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有多少人會穿漢服上街,相信重回漢唐的買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會舉手,因為大家都是漢服日常黨!
經常,大家會受到別人的質疑,數次解釋卻得不到相應的共鳴,但是大家也都釋懷,因為知道還有和自己一樣的人在堅持,我們都有一樣的理想——將漢服融入生活。
正是大家日常的堅持,才讓一件件漢服從歷史的沉夢中醒來,走進了真切的生活,一個個身穿它的人笑逐顏開,快樂地走入人們中間
上班路上
隨著地鐵的前進領略都市的發展,暢想漢服的未來。不必在乎車廂內異樣的眼光,那只是因為你美麗的穿著使人不得無視而過。
校園時光
是遇見漢服最美的時光,這個時候,如花還似美眷,流年還未逝水,在最美的年紀穿上最心愛的衣裳,將和夢想一起,唯美綻放。
身在商場
身上的漢服與那琳琅滿目的服飾品牌如此不同,卻又與整個環境如此融合。終有一天,人們將在這裡的櫥窗中,看到漢服的身影。
閒暇時分
穿上漢服,去一家喜歡的咖啡館喝杯咖啡,或在圖書館看本書,和朋友訴一上午溫馨的衷腸,或靜靜整理屬於自己的浮萍心境。
去旅行
必挑一件漢服,這一件不僅要隨了心意,還要隨了前行的是古鎮山林還是繁華之都,要拍很多照片,記錄下這一程的山闊水又長。
出街搭配
不必太誇張,有時只需一些流行小物件,一頂可愛的蕾絲小草帽,一款方框墨鏡,便能為漢服增添出與眾不同的時尚感。
一路上,我們要把善良、熱情、謙和打開,把團結、友愛、快樂打開,把充滿民族自信的腳步打開,讓漢服的姿態被全世界看到。
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同袍,大家存在於熟悉或陌生的街角,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此時,無論你在哪兒。
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段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在這幾千年時間裡,漢民族憑藉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漢服體系。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的漢服,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財富,是非常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自豪的。 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滿族為核心建立了半殖民,半奴隸制國家。為打擊、奴化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滿清統治者下令全國剃髮易服,引起全國性的憤怒、不滿及武裝抵抗,隨後在滿清統治者進行的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下,漢服逐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