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歲轉行HR,5年做到HRD!」

2021-01-11 職Q

周末,參加了一次人力資源朋友圈裡的聚會,大家不約而同聊起了一個主題:

那就是不少從事HR的同行其實都是跨專業或者轉行來的。

其中有位目前在某科技公司任職的F總,分享他自己的轉型經歷:

大學工科背景,幹了多年產品銷售。

直到30歲才轉行做HR,五年多時間做到了HRD。

這讓我們一群人既吃驚又佩服,問他如何做到的?

他說:

其實任何一個職業想入門都不難,你學得深入、做得專業,自然是專家;

你不求甚解、得過且過,那就只能一直在「打雜」的邊緣。

01

HR入門雖易

資深卻難

我們都知道,任何事情入門都容易,但想要做好做精就很難了。

即便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也是一種不簡單。

例如寫作小學生就可以,但要能寫出一篇有內涵、有條理、有感情的好文章卻很難。

用詞妥當,修辭正確,合乎邏輯,文情並茂等,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

同理,做HR也是如此。

在現有的HR從業者中,非科班出身的人比比皆是。

公司裡似乎很多崗位的人,在沒有任何專業經驗的情況下也能夠輕而易舉地轉型做HR,例如前臺、文秘、部門助理等。

而轉行做HR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覺得HR工作輕鬆,能夠避免996;

有人覺得HR掌握了員工的「生殺大權」,很有面子;

還有的是因為老闆不想花錢請個專業HR,於是兼著做了HR……

可見,無論是從專業分布還是從轉行原因來看,轉型做HR一點都不難。

但要想成為一名對組織有貢獻價值的資深HR卻很難。

除了專業的資深程度,還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1、你需要懂戰略

要實現人力資源的價值,我們就必須了解股東的期望和客戶的價值主張;

理解公司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路徑;

制定符合公司戰略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執行與企業戰略和價值觀相匹配的人才招募、使用、培養與激勵等政策。

2、你需要懂業務

不懂公司業務的HR,就像人闖進迷宮裡,兩眼一摸黑,到處亂走亂闖,始終走不出迷宮。

特別是在HRBP廣泛應用的今天,懂業務實際上是要求HR不僅要專注於六大模塊內的東西。

更要明白,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服務於直接創造利潤的業務部門,從而更好地達成組織的績效目標。

3、你需要懂人性

HR的工作都是與人打交道,如果不懂人性,那就一定是在對抗人性。

人力資源部不僅僅是管理部門,每一位HR都要具備接地氣、抗擊打的能力。

識人性,懂人性,並且運用好人性,有著能打動每一個員工心靈的真誠,這才是出色的HR。

02

非科班出身的HR

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在與那位30歲才轉行做HR、五年時間就做到HRD的F總聊天的過程中,確實學習到了很多。

以下總結了他轉型成功的幾點經驗:

第一,運用好過往職業的資源

F總是做銷售出身的,在30歲以前的業務經歷,讓他積累了許多行業資源、人脈資源、項目案例的資源。

F給我說了一段當年的故事:

剛開始轉型做HR的時候我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獨特的優勢。

直到某次老闆讓我負責給業務團隊做培訓,講課的時候需要結合一些案例展開。

我就想到自己以前做過許多類似的項目並且都形成文字保存了下來。

所以我就很有信心,算是現身說法給員工去講了,效果真的不錯,得到了業務部和老闆的好評。

第二,更加注重系統性學習

由於非科班背景,F總向我坦言自己轉型成功的背後是這些年付出了遠多於他那些科班HR同事們的努力。

首先是人力資源專業知識的學習。

利用業餘時間他陸續考出人力資源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等證書,掌握了HR崗位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

同時還經常參加各種專業論壇及實操技能培訓班。

其次是重視各項軟技能的學習。

這些技能包括溝通技巧、公文寫作、辦公軟體、邏輯思維、時間管理等。

它們與HR專業技能相輔相成,構成了HR的綜合能力。

最後是在具體項目中學習成長。

F總延續了過去做銷售的風格,轉型HR以後不斷參與或負責一些重要的項目。

在項目實踐中收集資源、整理學習、總結時間、分享輸出、反思重構等。

既培養了組織與領導能力,又實現了在專業領域的快速突破。

第三,能夠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

F總能夠在轉型後的五年就做到HRD,這已遠遠超過了普通HR晉升的速度。

他告訴我,阿里巴巴的彭蕾是他的榜樣。

因為彭蕾非業務出身、也非技術出身,卻成為了國內的HR一姐。

要想做到HRD這個級別,必須學會放高一個格局去思考問題:

假如我是公司老闆,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劉強東曾說:

我需要高管想的是如何完成目標,而不是否定目標。

你可以認為這是老闆的霸道。

但至少說明了一點,HR若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走進老闆的心智。

03

非科班轉型做HR

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當然,有勵志故事,也有困擾。

同樣是轉行,有很多HR朋友卻並不順利。

有位M女士說:

自己從行政轉做HR好多年了。

但感覺每天的工作就是做著大量瑣碎不起眼的事情,有時還賣力不討好,感覺HR這個職業可替代性很高。

聽她這麼講,HR的工作似乎確實沒什麼價值。

但如果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到底是HR沒前途還是你把HR做成了沒前途?

對於非科班轉型做HR的從業者來說,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非常重要。

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努力,才能將自己的價值做到最大化。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規劃呢?

1、盤點自己的現狀

了解自己一定離不開內外部分析,這裡可以通過SWOT工具來開展盤點(見下圖)。

(1)內部因素:

包括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知識能力、價值觀等。

例如有些人不愛說話、情商不高,然後去做HR招聘,不經過專業訓練往往就很難做好。

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可以藉助專業的職業測評工具,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MBTI性格測評等。

(2)外部因素:

包括公司情況、行業情況分析等。

例如有人一直在製造業工作,想要跳槽到網際網路公司做HR,就很難有面試機會,因為行業跨度比較大。

對外部因素的分析,可以藉助你的人脈資源及各種信息網絡進行充分了解。

2、了解人力資源的發展通道

一般來說,傳統HR的職業發展有三大方向:

一是做HR某方面的專家。

然後沿著助理→專員→高級專員→資深專員→專家→高級專家的方向發展;

二是做HR的整體管理。

然後沿著助理→專員→主管→經理→總監→分管副總的方向發展(三支柱體系的公司可以有獨立的設計通道);

三是向其他HR業務方向發展。

如專業獵頭、專業講師、管理顧問、專欄作者等。

其實人力資源各通道並非涇渭分明,不管從事哪一個方向,都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能力。

至於前景如何,關鍵取決於你做得怎麼樣。

3、錨定自己的職業目標

職業目標可以有短期(1-2年)、中期(2-5年)、長期之分(5年以上)。

這些目標首先應當符合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

同時與你進入HR後的年齡階段、期望職位、應用技能水平、工作設定等要素相配稱。

雖說計劃不如變化快,但只要按照錨定的目標一步步走下去,努力提升自己,相信成功的機率一定很大。

我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周期大約會有30-40年。

在30歲之前,都可以作為職業發展的探索期,我們應該在這個時期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要往HR方向發展。

04

寫在最後

30歲從銷售轉行,然後5年就做到了HRD。

相信這樣的成功轉型與蛻變,靠的就是對HR這份職業的領悟以及不斷的堅持學習。

正所謂:

「做一行,像一行;做一行,愛一行」。

在這個時代,如果要讓別人認可你,那就先努力讓自己變成珍珠吧。

來源:環球人力資源智庫(ghrlib)

相關焦點

  • 在30歲左右考慮轉行,若想轉行成功,應慎重考慮好這3個方面的問題
    30歲轉行,這3個方面的問題,必須慎重考慮清楚,千萬不可稀裡糊塗: 常言道:「三十而立」, 對於30歲左右的人來說,在工作和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同時也是標準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階段。在這個年齡段考慮轉行,也是迫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 人到中年,特別是30歲以後,還要不要轉行
    2020年過完年,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好多人都想換工作,今天就聊一下轉行的問題,特別是30歲後,還要不要轉行?其實中年人轉行沒有那麼可怕,不要自我設限,接下來藝青老師說一下我的三個看法:1.轉行和自然年齡無關,跟心理年齡有關,在我看來,自我認定我是年輕人,心理上願意轉的,能轉的,就不叫中年人,反而是那些年輕人,大哥我已經看破紅塵,什麼別墅豪車都是浮雲,平平淡淡才是真,這些人24歲反而已經人到中年。
  • 30歲轉行、40歲年薪千萬:中年危機是最大的謊言
    其中一位名叫柴曉峰的律師,並非法學專業科班出身,直到30歲才轉行做律師。一路走來,他掌握了多門語言,直至做了律所的合伙人,年薪千萬。他曾安慰一個實力稍弱的實習生時說:「現在發生的好事,沒必要自滿,差的沒必要自卑。天賦的話不會有人比我差,只要肯努力,發展空間太大了。」大器晚成沒什麼不可以,你以為晚了,其實是你沒有開始。
  • 30歲做什麼,可以在5年後受益匪淺
    當這句話一次又一次衝刷著我的耳朵的時候,我才逐漸意識到,我已經30歲了。可怎麼也想不明白,依稀感覺昨天還能和10歲的侄子打得火熱,怎麼一下就步入「中年人」行列了呢?同時,會有一種深深的焦慮感——30歲,自己竟然一事無成!
  • HRDCOIN
    首先先來說說韓國新明能源的背景,韓國新明能源是一家傳統韓國本土比較有知名度的環保能源研發製造公司,中國網友可以利用Naver搜尋引擎搜索相關韓國新明能源的網上相關資訊,新明能源成立於1999年,有著21年的發展歷程,於韓國本土的政府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主要的產品有潤滑油、天然肥料、燃燒催化劑等相關環保能源產品,有申請多項技術歸屬權,並通過公認實驗機構的測試,認證了其功效,在中國區以to-B
  • 30歲需要改行的5個職業
    有些職業對年齡的要求比較高,到了30歲以後需要考慮轉行或改行了,例如職業運動員、職業模特、電競選手等。 30歲需要改行的5個職業 1、運動員 運動員的職業特點與人的身體生理有關,只能靠吃青春飯,這是自然規律,是改變不了的。不過不同的體育職業項目,退役的年齡稍為有點不同。
  • 工作後轉行Web前端程式設計師是否可行?年齡大了怎麼辦?
    最近網上關於「30歲是否還應該轉行程式設計師」的話題又火了,程式設計師豐厚的薪資使許多人蠢蠢欲動,但是年齡的限制仿佛一道門檻,阻擋住了去路,家庭,工作許多責任不斷充斥著你的大腦提問「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但其實30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算太晚,不要因為年齡而限制自己,當然,在此之前肯定會有許多顧慮和疑問,小職在此為大家來說一說為什麼為什麼轉行Web前端是十分可行,且30歲之後的程式設計師該不該轉行前端▽▽▽為什麼轉行應該選Web前端?
  • 暖石COO:為什麼我要轉行網際網路運營?
    ,月薪從800漲到120003、2012年2月裸辭,同年4月進入多貝網做運營,月薪50004、2015年4月辭職參與創業,第一年收入……忘了,好像不到10萬5、2016年,磕磕絆絆地打磨產品、做好服務,收入好像不到100萬6、2017年,收入過了100萬7、2018年,看現在的樣子,收入應該過了200萬吧多說一嘴,我大學的同專業同學
  • 為圓夢 「陀槍師姐」轉行當教師
    2015年09月11日 15:34 來源:新民晚報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如今這位目光溫柔、年近四十的女教師其實還是一位「新手老師」——曾當過12年的「陀槍師姐」,卻在四年前毅然放棄警察工作,轉行當教師,圓兒時夢想。    從副處級崗位轉行教師  從公務員副處級崗位到教師崗位,為何那麼執著於「教師夢」?  張珮瑜說,出身教師家庭的她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老師,但不想女兒過於辛苦的父母卻反對。
  • 這3個專業吃「青春飯」,年齡越大越沒人要,30歲可能就面臨轉行
    這3個專業吃「青春飯」,年齡越大越沒人要,30歲可能就面臨轉行我們都知道大學的生活非常安逸,但是對於有的同學來說並不是這樣,因為有的專業還是比較難的,考試掛科是經常的事情。如果你關注過這個行業的發展你會發現,員工基本上都是20-30歲之間的年青一代,因為他們沒有太多負擔,敢打敢拼,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非常強,到了30歲之後就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思維或者部分能力會發生退化,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到了40歲之後就會面臨著轉行。文秘類專業:這些專業的同學基本上都是美女,她們從事一些繁雜的整理工作,很多企業中都需要這樣的人才。
  • 30歲改行的5個職業學點什麼一技之長
    其它很多好的崗位職業我不清楚,但是30歲改行做什麼職業好呢,我建議有一個職業,你是可以從事的,就是網絡運營,網絡營銷的崗位,為什麼呢? 我來給大家說一個我身邊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他已經40歲然後因為我們這次的疫情導致他被開除了。在這個時候,他作為40歲的人,他怎麼去找適合它的工作呢?
  • 求職失敗,30歲博士欲棄生物學轉學網際網路,因網際網路行業工資高!
    最近突然看到了大齡博士生轉行找工作的事情,這件事情突然讓我對我們的教育現狀開始擔憂了起來。這個事情是這樣子的,有一個大齡的高學歷者,今年三十歲,他是生物學領域的博士生,但是他在博士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他找了很久的工作都沒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 因身高限制不能跳舞,隨後轉行當演員拍戲,30歲終憑《香蜜》走紅
    因身高限制不能跳舞,隨後轉行當演員拍戲,30歲終憑《香蜜》走紅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演員就需要靠演技了。然而並不是每一個演員都是專業出生,我們今天說的這位帥哥因為身高不能做一個職業舞者,所以才進入娛樂圈,他就是我們的夜神。
  • 義烏凡希寵物用品商行,我是如何從五金建材轉行到寵物用品
    1990年,她回到了義烏,順帶也拜訪了舅舅家,去了舅舅的商鋪,不僅舅舅的商鋪生意非常火爆,隔壁的商鋪也不甘示弱。「老闆老闆,張小泉剪刀還有沒有貨?」一句話闖入了她的腦海中。這句話不止一個採購商問了隔壁的老闆,她心想,我同事的哥哥不就在張小泉的工廠裡當車間主任嗎?於是她就出發去找她的同事,同事之前與她一起工作過六七年,非常要好。
  • 簡歷照片在HR眼裡有多重要
    一位大學應屆畢業生說,「照片會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競爭這麼激烈,個人簡歷上的照片就是『門面』,如隨便拍一張的話,你就輸在第一印象上了。」應乎這種風氣,所謂的「神奇」照相順風而生,再加上媒體轟轟烈烈的炒作,一時間,倒真的以為如果沒有那張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完美照片,職場之路將一片黑暗。事實真的如此嗎?個人簡歷照片在hr心中的位置是什麼樣的?
  • 給你講個笑話,我是一個HR
    給你講個笑話,我是一個hr。HR也是有鄙視鏈的,做招聘的看不起做績效的,做薪酬的看不起做培訓的,做企業文化的看不起做員工關係的。那咱們還是從鄙視鏈的最低端講起好了。一睜眼就欠著公司十來個人,一到公司就有人來問:「這個月我部門要的那人招上來沒有?」一開會,各種翔盆子就會往你身上扣,「是他們沒有給我招來合適的人,導致我這塊任務完不成」。
  • 2019年,我是如何輕鬆做到瘦10斤和讀完30本書的
    2020年元旦當天稱體重,152斤(身高182的36歲北方男性),相比2019年元旦的164斤減重12斤。另外,盤點了一下這一年讀過的書,不算2本正在讀的和一些半途而廢的,剛好有30本(正常上班、加班、帶娃、刷抖音、寫文章的情況下)。
  • 分享HRD職場管理心得,順便帶HR記住幾十個HR工作必備公式
    40多歲,很會來事,來了之後搶著做招聘工作。開始大家都讓他去做,後來大概領導也覺得他不行,再後來老闆讓他幹一些商務接待酒局裡的場面活去了。試想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士,計程車司機出身,在他腦海中很多工作無法形成體系、形成框架、形成理論指導實踐又不學習那工作結果肯定是不怎麼樣的。當然這裡他的事情不宜多說。
  • HR加我微信,去微信圈評論「點讚」,隔天老闆:你準備辭職了?
    無意中傷HR們,只是近期有幾個事讓我發現HR好像「東廠」一樣。這HR表面和我走得很近,實際上是故意來套話, 然後轉臉把我的話加工之後反饋給老闆,——其實我的本意並非如此卻被傳話變了味道 。他甚至加我的微信,看我朋友圈,見我發的東西評論「點讚」。
  • 【生活+】個人簡歷的照片在HR眼裡有多重要
    一位大學應屆畢業生說,「照片會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現在和以前不一樣,競爭這麼激烈,個人簡歷上的照片就是『門面』,如隨便拍一張的話,你就輸在第一印象上了。」應乎這種風氣,所謂的「神奇」照相順風而生,再加上媒體轟轟烈烈的炒作,一時間,倒真的以為如果沒有那張連自己都不認識的完美照片,職場之路將一片黑暗。事實真的如此嗎?個人簡歷照片在hr心中的位置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