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經濟風口,寵物醫療的矛與盾

2021-01-09 網易

  

  投稿來源:安樹

  伴隨著孤獨文化的肆虐,寵物經濟持續升溫,寵物愈發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市場規訓,我國寵物行業已經初具規模。

  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寵物市場的規模超2000億,年平均增速近20%。市場紅利湧現的背後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也在逐漸形成,疊加嗅覺敏銳地資本積極布局,寵物經濟賽道上的各大細分領域也在一路上揚,未來市場將進一步做大做強。

  但就寵物醫療這一賽道而言,國內寵物醫院專業性的嚴重不足和缺乏標準化管理,使得各種矛盾交織演變。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近10萬名寵物醫生,而取得執業獸醫資格證的人員不足6萬人,不止於此,偽造營業執照等現象在寵物醫療行業尤為突出。

  一面是蓬勃生長的寵物市場,一面是良莠不齊的寵物醫療現狀,未來的寵物行業將何去何從?

  資本錨定VS亂象橫生

  縱觀寵物行業的整個產業鏈,寵物醫療作為其中一條黃金賽道,佔比超過20%,以高瓴、高盛、紅杉等為代表的資本先後殺入該賽道,一批以寵物診療連鎖企業應運而生。

  資本的錨定讓寵物醫療行業開始釋放由分散走向群雄逐鹿的信號,但相較於國外近百年歷史的寵物生意而言,國內寵物醫療市場仍處於亂象橫生的起步階段。

  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人才的短缺。就寵物行業人才需求而言,人才的短缺在未來十年或者更長遠的未來都是個亟需攻克的難題。

  一方面,缺乏寵物醫療行業的運營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醫學領域專業人才更是需求量巨大。儘管國內執業獸醫數量逐年增加,但人才缺口短期仍難以補足。

  其次,專業型人才的缺乏背後隱匿的是寵物醫院資質的難達標。

  一般來說,必須有3名或以上擁有資格證書的獸醫人員才有資質開寵物醫院,而且在經營面積、醫療設備和環保資質方面也有相應標準。同時,還要具備動物診療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而當下許多寵物醫院都不具備相關資質,屬於違規經營。

  不止於此,寵物醫院自身還存在著核心競爭力不足、輕研發、重營銷等問題。

  再者,國內寵物市場發展仍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對於寵物醫療行業還沒有制定完善的相關規定。因而,目前寵物醫院價格是多是自行定價,導致"一病一議、一議一價"以及"寵物看病貴"現象尤為普遍。以貓狗常見的細小、貓犬瘟等疾病為例,治療費用一般在三五千不等,而其他費用更是動輒上萬元。

  寵物醫療支出是僅次於食品的第二大支出,高達465億元,但初期分散化、無序化經營滋生了諸多問題,而資本入場,又能否解決行業集中度低引發的問題?

  頭部初顯VS地域割據

  寵物醫療這門生意如何,還要從蛋糕有多大、分食者的能力來看。

  從蛋糕規模來看,雖寵物醫院數量大幅增加,但連鎖經營的寵物醫院數量佔比尚不足10%。資本入場、頭部玩家擴張的故事還要從大手筆的高瓴談起。

  2016年,高瓴資本開始在國內寵物醫療領域投資,目前其持有超過600家寵物相關企業的股權,其中80%以上是寵物醫院。

  同時期,寵物醫療行業第一股瑞鵬也在收購和開店中不斷開疆拓土。但由於行業競爭的加劇,寵物醫療行業內收購兼併的交易成本水漲船高,瑞鵬集團自2015年起出現了淨利潤的連續下滑。

  2018年,在寵物醫療市場不斷收割的高瓴遇見了身處利潤下滑窘境的瑞鵬集團,雙方一拍即合,組成新瑞鵬集團,成為了首個門店數量超1000家的寵物醫療集團。

  另一位本土玩家,瑞派先後收購江蘇派特、關忠、皇家、我寵我愛等寵物醫院品牌,在去年獲得瑪氏融資後,市值超過70億元,市場佔有率僅次新瑞鵬。行業龍頭高瓴、瑞鵬整合後的新瑞鵬集團市場佔有率約6.5%,排在其次的瑞派約2%,三大品牌合計佔比不足10%。

  除了這三大品牌之外,剩下的幾乎都是非連鎖的小寵物醫院。這意味著,資本助力下的連鎖寵物醫院擴張受到了一定限制,而以街頭夫妻店為代表的中小玩家仍處火熱發展之勢。

  這是因為,相比於寵物食品,寵物醫療提供的是一種更專業化的體驗服務,寵物醫院地域便利性成為品牌擴張的關鍵因素。而從三大品牌的分布上,也可以明顯地看出地域的品牌隔離。

  瑞鵬和瑞派以華南市場為主,高瓴旗下的美聯眾合、芭比堂、寵頤生、納吉亞等品牌以華北市場為主,安安寵醫則以華東大區為主。

  宏觀上來看,在一線城市寵物醫院擴張天花板即將觸頂,成本日漸加大背景下,行業大型連鎖機構的主體資源開始逐漸從一線城市轉向填補二線三線的連鎖市場空白。疊加,二、三線城市的寵物醫院依然極度分散,為行業整合提供了契機。

  擴張之路仍在交錯進行,從2018年以前三國殺到後來老大老二合併成新瑞鵬與外資瑪氏加碼瑞派的新對陣,寵物醫療行業的頭部對壘局勢並未緩和。

  樂觀的前景VS慘澹的錢景

  不過,即便是令資本如此青睞的寵物醫療,其盈利也並不樂觀。

  美國頭部寵物醫療領域玩家VCA的淨利率為10%,反觀國內,寵物醫療行業尚處於初期混戰階段,利潤情況或更不樂觀。曾經作為寵物醫院第一股瑞鵬就在利潤端吃了癟,其2014年到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622.64萬、2027.93萬、2105.41萬、2296.06萬,一直未走出生機,甚至在2018年遭遇停牌。

  伴隨著寵物市場盤面的擴大,寵物醫院激增,價格戰此起彼伏。數據顯示,2019年7月,國內寵物醫院達23000多家,這其中超過一半徘徊在虧損和盈利的邊緣,甚至是已經陷入虧損。獲客成本增加,玩家更加"積極"打價格戰,從而陷入利潤擠壓,生存更加艱難的惡性循環當中。

  再者,醫療設備、藥品成本高企,進一步加深自身窘境。一方面,醫療設備單價高、維護費用高、更新速度快,但使用頻次卻低。另一方面,在寵物藥品和寵物疫苗上遊端,國內難走出可分庭抗禮的玩家,其中超過70%的寵物藥品市場份額和90%的寵物疫苗市場份額受外資品牌壟斷。

  不得不承認的是,寵醫行業還將經歷很長一段摸索時期,資本入場正在加速行業走向集中與正規化,而消費升級的需求與行業內尚存的空白將共同帶來寵物市場未來的增量與變量。資本清洗之後,或可期待能跑出獨角獸,讓這個身處亂象中的產業真正贏得自己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寵物經濟風口,寵物醫療的矛與盾!
    產業作者|王晶晶編輯|譚松來源|一鳴網伴隨著孤獨文化的肆虐,寵物經濟持續升溫,寵物愈發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市場規訓,我國寵物行業已經初具規模。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寵物市場的規模超2000億,年平均增速近20%。
  • 日本寵物比孩子多300萬,寵物經濟是不是馬上要成風口上的豬?
    而日本寵物食品調查協會顯示,全日本大約有1850萬隻寵物,比孩子的數量還要多300多萬。昨天我們談到了日本的兒童數量出現了歷史新低,而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則新聞則更有意思,它顯示的是相比於日本的兒童數量,日本的寵物數量竟然比日本的兒童數量多300萬。其實這也是代表的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寵物經濟的一個強勢崛起。
  • 高瓴主導整合,這艘寵物醫療界的「航母」迎來新風口
    而在彭永鶴的構想中,未來新瑞鵬要打造成為世界級智慧寵物醫療機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單身經濟、銀髮經濟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使得寵物經濟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寵物行業在2018年達到1708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接近30%。並且近幾年的增長率持續上升,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級別。
  • 寵物消費經濟,上海奉賢打造新的經濟「風口」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從上海奉賢區獲悉,上海奉賢將用3-5年時間,推動寵物產業與鄉村振興結合、與奉賢東方美谷結合、與健康產業相結合,打造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寵物經濟集聚度最高、寵物產業鏈最完備的產業地,用經濟新活力展現奉賢經濟高質量新亮點。
  • 「ITS經濟」下新風口寵物保險的誕生契機
    ——叔本華分類|smart靈動寵物字數|1954,閱讀約4分鐘去年,英國寵物保險支出達到7.8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68億元,創歷史紀錄。寵物保險市場為何發展如此迅速,人們為何熱衷於為寵物購買保險?近年來,隨著寵物經濟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貓狗兼得的生活。在國內,誕生了博奇網,狗人網,E寵網等專業寵物綜合服務平臺。
  • 高瓴主導整合,估值超百億,這艘寵物醫療界的「航母」迎來新風口
    而在彭永鶴的構想中,未來新瑞鵬要打造成為世界級智慧寵物醫療機構。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秀芝編輯|米娜圖片來源|被訪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單身經濟、銀髮經濟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使得寵物經濟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寵物行業在2018年達到1708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率接近30%。
  • 高瓴主導整合,估值超百億,這艘寵物醫療界的「航母」迎來新風口
    而在彭永鶴的構想中,未來新瑞鵬要打造成為世界級智慧寵物醫療機構。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秀芝編輯|米娜圖片來源|被訪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單身經濟、銀髮經濟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使得寵物經濟正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 藏獒經濟崩盤 寵物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如今,藏獒經濟崩盤:據了解因生病等原因,收容所現有流浪狗數量有所減少,但現場估算至少有600隻以上。巴加表示,收容所狗食有大米、糌粑、狗糧和剩飯。那麼,藏獒經濟崩盤,寵物醫療概念股有哪些呢?藏獒經濟崩盤藏獒經濟崩盤:曾動輒售價千萬的藏獒神話破滅。
  • 寵物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探討
    近幾年,經濟發展、單身經濟及銀髮經濟共同推動寵物經濟崛起,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寵物」一詞在全國各地都受關注。隨著寵物角色向家庭成員轉變,「擬人化」的寵物服務與寵物用品行業興起,寵物行業形成了食品寵物飼養、寵物交易、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服務的細分領域。
  • 「寵物經濟」:滿足年輕人價值千億的孤獨
    事實上,兩千億元的規模還遠遠未到寵物經濟市場規模的天花板,據愛狗人士計算,一隻小型犬每年要花費3000-5000的飼養費,而且不涉及醫療、寵物玩具等方面的支出,由此觀之,在寵物「人性化」的趨勢下,未來我國的寵物經濟市場還有著巨大潛力。
  • 年輕人養寵成風潮,寵物經濟成下一個投資風口?
    雖然在後疫情時代,不少人喊著要「報復性存錢」,但對自家寵物卻是願意花錢,甚至這些寵物吃得比我們要好,圍繞著「它」而興起的寵物經濟也迎來了爆炸性增長。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元,整體規模達到2024億元,同比增長18.5%。
  • 被「鏟屎官」養成的千億新戰場,寵物經濟風口機會在哪裡?
    隨著寵物在飼養者心中的定位不斷轉變,飼養者在寵物身上所願意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高。據統計數據顯示,飼養寵物的消費人群中,女性所佔的比例較高。而從年齡上看,90後成為了飼養寵物的主力。寵物經濟火熱的之下,是女性消費群體的增長和年輕消費者們消費意識的改變。隨著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上漲,人們的消費觀念便在不斷升級。
  • 2000億寵物經濟背後,寵物醫療這門生意到底怎麼樣?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像Lotus依一樣,選擇養寵物作為生活的調劑,而沒有養寵的年輕人,也將「雲擼貓、雲擼狗」的潮流貫徹到底,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瘋狂追逐著寵物們的動態消息。伴隨著這份熱愛甚至狂熱,寵物買賣、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需求日益旺盛,「寵物經濟」開始席捲整個中國。
  • 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破2024億,寵物產品精細化或成下一風口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中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破2024億,京東的消費數據也顯示,中國寵物消費已超過中國男人的消費,這是否說寵物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寵物行業的快速發展是不是意味著新的經濟風口已經出現。
  • 寵物家電新風口下暗藏隱憂
    投稿來源:蛇眼財經近年來,養寵熱潮興起,「擼貓」「吸狗」逐漸成為了一種新風尚,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將寵物作為陪伴和打發時間的必備同伴。據悉,2019年全國犬貓養寵人數達6120萬人,正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長。而隨著養寵群體的加速擴張,以及消費水平的不斷升級,寵物經濟成為了高速成長的藍海「風口」。
  • 寵物經濟風口來臨,實體商業能否順利接招
    寵物經濟近年來為何如此火爆?寵物經濟究竟會為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在實體商業中又得以怎樣的應用?本文將與您探討關於寵物經濟的課題。 01 寵物經濟,因何而生?
  • 寵物經濟:一門千億級的孤獨生意
    食品和醫療是寵物產業鏈上的核心 寵物經濟日漸火熱,也催生了寵物行業用品及服務需求增長。寵物食品作為剛性需求,在行業中份額佔比最高達33.8%,其次為寵物醫療佔比達22.9%。在醫療領域,國內寵物醫院擴張速度明顯,但對國外醫療產品的依賴度很大,寵物疫苗、獸藥、診斷等進口產品市場佔有量將近90%。
  • 寵物產品零售品牌「極寵家」獲5億人民幣融資,資方為寵物醫療機構...
    36氪獲悉,寵物用品新零售品牌「極寵家」於今年8月21日獲投5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寵物醫療企業「新瑞鵬集團」。 此前,「極寵家」已獲投3100萬元天使輪投資,資方為中寵股份。而在Pre-A輪中,該零售商獲得了瑞鵬集團投資,因此本次投資算是瑞鵬集團的第二次投資。
  • ...極寵家」獲5億人民幣融資,資方為寵物醫療機構「瑞鵬寵物醫院」
    36氪獲據悉,寵物用品新零售品牌「極寵家」於今年8月21日獲投5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寵物醫療企業「新瑞鵬集團」。 此前,「極寵家」已獲投3100萬元天使輪投資,資方為中寵股份。而在Pre-A輪中,該零售商獲得了瑞鵬集團投資,因此本次投資算是瑞鵬集團的第二次投資。
  • 新風口即將到來!一場「寵物經濟人性化」的革命
    」 還處於襁褓期美國擁有全球第一的 「 寵物經濟體 」 。又一 「 人性化 」 新產業,主體功能跟人的醫療保險基本一致,但性質上則屬於財產保險。我們處在 「 寵物經濟 」 的蓬勃時期,這將是一門不可忽視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