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研究室《學習與研究》雜誌2020年第11期刊發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綿陽市三臺、鹽亭兩縣蹲點調研形成的「兩項改革」調研報告——《激活四川鄉村治理「一池春水」》。文章就「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進行了調研分析,既分析了形勢,總結了經驗做法,也就調研成果進行了及時運用。透過這篇調研文章,為各級領導幹部紮實做好蹲點調研提供了參考借鑑,樹立了榜樣標杆。<br><br> 要深入基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調研報告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冥思苦想出的,也不是向基層要一些材料拼湊而成的,而是要一竿子插到底,要直達基層,做到腳下沾泥,身上沾灰,下深水、扎猛子,才能逮到鮮活的大魚,才能發現真問題,找到破題破局之策。彭清華書記用了一周時間,到綿陽市三臺縣和鹽亭縣開展蹲點調研,並同步組織10個調研組深入綿陽市9個縣(市、區)摸排情況,通過「解剖麻雀」,進一步總結經驗、檢視問題、研究對策。在調研中,親自到基層一線去「望聞問切」。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寫出一篇有分量調研文章的前提和關鍵。各級領導幹部要抽出時間,靜下心來,帶著問題到基層一線去,到矛盾問題尖銳的地方去,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實效。<br><br> 目光要敏銳。調查研究既要深入基層,也要走出基層,要沉得下去,更要提得上來。調查研究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因此,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要有敏銳目光,要善於從紛繁複雜的事件中去發現和把握規律,要從具體的矛盾問題化解中去總結經驗做法。如果只是著力於具體工作,著力於解決矛盾問題,不善於去分析問題根源,不善於與找出規律性的措施辦法,就會陷入繁重事務,難以高質量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彭清華書記通過7天的蹲點調研,對「兩項改革」進行了總結梳理,認為四川之所以能夠穩步推進兩項改革,關鍵是改革目標明確、方法對頭、政策配套,做到了按群眾意願和客觀規律辦事。並從深入調研、謀定後動,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尊重民意、順向調整,保障利益、統籌政策四個方面進行了提煉總結。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在基層調研中要深化理論學習,煉就敏銳的政治眼光,善於用政治的眼光去分析總結改革發展中的問題,才能切中時弊,找到捷徑。<br><br> 要舉一反三。調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工作,是為了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解剖麻雀」,要明確問題的來龍去脈,並把調研成果推廣運用到其他地方。彭清華書記在蹲點調研結束後,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賡即安排有關部門聚焦重點關注的領域,強化問題導向、基層導向、利民導向、發展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列出28個專題,在更大範圍開展調研,力爭形成「1+N」的工作方案,把「兩項改革」往深裡抓、往實裡做,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這就有效運用了調研成果,發揮了工作調研的作用。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不僅要深入基層調研,更要及時用好調研成果,這才是是問題關鍵。切忌出現調研與工作推動「兩張皮」,把調研成果寫在紙上,落實不到行動上。善於舉一反三,及時推廣運用,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要牢記在心。<br><br> 工作調研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一項重要工作,調研能力也是各級領導幹部的一種基本能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各級領導幹部要用好用活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