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 / 王剴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提起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大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望無際的羌塘草原,提起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野生動物,你可能會想起大型的哺乳動物及鳥類,比如西藏自治區標誌性的野犛牛、藏羚羊、禿鷲等。
然而,你能把熱帶雨林和熱帶樹蛙、蛇類以及鬣蜥和青藏高原聯繫起來嗎?其實,這片土地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遠遠超乎了你的想像。下面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青藏高原上奇特的兩棲爬行動物吧!
從雲南昆明出發,進入青藏高原的第一站就是滇西北-藏東的橫斷山區了。橫斷山區江邊河谷乾燥炎熱,夏季常有酷熱乾燥的「焚風」;而兩棲爬行動物的棲息地以乾燥碎石灘及帶刺灌叢為主,鮮有樹木生長。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酷熱乾燥的河谷,也有可觀的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其中最容易發現的,莫過於攀蜥了。這些不過20釐米長的小蜥蜴們常匍匐於河邊的大石頭上,或愜意地享受日光浴,或激動地點著頭、做「伏地挺身」運動,宣示著自己對周圍領地的主權。
橫斷山間的瀾滄江河谷
攀蜥的雌、雄個體有其獨特的外部形態,生物學上稱為「性二態」。雄性攀蜥的背部沿身體有兩條縱向的條紋,顏色多半鮮豔亮麗,而雌性則沒有或有不清晰的縱紋,體色也更加貼近於周邊的環境。
翡翠攀蜥 — 雌性
在高原的草甸溼地中,最常見的兩棲動物莫過於高山蛙了。雖然常見,但它對於科學的貢獻可不小。高山蛙不僅僅是全世界第二種所有基因都被人類完全解析的兩棲動物,更是研究高原適應性和耐缺氧機制的完美的研究對象。和內地的親戚不同,高山蛙蝌蚪為了適應高原的低溫和匱乏的食物資源,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發育變態。因此,如果在高原上留心觀察,你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現遊動的蝌蚪。
溫泉蛇算西藏不受關注的兩棲爬行動物中知名度較高的了。作為全世界海拔分布較高的蛇類,溫泉蛇棲息於西藏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雖然名字中包含一個「溫泉」,但其實溫泉蛇並不直接在溫泉中生活,而是生活在溫泉周邊的河流和草甸中,它們通常以水中的高原鰍和高山蛙為食。白天,溫泉蛇多在河邊曬太陽熱身,當身體溫暖,達到捕食的最佳狀態後,它們便會扎入冰冷的水中尋找獵物;等吃飽喝足,它們會懶洋洋地爬上岸,借著石塊或沙灘的溫度消化獵物。冬季降雪時,溫泉蛇則會鑽入溫泉周邊的縫隙或土洞中,藉助地熱來熬過高原嚴寒的冬季。
溫泉蛇
由於藏東南地區擁有充足的雨水和常年穩定的氣溫,兩棲動物能有機會遠離水源,向不同的生境類型擴散。在西藏林芝地區的噶隆拉山上,生長著高海拔針闊葉混交林,這片廣闊的森林中,生活著兩種近年來才被我們發現命名的兩棲類動物——刺疣齒突蟾和吳氏齒突蟾。
兩種齒突蟾分散棲息於落葉和苔蘚下,只在繁殖季節才聚集於林下積水坑和緩流的溪流邊進行繁殖。而在墨脫的熱帶雨林中,樹蛙更是將棲息地擴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雙斑樹蛙、緬甸樹蛙等棲息於較低矮的灌木和樹木上,每到繁殖季節才聚集到稻田和水坑邊求偶繁殖。白頜樹蛙和橫紋樹蛙更適應樹棲生活,甚至演化出「滑翔傘」一般發達的蹼,跳躍時將指、趾伸展開,藉助空氣動力在樹梢間滑翔。
橫紋樹蛙
除了以上說到的這些,青藏高原還擁有種類眾多的爬行動物。不過儘管青藏高原地區擁有全國面積極大的自然保護區,但因商業開發帶來的金錢誘惑和執法部門執法力度的不足,使很多地區受到了不必要的人為開發所帶來的生態威脅。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了解到青藏高原獨一無二的兩棲爬行動物的多樣性,關注兩棲爬行動物的保護!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
加入「知力中小學生科學群」,
青少年科普內容與活動、粉絲福利!
在這裡搶先獲得!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
上線啦!
知力君根據科普文章的主題和中小學生的學業拓展,形成每日一題,幫助青少年課內課外有效結合!
結合本期的這篇科普文章,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初中地理】知識點。
點擊「閱讀原文」趕緊參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