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另一場「人禍」

2020-09-19 AIPharos月光社

文 / 趙家鵬

阿拉伯沙漠裡的一場降雨,在兩年後,卻讓數千裡外的中國人感受到了恐慌。

2018年中,因為連續的強降雨,在阿曼、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土地溼潤起來,土中的沙漠蝗蟲開始從卵中孵化。到了當年年底,沙漠蝗蟲的數量增長到了400倍,開始成群聚集起飛,總數達3600億。

蝗災開始了。

蟲群沿著南北兩個方向移動。過去兩年,它們向南越過紅海,到達東非,致使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在內國家,遭遇了25年來最嚴峻的蝗災。向北則渡過波斯灣,感染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北部的土地。

目前,蝗蟲襲擊了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將造成今年印度糧食減產30%-50%。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算,如不加以控制,到今年6月份,蟲群數量會擴張到現有的500倍,蔓延至亞非30多個國家。

更壞的消息是,蟲群距離中國僅1000公裡,且有不斷向東蔓延的趨勢。這場蝗災,會逼近中國嗎?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蝗災傳播地圖。相關專家認為,接下來,沙漠蝗群可能向埃及和北非蔓延。

農業部在第一時間給出了答覆: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這個判斷是經得起推敲的。此次在西亞肆虐的蝗蟲,如想抵達中國,有兩個遷徙方向,一個是沿印度北上進入西藏和新疆,另一個是轉向東南亞進入雲南。無論哪一個方向,都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前者是西藏高原和帕尼爾高原,後者則是雲南的茂密雨林。

沙漠蝗蟲的對於暖溼氣候有格外青睞,一般活動在溫度40℃左右、溼度60%-70%的條件下。高寒的山脈是阻隔他們的天然屏障。

另外,蝗蟲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穀子等禾本科植物為食,這是因為其體內擁有大量的名為糖苷鍵轉移酶的代謝解毒酶類。這類酶能降解禾本科植物中存在的特定次生代謝物。而在熱帶雨林,其賴以為生的禾本科植物稀少,且充滿天敵,不利於蟲群遷移。

一言蔽之,大可不用擔心。相信科學,新冠肺炎之後,中國並不會被東非蝗災盯上。

但在社交媒體上,關於蝗蟲的討論卻開始泛濫。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東非蝗災的消息,有人開始設想,如果蝗蟲來到中國,該怎麼辦?

網友回覆:起鍋燒油,吃了它啊!

遙遠的危機變成了饕餮們的腦洞盛宴。人們翻出舊事,2017年,山東濰坊出現大規模蝗蟲泛濫,當地村民集體出動捕蝗,引起附近市民前來收購,10元一斤非常搶手。

除了人吃,家禽也可以參與。有媒體報導了二十年前,新疆北部發生蝗災,當地引進了十萬隻鴨子,前往捕食蝗蟲,效果顯著。

作為八卦,這些報導可以當作談資。但作為科普報導,上述討論其實是不靠譜的。

靠天敵消滅蝗蟲,僅限於蝗蟲泛濫,但未起飛時。蝗蟲一旦成群起飛,其內會釋放一種名為苯乙腈的揮發性化合物。這種物質會改變蝗蟲的體色,讓平常綠色的蝗蟲呈現出黃黑色的樣貌,同時也會令蝗蟲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更可怕的是,其散發出來的氣味,會讓以其為食的天敵聞之而生畏,甚至一旦被捕食,苯乙腈會最終轉化為劇毒物質氫氰酸,令捕食者感到不適。

這時的蝗蟲,不僅動物不能吃,人也無法食用。甚至,私自捕食蝗蟲,不小心還會造成病症。1998年,哈爾濱就有十多人在吃過蝗蟲後,引起過敏反應,經搶救才脫險。

所以,想起鍋燒油的老鐵們,放下你手中的鍋鏟吧。

目前,針對蝗災的防治,更靠譜的方法主要還是化學防治、生物防治、遙感技術與生態防治

農藥,特別是化學農藥,是過去數十年來蝗蟲主要的殺手。在大規模蝗災爆發時,主要通過飛機噴灑農藥的方式來進行防治。如1953年,新中國爆發第一場蝗災,即出動了四架飛機進行農藥噴灑。

農藥可在短期內控制蝗蟲,卻會給土壤及其出產作物帶來汙染。如著名的666農藥,它曾是被全球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但其對生態環境有巨大危害。1970年代後,多國開始禁用此類農藥,中國也在1983年停止了其在農業上的使用,但直到今天,許多地區的土壤和水體中,依舊殘留它的成分。

取而代之的辦法是仿生農藥。仿生農藥是一種昆蟲生長調節劑,昆蟲學家基於蝗蟲體內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可抑制其生長的真菌,侵入蝗蟲體內,達到控制蟲群規模的效果。

近年來,基於無人機的遙感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蝗蟲預防方法的進展。這次東非蝗災,聯合國糧農組織即利用無人機搭載的遙感工具,做出了及時反應。

這款遙感工具名為eLocust3,是一款手持平板設備,內含自定義應用程式,可使用英語、法語或阿拉伯語操作,通過衛星實時記錄數據,並將其傳送到國家蝗蟲中心和羅馬糧農組織總部的沙漠蝗蟲信息處。2015年來,該組織已在北非、近東和亞洲西南部24個國家,發放了450臺這種手持設備。

eLocust3設備的屏幕截圖。紅色區域代表新鮮的綠色植被,深受沙漠蝗蟲喜愛。黑色區域代表老一點的植被,蝗蟲對此沒有興趣。此類遙感圖,可幫助追蹤與定位蝗群。

僅靠防治無法阻擋住蝗災的腳步。這種肆虐了人類數千年的災難,它為什麼會形成,目前還無法確知。

我們能夠了解的是,蝗災是生態惡化的副產品。所以,更長期的治理辦法是生態防治。

中科院動物所曾對中國北方特有的亞洲小車蝗進行研究,發現,該類蝗蟲青睞植物氮含量低、土壤中氮已經耗竭的過度放牧草地。這項研究,也部分解釋了內蒙古草原退化與當地蝗蟲成災的關係。

完成這項工作的是中科院動物所的康樂研究組。2014年,康樂牽頭破譯了飛蝗的全基因組序圖譜,圍繞種群暴發成災機制等世界難題,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性進展,成為了國際上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

目前,在蝗蟲防治領域,中國正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自1953年以來,蝗災並未成為困擾中國的重大災難性問題。農業部的監測數據也顯示,未來中國爆發大規模蝗災的風險很低。

但在過去四十年,蝗蟲從未遠離中國。在全球生態發生變化時,蝗蟲陰影依舊會籠罩中國。

1986年,國務院下發緊急通告,通報了建國以來第一次蝗蟲起飛事件。接下來的兩年,全球性蝗災爆發,非洲多國遭遇糧食危機。2003年,隨著氣候變化,非洲再次爆發蝗災,中國在當年也遭遇局部蝗災。當年非典期間,在錫林郭勒草原,蝗蟲大量出現在沙化的草原上。

蝗蟲研究專家、中科院院士康樂認為,中國依然沒有完全從蝗災的陰影當中解脫出來。「如果你去內蒙古、新疆就會看到每年草原上都發生很嚴重的蝗災;在黃河的出海口,在濱海的荒地上,蝗蟲也會經常造成災害。」

除了異常氣候影響以及土地荒漠化,在中國,蝗蟲的出現,還是一場「人禍」。與疑似導致新冠肺炎的原因一樣,它也是與非法捕獵、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的一個惡果。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蝗災多發在北方乾旱退化的草原地帶。為什麼會發生這裡。

內蒙古當地的研究人員,給出過答案:

在草原上,百靈鳥是蝗蟲的天敵,但是隨著人類對百靈鳥的大規模捕殺和對草原生態的負面影響,百靈鳥已瀕臨絕跡,生態鏈關鍵環節的要素缺失,使蝗蟲沒有了天敵,肆意繁殖。

百靈鳥是少數在乾旱地帶能夠生存的鳥類。在內蒙古,曾經存在大量的蒙古百靈,因其是荒漠化草原代表性鳥類, 是維護草原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且以蝗蟲為食,可防治害蟲,上世紀八十年代,曾被內蒙古定為區鳥。

百靈鳥不僅吃蝗蟲,它還是一種歌聲婉轉、肉質鮮美的鳥類。後者為它帶來了滅頂之災。

1999年,內蒙古自治區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整個地區僅存蒙古百靈522萬隻,而在過去二十年,這個數字更是繼續下降。

毒殺與偷獵是百靈鳥消失最主要的因素。

2019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公布了當年公益訴訟十大案件,其中之一就是發生在錫林郭勒盟的「毒殺百靈鳥案」。此前一年,當地森林公安局抓獲了三名鳥販,三人在用苜蓿草籽與克百威配成約60斤毒餌,在百靈鳥棲息地,毒殺了4400多隻百靈鳥。這起案件造成了生態經濟價值損失、國家財產損失等共計440餘萬元。

被非法獵殺的百靈鳥。

這只是過去一些年百靈鳥遭遇的毒手之一。

作為一種候鳥,每年百靈鳥會固定向南方遷徙,華北平原是其必經之路。但在以唐山、秦皇島為中心的許多地方,每年都會出現捕捉百靈鳥的巨網

巨網之下,是一條成規模的黑色產業鏈,由下遊捕鳥者、中遊鳥販子以及上遊批發商組成。

下遊的捕鳥者大多是唐山、秦皇島的當地村民,他們在當地捕鳥後,賣給當地一道販子,每隻收穫價格在幾元到十幾元不等。每次候鳥季,捕鳥者可獲利一萬餘元,而當地一畝稻田一年收益最多一千元。利益之下,捕鳥屢禁不絕。

當地的鳥販子收到百靈鳥後,會馬上轉手賣給天津等地的二道販子。百靈鳥在天津的花鳥魚蟲市場交易後,會再次轉到南方收購者手上,最終流向廣東等地的餐廳,滿足野味愛好者的口腹之慾。

百靈鳥的另一用途是賣做觀賞寵物鳥。據悉,在內蒙古當地,百靈鳥雛鳥每隻收購價格在六十元到八十元左右,但運至兩百裡外的張家口,價格會翻上一番。在張家口,百靈鳥會再次轉賣,流入周邊城市的花鳥魚蟲市場。在北京,一隻毛色狀態好的百靈鳥往往在數千元左右。

2017年,在阿拉善SEE基金會的資助下,一群觀鳥愛好者曾對全國鳥市進行了調查。在他們走訪的200餘個鳥市上,發現了近12萬野鳥的出售記錄,其中蒙古百靈有近4000隻。據動物保護人士稱,市面上每出售一隻鳥,背後就會有十隻鳥死亡

為什麼百靈鳥屢遭殺害?

一個原因出在政策上。百靈鳥並非國家保護動物,在2000年出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上,它被列入此類「三有」動物之列。對於偷獵「三有」動物,按規定會處以捕獲價值兩倍到十倍的罰款,但在現實執法中,百靈鳥偷獵的經濟價值往往大於罰款。這是導致捕殺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值得說明的是,目前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發布於1988年,過去多年未曾修訂。這也是導致許多「三有」動物被捕殺食用的政策障礙之一。

去年,《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調查數據,北美地區今天的鳥類數量,比1970年減少了將近30億隻,麻雀、雲雀和椋鳥減少最多,比例高達75%。而在中國,百靈鳥目前的種群數量和分布,難以查知。

新冠肺炎尚未消退,這是一場天災,某種程度上更可能是一場由野生動物而起的「人禍」。如今,全球性蝗災又開始肆虐,中國雖然暫時無虞,但如果我們不能防微杜漸,誰能保證不會出現另一場「人禍」呢?

百靈鳥消失之日,也是我們受災之時。

相關焦點

  • 大火中的「生物末日」:搶救澳洲野生動物
    「自從發生火災以來,它們變得不一樣了,」她指的是這些動物,「它們非常恐慌。」 野火已經造成至少24人喪生,1400多所房屋被毀,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破壞,而且對澳洲著名的野生動植物造成了慘重的損失。 據估計,可能有數以億計的動物已經死亡,其中許多是其他大陸上沒有的,這破壞了該國獨特的生態系統。
  • 河北動物救護中心被爆「吃虎肉」高層帶頭請客吃「東北虎、獅子」
    河北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近日被檢舉,20年來一直飼養、販賣野生動物牟利,甚至親自食用東北虎、鴛鴦、大天鵝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招待客人食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近日收到檢舉,指出秦皇島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直在飼養、販賣國家一、二級野生動物,違法製作瀕危野生動物標本,並以低價自各大動物園收購野生動物的屍體與皮毛,製作成標本後以高價賣出,包含獅子、東北虎、猩猩等。
  • 「致敬警察節」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青綠水青山
    「致敬警察節」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青綠水青山 2021-01-07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南美季」第六集,參加一場南美的「襤衫節」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是央視出品的一套旅遊紀錄片。導演楊帆從5年前開始啟動這個項目,從北京出發做環球旅行,目前已經去過了二十多個國家,找到了32個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而現在的「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南美季」是這個節目的第三季,也是第一次踏足南美洲的土地。
  • 武漢野生動物王國12月31日開放
    本月,武漢動物園宣布暫別兩年升級改造,在人們想念動物朋友們時,又有好消息傳來。武漢最大的森林野生動物園——「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於12月31日開始試營業。即將到來的元旦假期,有了新鮮去處。從未去過野生動物園,我興致勃勃。據說「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是向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看齊,佔地面積就達到2250畝,有210個足球場那麼大。
  • 《動物森友會》之十大「細思恐極」
    動物森友會》發售有 20 多天了,各位島主們想必也已經從最初的「白手起家開山拓荒」進化到了「安穩度日炒股致富」的階段,稍微努力點的話備不住都已是千萬富翁了。雖說「動森」打造的是一種「田園牧歌」的休閒生活模式,但在這個看似安寧祥和的小島上,卻有著種種不能去細想的設定。這次我們就篩選出其中 10 條最有代表性的「細思恐極」細節與島主們分享,一同來感受一下可愛清新外表下的「陰暗恐怖」吧!
  • 到日本「九州自然動物公園」近距離餵獅子大象
    位在大分縣宇佐市的九州自然動物公園,是日本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搭乘園內動物造型的叢林巴士,可以餵食獅子、大象、黑熊,還可以看到生活在草原的長頸鹿、犀牛、斑馬等動物,絕對是九州自由行必排的親子行程!▋到日本最大野生動物園真正親近大自然!
  • 「Sekiro只狼攻略」隱藏地圖另一個三年前及結局淨化達成方法
    【Sekiro只狼攻略】遊戲總共有4個結局,以下介紹其中一個「淨化」的達成方法,以及隱藏地圖「另一個三年前平田宅」的開啟方法。*注意:結局相關文章多少無法避免劇透,如果不想知道遊戲有幾多個結局/結局內容請自行決定是否觀看。遊戲有兩個重大的Flag,一個是打完獅猿和水生村破戒僧(先後無所謂)後,另一個就是打完櫻龍後。
  • 你在「動森」裡遇到的那些「醜動物」,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被高價收購的網紅動物,和那些被嫌棄趕走的小可憐《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共有 383 位動物居民,但並不是每一隻動物都深受玩家喜愛。「怎麼樣才能讓小動物主動提出搬家的請求?」有玩家因為和初始分配的小動物居民不太合得來而想法設法讓其搬走。「我可以趕走露營地的小動物,不讓他住下嗎?」
  • 可愛動物出沒日本神社!關西地區「動物御神籤」特搜
    今天「樂吃購!日本」記者來到日本關西地區,就發現好多好可愛的動物形狀御神籤喔!各位有注意到嗎?▋為什麼會有動物形狀的御神籤呢?首先,大家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會有做成動物形狀的御神籤出現呢?其實,理由不難猜到!不外乎就是跟傳統十二生肖、日本的歷史或神話有關的動物。動物們被人們神化之後在相關歷史的神社裡受到推崇,就成為現在吸引著外國觀光客目光的可愛御神籤羅!
  • 野生輻射龜巨集喝水的行為
    對於許多陸龜愛好者而言,陸龜是個令人憐愛的小寵物,而不是放任其自生自滅的野生動物。我們曾在「紅腿象龜有社會行為嗎?」、「紅腿象龜的空間概念」和「紅腿象龜追隨凝視的能力」等文章中,提到了紅腿象龜其實具備著彼此學習的能力。也提到了德國的兩位輻射龜繁殖專家,都曾提過了輻射龜想要繁殖成功,年輕的公龜若能「見過」前輩的求偶和交配過程,那麼小公龜的求偶和交配成功機率會高很多。也就是說小夥子先在一旁「觀摩」長輩們的技巧,改天親自上陣時成功的機率才會增加。
  • Word of the Day:pachyderm「厚皮動物」
    Word of the Day: October 2, 2020pachyderm厚皮動物(大象);厚臉皮的人noun PAK-ih-derm | ['pki.drm]thick skin」」(比方說,它的意思還有「dull「暗淡」」或「stupid「愚蠢」」)。
  • 小貓咪「吃驚」或「吐舌頭」的原因
    這種行為其實被稱為「裂唇嗅反應」。正如小貓咪救援者Hannah Shaw在Instagram上寫道的那樣,這是一種貓咪「用於分析一種不熟悉且感興趣氣味的方式。「裂唇嗅反應」允許這種氣味傳播到其口腔頂部的「犁鼻器」」。「犁鼻器」也被稱為「雅克布遜器官」,是哺乳動物、兩棲動物以及爬行動物嗅覺系統內的感覺細胞區域。
  • 野生動物,也需要看醫生嗎?
    作為非傳統獸醫醫療領域,野生生物醫療常常非常依賴於主治醫生的道德選擇。其中最常見的難題之一就是,野生動物「病號」的治療目標通常不能僅限於「治好」,而是往往要達到「可釋放」的最終目標。康奈爾大學野生動物健康中心的員工為瀕危的粗鱗響尾蛇植入晶片。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的野生動物患者的「特殊身份」造成了這麼多問題,而且反正也不賺錢,卻還是有人堅持在野生動物醫療和救助的行業奮鬥?
  • 廣州旅遊:去了7次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我才交出這份攻略(三)
    動物行為展示/表演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取消動物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動物行為展示,在「探秘花果山」、「非洲發現」、「大象傳奇」和「亞洲森林」四個劇場上演。我們興趣不大,只看過「大象傳奇」和「亞洲森林」。「大象傳奇」展示亞洲象的生活習性,如體重、牙齒、進食行為等。
  • 你看過「掉落的熊」嗎?澳洲全民大騙局
    用來警告觀光客的工具在澳洲,「掉落的熊」是一種虛構動物,它們和印度雪怪、蘇格蘭尼斯湖水怪有點相像,不過它們是百分之百不存在的動物——更準確地來說,它們是澳洲人用來警告觀光客的工具。小心「掉落的熊」!通常,當地人看到有外國觀光客準備深入森林冒險時,他們都會「好心地」提醒觀光客注意「掉落的熊」。
  • 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的人,如何看待皮草與可持續時尚?
    「反皮草」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式的行為規範,它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初步具備了法律約束。時尚界近幾年開始興起的「Fur Free」風潮,實際上是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長久以來關注的方向,那麼他們對此的看法是如何呢?
  • 「動物朋友」這部動漫有沒有萌到你?
    曾經在動漫無雙的舊番回顧裡提到過,《動物朋友》能有今天的人氣,是一種「敗部復活式的爆紅」。但不要誤會,如此說法並無貶低《動物朋友》的意思;相反地,たつき監督能在極度有限的資源下,精煉出能夠直中觀眾心扉的創意,彈無虛發地吸引觀眾前來觀賞這套作品,這才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沒有如此「人和」的話,《動物朋友》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了。那麼,究竟《動物朋友》的魅力在那呢?
  • 創意分享|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簡單,就是幸福的秘密
    作者:梁元齡  來源:社企流有句話說,婚禮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一次;因此,對許多人而言,她們的「終身大事」不容一絲妥協,必須竭盡所能留下美好的畫面。但對尚潔而言,她在乎的,並不是妝發得驚豔四座、婚紗得萬中選一,抑或是桌上得擺滿山珍海味的宴席,她更在乎的,是辦一場「沒有垃圾的婚禮」。
  • 野生動物在城市的冒險之旅|百家故事
    據王放的統計,上海至少有60到80個社區都有野生貉存在。如果要為野生動物畫一幅在上海的分布圖,會發現它們的生存空間如同一個個島嶼。比如有貉分布的島嶼,就呈現南邊多、北邊少,有的大,有的小的整體面貌。有些島嶼能夠和別的島嶼連在一起,形成相對連貫的棲息地體系,而另外一些則跟其他的島嶼相距很遠,成為了「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