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換頭」在哪倫理審查的:醫院和哈醫大校級倫理委均否認

2021-01-12 東方網

原標題:「遺體換頭」在哪倫理審查的:醫院和哈醫大校級倫理委均否認

圖片說明:任曉平提供的人體第一個頭移植外科手術設計方案局部圖。新華網 圖

  任曉平「遺體換頭術」究竟是哪個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查的?

  11月28日上午,哈爾濱醫科大學(簡稱哈醫大)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哈醫大人文學院院長、哈醫大醫學倫理學研究所所長尹梅告訴澎湃新聞,除了校倫理委員會,哈醫大校內如地病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以及一些學院也有倫理委員。通過審查後,也可以發表論文。「雖然沒在我這兒審,但也可能是在別的機構審的,也有這種可能性。」

  此前一天,尹梅告訴澎湃新聞,該委員會未接到過該研究的倫理審查申請,遑論批准。

  她表示,任曉平教授是哈醫大附屬第二醫院(下稱哈醫大二院)的醫生,該研究項目可能是在哈醫大二院進行的倫理審查。

  但哈醫大二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呂麗萍則向澎湃新聞表示,該院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沒有接到過任曉平教授團隊關於「人類屍體換頭實驗」的倫理審查申請。

  呂麗萍表示,任曉平團隊的相關換頭實驗是在哈醫大完成,其倫理審查應在校倫理委員會進行。

  澎湃新聞致電任曉平,但一直無人接聽,發給他的數條問題簡訊也沒有回覆。

  學校和醫院倫理委均否認對「遺體換頭」倫理審查

  任曉平的「遺體換頭」手術論文11月17日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國際神經外科)上,論文中寫道,該研究獲得了「the Human Research Ethics Board,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直譯為「哈醫大人類研究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哈醫大校級的倫理委員會只有一個——哈醫大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

  哈醫大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倫理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尹梅向澎湃新聞否認該委員會曾接到過任曉平換頭實驗的倫理審查申請,「肯定不是在學校做的。」

  哈醫大醫學倫理辦公室就設在尹梅的院長辦公室。尹梅還是黑龍江省醫學倫理學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常務理事,現任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2014年,她曾經參與審查過任曉平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一個項目「遠程非缺血性刺激誘導心臟保護的分子和神經機理」,其中涉及到動物實驗。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任曉平最終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3萬元的資助,項目起止年月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項目依託單位為哈爾濱醫科大學。但該項目是否與「頭移植外科模型」相關,尚不清楚。

  據尹梅介紹,哈醫大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共有十位成員,「校本部的基礎醫學院、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文學院等,每個學院一般出2-3位專家。」

  委員會每年會定期召開全體會議,集體表決、批量處理來自各學院研究項目中的倫理審查申請。

  申請人除了填寫一張申請表,還要附上一份相對詳盡的實驗方案;在審批會議上,申請人還要進行相關答辯。

  尹梅說,對於不涉及人體材料的緊急申請,可以走快審程序,三位委員籤字同意,即意味著通過倫理審查。

  但她強調,「遺體換頭」實驗涉及到人體材料,不適用於快審程序,需要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校倫理委員會主要處理來自基礎醫學院以及博士的申請,一般是動物實驗相關。截至目前,沒有接到過一例跟人類遺體相關的倫理審查申請。」

  她推測,任曉平作為哈醫大二院的醫生,其研究項目可能在該醫院進行了倫理審查。

  在新華網的報導中,任曉平的頭銜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教授任曉平。

  哈爾濱醫科大學新聞網則顯示,任曉平為哈醫大二院骨外八病房主任。

  哈醫大二院的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就在同樓層的該院黨委辦公室的斜對面。黨委辦公室主任呂麗萍是該倫理委員辦公室的兼職秘書。呂麗萍表示,哈醫大二院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未收到任曉平團隊關於人類遺體換頭實驗的倫理審查申請。

  呂麗萍稱,任曉平團隊的相關換頭實驗是在哈醫大完成,其倫理審查應在校倫理委員會進行。

  副校長:「換頭術」能應用可能需要50年、100年甚至更久

  談及任曉平的「遺體換頭」,哈醫大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尹梅表示,「我是覺得(遺體換頭)是需要在倫理專家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一下。它該有的籤字,該有的程序,都可以使它更規範些。(項目中)可能有爭議的部分,我們是不是請更多倫理學專家、法學專家來討論得更清晰些,再進行研究。免得等這件事情完成,大家再來討論。這樣做可能效果更好。」

  尹梅表示,正如任曉平所說,此前人們研究腎臟移植、心臟移植時,都遭到過反對。科研探索總是伴隨著風險,科學上每一點點進步,都可能會引發不同的聲音,但是人們做得更規範些,雜音就更少一些。

  尹梅表示,她審核相關研究項目的倫理申請,主要是審兩方面,一是技術上是否行得通,二是倫理。任曉平團隊使用的是屍體,所以技術層面的問題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倫理能否通過。這要看他們提供的材料是否完備——有沒有捐獻者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尹梅稱,遺體捐獻者籤署了捐獻志願者登記表等協議書,就意味著捐獻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並授權相關機構使用其遺體,用於醫學教學、醫學研究,而且在捐獻後不再過問其具體使用情況——只要是為醫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則明確表示反對任曉平進行的「遺體換頭」,並稱應追究單位倫理委員會的責任。

  黃潔夫說,頭移植在倫理上是不允許發生的,「肝移植是給肝功能衰竭的病人,腎移植是給腎衰竭的病人,換了肝、腎,他還是他自己。但換了頭,他是誰呢?」

  他強調,除了技術上,頭顱移植在倫理上更具爭議,在全球醫學界不被允許。「我國的公民身後器官捐獻有嚴格的法規和程序,在沒有任何可信的動物實驗基礎上,採用兩具捐獻的遺體做解剖學粗糙的模型違反了法規,應該追究單位倫理委員會的責任。」

  哈醫大基礎醫學院相關負責人楊明(化名)也是任曉平「遺體換頭」論文的署名作者,她不同意黃潔夫的觀點,她不認為任曉平團隊的屍體換頭實驗存在倫理問題。

  她說,人們捐獻遺體,本來就是為了服務於醫學教學和研究,有很多臨床問題如果從人類遺體上找到原因,直接就為臨床服務了。屍體換頭實驗屬於基礎研究範疇,而非臨床實驗。

  專注於醫學倫理學研究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張新慶則認為,鑑於「換頭術」研究的高度倫理爭議性和技術複雜性,假如使用遺體開展「換頭術」研究,則應當徵求遺體捐獻者家屬的再次同意。

  曾給哈醫大基礎醫學院教研室下指示,要求尋找遺體支持任曉平研究的哈醫大副校長曹德品告訴澎湃新聞,他個人很支持任曉平進行頭移植相關的研究、探索,「他提出來了,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他在科學上想創新,有發現的願望。如果我們不支持他的研究,大家都平平的,誰來創新,誰去探索?」

  曹德品表示,任曉平的項目現在處於研究階段、創新階段。「換頭術」真的做到能應用的程度,可能需要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應不應該移植以及倫理等問題,現在還沒到擔心這些問題的時候。

  曹德品說,更重要的是研究過程中的「副產品」,比如任曉平訓練的這批學生,比如任曉平研究的應對免疫排斥反應的方法,比如讓截癱患者恢復或部分恢復脊髓功能的方法,這些都可能帶來應用,到最後不一定非得換頭。

相關焦點

  • 老鼠換頭最多活1天
    任曉平  對話哈醫大教授任曉平  深對話  今年8月,義大利著名醫生卡納維羅宣布換頭,在長期從事複合組織移植的任曉平看來,這並非天方夜譚。在此之前,他已經進行了長達6年的老鼠實驗。他表示,經過「換頭」的老鼠,最長活了1天。  「換頭術」究竟是炒作還是現代醫學的高峰?近日,任曉平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回應各種質疑。  文/廣州日報記者肖歡歡 實習生蔡詩萍 圖/受訪者提供  1996年之前,任曉平一直是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手顯微外科的骨幹。
  • 哈醫大二院實現腹腔鏡下肝臟切除手術「大滿貫」
    人民網哈爾濱1月5日電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教授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六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完整根治性切除。
  • 4月起哈醫大一院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 取消現場掛號
    原標題:下月起,哈醫大一院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 「您患的是腸息肉,目前不需要治療,需要定期複診,注意飲食。」27日,在哈醫大一院網際網路門診,消化科副主任徐洪雨通過網絡平臺為一名患者複查腸鏡報告後,在線進行了專業的指導。
  • 熊思東代表建議:強化中國涉人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與監督
    、5.4%和1.0%),即使建有倫理委員會的單位,很多倫理委員會也無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審查能力良莠不齊。各級倫理委員會是目前中國涉人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的主體,但在倫理委員會設置方面一是未全覆蓋,即便是臨床醫療機構也有近13%沒有倫理委員會;前置不夠,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從事涉人生物醫學研究的前端組織大多沒有相應的倫理委員會;倫理審查組織過於偏平化,各倫理委員會無論所在單位的層級均是平行獨自行使倫理審查職責。
  • 第一例活人「換頭」手術,科學家找來一位俄國志願者,結局如何?
    此後的一百年內,有很多的科學家都在進行換頭手術的研究,有繼續用狗做實驗的,也有改用猴子,貓等動物做實驗的。他們都創造出了「雙頭生物」,可惜還沒有任何一次手術的宿主能夠在術後生存超過三天。因為科技的限制和倫理道德,換頭手術在20世紀發展得相對緩慢。
  • 哈工大哈醫大聯合 新冠肺炎CT圖像自動分析系統研發成功
    1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新聞,哈工大-哈醫大聯合攻關小組成功研發了「新冠病毒肺炎CT圖像自動分析系統」。該系統可以自動檢測CT圖片上新冠肺炎相關病變,並估算病變區域在整個肺部的比例,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篩查和病情評估提供了依據。目前,本系統已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部署試用。
  • 醫大學子追思遺體捐獻者 向「大體老師」致敬
    濱海高新網訊  昨天,天津醫科大學幾十位師生在解剖課堂舉行了「大體老師」追思會,悼念這些志願捐獻遺體的逝者。「堅持以救人為己任,尊重每一個為醫學事業獻身的逝者……」學生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向「大體老師」莊嚴宣誓,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 東北地區首家負壓心臟導管室落戶哈醫大一院 啟動13小時成功挽救5...
    哈醫大一院負壓導管室投用首日,已成功挽救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19時30分,負壓導管室值班醫生接到120急救中心的電話,一名慶安縣49歲下壁心肌梗死男性,正在送往哈醫大一院的路上,值班醫生立即為患者提前規劃好手術方案。20時30分送入負壓導管室,值班醫生再次挽救了一名患者的生命。  當晚22時20分和第二天凌晨2時55分,醫生又搶回了兩條生命。每次從造影到血管疏通的操作,都沒有超過上半個小時。
  • 哈醫大四院達文西Xi機器人手術總量突破700例 居全省第一
    □王海嬌 本報記者 劉菊  2021年1月14日20時,哈醫大四院中心手術室26號手術間內,在世界先進的達文西Xi機器人輔助下,劉昶教授團隊正為一名患者實施胃袖狀切除術。隨著手術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哈醫大四院達文西Xi機器人手術成功突破700例,居全省第一。
  • 疫情期間哈醫大二院胸外科專家詮釋肺癌的「前因後果」
    在疫情期間,這讓很多人心生恐懼和疑惑。還有些人長期咳嗽氣短卻因疫情緣故遲遲不敢就醫,以及一些肺癌術後患者耽誤了複查時間,出現了背痛等症狀,擔心是復發轉移了,遇到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哈醫大二院胸外科二病房主任徐廣全教授為疫情期間出現肺部不適的患者解難題、支妙招,全面解釋了肺癌的「前因後果」。
  • 世界首例人類換頭:噱頭、福音還是禁忌?
    不過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腦科醫院)趙鋼主任認為頭顱移植在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都不可行。雖然頭顱移植有先例:1956年,來自中國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趙士傑挑戰狗頭移植,雙狗頭存活5天零4小時,創造了國內最好紀錄。這一移植舉措,開啟了中國器官移植先河。1970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地將猴子的頭顱從一隻移植到另一隻猴子的軀體上,結果猴子成活了。
  • 哈醫大一院「預防青少年近視的自動反轉拍」獲第十二屆「挑戰杯...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鄒璐) 近日,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中,由哈醫大一院附屬眼科醫院劉平、郭鑫、杜玲玲指導學生的參賽作品"預防青少年近視的自動反轉拍",獲決賽銅獎。目前,我國近視防控形勢不容樂觀。
  •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必須進行倫理審查
    本報北京1月29日電在進行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時,如果受試者的利益和科學要求發生衝突該怎麼辦?衛生部日前發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取捨:對受試者的安全、健康和權益的考慮必須高於對科學和社會利益的考慮,力求使受試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儘可能避免傷害。
  • 哈醫大一院新生兒科獲國家衛健委「雲上婦幼」典型稱號
    哈醫大一院生兒科為黑龍江省唯一獲評「雲上婦幼」典型稱號。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哈醫大一院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保障婦幼健康齊抓共管的診療原則。
  • 中科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會議召開
    中國科學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Kunming Primate Research Center, KPRC)實驗動物使用與管理委員會(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IACUC)於9月23日至24日在昆明滇池溫泉花園國際大酒店召開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會議。
  • 鄭州醫大醫院婦科檢查【專家親診患者安心】
    鄭州醫大醫院婦科檢查【專家親診患者安心】 時間:2021-01-06 11:11 鄭州同濟醫院 鄭州醫大醫院婦科檢查【專家親診患者安心】?鄭州醫大醫院是鄭州市一家專業婦科醫院,鄭州醫大醫院排名是整體醫院實力的比較。
  • 腰椎間盤突出讓少女直不起腰 哈醫大一院脊柱微創內鏡術助女孩挺直...
    不知不覺中,小思開始感覺到腰痛,同時左腿也開始麻木和疼痛。由於性格內向,一開始她並沒有跟家長說起此事,隨著症狀越來越重,左腿越來越疼,小思連腰也開始直不起來了。父母發現後,急忙帶小思到當地的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腰椎側彎,同時腰椎有個巨大的突出間盤。由於青少年的腰椎間盤突出比較少見,當地醫生和家長仍然是持有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正在發育階段,將來可能會症狀減輕,於是一直選擇保守治療。
  • 12釐米鐵絲甩進男子眼眶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提醒:眼睛受傷要趕緊...
    近日,哈醫大一院眼科五病房來了一位眼睛內串進去一根鐵絲的患者。張先生家中養了近20頭牛,幾天前早上,張先生在趕牛時,不慎將抽牛的鞭子抽斷了,用鐵絲擰制而成的鞭子突然崩出一根鐵絲瞬間扎進下眼皮。「我當時感覺眼睛突然疼的不行,以為扎進沒多深,就用手向外拽了拽,沒拽動。」張先生到哈醫大一院就診時向醫生描述。
  • ...盤突出讓少女直不起腰 哈醫大一院脊柱微創內鏡術助女孩挺直腰杆
    不知不覺中,小思開始感覺到腰痛,同時左腿也開始麻木和疼痛。由於性格內向,一開始她並沒有跟家長說起此事,隨著症狀越來越重,左腿越來越疼,小思連腰也開始直不起來了。父母發現後,急忙帶小思到當地的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腰椎側彎,同時腰椎有個巨大的突出間盤。由於青少年的腰椎間盤突出比較少見,當地醫生和家長仍然是持有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正在發育階段,將來可能會症狀減輕,於是一直選擇保守治療。
  • 哈醫大二院田家瑋教授當選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日電 日前,由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暨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醫師協會介入專科醫師分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微創介入醫學專家委員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等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微創介入醫學學術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