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神保町覓浮世繪春畫

2021-01-12 澎湃新聞

在東京住了兩天半,去了三次神保町。讀過《神保町書蟲:愛書狂的東京古書街朝聖之旅》才知道有這個地方;多次去徘徊,因為先前在京都的京阪書房買到本現代書林1983年出版、江口孝夫的春畫研究《江戶風流夜色》。此書裝幀樸實,論述文字中插入小幅黑白圖畫,似乎更注重學術研究,我想是否還能在神保町舊書店搜羅幾本類似書籍,拿回家置於客廳書架也不會妨礙觀瞻。初次驚豔浮世繪春畫,是某年在柏林洪堡大學門前的舊書攤偶遇畫冊《朝露》,薄薄小書印刷質量一般,但收入江戶時代浮世繪名家的美人和情愛代表作,包括菱川師宣、鳥居清滿、鈴木春信、勝川春潮、喜多川歌麿、歌川豐國、歌川國芳等大師。

幾乎所有著名浮世繪畫家都創作過大量春畫,喜多川歌麿創作的春畫數量甚至超過其他題材,他最著名的《枕邊詩》現由大英博物館收藏。日本春畫英譯作Shunga,我更喜歡給這類畫作自撰英文詞Spring Palace,以緩和中文對應詞的負面效應。我不怎麼喜歡中國古代春宮畫,總覺溼答答滑溜溜,人物表情曖昧,但日本浮世繪春畫卻很有魅力。畫家精心繪出各色場景和華麗的衣著服飾來烘託主題,畫中男女常常解帶而不寬衣,關鍵部位造型極其誇張,在堆疊起伏、花樣繁複的服飾遮掩之間奇峰突起。男士很有些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女子則神情各異,有些心不在焉若無其事,但大多很陶醉。於斯曼欽佩畫家對情感的「驚人表達」,斯特拉文斯基則批評說「不性感,更像醫學繪圖,但不準確」。畫家讓人物擺出奇妙的姿態,四肢突兀出現在不可能的位置,關鍵部位偏離主體單獨(更多是成雙)發揮作用,目的是在平面上突出重點,頗有些後來畢卡索的效果。其實這種畫面帶點誇張更好,因為那本來就是一件無法如實表現出美感的事情。

日本春畫很多直接展示情事本身予人的極致快樂和滿足感,畫中女性並非曲意奉承的被動角色,這可以從她們臉上的表情得知。關於春畫最為生動的描述出自龔古爾:「激烈,或幾乎可說是狂熱的交媾;情難自已的一對男女糾纏翻滾,撞翻了臥室的屏風;身體交匯,融入彼此;熱烈的激情,半推半就的擁抱入懷;痙攣癲狂的雙腳,腳趾凌空翹起;忘乎所以嘴對嘴的親吻,半暈眩的女子,頭朝後仰幾乎要碰上地面,神情極樂好似靈魂出竅,濃妝豔抹的眼瞼下緊閉的雙眼;最後是力道,那強有力的線條輪廓描繪出的……幾乎可與羅浮宮米開朗基羅塑造的那隻手媲美。」

歌川國貞的春畫

看著這些色彩豔麗的畫面,人們最想知道的是,用途何在?據說武士、商人和家庭婦女這三種人擁有最多春畫,武士相信春畫有抵禦死神的功效,將其藏在盔甲裡,商人則認為有防火功能,常常籠在袖中。這些顯然只是託辭,實際當是用作自我慰藉的輔助手段,因為武士和商人常在路途,而他們的妻子也獨守家中。也有說用作性教育,新娘出嫁,父母常會拿一本春畫放在嫁妝中。有學者認為畫中誇張的姿態描繪很難起到準確「教育」作用,但想來至少可讓未涉世事的新人有個「思想準備」,不至於像莫泊桑或張愛玲筆下的新娘那樣驚恐不已。

人們還好奇為何日本春畫中的男女大多衣冠楚楚,頭髮紋絲不亂似赴宴而非享受床笫之樂。學者解釋說日本人過去男女共浴,對異性裸體沒有神秘感,因此裸體畫面不像今日會立刻予人色情聯想。畫家著力描繪衣著服飾來表現人物身份,高級妓女和著名歌舞伎演員盛裝打扮出現在春畫中,或許有「名人」效應。有些春畫很可能是應妓院客人之請而作。曾在青樓流連忘返的客人終於要回家了,想要一張畫留作紀念,於是畫家巧妙地在同一畫面再現男人對特定女人的初次印象和終極感受。終極感受自不待言,而初次印象通常由服裝和頭飾構成。永井荷風曾談到對浮世繪的喜愛,欣賞畫中「遊女」和藝伎在春花秋月、夏日鳥鳴和冬日雪落中的身姿,感覺「可親可懷」,觀看春畫的人們想來也有類似心情。畫家還通過精心描繪服裝紋飾來炫耀精湛的技巧。畫中服飾反映流行時尚,常為普通女人仿效,可能還具有廣告作用。今天我們也能通過春畫了解當時的衣著時尚,例如女子激情迸發之際紅色內衣翻卷在華麗的服飾外面,這種將紅色長袍式內衣穿在和服裡面的方式現在恐怕已不再流行,但卻一直延續至竹久夢二的時代,他就曾經記述過陪同女友購買紅色內衣的情景。

春畫表現江戶時代妓女和歌舞伎演員的世界,畫家往往將當時東京都最大的煙花場所吉原用作春畫背景,但春畫的場景和角色不僅僅限於妓院,有相當一部分以居家場景來安排人物,描繪中產階級男女婚內或婚外情事,是日常生活在情色層面上的展開,例如溪齋英泉的《豔色十二》表現妓女,也表現秘密情侶或夫妻性愛。喜多川歌麿擅長用畫筆捕捉特定時刻人們的感受和表情,他的系列春畫《枕邊詩》作於1778年,展示性愛時的豐富情感,細緻刻畫惱怒、期盼、歡樂或痛苦的神情。在他最為著名的一幅畫中,一對男女臉貼臉柔情對視,女子背對觀眾,內衣略微褪去,頭部和身體有一半遮擋住男子,一隻手輕輕撫摸著男子的面龐,男子一隻眼角從女子髮際露出,那專注的眼神以及整個畫面傳達的溫柔情感令人遐想。

喜多川歌麿的春畫

浮世繪春畫也偶爾表現暴力和性侵行為,但相對數量不多。畫家以畫面講述故事,再現古典或流行小說以及歌舞伎情節,附題詩句或對話,有時甚至以嘲諷的筆調改寫古詩詞,調侃道德教訓和名言警句。不少春畫多幅成冊,有連貫情節,略似現在的連環畫。鈴木春信的畫冊《風流豔色小豆人》包含二十四張春畫,描繪某人喝藥酒後身形變為豆粒大小,到處觀看別人做愛,最後得出結論說,鄉下人的做法和城裡人有點不一樣。畫家還常借物件來傳達象徵意義,例如梅花象徵處女,女子腰帶打結在前面表示妓女,剃光的頭頂表明成年男子等。有時畫面直白,態度理所當然,連事後該如何打掃戰場都描繪出來,常常是女性手裡抓著紙巾,讓觀者莞爾的同時也感到這些畫面恐怕真能起到「教育」作用。

我們今天看來如此驚世的春畫在江戶時代司空見慣,人們對性的態度相當開放,春畫創作最盛時期大約一年出版十多種畫冊,春畫甚至可以在圖書館裡借到,也會陳列在類似畫廊的地方。1804年喜多川歌麿等浮世繪畫家遭罰,受枷手五十天之刑,罪名是「有傷風化」,主要還是因為把豐臣秀吉畫入不恰當的場景中,並非真的因畫多了豔色美人。進入明治時期後,日本人接觸西方文化的機會多起來,他們拿出自己珍藏的春畫讓西方人一同欣賞,結果常常遭到鄙視,春畫被視為「封建殘餘」。1872年明治政府禁止發行春畫,隨著文化藝術和社交禮儀概念和態度的轉變,加之攝影的興起,春畫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2005年,鹿特丹當代美術館舉辦了迄今最大的日本春畫藝術展,「春潮湧動:日本江戶時代情色夢幻」,展出近二百幅春畫。2013年大英博物館經過四年的研究和籌備,也舉辦了春畫展覽,展出一百七十幅作品,並出版展覽目錄《春畫:日本藝術中的性和愉悅之情》(Shunga: Sex and Pleasure in Japanese Art),收入展品以及三十多位學者撰寫的文章。這次展覽最引人注目的畫面之一是葛飾北齋融匯荒謬與色情的《章魚和海女》(英譯作The Dream of the Fisherman's Wife),而此前歐洲人所知最多的是他的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裏》。2015年9月,日本也在東京永青文庫美術館舉辦了春畫展,前來參觀者眾多,排隊達半小時之久才能入場。

溪齋英泉的春畫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才開始正式解禁春畫出版,逐漸出了不少畫冊,尤以1997年河出書房新社的一套大開本二十四卷《浮世繪春畫名品集成》為佳。兩本比較值得一提的英文書籍是《枕邊詩》(Poem of the Pillow and Other Stories, Phaidon Press, 2010),收錄著名浮世繪畫家的春畫作品,附帶對許多畫面,尤其是細微之處的詳細解說。另一本則是大英博物館2013年展覽目錄。

那日我去神保町,出地鐵站就見有書店出售浮世繪畫冊和相關書籍,有三彩社1969年出版的竹久夢二畫冊擺在門外,售價僅五百日元。我還看中一本芳賀書店2010年出版,福田和彥編的《秘版草紙本浮世繪》,畫冊裝幀典雅,售價一千五百日元,但我不想當即買下提著一路走,準備先逛其他書店,回頭再來。神保町並非我想像的那種狹窄街道兩旁書店家家緊挨的情景,不過在一個街區能看到這麼多書店也屬震撼。我總覺得時間匆忙,每進店門就著急瀏覽書架,忘記看書店名稱。有書店出售初版書,川端康成《淺草紅團》售價兩萬日元。大島書店架上的比亞茲萊印刷粗劣似複印,字小且模糊,看見他筆下毫無意義的菊花朵朵,只覺好笑而已。有書店專營英文書,我隨手翻閱瑪麗•麥卡錫著《弗洛倫薩的石塊》,恰好看見她擠兌但丁。逛到內山書店,極左極右書籍都有,可我基本不感興趣。各種書店書籍堆山塞海,我逛店又從來不喜上樓,很難淘到心儀的書。

走去淺草寺,發現同國內景點無異。再乘地鐵回神保町去買先前相中的浮世繪,然而在大街上來回兜了幾趟,都沒找見那家書店,深感失落焦急。有陳設相似的書店,架上擺著《江戶時代浮世繪》,開本略小,風格類似,我數次拿出確認是否我在找的那本書,無意中瞥見店員的眼神,倒有點尷尬起來。後來下起了雨,書店大都用油布蒙在門外廉價出售的圖書上面,還有書在雨中淋著,買回去恐怕也難保存。但是紙張好或許無需擔憂,有些修復的古籍曾經泡在棺材水裡好多年,似乎也不妨礙收藏。我在一家英文書店進出幾次避雨,翻看書籍,見有威廉•莫裡斯、布萊克和王爾德等人多種。後來讀蘇枕書,她曾提到進舊書店只看不買,店主恐怕不高興,然而我當時並未注意到店主有何不悅,或許他們也能理解避雨人的境遇?

第二日又去神保町,這次特地留意書店名稱,順便拍些照片。舊書店顧客不多,這些店必定要有些老底子才能維持。湘南書店內一半店面陳列古籍,包括聊齋繪本等,另一半擺放色情碟片,牆上寫著請勿拍照。店主自顧自聽收音機,頭都不抬。風月洞書店出售陶瓷類書籍,另自賣一些古董陶器。店內還有中國版畫集,我抽出看看封面幾個勞動人民,似當年左翼出品。五點鐘書店陸續關門,有店員在收拾門前擺放的碟片,不禁好奇是否有盜版。書業凋零,書店在逐漸消失,飯店多了起來,畢竟飲食男女才是人間真諦。

終於被我找到了那家店那本書,可惜只有下冊,問看守店面的兩老夫妻是否還有上冊,他們翻尋一頓無果,最後幫我精心包好兩本圖書,送出店門。我回到酒店才萬分驚訝地發現此畫冊乃潔本,所有關鍵部位都漂浮著銀色的雲彩,一時間心情沮喪,頗似那年購買了中華書局的《金瓶梅》,回家才發現各處略去數百字。然而人們常說《金瓶梅》真正的好處在於生動的語言展示舊日社會生活場景,潔本讓你更注重欣賞文字而不至於走神。同理,翻閱潔本春畫,專心觀賞美麗的服飾花紋和人物神情百態,但絲毫不為情色所動,這恐怕才是一本正經、值得稱讚的嚴肅態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役者繪 帶你領略春畫之外的浮世繪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春宮圖也就是描寫色情場面的春畫還有以吉原遊女為對象的美人畫以及表現歌舞伎表演者的役者繪這些廣泛的題材具有濃厚的民俗生活氣息1美人畫美人畫是浮世繪中最為主要的題材之一多以江戶時代吉原遊女為原型畫師菱川師宣將這種題材加以深入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圖片來自網絡如果按題材,把浮世繪分為美人畫、風景畫、戲劇畫等部類的話,那麼其中最可觀的一支非春畫莫屬。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除了春宮畫、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露骨但卻不失美感的春宮畫?歌川廣重-目黑千代池這些都只是我們了解到的浮世繪的冰山一角。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
  • 福利|百幅浮世繪大師巔峰之作展出,新裝置讓你「人在畫中」
    ZENA帕哈攜手東京傳統木版畫協會獨家呈現百幅浮世繪大師巔峰之作創新鏡面裝置+復原實景的多維沉浸體驗讓你「身在鏡中」卻「人在夢中」超多體驗課程配上近百種衍生品讓喜愛日式文創的你毫無招架之力◆ ◆ ◆ ◆
  • 除了美人畫、風景畫,浮世繪還有……丨江戶時代的趣味畫集
    提起浮世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生動、細緻入微的美人畫?喜多川歌麿-《姿見七人化妝》亦或是清新自然的風景畫?歌川廣重-目黑千代池這些都只是我們了解到的浮世繪的冰山一角。作為日本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包含著很多不同的類別。今天,知美君就帶大家看一看平時比較少見的,詼諧而又充滿創意的浮世繪——遊繪。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無論是美人畫、歌舞伎演員畫,還是風景畫、花鳥畫、歷史故事畫,最初只有單一的墨色,後來隨著木板技術的進步,浮世繪畫師鈴木春信開拓了「多色刷」的浮世繪,有丹繪、紅繪、漆繪,到了明和二年(1765)形成了色彩鮮豔的「錦繪」,這奠定了浮世繪後來主要的色彩,「絢爛多彩」成為浮世繪的關鍵詞。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便可理解為勸人及時行樂的風俗畫,紙上呈現的畫面自然離不開江戶時代町人喜聞樂見的世俗之事。 概括起來說,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美人畫、歌舞伎畫(佔70%)和風景花鳥畫,也有大量表現神話鬼怪故事和武士打鬥傳奇的作品。
  • 最會畫「美人畫」的浮世繪師: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きたがわ うたまろ,1753-1806)是江戶時代活躍在日本的浮世繪畫師。與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安藤廣重)並成為「浮世繪三大家」。歌麿年幼時曾向狩野派的大師鳥山石燕學畫,後來他的才華被出版商蔦屋重三郎發現,在蔦屋重三郎的幫助之下,其作品一時風靡江戶。
  • 大藝術家 | 浮世繪其實是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全身像過於程式化,讓求新的喜多川歌麿覺得不夠得勁,總得來點新的——把下半身砍了,畫上半身就完事兒了!這麼「畫你個頭」,版畫瞬間拓展到和水彩畫、油畫相似的表現範圍。喜多川歌麿,《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問:浮世繪老畫女人,還有沒有男女平等了? 那必定是有男人畫的。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在劉德江看來,日本浮世繪雖借鑑了中國古代唐畫和彩印畫的筆法,並可從中尋到宋代山水畫和明代文人畫餘音,但一直沒有丟掉日本的「大和魂」。正因此,作為日本工匠精神代表的浮世繪藝術能跳出曾經困擾西方繪畫的「光影真實」之怪圈,歷久彌新地用線描寫意去傳承「日本精神」,從而觀照內心的真實,呈現浮世生活百態中每一個當下的美好。
  • 浮世繪與小說創作
    得進補,看了幾百本類金瓶梅、肉蒲團、還有東京不太熱,不會做來也會吟。寫情色小說吧!準行。 窮極一生功力,自傳體言情+推理+情色+再來點都市yy元素,這下ok了吧?結果還是土豆黃瓜馬鈴薯不趕路——歇菜!世界名著我看著累正常,yyse情小說可一直有良好的互動體驗,但怎麼看我寫的情色小說就直接想出家呢?內心冷淡,整個涼涼!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片:《怪化貓》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動畫電影:《至愛梵谷》截圖 背景為梵谷臨摹的浮世繪在現代,浮世繪除了被創作成帶有現代氣息的作品之外,好多藝術家也將浮世繪結合經典動漫人物也進行了再創作(例如日本藝術家中川貴雄筆下的人物既保留了傳統浮世繪的經典之美,又不失角色的本來的特質。)
  • 《春》——繪春圖
    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順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來臨,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盼望著,盼望著」的反覆吟詠,將那種渴望的心情抒寫得淋漓盡致,也為全文定下清新活潑的基調和抒情的旋律。
  • 浮世繪大師展在滬開幕 日本浮世繪席捲魔都
    因此,「浮世繪」又有入世行樂、人生如過眼煙雲之意,是體現市民趣味的繪畫。美人畫是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華麗服飾的描繪,每一幅美人畫佔據畫面最大位置的莫過於美輪美奐的和服款式和圖紋。江戶時代又被稱為「圖案與紋樣的時代」,「穿著的喜悅」不再是貴族的特權,而成為了平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浮世繪的另一個主題是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畫,那些江戶時期的人氣演員偶像與吉原美人一起成為了雅俗共賞的平民藝術;風景畫是浮世繪最後的盛宴,最初以名勝為主,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大量以風景為題材的系列,日本親近自然之情也在畫面中溫和地滲透出來。
  • 插畫家用浮世繪的風格,來畫「表情包」,可以說非常搞笑了
    我們對浮世繪並不陌生,這種繪畫影響了許多印象派畫家,用浮世繪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有很多。浮世繪的誕生源自中國彩印版畫,在日本民間廣為流傳,畫家們用非常豔麗的色彩去描繪風景和人物,這種特別的繪畫風格受到許多人的喜歡。
  • 浮世繪中的「異世界」,讀葛飾北齋、鳥山石燕筆下的靈與怪
    「浮世」有瞬間即逝、世俗、浮華之意,故「浮世繪」多描繪歌舞伎演員、花魁,繁忙的江戶風景等世界上真實存在的事物,但有時也會繪製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異世界」。8月2日起在日本東京太田紀念美術館展出的「妖怪、靈界、異國」,以三個面向的作品引導大眾進入浮世繪的「異世界」。恰逢「中元節」與日本「盂蘭盆節」,藉由這個展覽了解日本文化的「異世界」。
  • 這隻大黃貓,「 鑽進」了葛飾北齋的經典浮世繪裡
    葛飾北齋是享譽世界的浮世繪畫師,風景畫以景象開闊、氣勢磅礴著稱。近日,日本東京都墨田北齋美術館正在舉辦一場饒有趣味的展覽,日本知名漫畫家增村博將一隻名為「秀吉」的大黃貓非常和諧地與北齋描繪的名勝風光融為一體,令家喻戶曉的經典浮世繪風景畫呈現出近似於漫畫的獨特色彩。
  • 一種西方顏料拯救了日本浮世繪
    不過,浮世繪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這種脫胎於木版畫的「錦繪」,一開始是為市民生活服務的,充滿了市井氣息,所以內容題材方面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俗,然而,在浮世繪即將「墮落」的時刻,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站了出來,他用一種叫做「普魯士藍」的顏料,發展了浮世繪的名所繪(風景畫),讓浮世繪的審美情趣回歸「正常」。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江戶也就是如今的東京,1603年,德川家康將軍在此設立幕府後,江戶逐漸成為日本的經濟、政治中心。此時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最後階段,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階段。社會大變革下,傳統文化的保持者——武家和貴族已經喪失了文化的創造活力,在政治上無權的平民階級卻開始成為文化的主宰,由平民階層創造出的江戶繪便也著重表達平民的喜怒哀樂和審美情趣,畫面內容變得更加通俗和流行。
  • 21個浮世繪流派藝術精選,限量圖書及周邊
    原創 小畫君 中國畫報出版社對於大多文藝青年來說,一提到日本,就會想到浮世繪。一提到浮世繪,你會想到什麼?是這一片浪嗎?再看看這幅梵谷的《星空》,有沒有覺得哪裡有點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