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植物開花結果實通常被認為是好的寓意,象徵著生活的美好。不過也有個別另類,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竹子開花」,很多講究的農村人對此十分的忌諱。
竹子開花是一件不尋常的事,通常概率很小,所以一個人的一生很難有機會目睹這一場景。但是不知為何,在農村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流傳著「竹子開花就要搬家」、「竹子開花兆荒年」這些說法。本來挺難得、挺美好的事物竟成為了不好的寓意,這究竟為何呢?
其實,農村常見的竹子大多屬於多年生一次開花的植物,一旦開花也就意味著其生命的終結。竹子品類繁多,它們的開花周期間隔也十分懸殊,比如有每年都開花的群蕊竹,30年一開花的茨竹,甚至120年一開花的桂竹。當然還有無固定開花周期的孝順竹,唐竹等。如果說竹子百年一開花也確實以偏概全了些。
多年來,農村人對竹子開花始終懷有一種神秘感,在《山海經》中曾記載過竹子「易根說」:竹子60年一換根,換根則開花,開花則結果,結果必亡,果落地而復生。大意就是老竹子生長阻礙了新竹子生長,竹林復壯困難,從而誘發「竹子開花」景象。
在農村也流傳著關於竹子開花的「環境理論」,有經驗的農民們認為環境惡化會導致竹子長期水土或營養不良,致使光合作用減弱,自身碳氮比升高也會誘發竹子開花。這也是「竹子開花,就要搬家」的緣由吧。
其實以現代的視角來看,竹子開花是一件很正常的自然現象,農民們只需從科學的角度看待與防範即可,假如竹林大面積開花就要防範竹子大面積破壞。「竹子開花就要搬家」、「竹子開花兆荒年」這些說法並沒有傳統認為的那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