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閱讀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係之英語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與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有著密切聯繫。英語新課程改變了以往將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教學方式,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改革的新動向。
創設語言情境,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新課改倡導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例如問題情境、對話情境、遊戲情境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科學合理地利用各種情境,巧妙地設置許多生動有趣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他們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完善閱讀過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核心素養中實踐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閱讀教學主要以逐句翻譯的模式進行,然後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但該閱讀教學過程並不完整。英語學習中,學生的三大主要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然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僅停留在課文的翻譯層面上,而其聽,說,讀等方面的能力並未得到充分發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文章內容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需要使學生讀懂,讀透文章,挖掘文本中句子之間甚至每個單詞過詞組間所蘊含的信息,理解句子包含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以便於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正確理解和深度思考。
滲透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文化品質。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培養學生的文化品質,成為現代語言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文化知識的滲透對於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人格的健全,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和培養過程,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薰陶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下,健全人格,喚起情感的共鳴。以情感為導向,增加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熱愛,對比各國文化,求同存異,提高關於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水平,樹立文化意識。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地滲透文化知識,通過文化知識的滲透,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化品質。我們知道,中西方文化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無論是在語言習慣,還是生活習慣等,都有所不同。
開展閱讀合作,提升閱讀水平。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過程中的運用,對於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水平,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具有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是創新高中英語閱讀形式的有效途徑。而教師在開展高中英語小組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閱讀文獻的選擇應當具有探究性,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和討論空間;其次,教師要基於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合作探究閱讀方式有利於提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廣泛參與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提升。
責編: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