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食神》橫空出世,這部被譽為周星馳半自傳體電影,原因是周星馳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拍攝。
但,更值得圍觀的是天王劉德華曾評論他的作品:真的很諷刺這個社會。
一起回顧一下其中的劇情:
主持人驚嘆道:想不到食神對菜的要求這麼的嚴格,那到底怎麼做才能燒出一道無懈可擊的菜?
史蒂芬周:其實廚藝之道,最重要的是一個字!
於是,史蒂芬周就拿起材料,舞動起來,不出一會兒就出來一道作品。
史蒂芬周:這道彩虹鮮花拔絲,是我送給大家的甜品。
主持人:哈?原來是個心字!
史蒂芬周:沒錯,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菜。
@hope聊影娛 小編作為一個不會做菜的人,看完《食神》都想去學著做菜,劇中大量的細節說出中華美食的燒菜秘訣。
與其說這是一部喜劇片,不如說就是大型的燒菜課程。
記得劉德華曾在某一採訪中說道:我最喜歡他的《食神》,因為他諷刺整個社會啊。
那麼,到底周星馳在《食神》當中諷刺了什麼?
大夥一起來分析分析劇中的個個細節。
諷刺一:現實中存在的某種商人行為
在史蒂芬周的分店剪彩的時候,他曾在員工的耳邊細語交代「待客」行為:
一、椅子的擺放要放窄一點,因為坐的不舒服,客人很快就可以吃完就走,這樣就不影響下一批客人的到來;
二、飲料放多點冰塊,這樣就變相慫恿客人多買幾杯,促進銷售。
其實,大家都知道香港寸土寸金、生活的節奏很快,劇中這一幕更是硬生生把當時香港的商家和客人生活呈現出來了。
不得不說,周星馳對生活的觀察感悟是如此細微。
諷刺二:即使花樣再多,沒有「心」也是失敗品
電影開頭的時候,導演就安排了史蒂芬周作為評委一一評價各大「名廚」的菜式,其中不乏一些高端名廚、刀工很厲害的等等,這裡有個小小的細節就是最後一道菜是很好,但是因為廚師的樣子長得一般,就這樣被史蒂芬周宣布0分。
這是何等的不公平?這不也恰恰是現實的一些寫照嗎?
最後是史蒂芬周用功夫的鏡頭,做出一道心形的「彩虹鮮花拔絲」,告訴世人:做好菜就要用心。
周星馳這裡的用心何止是指做好菜呢?
諷刺三:配置高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電影最激動人心的應該就是唐牛和史蒂芬周廚藝大賽的環節,其實,他們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很高端和昂貴的。
在比賽的過程中兩人因打鬥,導致史蒂芬周的原材料被打翻了,都在大家都以為他要書的時候,他卻以一碗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叉燒飯打敗對方。
都知道周星馳的童年生活是過得很一般,但是他對夢想對情懷,從來沒有放棄和妥協過,即使對方的配置再高條件再好,只要自己不忘初心就能贏。
如果看周星馳的電影,只圖開心的話,看一次就可以了,再看你就更懂生活。
你們同意嗎?歡迎留言交流
#影視推薦#
我是@hope聊影娛 從上帝視角出發,發現不一樣,發現新希望。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