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際時訊):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08年度瀕危動物「紅色名錄」。從1996年開始,每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都會根據其調查的數據,公布這樣一份名單,並且根據物種的瀕危程度從高到低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滅絕、極度瀕危、接近瀕危、無滅絕危險和數據缺乏。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關注一下,今年都有哪些珍稀動物擺脫了滅絕的危險境地,又有哪些動物進入了瀕危的行列。
在2008年的「紅色名錄」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自然棲息地的減少,全球有40%的哺乳動物生存受到了影響。
首先來看看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的非洲象,由於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侵佔,它們已經從原來的「低度危險」等級上升到了「接近瀕危」等級。
生活在亞洲東南部地區的漁貓,擅長潛水,具有臨水而居的習性;但是由於人類對森林砍伐加劇,溼地面積減小,導致數量急劇減少,已經達到瀕臨滅絕的等級。
爬行動物——古巴鱷也是「極度瀕危」等級中的一員。這種鱷魚的皮十分名貴,因此惹禍上身,一直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殺。
另外兩棲動物類有約1/3的物種進入了2008紅色名錄。其中生活在哥斯大黎加的「霍德裡哥蟾蜍」從1986年開始基本消失了活動蹤跡,現在已經進入了「滅絕」的最高等級。
另外,還有一些物種由於保護不善或自然條件惡劣,今年成為「低危」等級名單上的新成員。例如非洲坦尚尼亞烏德增加山區的象鼻?(音渠)和印度洋的西星斑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英國分部主管克雷格·泰勒介紹說,紅色名錄由全球8千多名相關專家合作完成,目前所調查和涉及的物種一共有44,838種,在今年的名錄中有16,928個物種生存受到了威脅,佔到了38%。而被列入最高瀕危等級的共有3246個物種。
克雷格·泰勒同時指出,人類活動並不是物種瀕危或滅絕的唯一原因,某些物種是由於自然環境的改變而使生存受到了影響。例如全球只剩下100多隻的伊比利亞猞俐,就是因為它們所捕食的穴兔數量減少,而生存越來越艱難。
泰勒還非常欣慰的表示,過去十多年來,人類的努力也幫助一些物種擺脫了瀕危的境地,例如美國環境部門從1991年開始重新在墨西哥西部引入黑足雪貂,目前繁殖情況良好。這也為其他國家保護瀕危動物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責編:劉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