於是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龍了。」

這一說法雖然顯得籠統,但隨著考古發現,人們已經看到了眾多不同形態的龍的初形。莊鴻雁說,全國有影響的這類龍型遺蹟有幾十處。她認為大興安嶺龍形巖畫與已發現的這些龍型遺蹟,可做彼此勾連的解讀。大興安嶺地處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分水嶺,在歷史上是東胡、鮮卑、室韋、契丹、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發祥地。「S形鹿角龍」發現於加格達奇白樺崗巖畫遺址。該遺址有10處巖畫,單幅近750餘幅。

據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與省考古研究所等組成的巖畫考古隊描述,「S形鹿角龍」巖畫縱向20釐米,方向朝南,龍的頭部朝東,巖畫身形為S形,身軀無爪,頭部被極具美感的鹿角代替。莊鴻雁對這個龍形紋是這樣解讀的,首先,「S形鹿角龍」更確切的表述應為鹿角蛇身圖像。從這些巖畫整體的表意和所處地點分析(巖畫一般都在山頂的石壁上),該處顯然是古先民進行祭祀等活動的場所。其次,如果說是龍,這個龍也尚處於龍形成過程中的初始階段,它與其它動物和太陽等圖像一樣可能作為人們崇拜的對象或圖騰之一存在,但還未上升為主導的地位,但先民已有了將蛇與鹿兩種動物或說生命功能疊加的超越生命的原始宇宙意識。

莊鴻雁說,大興安嶺龍形紋巖畫發現前,大興安嶺南端的紅山文化曾出土大量的玉龍。在內蒙古敖漢旗趙寶溝文化小山遺址,還出土了一件距今7200年—6800年的陶尊,陶尊上同時刻有鹿龍、豬龍和鳳鳥三種圖案。大興安嶺巖畫有觀點認為是舊石器時代,即距今18000年前,這個觀點是我省考古專家趙評春提出的,有第一手證據。莊鴻雁認為,龍形紋巖畫至少不應晚於趙寶溝文化的年代。趙寶溝陶尊上同時出現了代表狩獵文化的「蛇身鹿」和代表農耕文化的「蛇身豬」,而鳥形首則代表太陽崇拜。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測,陶尊上的圖案,正是大興安嶺巖畫蛇身鹿角龍與代表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碰撞與融合的結果?

莊鴻雁說,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黑龍江流域有龍的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有蜚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迄今為止,東北地區發現的「龍」,有大興安嶺山脈南端紅山文化區域內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的C形玉龍,及紅山文化區域發現的大量玉豬龍;有松花江流域左家山石豬龍;有黑龍江入海口處出土的蛇龍紋陶器;直到大興安嶺的龍形巖畫。從形態上分析,大興安嶺巖畫中的鹿角龍是將鹿角與蛇身融合在一起,而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和松花江流域左家山石豬龍則是將豬首與蛇身融合在一起,而有中華第一龍之稱的三星他拉出土的C型玉龍,則介於兩者之間。

龍的主體為什麼主要是蛇?莊鴻雁說,蛇具有蛻皮自新、冬眠春出的特點,這易使人聯想到生命死而再生。蛇的交媾時間可延續10小時以上,蛇的頭部外形酷似男根,因此,與生殖崇拜相關。中華文化史上最能體現蛇生殖崇拜文化特徵的莫過於伏羲與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象徵天地陰陽、雄雌構精,萬物生化。從一般的蛇到騰蛇的象徵是龍在形成過程中的一次帶有根本性的升華。

考察北方民族的原始文化形態,可以說龍蛇崇拜在滿通古斯語族中得到血脈傳承。清代吳振臣《寧古塔紀略》云:「薩滿,大凡大小家中立木一根,刻蛇像以祀」。在滿通古斯語族的薩滿文化中,蛇被視為太陽神,祭祀的蛇神神偶通常是長條形木雕,蛇的主要造型為雙蛇對視交尾。鄂溫克人也有祖先「舍臥刻」神來自頭上長著兩隻犄角的15尺長的大蛇的傳說。在通古斯諸民族薩滿的傳統祭神圖案及神服裝飾上,也有以龍蛇崇拜佔據著主神的地位。通古斯諸民族的薩滿服飾圖案,一般分為上、中、下三層,那乃人薩滿服飾圖的上界是蛇和四足蛇的天界,中界是大蛇和狩獵動物的地界,下層則是龜鱉的水界,並畫有水波紋;雙蛇紋是赫哲族薩滿神鼓普遍的紋飾;在俄羅斯境內黑龍江流域霍爾河真嘎村的烏德赫人的薩滿服飾上,也繪有三界圖。「在一個由兩條大蛇圍起來的方框中,上界為對稱的神鳥、太陽和天兔,中界為7個神人,下界為一條龍形巨蛇。」

我們知道,史前亞洲先民穿越白令海峽陸橋進入北美並沿著北美西海岸一路向南遷徙。那麼在這個載沉載浮的途程上,有關龍蛇崇拜的形態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呢?

《世界巖畫·歐美大洋洲卷》載:「在北美西海岸的梵可維島刻有海怪和龍,墨西哥的巴雅·加裡福尼亞的聖弗朗斯柯崖壁上也繪有類似的怪物巖畫,一條長達3.5米長著羚羊角的巨蟒,而另一條巨蟒身長達1.5米頭部卻長著鹿角。」在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崖壁上,也繪有水怪的形象,「水怪的形象長著動物的四條腿,卻用鳥爪代替蹄子,背部有鋸齒狀的芒刺,頭上有犄角,尾巴捲曲上翹,集多種猛獸與猛禽於一身,賦予其強悍的力量。至今一些印第安人仍然崇拜它,我們時常還會見到在巖畫的水怪形象前,供奉著祈禱者的聖杖、衣服和菸葉之類的物品。」

根據著名巖畫學者陳兆復先生的上述描述,莊鴻雁發現,在北美地區的巖繪中,不論是長著羚羊角和鹿角的巨蟒,還是長著犄角和鳥爪、背部帶有鋸齒狀芒刺的水怪,都與中國的龍在形成過程中的初始形象相類似。

從大興安嶺「S」形蛇身鹿角龍巖畫、紅山文化的中華第一龍和趙寶溝文化的蛇身鹿形首、蛇身豬形首陶尊,到俄羅斯境內黑龍江入海口處的蛇形浮雕陶器,再到北美洲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下加裡福尼亞的長著鹿角的巨蟒和頭上長角、背部有鋸齒和鳥爪的水怪,都是以蛇身為核心,融合了鹿角、背部鋸齒、鳥爪等其他動物的精華形成的。正是這一些特徵,融合成了類似最終的中國龍的圖騰。莊鴻雁說這是她寫的有關龍巖畫的主要觀點。換言之,從大興安嶺南端紅山文化到大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再到北美和中美,這恰與史前亞洲先民穿越白令海峽陸橋進入北美並沿著北美西海岸一路向南遷徙的路線相吻合,絕非偶然。

S形鹿角龍形紋巖畫

相關焦點

  • 破解南美史前巖畫中的文化密碼
    12月12日,英國電視臺播放了紀錄片《叢林之謎:亞馬孫河的失落王國》,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史前巖畫是其中一集的主題。塞拉尼亞·拉林多薩原始巖畫在陡峭的巖壁上連綿不絕,長達近13公裡,巖畫的圖案數以萬計,極為壯觀。巖畫內容豐富,除了人、馬、魚、鱷魚、海龜、鳥等現今依然可以看到的動物外,巖畫還描繪了很多只有在冰河時代才存在的動物,如早在1.2萬年前就在南美絕跡的乳齒象和古駱駝等。
  • 中國世界級巖畫史前「維納斯」,向我們轉述洪荒年代祖先的文明
    此外,中寧牛首山也發現巖畫20餘幅。巖畫的發現,並非是今天的事,也不是近代,而應該更早。香山地區的「石馬溝」「石羊溝」「騷胡槽子」,中寧縣境內的「石馬灣」「黃羊灣」等這些古地名,便是因這些地方的山巖上刻有羊、馬等巖畫而得名。石羊溝的石壁上刻有活蹦亂跳的野山羊,還刻有奔騰跳躍的鹿,甩著大尾巴的狐狸等動物,特別是三隻同行的野豬,形態逼真,躍然壁上。
  • 亞馬孫雨林中,竟然藏著數萬幅史前巖畫,這是真的嗎?
    亞馬孫雨林中,竟然藏著數萬幅,綿延十三公裡的史前巖畫,這是真的嗎? 最近,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披露了他們的這一發現,他們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發現並發掘了這處巖畫,但一直為之保密。
  • 古藺溶洞發現「三魚共頭」巖畫及古魚化石!化石確切年代,有待專家...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日前,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瀘州古藺發現了古巖畫及魚化石,這是我省正在進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的一項新成果。據了解,負責普查工作的古藺地心探險隊的洞穴探險愛好者們,在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沙子灣的無名溶洞探險時,發現了「巖畫」、「化石」。這個位於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的無名溶洞,近日被古藺地心探險隊的隊員們,揭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的無名溶洞中,普查隊員發現了「三魚共頭」巖畫,並且在溶洞洞口發現疑似化石。
  • 縉雲巖畫——遠古人類文明有著怎樣的奧秘?
    直至2017年6月12日,聖巖寺主持周閩堯,在雨天對縉雲壺鎮與永康交界處的聖巖寺進行巡查時,於山巔人跡罕至處的一個近百平方米,面臨懸崖的石臺上,意外發現了巖畫。從此,縉雲的其他地方也陸陸續續發現了古巖畫。根據縣文史專家陳渭清整理,目前縉雲巖畫分布情況如下:一、仙都下洋村西北後山岙巖峽,有千餘平方,一百多個,分四個點。
  • 【藏北故事】神奇的藏北巖畫
    1903年,著名的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一書中提到,他在西藏北部某個海拔約4500米的山谷中,發現「一塊山石上雕刻著幾個拿弓的獵人追趕著羚羊的畫面」。  2001年7月初,我作為「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副團長和記者的雙重身份,前往藏北無人區科學考察。
  • 神秘的野牛溝巖畫(一)
    勤勞的人們又充分發揮這種聰慧,在崑崙山裡刀刻斧鑿了一些巖畫,與崑崙神話一併流傳至今。  巖畫——凝固在石頭上的史詩。有資料表明,人類最早的巖畫可以追溯到兩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崑崙山野牛溝,近年來就有人發現了在山體上留下的幾十幅巖畫。  野牛溝海拔超過3500米,因可見野犛牛出沒而得名。野牛溝生存條件惡劣,即使是藉助先進設備,進入野牛溝也較為困難。
  • 中衛地區巖畫-羊圖騰,說明了什麼?
    中衛地區的巖畫顯示了最古老的「原始語言」,雖然形式簡單、鑿刻粗糙,內容表現為拙樸。但這正從側面表達了中衛地區原始居民的最樸實、單純的性格,以及簡單的生活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原始先民頑強的生命狀態,蘊藏著豐富的含義。中衛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是我國巖畫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中衛巖畫畫幅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圖案密集,具有重要的研宄價值。
  • 英語「龍」dragon的語言來源
    面對西方,俄國皇帝自稱「沙」(shah),但對東方則稱「紮根汗」,就是「龍可汗」,因為東方的專制皇權自古皆以「龍」自稱。  英語「紮根」到底來自什麼語言?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卻從未有人專門研究過,或者說從未有人把它說過明白。  筆者以為,這個龍的古老讀音,蘊藏著龍起源的重要秘密,蘊藏著東西方古文明之間從遙遠時代起就存在內在聯繫的歷史信息。
  • 那曲尼瑪縣夏桑、加林山巖畫調查簡報
    ⑤  二、巖畫畫面及內容  加林山巖畫點和夏桑巖畫點,在以往很多相關考古的文章中已有很詳細的介紹,故這裡介紹的重點是車輛巖畫內容。車輛巖畫在西藏屬首次發現。本次考察中,我們只發現了相隔比較遠的兩處車輛巖畫,而且各處僅發現了一個畫面。
  • 新疆旅遊攻略(47)-新疆旅遊景區景點-新疆草原石人及巖刻巖畫
    它們或隨葬於墓中,或者守護在墓前,面向東方——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喚起生命意識和力量的地方。,東黑溝古遺址區內的巖畫都集中分布在水源豐富地,而八牆子山頂巖畫卻在山頂上。 10、尉犁縣庫魯克塔格山興地巖畫 興地巖畫 位於庫魯克塔格山興地峽谷中,是新疆發現較早的也是較大的巖畫,巖畫長約15米,高約6米,有大小圖像
  • 賀蘭山巖畫大揭秘:太陽神圖案究竟是什麼?別再讓專家給騙了!
    巖畫,是人類的祖先們記錄當時他們所理解的自然、星象轉換、狩獵、農耕、崇拜和圖騰及氏族所發生事件的一種符號。世界各地巖畫分布的很廣泛,所描繪的內容和圖案本身表現出來的內容和密碼,至今也沒有一個能讓人徹底信服的結論。
  • 伊朗發現神秘「螳螂人」史前巖畫
    是漫威中的螳螂超級英雄還是一種變種人?日前,據外媒報導,在伊朗中部發現了一幅不同尋常的史前巖畫,巖畫上描繪了一個六條腿的生物。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一起分析了這幅巖畫得出了該生物很可能是由螳螂和人的組合的結論。他們的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的《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雜誌上。
  • 俄羅斯5000年古墓中的彩色巖畫,有「兔子人」「烏鴉人」等
    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一座距今5000年的石棺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巖畫,巖畫上的「羽人」「角人」以及天體圖案,讓人產生許多腦洞大開的猜測。墓葬位於一個名為卡拉科爾(Karakol)的古老村莊,早在1985年就已經被發現,但最近考古人員才對其進行了正式發掘。
  • 鴨嘴龍標本「回歸」古動物館
    本報訊(記者王潤)「棘鼻青島龍」一種因為頭上長有管棘而舉世聞名的鴨嘴龍,其標本在經歷了各國巡展之後,首次來到國內博物館展出,並將被永久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裡。  這種頭上長棘的鴨嘴龍產於中國山東萊陽市金崗口,生活於距今約7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
  • 不祥鳥貓頭鷹,卻是先民們的神鳥,而且很有可能是鳳凰的雛形
    因為在這一區域裡有著大量的紅山文化遺存,在這些遺存中考古學家不僅發現了「中華第一龍」,並在其後又陸續發現了數批玉雕龍、大型勾雲佩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型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而在數量和品類如此繁多的紅山文化飛禽類的玉雕中,玉鴞最為突出。
  • 世界巖畫故事:穿越千古時空 訴說歷史蒼穹
    在歐洲,巖畫多塗繪於洞穴的巖壁或壁頂,故歐洲巖畫也稱為洞穴藝術,英文為「cave art」;美洲、非洲的巖畫多位於裸露的崖壁巖面上,英文名稱多用「rock art」;此外,巖畫還稱為:「rock carvings」「rock engravings」「rock inscriptions」。在中國,20世紀晚期的著作中偶見用「崖畫」「崖繪」「石刻」「巖石地畫」「巫畫」指稱巖畫。
  • 建國以來最大的火災:大興安嶺特大火災,死亡211人
    大火中喪生211人,燒傷266人。在燒傷人員中,有的已落下終生殘疾。大火自1987年5月6日始開始燃燒,5月27日晚5時,撲火部隊合圍,6月2日火場明火、餘火、暗火全部熄滅,火場清理完畢,取得撲火勝利。
  • 大興安嶺之殤30年療愈火災傷痛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在吞噬森林。1987年5月,大興安嶺,大火還在燃燒,消防人員在滅火。1987年「5·6」大火之後,過火城鎮內,被燒毀的民房和公共建築只剩下煙囪和殘垣斷壁。2017年,漠河縣古蓮森林資源管護區第九管護站,管護員對進入林區人員進行防火檢查。2017年,大興安嶺漠河火災後長出的白樺林。
  • 大興安嶺消防員雪中偶遇小狐狸
    大興安嶺消防員雪中偶遇小狐狸】14日,大興安嶺森林指戰員在綽納河自然保護區的雪地裡偶遇一隻小狐狸。小傢伙向著一行人顛顛跑來,嗅著味道把午餐肉從消防員手裡叼走,回頭表示「感謝」後消失在雪原。近年來,大興安嶺加大了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環境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