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眾多惡性腫瘤中,胰腺癌因其發病隱匿、高度惡性、極為兇險,被稱為「癌中之王」。4月26日舉行的新民健康大講堂重點聚焦「癌中之王」,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肝膽外科名譽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倪泉興與市民交流防癌之道。
在眾多惡性腫瘤中,胰腺癌因其發病隱匿、高度惡性、極為兇險,被稱為「癌中之王」。4月26日舉行的新民健康大講堂重點聚焦「癌中之王」,邀請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肝膽外科名譽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胰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倪泉興與市民交流防癌之道。
胰腺為頭號消化器官內外分泌功能各不相同
「我們吃進去的肉魚蛋麵條包子,都要在酶的作用下消化,否則會拉肚子。」倪泉興教授通俗地解釋道,消化要靠胃、腸,可是大家不知道,胰腺才是消化作用最強的器官。
胰腺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位於上腹部,僅次於肝臟,是人體第二大腺體,它是消化作用最強的器官,具有內、外分泌兩大功能。
由胰腺腺泡細胞分泌的胰酶和胰管上皮細胞分泌的碳酸氫根和水分形成胰液,經由胰管排出進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食物。每日分泌量約750-1500毫升,主要成分為胰澱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各種消化酶,參與糖、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當某種疾病引起胰腺功能損傷時,胰液分泌不足,會導致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甚至腹瀉。
胰腺的內分泌功能由胰島施行,分泌的胰島素是人體糖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就有可能患糖尿病,除此之外,胰腺還分泌胰高糖素、生長抑素、胃泌素等,可見胰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胰腺癌發病呈上升趨勢禍首為飲食結構西方化
在美國,胰腺癌位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四位,因發病率與死亡率相近,取代了肝癌成為「癌中之王」。據美國胰腺病協會報告,到2020年,胰腺癌將由癌症死因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倪泉興教授不無憂心地表示,隨著人們飲食結構西方化、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進一步呈上升趨勢,「上世紀70年代,我國胰腺癌發病率,每十萬人中不到兩人,目前則是12人到14人,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達到每十萬人中20人患此病。」在我國,胰腺癌已成為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
死亡率幾乎接近發病率曾為11歲患者做胰腺癌手術
在近年上海市區惡性腫瘤總發病下降趨勢的背景下,胰腺癌發病率明顯上升,列全市惡性腫瘤第八位,死亡率位列第六位。來自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本市胰腺癌的年發病例已達1800例,死亡率幾乎接近其發病率。
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地的胰腺癌發病明顯高於經濟落後的地區,胰腺癌的發病以中老年男性為多,男女比例為1.5:1。目前,胰腺癌發病還有低齡化的趨勢,倪泉興教授介紹,世界上最小的病例為7歲,而他曾經親自為11歲和13歲的孩子動過手術。隨著農村經濟好轉及工業汙染、城鎮化,農村地區的發病率也會上升,應當引起警惕。
胰腺癌早期症狀模糊不知不覺進入中晚期
「胰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那是因為內臟神經不如體神經那麼敏感,內臟在體內沒有很好的辨別能力。」倪泉興教授說,「上腹部隱痛千萬不要當作胃病,吃藥前要搞清毛病再吃。有的人眼睛黃了,進了肝炎病房,結果發現是胰腺出了毛病。」
那麼,到底能不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呢?倪泉興教授表示:「胰腺癌的早期診斷非常困難,它沒有特異性症狀,表現為隱隱不適,有的病人有中上腹部疼痛,由於症狀模糊,許多患者被當作胃病、慢性膽囊炎、慢性腎結石等貽誤了治療時機。大多數病人到了出現黃疸、嚴重背痛、脾腫大等才確診,這個時候都已經到了中晚期。」
常見胰腺癌分為兩種神經內分泌癌常發生轉移
蘋果前任總裁賈伯斯在確診患有胰腺癌後,依然生存了8年,從而為他贏得時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通訊、娛樂乃至生活方式。
倪泉興教授分析認為,除了治療手段積極、對治療方式敏感等原因之外,賈伯斯所患的是胰島細胞癌,屬於神經內分泌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常見的胰腺惡性腫瘤可分為兩種。起源於胰腺導管上皮的惡性腫瘤通常稱為胰腺癌,佔胰腺惡性腫瘤的90%,如已故香港演員「肥肥」就是死於此類胰腺癌。起源於胰島上皮的惡性腫瘤以往稱為惡性胰島細胞瘤,現已改名為神經內分泌癌,賈伯斯即為此病。
胰腺癌常見淋巴結轉移和血行轉移,其中神經內分泌癌常發生血行轉移,癌細胞轉移到肝、肺、骨、卵巢等,因此,賈伯斯最後接受肝移植應該也是出於這一原因。
上皮細胞受損演變成癌發生到發現腫瘤長達17年
胰腺癌之所以稱為「癌中之王」,不僅在於它的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可切除率低,還有放療化療療效不佳。因為胰腺癌有著先天抵抗化療的能力,醫學家一直在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發現胰腺癌的蛛絲馬跡,阻礙它的進一步發展。
據2010年發表在世界雜誌《Nature》上的研究文獻指出:正常的胰腺導管上皮細胞是逐步演變成癌的。從基因突變到形成一個真正的腫瘤細胞要9年,從一個腫瘤細胞發展成為具有轉移能力的細胞團腫塊需要8年,從發現腫瘤到腫瘤引起的死亡少則近2年。
倪泉興教授表示:「也就是說,胰腺癌從發生到發展需要17年時間,這17年時間需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儘可能地避免引起細胞惡變的不良因素,預防胰腺癌的發生。」