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謝修章 朱嘉昱 文/攝
冬日的寧波寒意逼人,但離全球第一港最近的寧波北編組站卻熱火朝天。鐵路股道停滿了貨物列車,放眼望去,車上一個個帶有「HAMBURG SUD」logo標誌紅色貨櫃格外顯目。這裡,海鐵聯運成為溝通內陸與海外的重要支點,通過鋼鐵巨龍,國內15個省份56個城市的優質產品行銷海外,搭上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航道。
2021年元旦,新年第一縷曙光揮灑在寧波北編組站,貨物列車披上了金色的霞光。上午9點05分,在電力機車的牽引下,一列由45輛平板車組成的貨櫃班列緩緩駛進車站。當班檢車員盧建聰聽到對講機裡傳來值班員上道作業的指令後,戴上手套,拿起檢車錘和檢車燈,和作業搭檔張雷一起邁著矯健的步伐,向列車頭部進發。
素有寧波鐵路「咽喉」之稱的寧波北站,西接內陸腹地,東聯寧波舟山港,是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橋梁。坐落在該編組站的杭州北車輛段寧波北運用車間是長三角鐵路最小的鐵路貨車「診所」之一,車間只有64名檢車員,但他們卻擔負著北侖港、穿山港和鎮海散裝碼頭進出港鐵路貨車的運用檢修任務,跨洋出海,沒有他們可不行。
「我們是鐵路貨車『醫生』,主要負責對進出港的班列運行狀態進行檢查、維修,確保進出口貨物運輸暢通。」盧建聰說,「我們穿梭在長約905米的『鋼鐵巨龍』之間,平均每天要檢查45列車,最多時有50列,近2500輛貨車,每個班下來步行至少要走12千米。」
「叮叮噹噹……」只見盧建聰彎下腰,鑽進列車底盤,左手提檢車燈,右手握檢車錘來回敲擊列車內部配件。「聲音聽上去清脆,說明部件緊固結實;要是悶啞,那就是鬆動了,得趕緊處理,不然在列車高速運行中掉下來,就會釀成大事故。」在檢車一線摸爬滾打多年的盧建聰,已連續兩年蟬聯車間「銅錘獎」,對列車常見故障的檢查處理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他在工作中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故障,要求自己做到「零漏檢」。
眼看、耳聽、手摸,確認正常後,盧建聰又走到車輪旁,檢查起剎車片的磨耗情況。「機後14位左側5位閘瓦磨耗過限。」盧建聰迅速起身走到一旁的工具箱取出閘瓦。不一會兒,他又一次鑽進車底,關門排風後,掏出別在身上的撬棍,更換上新閘瓦。
「針對貨櫃固定循環班列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問題和故障,我們車間成立了應急工作小組,通過日常各類應急演練、實戰實訓和季度抽考的形式,強化作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確保關鍵時候拉得出、緊急時候不掉鏈。」值班員潘順順如是說。
地處長三角核心區,「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寧波舟山港,交出了2020年貨物和貨櫃吞吐量「雙翻紅」的滿意答卷,小到支援海外「戰疫」的抗疫物資,大到國產汽車,越來越多的物資選擇搭乘「火車」漂洋過海。相關數據顯示,如今佔據國際貿易總量中三分之二以上、我國進出口貨運總量的90%都是海運。
「按照原來到達始發兩次作業的模式,一趟車需要作業60分鐘左右,改為中轉作業模式後可縮減25分鐘。」該車間黨支部書記王國民介紹道,近年來針對海鐵聯運班列不斷開行的現狀,他們將原先到達、始發兩次作業改為到發一次的中轉作業,並將每班作業小組從原先的2個改為3個,不僅加快了列車檢修進程,有效保障了進出港列車的暢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據了解,2020年該車間累計檢修海鐵聯運班列10963列,共計542574輛,消除各類重點故障251起,為班列安全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