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胰腺癌日|70歲大伯得了「癌中之王」,確診晚期的他這樣找到...

2020-12-04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因為「一發現就是晚期」、死亡率高、無法根治,胰腺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但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胰腺癌的方法越來越多。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胰腺癌患者手術前,醫生會通過輔助治療控制病情,然後再進行手術,這樣會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這是浙大一院經過多年探索形成的一套具有浙一特色的治療方案,目前已在全國多中心推廣。

「我們醫院胰腺癌根治術後生存期已經大幅延長,目前已經超過30個月,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浙大一院黨委書記、肝膽胰外科學科帶頭人梁廷波教授說。

70歲老人胰腺癌晚期後,做了這例全球首例的手術

70歲的杭州人老朱去年被查出胰腺癌,晚期。

老朱生病前在桐廬置辦了一處房子,每天種菜、澆花、釣魚,和老伴一起過著田園生活。

「我爸身體很好,從來沒生過大病。那段時間,連著一個月胃口不好,吃不下飯,一開始還以為是腸胃上的毛病,後來覺得不對勁。」老朱的兒子說,結果出來後,他非常難接受,他們都覺得胰腺癌,兇多吉少。

「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腫瘤主要在胰頸部,並且已侵犯了腸繫膜上動脈,評估後認為屬於局部晚期。」專家表示,雖然是局部晚期癌,但並不意味著只有局部存在問題,胰腺癌是一個全身性、系統性的毛病,「所以根據當時他的情況,我們預估手術效果不佳,建議是先化療,再尋找合適的手術時機。」

先化療再手術;化療和免疫療法聯用,再手術……新輔助治療一段時間後,再為患者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在浙大一院,這樣的創新療法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視覺中國供圖

4個月後,老朱的化療效果已達到部分緩解,腫瘤比治療前縮小了30%以上,已經達到最佳的手術時機。但縮小的腫瘤仍然包繞著腸繫膜上動脈根部,如果按照常規的胰腺癌切除術,動脈根部的腫瘤切除不淨,相當於要給腫瘤留下「後患」。

最後,專家團隊為老朱制定了最佳手術方案:系統化療後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自體小腸移植手術。

簡單來說,就是將老朱好的小腸完整切下來在體外進行修整,同時體內進行腫瘤切除手術,再將小腸重新「種回」體內。

老朱的這次手術當時是全球首例。

手術由梁廷波教授和小腸移植中心主任吳國生教授聯合主刀,術後的老朱恢復很快,家人也長舒了一口氣。

梁廷波教授(右)在手術

這些治療新方法,提高了胰腺癌患者術後生存期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但這幾年,通過系統治療和綜合治療,患者的生存狀況得到很大改善,原本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後來上升到5%,目前已經達到9%。」梁廷波教授說,有效化療方案、精準醫學的出現對病人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以及化療方案的精準選擇有很大幫助。

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團隊長期深耕胰腺癌的綜合治療,目前正在開展化療聯合免疫治療胰腺癌的臨床研究,已經觀察到一些效果不錯的病例,比如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病人,腫瘤縮小的概率比單純化療的有效率更高,為手術治療贏得更多的可能性。

另外個重要向是精準治療,就是通過檢測基因突變來尋找對 應的藥物。大約 26%的患者可以檢測到可以靶向藥的基因突變,這 些患者使用與之對應的藥物治療,治療效果都是不錯的。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胰腺癌目前並沒有有效預防措施,但梁廷波教授表示,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引起注意:上腹部不舒服、 體重明顯下降、體檢檢測出腫瘤標誌物升高,以及胃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時好時壞,不要忘記排查下胰腺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尤其是中年男性、有家族史、抽菸喝酒,以及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這些都是高危患者。」梁廷波教授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發病率。比如不吸菸、不酗酒;控制體重,避免發展成糖尿病,糖尿病人則要積極控制血糖等。

除此之外,梁廷波教授特別提醒,有些患者認為得了胰腺癌就沒有治療的必要,因此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還有的患者則使用不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過度,「我接診過一些病人,早期治療效果不錯,就大意了,不定期來複診,而是採用其他的方法去治療,結果幾個月之後病情更加嚴重了,前期的治療效果也前功盡棄。在胰腺癌治療上,每一位病人的治療法案都是不同的,雖然大的治療方案相同,但我們都會根據病人的個體狀況進行調整。」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聚焦「癌中之王」——胰腺癌
    核心提示:在眾多惡性腫瘤中,胰腺癌因其發病隱匿、高度惡性、極為兇險,被稱為「癌中之王」。4月26日舉行的新民健康大講堂重點聚焦「癌中之王」,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肝膽外科名譽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倪泉興與市民交流防癌之道。
  • 有這些習慣的人容易招惹胰腺癌!得了胰腺癌會有什麼徵兆?
    說到「癌王」,有多個版本說法,而其實所謂「癌王」本身也只是相對來說的,而且在動態變化中,以前認為的「癌王」隨著有效治療手段的應用,已經不再是「癌王」,而現在公認的「癌王」也許將來又可能易位給其他癌種。一、胰腺癌為什麼公認為「癌中之王」?目前普遍公認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原因主要有三點:1、惡性度高,生存率低。
  • 「人狠話不多」的「癌中之王」—胰腺癌,最容易發生在8類人身上
    「隔壁老王是得了什麼急症嗎?沒記錯前幾個月還見他在小區散步呢,挺好的呀。」 「說是胰腺癌,發現沒多久人就沒了……」 胰腺——腹部深處有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小器官,卻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掌握著消化與調節血糖的兩大特權。
  • 為何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醫生:三個主要因素,需了解
    提到癌症之王,可能大家會脫口而出兩個字:肝癌!肝癌在我國五年內生存率的確不好,患者總生存率12.%。但是,肝癌和一種癌症比起來,卻要遜色得多;這類癌症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5%,絕大部分都在確診後的1年內死亡,確診即晚期的患者5年內生存率等於0,它就是真正的「癌王」:胰腺癌!我們日常所說的癌症,指的都是起源於上皮組織的癌變。而胰腺癌是所有上皮組織癌變、實體惡性腫瘤中,死亡和病發率唯一接近1:1的存在。它就像是一個武藝高超的劍客,只要出手往往就箭無虛發!
  • 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癌中之王」?——關於胰腺癌您需要知道的10件事
    1、什麼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預後極差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不足1%,因此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90%胰腺癌位於胰腺頭部,主要起源於導管上皮,好發於40歲以上人群。胰腺癌起病隱匿,通常早期症狀不明顯,多以上腹部不適或腹痛為首發表現,早期診斷困難。
  • 61歲阿姨胃不舒服以為胃疼 卻意外遭遇「癌王」胰腺癌 醫生說手術...
    63歲的沈毅(化名)眼神堅定。 自從妻子李華(化名)被確診胰腺癌後,這位軍人出身的大男人顯露出他的細膩和無微不至,大到治療方案的選擇,小到幹家務洗衣做飯,他都一手包下,扛起家庭所有重擔。 12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普外科,沈毅正陪著李華住院複診,記者和他聊了聊。
  •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期發現難,晚期無法手術
    在眾多癌症類型中,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在臨床上被稱為「癌症之王」雖說病發率在我國並不高,但死亡率卻相當之高,是所有實體惡性腫瘤中,病發和死亡率唯一接近1:1的存在,在它面前沒有貧窮、富有,人人都是平等的,它就是:胰腺癌!
  • 「癌症之王」胰腺癌真的那麼難治嗎?得了胰腺癌還能活多久?
    今年6月23日,知名腫瘤專家王磊教授,在與胰腺癌抗爭15個月後,不幸逝世,享年50歲。 王磊教授,1969年4月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結直腸外科三區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肛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胰腺癌:從確診到死亡不足5個月!這些症狀,都是它的敲門聲
    但在去年3月份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去年8月份,小胡的父親去世,從確診到死亡,前後只有5個月的時間。  小胡說自己爸爸確診前,有說過自己肚子疼,去醫院做了幾項常規檢查也沒查出什麼毛病,後來,肚子越來越痛,我就帶他去了省級醫院深度檢查,醫生出診為胰腺癌,後來多位醫生複查,確診為胰腺癌晚期......哎,小胡痛苦的埋下了頭。
  • 它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很難發現!這6類人群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有個可怕的外號: 【 癌中之王】 很多人一聽到這個病,往往會不寒而慄。 不少胰腺癌患者發病前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
  • "癌症之王"胰腺癌治癒率極低 近七成受訪者不關注
    東方網6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已位列申城高發癌症第六位。昨天,由上海衛計委和解放日報社等共同主辦的17屆解放健康講壇,公布了最新對1300多名市民的調查,結果發現近70%的人根本不關注胰腺方面的疾病。更讓人擔憂的是,和其他癌症比起來,胰腺癌的治癒率較低。
  • 體內有癌,眼睛會發信號,70%的梗阻性黃疸病人查出胰腺癌!
    核心提示:黃疸並非獨立疾病,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生活飲食健康,改變抽菸酗酒的壞習慣,多多關注黃疸的顯性症狀與相關疾病,出現諸如眼睛發黃、皮膚瘙癢、噁心嘔吐、腹瀉等相關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排查癌症風險,以防惡性腫瘤上身。 「小艾,我怎麼發現最近你的眼睛變黃了呀?」
  • 【提醒】癌中之王!最致命、難發現、擴散快!這些症狀要當心
    胰腺癌被譽為21世紀的癌中之王,最致命、最難發現、擴散最快,是目前最難以攻克的醫學堡壘之一。 不少胰腺癌患者發病前沒有明顯症狀,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
  • 十堰父女幾乎同時確診中晚期!醫生:這種癌有遺傳性
    十堰一對父女  先後確診為癌症中晚期  醫生提醒  這種癌有家族遺傳性  一定要提高警惕!  做好相應檢查!  女兒結腸癌住院  父親一查也確診同種癌  2020年12月11日下午,37歲的黃女士在家突然腹痛不止,且便中帶血。
  • 胰腺癌為什麼被稱為「萬癌之王」
    很多人談癌色變,但不同的癌症危害程度也不一樣,其中胰腺癌被稱為「萬癌之王」,一旦罹患胰腺癌就非常兇險。胰腺癌之所以會被稱為萬癌之王,是因為胰腺的位置比較特殊。平時生活中一些簡單的體檢,根本就不可能發現胰腺部位有癌變的現象,胰腺癌早期患者必須專門去醫院做專門的胰腺癌篩查檢查,才有可能會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一旦到了胰腺癌晚期,預後情況是非常差的,胰腺癌晚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大約是在0.1%左右,並且胰腺癌早期症狀不是非常明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被人們忽視。
  • 癌中之王!最致命、難發現、擴散快!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胰腺癌被稱為21世紀的癌中之王,最致命,最難發現,擴散最快,是目前最難以攻克的醫學堡壘之一。不少胰腺癌患者發病前沒有明顯症狀,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一系列數據,讓大家談胰腺癌色變。那麼,如何早期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
  • 癌王專家倪泉興:胰腺癌致死率或超肝癌達第二,但有人能活20年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是人體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它到底有多可怕,或者說,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 22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終身教授、胰腺肝膽腫瘤多學科治療協作組首席專家倪泉興,上了一堂《人文與醫學》共享學分課。
  • 胰腺癌早期有哪些症狀?它喜歡那種人
    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賈伯斯於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去世,各國政要和粉絲紛紛表達哀思,溢美之詞亦大量在網絡和媒體上瀰漫。賈伯斯去世的消息一時間成為全球媒體最關注的熱點新聞。上個月,筆者的一位好朋友因反覆腹瀉一年多,一直查不出原因,最終還是讓胰腺癌奪去一個正在事業蒸蒸日上的人的生命。
  • 脖子摸到硬塊當心甲狀腺結節 不重視易晚期
    儘管對這類腫瘤無需「談癌色變」,但專家提示,這類腫瘤中有一類未分化的類型十分兇險,比「癌中之王」胰腺癌還可怕,有位畫家即使手術了,不到三個月仍然不幸離世。
  •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多半由這3件事引起!5類人,得格外注意
    胰腺癌因其「致死率高、早期難發現、易轉移」這三大特點被人們稱為「癌中之王」。胰腺位置隱蔽,且人們對它比較陌生。在以為是胃病的情況下,耽誤了最佳的發現時機,之後前往醫院,醫生往往只能遺憾的告知已經是胰腺癌晚期。3、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無論是直接手術、化療、放療這幾種治療手段,對於胰腺癌的效果都不是特別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