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從現在開始,小編會把地球的大部分紀元進行連載。儘量挑那些,受歡迎度更高的。如有需要可私信。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億年之前的龍之國。
經歷了之前三疊紀的滅絕事件,恐龍終於已絕對優勢佔據了侏羅紀陸地全面生態系統的最頂層。侏羅紀是一個溫暖溼潤,生態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歷經艱險的地球生命此時迎來了一個黃金階段。
侏羅紀的明星物種代表:
異特龍。
獸腳類肉食恐龍,體長7~8.5米,大個體可大9.7米,平均體重2噸,大者3.6噸。頭部有明顯的突起。其名稱「異特龍」含義是與眾不同的蜥蜴。(. 關於異特龍,如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我叫爪子」的文章,別人講過的,我也不需要再講了。)
合川馬門溪龍:
屬於巨型恐龍家族——. 蜥腳類。體長22米,世界上脖子最長的恐龍,發現地本來叫「馬鳴溪」,因為當時記錄員沒有聽清發掘者的口音,才有了這個名字。
長頭狹鼻翼龍:
屬於翼龍中的常會龍類,一展約1.5米,在一龍中算是大個子,頭部上的雙頜長滿牙齒,主要以魚類為食。
鴻鶴鹽都龍:
植食性的小型鳥腳類恐龍體長三米,兩足行走形態修長靈活,以發達的視覺和奔跑能力。避開捕食者。
巨龍的形成
侏羅紀是地球歷史上著名的恐龍時代,恐龍中體型最大的一類,蜥腳類恐龍繁榮昌盛,如梁龍,迷惑龍,腕龍。隨隨便便都能漲到20多米長几十噸重,在此之前,沒有任何陸地動物能達到10噸。
因為侏羅紀時,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極高。是現在的4倍以上,造成了嚴重的溫室效應,侏羅紀的平均氣溫比今天高5~10℃,並且再加上泛大陸的分裂,減少了不沿海的內陸,造就了全球性溫暖溼潤氣候,熱帶與亞熱帶的範圍擴大到了南北緯50度至60度,相當於到達了現在。黑龍江西伯利亞,南美洲的最南端。就算到了南北極點,也都是暖溫帶氣候,冬天也幾乎不會降到0℃以下。
侏羅紀是繼石炭紀後,地球史上森林第二繁茂的時期,為恐龍的壯大提供了主要條件,侏羅紀的煤層總量也僅次於。石炭紀的煤層。
世界的破裂
在之前的三疊紀地球所有的大塊陸地都連接在一起,拼成了泛大陸。但不過範大陸在早侏羅世開始分裂,分裂首先出現在大陸東部,特提斯洋的海水湧入北美洲,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裂縫當中,形成了今天的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雛形。而在北方勞亞大陸中部出現了一條海峽,分開了北美洲和歐洲。
在中侏羅世歐洲西部大片地區都被特提斯洋的海水淹沒陸地,只留下了星星點點的碎片,而今天中國所在的東亞地區倒是非常穩定,陸地面積,甚至還有擴大。與此同時,南半球原屬於瓦崗納大陸的部分一分為二。非洲和南美洲的一塊兒,南極洲印度次大陸,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組成,另一大塊兒,他們之間形成了新的海洋,就是後來的南大西洋。
到了晚侏羅是長期的溫暖氣候,使海平面上升產生了顯著的海洋入侵事件,使大陸的分裂看上去更加明顯。
影響:大陸的破裂阻隔了生物流動。如二疊紀的舌羊齒,三疊紀的水龍獸那樣遍布全球的壯舉幾乎無法再現。南北半球各個大陸的生物群也開始出現差異。——. 比如同樣是課子植物,北半球以銀杏類植物為主,而南半球則以羅漢松類為主。兩棲動物中的熔圓等有尾類也集中在北半球,幾乎不在南半球出現,這種生物地理性上的差異,一直影響到今天。
侏羅紀的其他生物:
侏羅紀是古生代以來海洋面積最大的世紀之一,水下同樣是生命的樂園,在侏羅紀的海洋生物當中,以類似鸚鵡螺的帶殼軟體動物菊石在地層中最為常見,侏羅紀是局勢的鼎盛時期,他們的化石極多,甚至被地質學家作為劃分地層的一句整個侏羅紀海,相沉積層被分為74個菊石帶,每個菊石帶都有特定的菊石種類。
而侏羅紀的海洋統治者則是屬於從陸地重返海洋的爬行類,其中兩類最為突出,一個是演化成魚形的魚龍類,這個總群勢力發達,主要以菊石等頭足類為食,另一類則是蛇頸龍類,包括長頸小頭的蛇頸龍,以及短頸大頭的上龍類兩個分支,其中上龍類是侏羅紀最強的海洋掠食者。,二零零四年發現的馮氏上龍能漲到十三米45噸重,後來白堊紀的大型肉食恐龍,也很難達到這個體型。
鳥類:侏羅紀的天空出現了一種新勢力。他們是恐龍中的一小群,以新的核心技術,羽毛,向天空發起挑戰。在侏羅紀很多恐龍身上長著羽毛作用是保溫或者炫耀,其中間小型獸腳類恐龍的前肢羽毛髮生了變異,中央的羽毛軸拉長斜生出許多錯之的羽枝和羽小枝,形成了真正飛行用的正羽。這些恐龍扑打前肢時,正羽產生生理形成了飛行的翅膀。著名的始祖鳥就是一種朝著飛行方向演化的恐龍。侏羅紀時這樣的小型恐龍很多,但只有一直演化成了真正的鳥類,如孔子鳥朝陽鳥等,而始祖鳥並不在其中。
侏羅紀的命名
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2個機緣時間是距今2.1億至1.45億年前。1795年著名德國學者亞歷山大·馮·洪堡,在今天位於法國和瑞士之間的侏羅山考察,劃分出了一個獨立的海相石灰巖層,23年後,法國學者布隆尼亞爾以侏羅山的名字將這個地層命名為侏羅紀侏羅山的名字來自古代凱爾特語,意思是長滿樹木的大山也恰好符合侏羅紀溫暖多森林的自然條件,中國的侏羅紀,則是沿用了日本學者的音譯。
最後一個中生代紀元白堊紀,明天見。
(. 本文參考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17年總計165期09月刊。). 支持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