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笑:因為牙疼,昨天去醫院開了點藥吃!今天打開藥才發現沒註明吃幾顆!於是乎給醫生打了個電話。「喂!是xxx大夫麼?我牙疼在你那開了藥,不知道怎麼吃?」大夫:「有腫麼?沒腫就別吃了!」我插,我會沒種?勞資一口氣全吃了,你敢說我沒種?
談到美食,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要數「舌尖上的中國」了,整個紀錄片圍繞我國傳統的八大菜系展開,同時通過多次融合也收錄了不少地方特色美食。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外地人談到廣東人的吃食文化都是聞之色變,除了「廣東人愛煲湯」就是「廣東人真的什麼都吃嗎?」
今年年初,網上一篇「陝西超市生鮮區賣活鱷魚 關在鐵籠四肢可活動」的新聞引起網友熱議
在很多人印象當中,鱷魚作為一種兇殘的兩棲動物,聽說過鱷魚吃人的,還沒有聽過人可以吃鱷魚的,其實,在廣東等南方地區吃食鱷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在廣州合法經營銷售鱷魚肉的飯店就有四家,不過這裡說的鱷魚肯定不是野生的,都是有合法經營許可證的人工養殖渠道的。
在很多外省人看來廣東人什麼都敢吃,什麼都能吃,有句形容廣東人什麼都敢吃的話「天上能飛的除了飛機,地上四條腿的除了板凳,只要是活的都敢吃」, 「天鵝飛過廣東也不敢落地,因為一落地就成了一煲湯」。還有傳言更恐怖的是廣東人生吃猴子的腦!喝吃嬰兒湯!越傳越邪乎!真的是這樣嗎?還是有人在惡意抹黑廣東人?
1.吃鼠
需要解釋一下的是這裡的「鼠」不是我們家裡的老鼠,這裡說的是田鼠或倉鼠。老鼠是鼠科,田鼠是倉鼠科,生物學上就有區別。而是田鼠,田鼠富含高蛋白,養殖的田鼠或倉鼠身體內不含任何病毒雜質等,不但廣東,福建和廣西也有吃的,還講究「冬吃活,夏吃幹」。寧化就有「老鼠幹」,營養價值高。不過未開眼未長毛的老鼠,在廣東倒有一個作用,就是泡藥酒,只是現在也不多見了。
2 . 吃狗、貓
我必須承認,這是有的,前者會多一點。我本人2011年在廣州就見過當地比較有名的「龍虎鬥」這道菜,其實就是用水蛇和貓肉做的一道菜。不過貓肉人們吃的還是比較少的,更多人相信貓是有「靈性」的吧。至於狗的話,不但廣東人吃,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吃狗肉的習慣,北方人流行冬至這天吃狗肉,在廣西玉林,每年更有「玉林狗肉節」。只是在很多愛寵人士的眼裡,吃狗和貓是等同於做著慘絕人寰的事。
3.吃昆蟲
廣東是有人吃沙蟲,其實,沙蟲是湛江的海特產之一,在福建、雲南、廣西也有不少人喜歡吃。還有什麼螞蚱、螳螂、田雞、蟾蜍、蠍子、蜂蛹等等。沒吃過的人也許會感覺恐怖,吃過的說是人間美味,因為裡面富含蛋白質,算是營養食品了。
那麼說了這麼多,「廣東人什麼都敢吃」是有人在故意抹黑廣東人還是確有其事?包括網上盛傳的吃猴腦、吃胎盤等事件是真的嗎?那麼廣東人為什麼在外省人的眼裡是什麼都吃呢?
@ 結合一些史料和氣候地理知識也許我們可以得到一點答案:
認為這種認知來自於兩方面。
一,廣東人異於其他人的飲食歷史文化。嶺南地區自古認為有瘴氣,蛇蟲鼠蟻多。與發達的中原和江南不同,歷史上「南蠻」地區人煙稀少,經濟貧困,物質生活條件落後,食物種類也相對稀少。江南產水稻,北方產小麥;南方有米,北方有面。而嶺南地區只有各種飛禽走獸。所以廣東人吃野味,並不全是因為追求美味,有時候是迫於生存條件的窘迫。所以類似禾花雀,水蛇,兔肉這些其他地區的人不會作為食物的食材,在廣東人看來是最正常不過的食物。這是歷史經濟條件造就的。
二,廣東飲食文化發達。粵菜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除了清,鮮等特點外,粵菜最突出的一點是吸收與創新,不管是食材還是烹飪方法。因而會有許多驚人之舉。
綜合這兩點,廣東地區飲食文化給人以奇特,異於尋常的印象。這也是外省人關於各種奇葩食物謠言傳播的基礎。需要聲明的是:雖然廣東人有許多在外省看來奇特的食材,但有兩點要替廣東的朋友們聲明:1.髒的不吃。即謠言所傳的蛆等。2.不違反基本倫理。像嬰兒,人肉等。
非常感謝你在百忙之中還能打開小編的文章閱讀,小編將不懈努力的給大家分享最新鮮的奇趣見聞和知識,希望能給你帶來快樂及放鬆,如果你有和小編不一樣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告訴小編,我會一一回復的,愛你,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