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吃開年飯…廣東人都吃吃吃些什麼?

2020-12-04 珠江時報

大年初二這一天俗稱開年,謂之一年之始,要吃開年飯。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娘家。「正月初二三,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這句民間俗語描繪的正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情景。那麼,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在舊時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

習俗二: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

習俗三: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送年禮:送「雙」別送「單」

送年禮,既有數字上的講究,也有諧音上的講究。

首先是送「雙兒」不送「單兒」,取「好事成雙」之意,圖的是個吉利。裝點心匣子或裝果籃兒,其種類要為雙數,四樣、六樣或八樣。

其次,注重所送年禮的諧音,有些東西的諧音「犯忌」,不宜送人。送水果時不送梨,因為「梨」與「離」諧音,不吉利;不送鐘錶,「送鍾」與「送終」諧音;給生意人送禮不送「書」, 「書」與「輸」諧音。拜年時講究送酒,因為「酒」與「久」諧音,有「天長地久」之意。

大年初二吃點啥?

作為吃貨廣東人,

開年飯吃的同時

還要體現特色特色——

「講意頭」(「討彩頭」)

廣東人餐桌上的菜式不但豐富多彩,

食材和菜名更講究吉利,充滿喜慶

讓歡聚的親朋吃下去的都是福氣!

雞 :大「雞」大利

民間俗語說:「無雞不成宴」。

廣東人待客,以雞為上品。

如果貴客臨門主人不殺雞招待,就是失敬。

飯桌上的各種雞類菜式,都會美其名曰

「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 等,

象徵吉祥如意。

魚 :年年有餘

魚點解成為必備的菜式?

因為年年有魚是「年年有餘」諧音,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富足的代表,

除了要掛金魚的年畫,

魚也是飯桌上不可或缺的菜餚,

而且還要吃剩一點點,象徵「年年有餘」

燒肉 :紅皮赤壯

燒肉有一個更形象的稱呼:「紅皮赤壯」

寓意家中各人身體健康,龍馬精神

不要以為燒肉多用於清明拜祭之用

春節這些大節日的餐桌上,一樣不能少!

髮菜豬手 :發財就手

髮菜,取其發財之意,髮菜燜豬手則寓意「橫財就手」

部分講究的廣東人更是指定要「右手」,和就手同音,

而不要「左手」因為和「阻手」諧音

髮菜除了跟豬手搭配,與蠔豉也更配哦!

髮菜炆蠔豉即「發財好市」,賺到「盆滿缽滿」。

豬脷:大利

豬脷即豬舌,取大吉大利之意。

廣東人一般不叫豬舌,因「舌」與「蝕」同音,

所以一直堅持用粵語報這種食材的名字

「豬脷」、「諸利」,乜都有利,八方笑迎

而所以一般豬脷除了燜冬菇髮菜蠔豉等食材外

很多人也喜歡用豬脷來煲老火靚湯

蝦 :開心快樂

蝦,除了代表富貴、吉祥,

更形象的是代表「嘻嘻哈哈」,

寓意笑口常開,開心快樂

冬菇生菜: 金錢財富

圓圓的冬菇就像是一枚枚的「錢幣」,象徵金錢

而生菜即有「生財」之意

一道「冬菇扒生菜」就有招財進寶的祈願

除了餐桌上的菜要講意頭,廣東人過年吃的糕點也同樣蘊含著好意頭。

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升,象徵收入、職位和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是東南亞地區的過年傳統食品。而廣東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紅色的粘糕,屬甜味,由糯米、片糖及豬油製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較油膩。傳統上,過年的時候,老人家都會蒸年糕,在年初二的時候,出嫁的女兒攜鴨帶雞地回娘家的時候,年糕就是老人家給「外嫁女」的回禮。

煎堆

所謂「煎堆碌碌,金銀滿屋。」廣東人製作煎堆由來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種眾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龍江煎堆等。而廣州地區、港澳地區則以九江煎堆為主。煎堆五味調和,鹹甜適當,意謂人丁興旺,花開富貴,合家平安,萬事大吉,寓示著人們的美願。為民間過年,必備的食品,而現在也逐漸流行送煎堆,而這也代表了對朋友的祝福。

角仔

角仔又稱「油角」,是廣東人過年的必備食品,不少家庭現在還保留這自炸油角的習慣。角仔的形狀與餃子相似,但比餃子要飽滿得多。角仔在新年中代表的是飽滿的荷包,荷包鼓鼓,餡越多,來年荷包就越鼓。

蛋散

蛋散在新年的寓意並不十分明確,但確是現在接近每一個家庭都會在新年自製的年宵品。廣東人每年都要在家炸蛋散,這叫「開油鍋」,寓意家裡人丁興旺、衣食無憂。傳統上,還會炸油角、煎堆。但是相對的,炸油角、煎堆會比較麻煩,所以都會挑最簡單的蛋散。

蘿蔔糕

蘿蔔糕是一種常見於粵時茶樓的點心,同時也是廣東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賀年糕點之一,意為「高升」。除廣東以外,蘿蔔糕在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地區亦甚為普遍,當地華人以閩南、潮汕語稱之為「菜頭粿」。

糖果

廣東人過年吃糖果除了寄望生活甜甜蜜蜜以外,意思還有很多,每一種所代表的都不一樣。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蓮藕這種涼果年貨幾乎是每家必備的,品種很多,還有糖冬瓜、糖椰絲、糖椰片、糖紅蘿蔔、甜欖等等,意頭寓意都很好。糖蓮子寓意年生貴子,糖馬蹄就是預示來年做事馬到成功、前途飛黃騰達,糖蓮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糖冬瓜,一般瓜類都是表示團圓,所以瓜子也有團圓的寓意。而糖紅蘿蔔、椰絲、甜欖等一些賀年食品都有自己的寓意,這裡就不多舉例了。

笑口棗

笑口栆,或稱細煎堆,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吃的食品。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麵粉,雞蛋,糖,芝麻製成,實心。人們把這種食物叫「笑口栆」,是由於在高溫油炸過程中麵粉表面出現爆裂,樣子就像人開口大笑一樣,象徵全家人開開心心,笑口常開,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面對好菜好酒要hold住

不要貪多傷身哦

來源:新華社、人民健康網、人民日報、廣東衛生信息等

編輯:雷彬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 廣東人吃開年飯有講究
    在廣東,開年飯要講意頭正月初二謂之「開年」,這一天據說要做早飯,喻新年早吃早發財,這頓飯就稱「開年飯」,菜式多樣,如果跟公司同事領導一起吃開年飯,點菜也是相當有講究的,要怎樣點菜既讓意頭好又讓大家吃得開心呢?蠔豉髮菜是必點菜,因為此菜諧音「發財好市」。粉絲(取意「連綿不斷」)和腐竹(取意「富足」)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素食不但有商業街時興的好意頭,而且口味還很清淡。
  • 年初二:回娘家、吃開年飯!
    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婦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 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 今天,正月十五,吃了元宵,還要吃開年飯,才叫過年,你吃了嗎
    元宵習俗 吃湯圓在宋代,湯圓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吃湯圓有團圓美滿之意。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還要吃開年飯!開年飯是新一年的開始,開啟新年的好兆頭,大家一定要吃!祝你和家人元宵節快樂!
  • 回娘家?吃開年飯?看燈光秀?大年初二你在幹什麼?
    春節快樂 HAPPY NEW YEAR 已見家門紅對靚 點頭先拜舊鄉親 正月初二都有哪些習俗呢
  • 大年初二這裡的商人要吃開年飯,不僅美食滿桌,有三道菜寓意吉祥
    無論距離多遠,工作多忙,在大年三十,大家即使遠隔千裡,都會回到家中,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但是,各位讀者你們是否知道,在大年初二時,還有一頓「開年飯」要吃呢?而廣東的商人,非常重視這頓飯,其中有三道菜還有非凡的寓意,您想知道情況嗎?下面小編就給您從頭揭秘。
  • 大年初二的開年飯,怎麼吃、才能吃出好運!
    【大年初二的開年飯,怎麼吃、才能吃出好運!】按民間民俗,大年初二,是新的一年,第一天的開年飯,按民間民俗,新年開年的第一天的開年飯,不但要吃好,還要吃出吉慶。除一些山珍海味以外,其他一些吉祥飯菜也不能少1.首先開年飯上、全雞是不能沒有的,代表全年吉祥如意。
  • 大年初二開年飯,這些美食講的是好意頭,你的家鄉習俗有這說法嗎
    大年初二這一天俗稱開年,謂之一年之始,要吃開年飯。另外一個流傳很廣的習俗是出嫁了的女兒要回娘家。「正月初二三,路上儘是小生和小旦。」這句民間俗語描繪的正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情景。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大年初二——開年飯吃起來
    大年初二——開年飯吃起來 開年飯」】 正月初二這一天中午飯稱「開年飯」 菜品多樣
  • 吃過「開年飯」,開啟新一年的生活,鼠年我們要繼續加油啊!
    就我家而言,每年開年的日子都不一樣,媽媽會根據家人開工的時間,然後定一個日子,再全家人一齊,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因為最近天氣都比較寒冷,所以今年家裡的「開年」飯是吃火鍋,準備了雞、魚、蝦、生菜……等九款開年飯菜式,豐富而不奢華,因為媽媽說,九是象徵「長長久久」,是個「好意頭」的數字,希望新的一年大家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 開年飯在南寧要吃這些菜哦
    開年飯吃南寧聯耀香蕉雞,真是吉祥如意!圖文:劉國雄不知不覺,春節後我回單位上班一周了,很多人也一樣,已經開始新一年的忙碌了。明天就是元宵節了,都說元宵節之前還是新年,在南方,除了家庭,很多公司也會約上重要客戶、朋友們在元宵節前吃一頓滿足幸福的「開年飯」,以求開工大吉,新的一年拿個好兆頭。
  • 廣東人春節必備的佳餚,營養豐富被稱為海牛奶,吃不完可做開年飯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又來到了新的一年的開頭,那麼也說明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春節也快要鄰近了,春節是我們國家最傳統最喜慶的節日,在這個美好的時候和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團圓,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過年前每家每戶通常都會吃年飯,年飯上就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美食了,每個地方的人們吃年飯還有不同的習慣
  • 廣東開年飯也叫「搶頭牙」,記得要吃這些菜才是好兆頭
    說到開年飯,一般我們都是跟家裡人一起過的,但也有些公司選擇這個時候聚餐,還得來個「搶頭牙」。在舊時的社會裡,這開年飯吃得是心驚膽戰的,因為這隨時有可能吃到「無情雞」。這無情雞是什麼一回事呢,這簡單來說就是辭退。而這辭退的理由,有可能是個人,也有可能是老闆經營的問題。
  • 回娘家 開年飯
    因為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潮汕人又稱回娘家為「食日晝」。 開年飯 正月初二被稱為「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會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訪親友。
  • 劉愷威帶小糯米吃開年飯,三代同堂唯獨不見楊冪!
    近日,有媒體拍到劉愷威新年帶小糯米吃團圓飯的照片,照片中劉愷威與獨自帶著小糯米,劉丹夫婦,三代同堂拉隊往深灣遊艇會吃開年飯,而讓人十分意外的是,楊冪並未現身。而對於記者的提問,劉愷威也並未正面回答,只是直言:新年快樂,多謝。
  • 廣東企業開年飯搬至省內各地外來工感受過年風俗
    中新網廣州2月12日電 (記者 莫非 通訊員 鐘山)今年春節假期是國家新休假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春節長假,節後上班時間提前到初七,今年上班日更是與廣東人傳統習俗中的「人日」首次重疊,引起不少企業的重視。
  • 大年初二的開年飯,喝這樣的湯健康又美味,寓意新年好事連連!
    中國傳統習俗年初一為吃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一年新的開始,作為年初二的「開年飯」,餐桌上少不了一些寓意吉祥的菜,以祈求新一年事事順利。現在我給大家分享一道寓意滿滿的湯——蓮藕蓮子蠔豉豬大脷湯,借這碗吉祥湯把祝福送給大家。
  • 廣東人吃生猴腦喝嬰兒湯?為什麼廣東人什麼都敢吃?
    我牙疼在你那開了藥,不知道怎麼吃?」大夫:「有腫麼?沒腫就別吃了!」我插,我會沒種?勞資一口氣全吃了,你敢說我沒種?談到美食,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要數「舌尖上的中國」了,整個紀錄片圍繞我國傳統的八大菜系展開,同時通過多次融合也收錄了不少地方特色美食。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外地人談到廣東人的吃食文化都是聞之色變,除了「廣東人愛煲湯」就是「廣東人真的什麼都吃嗎?」
  • 大年初二吃開年飯,喝這道湯鮮美營養有寓意,尤其生意人要多喝
    中國傳統習俗年初一為吃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一年新的開始,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在飲食習俗方面, 這一天要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特別是做生意的人,也希望在新一年會得到一個更好的財運。
  • 新春走基層:雞不叫狗不咬 半夜吃年飯的衡山佬
    這裡指的是在南嶽、衡山、衡東一帶,每年過年是大年三十早上天不亮就吃年飯,人稱「南嶽衡山一大怪,半夜三更吃年飯」。年飯菜餚豐富,有紅燒肉、有餑椒炒土雞,有紅燒魚以及家鄉美味的小吃等等,九盆十碗,哪怕家庭經濟再困難的人家,過年也要湊齊八個菜。除夕夜當天凌晨5點多,南嶽區紅星村陽家組村民陽金明的家中便熱鬧起來,準備著殺魚、炒菜、煮飯、做麵條等年夜飯上的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