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2021-01-16 央視網
進入[國際時訊]>>

    央視網消息(國際時訊):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08年度瀕危動物「紅色名錄」。從1996年開始,每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都會根據其調查的數據,公布這樣一份名單,並且根據物種的瀕危程度從高到低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滅絕、極度瀕危、接近瀕危、無滅絕危險和數據缺乏。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關注一下,今年都有哪些珍稀動物擺脫了滅絕的危險境地,又有哪些動物進入了瀕危的行列。

    在2008年的「紅色名錄」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自然棲息地的減少,全球有40%的哺乳動物生存受到了影響。

    首先來看看生活在非洲南部和東部的非洲象,由於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侵佔,它們已經從原來的「低度危險」等級上升到了「接近瀕危」等級。

    生活在亞洲東南部地區的漁貓,擅長潛水,具有臨水而居的習性;但是由於人類對森林砍伐加劇,溼地面積減小,導致數量急劇減少,已經達到瀕臨滅絕的等級。

    爬行動物——古巴鱷也是「極度瀕危」等級中的一員。這種鱷魚的皮十分名貴,因此惹禍上身,一直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殺。

    另外兩棲動物類有約1/3的物種進入了2008紅色名錄。其中生活在哥斯大黎加的「霍德裡哥蟾蜍」從1986年開始基本消失了活動蹤跡,現在已經進入了「滅絕」的最高等級。

    另外,還有一些物種由於保護不善或自然條件惡劣,今年成為「低危」等級名單上的新成員。例如非洲坦尚尼亞烏德增加山區的象鼻?(音渠)和印度洋的西星斑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英國分部主管克雷格·泰勒介紹說,紅色名錄由全球8千多名相關專家合作完成,目前所調查和涉及的物種一共有44,838種,在今年的名錄中有16,928個物種生存受到了威脅,佔到了38%。而被列入最高瀕危等級的共有3246個物種。

    克雷格·泰勒同時指出,人類活動並不是物種瀕危或滅絕的唯一原因,某些物種是由於自然環境的改變而使生存受到了影響。例如全球只剩下100多隻的伊比利亞猞俐,就是因為它們所捕食的穴兔數量減少,而生存越來越艱難。

    泰勒還非常欣慰的表示,過去十多年來,人類的努力也幫助一些物種擺脫了瀕危的境地,例如美國環境部門從1991年開始重新在墨西哥西部引入黑足雪貂,目前繁殖情況良好。這也為其他國家保護瀕危動物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責編:劉忠博

相關焦點

  • 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樂紹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已將日本鰻魚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呼籲日本等有關各國加強對日本鰻魚的保護,嚴防日本鰻魚滅絕。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IUCN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11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世界公園大會上發布最新IUCN紅色名錄。根據紅色名錄,漁業、採伐、礦業、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威脅著太平洋金槍魚、美洲鰻魚、中國河豚和中華眼鏡蛇的生存;棲息地破壞導致馬來西亞軟體動物和世界上最大的地蜈蚣滅絕,同時威脅著許多其他物種的生存。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馬達加斯加狐猴面臨滅絕風險
    法新社7月9日消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四警告稱,馬達加斯加島上現有的107種狐猴中,約103種生存受到威脅,其中33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等級。
  • 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這一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動物!
    微萬州消息,近日,萬州區林業局在萬州區王二包自然保護地,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成功拍攝到林麝的影像資料,是重慶渝東北地區首次發現林麝的活動蹤跡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在重慶範圍內數量已不足百隻。林麝體型不大,體長不足1米,性情機警,高冷孤僻,多在清晨和傍晚單獨活動,活動隱秘性極強,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少量分布在大巴山和金佛山地區,能夠成功拍攝到實屬難得。
  • 日本鰻魚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6月12日公布的紅色名錄將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在三個瀕危級別中屬於第二等級「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據日本共同社6月12日報導,紅色名錄是對生物生存狀況的科學評估,但即使上榜也並不與捕獲或國際交易限制直接掛鈎。然而,紅色名錄是討論根據《華盛頓公約》實施國際交易限制時的重要參考材料。
  • 最新極瀕危物種名錄:紅須伶猴快速走向消亡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近日公布本月最新瀕臨滅絕物種列表(紅色名錄)。數據顯示,卡奎塔紅須伶猴、王攝蜜鳥、緬甸金絲猴等名列極度瀕危物種榜單。  1.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從那以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拯救瀕危物種的理念開始廣為傳播。人們還制定了許多物種名錄,瀕危、紅色名錄、保護名錄等詞彙漸漸普及,不時見諸報刊網絡。如果在網上搜索大熊貓,就可以看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易危(VU)等概念。很多公眾並不清楚這些概念的具體涵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12月15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國際鳥盟的最新通知,《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稱逾1.9萬物種瀕臨滅絕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6日公布的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在生存狀況已知的59508種生物之中,有19265種瀕臨滅絕,佔總數的32.4%。今年列出的瀕危物種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但尚未獲得相關數據的物種達到了8996種。該聯盟認為有必要做進一步調查,並呼籲各國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 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是世界上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稜皮龜,屬稜皮龜科、稜皮龜屬動物。稜皮龜體大,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者,頭大,頸、尾短,四肢槳狀,無爪,前肢特別發達。 稜皮龜屬於變溫的爬行動物,遊泳迅速且能力極強,雜食性,每年5-6月之間產卵,一次產卵90-150枚,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稜皮龜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錄的松茸 今年國內年產量也遇低谷
    在今年松茸提前集中上市的7月初,這種被譽為「萬菌之王」的菌類,因在近50年評估期內,數量下降了30%,首次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張子福覺得,今年國內松茸產量的下降,與氣候和松茸自己本身的生長周期有關,但即便脫離了這些影響,未來松茸的產量也未必能夠實現大量恢復。
  •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2018-11-15 21:54 | 中國綠髮會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刺蝟紫檀(Pterocarpus erinaceus)被列為了瀕危,因為這種重要木材來源受到了過度開發的威脅——2009到2014年間,這種木材的貿易增長了15倍。它的滅絕直接威脅到當地百姓的生計,因為這個物種是重要的動物飼料、燃料、衣物染料和醫藥用木來源。CITES公約前任秘書長John Scanlon上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山地大猩猩動態。
  •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圖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張淵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日電 (李愛平 秦緒偉 秦亞傑)2日晚間,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政府獲悉,該市發現一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張淵 攝據資料顯示,沙狐是一種環境緊密型的動物,主要分布在中亞諸國,中國北部諸省也有分布。2008年,沙狐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目錄。在張淵看來,額爾古納黑山頭鎮草原之所以會出現沙狐,與近年來中國對草原的大力保護有極大關係。
  • 除了Disney Nature的這些野生動物,它們是地球上數量最少的瀕危動物
    目前,在吉林省發現的遠東豹只有42隻,在世界上也僅存至70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哺乳綱紅色名錄——CR極危。瀕危程度:全世界僅存60隻目前,世界上僅存約60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棲息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瀕危程度:全球不到500隻
  • 世界瀕危動物豺現身甘肅鹽池灣自然保護區
    新華社蘭州4月28日專電(記者範培珅)記者從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鹽池灣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從野外取回的紅外線監測相機資料中,獲得世界瀕危動物豺的視頻資料,其中一群個體數達9只,這一現象實屬罕見。豺是中國二級保護動物,其體色深紅至灰褐色,喉部、四肢和面部為白色。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公布
    國際自然及資源保護聯盟日前發表報告,公布了瀕於滅絕物種紅色名單。報告對44838個物種的自下而上狀況進行了分析,佔全世界現有180萬個物種的2.7%。報告指出,目前已有869種物種完全或在其通常生存環境中滅絕,但如果考慮到還有290種物種處於瀕危狀態,並有可能已經滅絕,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15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