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兩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即將上映——蘇珊·科林斯的《鳴鳥與蛇之歌》和史蒂芬妮·梅耶的《午夜太陽》。
雖然後者還沒有上架,但前者在上架第一周就賣出了驚人的50萬冊。
對於那些一直懷疑青少年文學影響力的人來說,蘇珊·科林斯讓他們打消了這種懷疑。
雖然青少年文學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由於一系列暢銷書的大規模湧現,青少年文學在2000年代中期鞏固了其地位。
多年來,《飢餓遊戲》不斷發展,在內容和創作的多樣性方面不斷擴大其範圍,努力使其更具包容性。
但總的來說,《飢餓遊戲》仍被很多人視為是在垂死掙扎。
由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以十億美元的票房大獲成功,好萊塢在短短幾年內對青少年電影進行了大量投資,但要重現這種成功並非易事。
在幾次票房失敗後,好萊塢似乎準備宣告青少年電影的失敗,就像90年代的海盜片和西部片時代結束時一樣。
好萊塢似乎從來沒有認真地對待過青少年電影,或者把它看作是曇花一現的時尚。
好萊塢試圖同時拍很多青少年電影
製作一部青少年電影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問題在於,你將不可避免地被別人落在身後。
青少年文學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但與電影相比,它的成本更低,規模也更小。
當《暮光之城》成為暢銷書時,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差不多的超自然愛情故事,但其中很多都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了大熱門。
而在《飢餓遊戲》大獲成功後,類似的模式也出現了,這導致反烏託邦的青少年故事大量湧現。
如果你想要看到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那麼小說比電影更容易迎合你的喜好,正如《暮光之城》和《飢餓遊戲》中人們為捕捉閃電般的激情所做的許多嘗試一樣。
想想《分歧者》系列,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正是讀者渴望更多像《飢餓遊戲》這樣的故事的時候,出版商巧妙地將它推向市場,以滿足這一人群的需求。
雖然由此改編的第一部電影的票房表現不俗,但續集卻大幅下降,直到最後一部《分歧者》未能拍攝成功,因為觀眾已經不再關心這部電影了。
《飢餓遊戲》的原著黨可能會失望,但電影的票房收入遠遠超過了原著的銷量。
而對於喜歡《飢餓遊戲》的觀眾來說,相比之下,《分歧者》無疑是一部缺乏想像力的仿製品。
《飢餓遊戲》或許在文學界掀起了一股反烏託邦的潮流,但電影界對此並不熱衷。
千篇一律的故事並沒有像它需要的那樣吸引普通觀眾的注意力。
電影公司誤解了青少年電影成功的原因
娛樂業建立在一個簡單的模式上,即如果沒有壞,就不要去修理它。
如果某樣東西成功了,不管是某種類型的電影,還是某個導演,那麼該行業的每一家公司都會爭相複製這種模式,直到觀眾徹底厭倦為止。
這一點可以從電影界對青少年電影的看法中看出,他們把每個故事都強迫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宜的模式,而忽略了這些故事最初吸引人的地方。
例如,《飢餓遊戲》既是一本書,也是一部電影,因為作者和導演都認真地對待這個中心概念。
觀眾之所以喜歡上這個故事,是因為它在當時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激進和獨特。
然而,許多電影公司似乎從它的成功中學到了一個教訓,那就是創造出另一個反烏託邦的故事,並希望觀眾能輕易地滿足。
故事的獨特性並不重要,只要它們是反烏託邦的,那就足夠了,但觀眾就不那麼信服了。
當談到電影選擇時,電影公司忽略了一些最獨特的青少年系列電影,這一點我一點也不奇怪。
利巴布雷的《預言家》系列結合了神秘與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紐約謀殺之謎;
萊妮·泰勒的《煙骨之女》三部曲是一部幻想小說,包括天使、人獸混血兒和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瑪麗莎·邁耶的《月球編年史》以科幻情節和水手月的靈感重新構想了經典童話。
由此可見,青少年電影並不是由一個故事定義的,但這似乎是許多局外人對待它的方式。
當代年輕人的思想與現代好萊塢格格不入
現如今的好萊塢已經把製作方向轉向了大預算的大片,超級英雄、迪斯尼系列、星球大戰和異類組成了數十億美元的觸手的新時代。
隨著大片變得越來越大而不能失敗,3億美元的預算已不再是稀罕之物,中等預算的電影卻因此遭受重創。
包括詹姆斯·格雷在內的許多導演都對這一後果感到惋惜,而它對青少年電影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這是一個恥辱,因為很多好電影,都是一些小預算。
雖然小說永遠不會在年輕人中消但現在,人們關注的更多是現實主義、社會評論和當代故事,其中許多故事推崇進步,宣揚政治意識。
他們可能賺不到幾十億美元,但他們有自己的受眾群體。
事實上,觀眾們都很活躍,渴望看到更多。
說青少年電影已經死了是不對的,但至少在文學改編方面,我們似乎已經沒有更多的預算和更高的概念了。
小故事將在流媒體平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更雄心勃勃的電影則被拋在腦後。
這一呼籲也凸顯了這類電影的另一個問題,對於好萊塢來說,觀眾對華麗動作片和類型故事的渴望被像《復仇者聯盟》這樣的電影所滿足。
所以沒有必要創造更多的內容,從而與他們更重要的任務相競爭。
當然,這一切都可能發生變化。
一旦有一本百萬銷量的小說出現,開啟了這一類型的全新趨勢,好萊塢將爭相跟上。
很多人都在關注下一部《暮光之城》或《飢餓遊戲》,畢竟,獅門影業已經計劃將《鳴鳥與蛇之歌》搬上大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