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晨,兒子讓我念《我愛星期六》這本繪本給他聽。
我從書架抽出這本書,問道:這本書叫什麼?
兒子說:《我愛星期六》。
其實,在幾周前我們已經共讀過了這本繪本了。今天再次共讀,寶寶還是聽得津津有味,笑的前仰後翻。念完一遍,還要念。
《我愛星期六》的作者是伊恩 ·倫德勒和塞爾日·布洛克。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講述了他和爸爸、媽媽、弟弟是如何度過星期六的,早晨起床、吃飯、看書、玩遊戲、外出、幹家務、到晚上睡覺。寫的都是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就猶如我們自己記的流水帳式的日記。但是卻能人感知到平凡生活的樂趣和幸福。
我想這就是娜塔莉·戈德堡在《寫出我心》這本書裡講到的,寫作者的職責就是將平凡化為生動,喚醒我們留心簡單中自有不凡之處。
在長期的親子共讀中,我發現很多能夠讓幼兒讀了又讀的繪本,往往是那些講述小朋友日常生活的繪本。
像是佐佐木洋子的噼裡啪啦系列,包含7個小繪本,分別是《我要拉粑粑》《我去刷牙》《我要洗澡》《你好》《草莓點心》《車來了》《我喜歡遊泳》。這套繪本講述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兒子也是要求反反覆覆地閱讀。還有代冉和星星魚的《愛上幼兒園》套系,兒子也很喜歡。當然,此類的繪本還有很多。
也許你會覺得,那是因為孩子的世界還比較單純,無法讀懂那些個複雜的道理,所以,他們更愛讀那些講述平凡事物的書籍。
我看未必如此。很多繪本看似在講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卻在字裡行間傳遞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我愛星期天》這本繪本,描繪了一幅幸福家庭的景象,讓孩子感知到一個幸福家庭的周末是怎麼過的。《遊泳靠的不是泳褲》這本繪本,描繪了以一個孩童與奶奶的日常生活景象,讓孩子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無數的生活智慧。
這些作者均是從日常簡單平凡的事物寫起,卻寫出了愛、勇敢、友善等重大寫作主題。
作為寫作新手,我們有時候也會想要討論一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或者親情、友情、愛情等重大主題。但是,這些主題太過抽象,總有種講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感覺。
這時,我們不妨學習繪本作家,從平凡的日常生活寫起,寫寫這些重大主題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比如,《我愛星期六》開頭的三句話是:今天是星期六!一個待在——家——裡的日子!星期六,爸爸媽媽不用去工作。
三句話,每一個字都很樸實,但是讀者能夠從字裡行間讀出小主人公對親子時光的期待。
此外,成年人也喜歡看寫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故事。像我自己就喜歡看《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我認為,這套書成功的關鍵是把歷史和現代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特別通俗易懂,把歷史寫得連小學生都看得懂。
所以,只要寫,平凡的故事也能寫出不平凡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