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日本鰻魚被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6月12日公布的紅色名錄將日本鰻魚列為瀕危物種,在三個瀕危級別中屬於第二等級「不久的將來野生瀕危可能性較大的物種」。據日本共同社6月12日報導,紅色名錄是對生物生存狀況的科學評估,但即使上榜也並不與捕獲或國際交易限制直接掛鈎。然而,紅色名錄是討論根據《華盛頓公約》實施國際交易限制時的重要參考材料。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2020-07-10 20:36 來源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冬蟲夏草首上名錄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此次更新,馬達加斯加近三分之一(31%)的狐猴物種現在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其中98%的狐猴生存受到威脅。而我國的冬蟲夏草出現在了易危物種之列。
-
[視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進入[國際時訊]>> 央視網消息(國際時訊):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08年度瀕危動物「紅色名錄」。從1996年開始,每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都會根據其調查的數據,公布這樣一份名單,並且根據物種的瀕危程度從高到低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滅絕、極度瀕危、接近瀕危、無滅絕危險和數據缺乏。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關注一下,今年都有哪些珍稀動物擺脫了滅絕的危險境地,又有哪些動物進入了瀕危的行列。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2020年7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涵蓋了其所監測的120000個物種的變化命運。這份最新名錄顯示,目前,有超過32000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最新極瀕危物種名錄:紅須伶猴快速走向消亡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近日公布本月最新瀕臨滅絕物種列表(紅色名錄)。數據顯示,卡奎塔紅須伶猴、王攝蜜鳥、緬甸金絲猴等名列極度瀕危物種榜單。 1.
-
《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正式發布:丹頂鶴仍然是「瀕危」!
12月15日,中國綠髮會國際部工作人員收到來自國際鳥盟的最新通知,《2020年鳥類紅色名錄》現已公布。「如您所見,我們已經更新了《鳥類紅色名錄》,其中包括對許多鳥類評估的更改。最新的評估和物種概況已經在國際鳥盟數據區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網站上公布。」來自國際鳥盟的信息告知綠會工作人員。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敲響警鐘
在Carcharhinus obsoletus的歷史分布範圍中,面臨著巨大的捕撈壓力,這種物種已經在過去80多年來,沒有任何記錄。這項研究獲得了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支持。因此,該研究人員主張,迫切地需要評估這一物種的滅絕風險狀況,以便能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日本鰻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新華社東京電 (記者樂紹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已將日本鰻魚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呼籲日本等有關各國加強對日本鰻魚的保護,嚴防日本鰻魚滅絕。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公布
國際自然及資源保護聯盟日前發表報告,公布了瀕於滅絕物種紅色名單。報告對44838個物種的自下而上狀況進行了分析,佔全世界現有180萬個物種的2.7%。報告指出,目前已有869種物種完全或在其通常生存環境中滅絕,但如果考慮到還有290種物種處於瀕危狀態,並有可能已經滅絕,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159種。
-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滅絕
2018-11-15 21:54 | 中國綠髮會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更新發布。更新後的名錄,一共包括了96951個物種,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得益於政府領導力與社區行動以及野生動物生態旅遊等因素,現在這一物種數量在上升,已經超過1000隻。這份更新的紅色名錄中,也傳來了好消息。比如,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從"極危"降級到了"瀕危",主要歸功於反盜獵和清山巡套等因素;長鬚鯨(Fin Whale)從"瀕危"降到了"易危",主要歸功於捕鯨禁令。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介紹,白腹針尾綠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於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 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介紹,白腹針尾綠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於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
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白眉鴨現身海珠湖
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攝海珠溼地鳥類增至178種4月9日,記者從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第7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獲悉,4月7日,被列為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白眉鴨在海珠湖出現了,海珠溼地鳥類增加到178種。4月7日,被列為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白眉鴨在海珠湖出現了,海珠溼地鳥類數量增加到178種。目前,海珠湖及溼地一二期全面實行預約有序開園,實行線上憑「穗康綠碼」預約入園,將遊客健康監測措施前置,避免了入口處人員聚集。同時,全面推行電子化購票,實現無接觸式入園。每天入園人流量控制在原來的1/3,在重點區域增設安保人員,及時勸阻遊客聚集行為。
-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物種信息更新
IUCN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目前收錄128918個物種,其中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IUCN總幹事Bruno Oberle表示,在本次IUCN紅色名錄的更新中,歐洲野牛以及其它25個物種的恢復情況展現了保護的力量。然而,不斷增加的滅絕物種名單正提醒我們迫切地擴大保護工作。我們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保護行動,並納入所有經濟部門,以應對全球威脅,如不可持續漁業、林地用途變更、物種入侵等。
-
瀕危的稀有動物,第三在野外已滅絕,第二已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稜皮龜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華南虎,(廈門虎,南中國虎)。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
-
用好物種名錄 促進自然保護
從那以後,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拯救瀕危物種的理念開始廣為傳播。人們還制定了許多物種名錄,瀕危、紅色名錄、保護名錄等詞彙漸漸普及,不時見諸報刊網絡。如果在網上搜索大熊貓,就可以看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易危(VU)等概念。很多公眾並不清楚這些概念的具體涵義和它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