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總局關於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三隻松鼠開心果被檢出黴菌超標」話題當晚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二位並熱度不減。當晚,三隻松鼠回應稱極可能是在產品出廠後因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黴菌滋生,導致流通環節抽取樣品不合格。
這並非是三隻松鼠首次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去年就曾被查出甜蜜素超標。而一直被詬病的代加工模式被認為是該品牌多次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此次事件,或給三隻松鼠的IPO之路再度蒙上陰影。另外兩個不合格產品是沃爾瑪銷售的AsoloDolce原味千層酥以及印度尼西亞PTMAYORAINDAHTbk生產的巧貝特餅乾。
有的媒體認為,主要是因為代工的原因。今年6月份,南都記者專訪章燎原時,他明確三隻松鼠不會投建生產工廠,「不可能建立全產業鏈,但3-5年內將核心基地打通,會通過大數據建立全產業鏈」。
食品行業建立全產業鏈是不划算的。需要投入巨量的資金,需要租賃土地,建設工廠。而零食品種多樣,自己種地,天南地北,管理也管不過來,自己建廠,買設備需要巨量資金,而各種設備的操作維護更是難題。一般的零食品牌都是找加工廠代工,有的廠專門做米餅,做炒瓜子,給很多品牌代工。從成本考慮,代工是最經濟的模式。
為何耐克,蘋果手機等國外品牌也是代工,但是質量卻相對較好呢?耐克很多也是小作坊代工的,由大廠拿下訂單,交給小作坊做單。無非是出廠檢測嚴格。小作坊人力成本低,社保也不買。人員專業度也一般,但是大廠自己做成本太高了,需要通過IOS認證,其中有包括對工人完善的勞動保護。
所以,三隻松鼠食品出問題,不在於是不是自己生產,而在於出廠檢測和流通環節檢測不嚴格。之所以不願意花這麼多的精力去抓質量,無非是出了問題也只是小小處罰,如果加大處罰力度,恐怕就不敢再放鬆標準了。當然消費者抵制也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就看網友是不是同心協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